人民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制度及科室職責.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6739
2024-09-07
9頁
22.13KB
1、人民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制度及科室職責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隨著大量先進的醫療設備進入醫院,醫療設備的管理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本制度主要闡述了從設備的購進、驗收、保管、維修、建檔、事故處理到報廢等全過程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醫療設備的效能。1 前言隨著醫院的發展,作為醫療、科研、教學的醫療設備已占醫院固定資產的一半,對設備的管理、維修和保養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醫療設備的管理水平也反映了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因此,醫院必須建立一套規范化、制度化的醫療設備管理制度,才能充分發揮醫療設備的效能,提2、高設備的使用率、完好率,減少或杜絕人為損壞,保證醫療設備處于最佳狀態。2 組織機構2.1 醫院設備管理機構是以主管設備的院長為首,以設備科為主體,包括財務科及各使用科室在內的設備管理體系。2.2 醫院設備歸口管理部門為設備科。設備的使用、日常保養、現場管理為各使用科室。3 設備科設備管理職責3.1設備科是醫院設備管理的專業部門。是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根據國家和上級有關設備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法規條例中的規定,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實施醫院的設備管理。3.2 參加醫院設備的全過程管理,介入設備的規劃調研、立項審查、設備選型、購置驗收、安裝調試和投入使用等前期工作。3.3 負責醫院范圍內設備的業務管3、理。組織各使用科室建立建全設備臺帳及設備維修保養記錄。3.4 負責編制落實設備的維修計劃并組織實施。3.5 負責組織設備調撥、報廢的鑒定及報批工作。3.6負責組織編制、審查上報設備的購置、更新計劃。積極推廣應用設備狀態檢測和故障診斷技術,不斷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的管理方法。3.7 必須定期下科室巡回檢查設備的使用及完好情況。3.8 分類建立健全設備臺帳明細,建立設備管理數據庫。實現運用網絡對設備進行動態和靜態管理。3.9 按規定上報統計報表資料,做好年度大型醫療設備的效益分析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努力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充分發揮設備的效益。4 使用科室反饋職責4.1 及時向設備科反饋設備維4、修進展情況及維修后運行效果及存在的問題。4.2 愛護設備,認真作好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嚴格執行各項規程制度。保證設備的平穩運行。4.4 認真反饋設備運轉維修保養情況。4.5 充分利用好設備使之產生效益,對利用率低、日常保養差的設備,經有關部門審核后酌情處理。5 設備的購置計劃(遵照經費開支審批制度、關于“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規定”)5.1各使用科室本著“經濟、需要、先進、實用”的原則由科室負責人于本年度未編制購置計劃。其內容為:設備名稱、性能、數量、配套設備名稱、生產廠家、金額、論證報告。5.2設備科綜合科室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對所購設備的可行性、先進性、可維修性、適用性、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研究5、和論證。編制下半年度設備購置計劃上報院討論,由院長審定后設備科實施。每半年倉庫保管員應對庫存物資作出清資盤存表,盡量壓縮庫存,確保不發生物資過期、報廢。5.3 設備采購中凡屬專項控制商品,設備科申請付款時,須提供有關審批資料,萬元以上的維修項目、購置單價在萬元以上的設備,設備科應提供詳細材料,上級審批后實施。對重大項目投資(在5萬元以上),應進行投資分析,提供可行性報告并通過政府采購中心招標采購,常規耗材采購由財務科內審科參與共同商定價格。5.4 凡新購設備在設備科與供應商簽訂合同的同時,必須填寫由使用部門、設備科、財務科、分管院長會簽的包括:設備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家、金額等在內的設備購置6、會簽單,才可實施購置。6.購進驗收管理6.1 從具有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醫療器械。6.2購進醫療器械,應當查驗、索取下列治療,并建立采購檔案: (一)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復印件; (二)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的復印件; (三)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復印件; (四)生物制品批簽發合格證明、醫療器械合格證明的復印件; (五)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的銷售人員授權書及其身份證明和銷售憑證。 前款第(一)至(四)項規定資料的復印件,應當加蓋供貨單位的印章。對國家實行強制性安全認證的醫療器械,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規定,查驗并索取相關資料。6.3 購進醫療器械,應當進行進貨7、驗收,詳細填寫醫療器械驗收記錄。醫療器械驗收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生產批號(出廠編號或序列號或生產日期)、注冊證號、有效期、數量、驗收結論、驗收人簽名等。滅菌醫療器械還應當記錄滅菌日期或者滅菌批號。對外請醫師自帶的醫療器械,應當按前款規定進行查驗。6.4 醫療器械驗收記錄應當保存至有效期屆滿或者停止使用后1年,但不得少于2年。植入性醫療器械驗收記錄應當跟蹤保存至該產品使用結束。6.5 購進驗收管理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從不具備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購進醫療器械; (二)未經批準擅自使用或者購買其他醫療機構研制的醫療器械; (三)購進包裝、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8、的藥品或者醫療器械;(四)從超經營方式或者超經營范圍的企業購進醫療器械。7.設備驗收、安裝、調試7.1首先設備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設備操作人員要認真閱讀相關技術文獻、熟悉設備的技術原理、技術性能和技術標準,根據合同及附件、技術要求等擬定驗收方案,制定驗收計劃。7.2 設備到達前根據設備的工作環境、條件、要求,準備好防光、防潮、放射線輻射、特殊接地線等要求,準備好所需的水、電、氣系統設施。7.3 現場點貨由設備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檔案人員、操作人員、供貨方共同啟封驗貨。7.4檢驗設備的品名、數量、外包裝和設備外觀的完好狀況,核對配件、備件、出廠合格證、中英文說明書、裝箱單以及其它專用技術9、資料是否齊全,一切無誤后再接收設備。并由檔案室進行歸檔保管。7.5 根據驗收計劃進行技術參數的鑒定及安裝、調試驗收,并對結果作出詳細記錄。7.6 設備經安裝調試驗收合格后由設備科、財務科、使用科室共同填寫設備驗收單。7.7 設備管理人員及時建帳建卡,并列入維修保養計劃,同時協助使用科室建卡、建立設備運行維修保養記錄本。做到帳卡物一致。8 設備存儲、維護與保養8.1醫療器械的場所、設施和條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以及藥品和醫療器械使用說明書的要求。8.2對儲存醫療器械應當定期檢查,做好檢查記錄。對過期、破損、淘汰的醫療器械,應當立即封存登記,并按規定報告處理。8.3 按規定建立在用設備類醫療器械的10、檔案,及時養護、校檢在用設備類醫療器械,并做好養護、校檢記錄。8.4 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實行日常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8.5 設備的維修保養應按照制定的設備維修保養計劃并參照隨機附帶的設備維修手冊進行。8.6 設備日常管理與保養由使用科室負責,日常保養在每次使用設備后進行,保養內容:清潔、調整、緊固等,配套設施擺放整齊。保養后加蓋防塵罩(蓋單)等。8.7 設備拆機保養由設備維修人員按計劃定期進行。8.8 設備在使用中出現故障或損壞,使用科室要及時通知設備維修人員,維修人員到現場維修調試。如維修人員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設備科負責與供方聯系解決。8.9 特殊設備,醫院11、無維修能力的如:CT、彩超、800mA數字胃腸機、電子胃鏡等,由設備科負責與廠方簽定年度維修保養合同。8.10 設備維修人員必須做好每次的維修保養記錄。9 設備的調撥、租賃、轉讓與報廢9.1 設備調出、調入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批后進行。9.2 院內設備調撥,必須由雙方使用科室填寫院內設備調撥單并由設備科、財務科簽字后才可調撥,同時調整卡片。9.3 設備外借、轉讓、租賃必須嚴格按照設備分級管理權限審批后處理,任何科室和個人都不允許將院屬設備外借轉租。9.4 加強停用、閑置設備管理,不得隨意拆卸,帳、卡、物相符,建立資產庫集中管理。9.5 根據設備技術狀況和報廢條件,對需報廢的設備按有關審批程序進行。12、已批準報廢設備,應按有關規定妥善處理,嚴禁擅自處理報廢設備。9.6 報廢條件9.6.1已達到使用年限,設備老化、性能落后、無使用價值;9.6.2嚴重影響安全,且不宜修復的設備;9.6.3無修復價值,修理成本過高,且嚴重浪費能源的設備。10 設備技術檔案,統計資料管理10.1 主要專業設備使用說明書、維修手冊;10.2 設備出廠合格證、裝箱單、驗收單;10.3 申請單、合同、會簽單、付款通知單.使用記錄檢修報告;10.4 各種臺帳、卡片、主要設備技術狀況、維修計劃完成情況;10.5 大型設備的效益分析、利用率、完好率統計。11 設備的事故處理11.1 事故及責任的劃分11.1.1小事故 因操作保13、管不當損壞設備配件或造成設備丟失的,損失金額在1萬元以內的。11.1.2一般事故 因未按操作規程操作或工作責任心差造成設備丟失、設備損壞,可以修復的;損失金額在10萬元以內的。11.1.3重大事故 違反操作規程造成設備損壞且無法修復,設備凈值達10萬元以上的;可修復,修復資金達設備凈值50%以上的。11.1.4特大事故嚴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設備損壞且無法修復,設備凈值達50萬元以上的;可修復,修復資金達設備凈值 60%以上的。11.2 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罰11.2.1事故責任人應分為:負全部責任者、負主要責任者、負同等責任者、負次要和一定責任者。11.2.2根據事故、責任人的劃分,按一定比例賠償直接經濟損失,事故情節和事故性質嚴重的可并處警告、記過、記大過或解除勞動合同。11.2.3隱瞞事故和事故情節的科室領導及有關人員,處以經濟處罰,情節和性質嚴重的可并處警告、記過處分。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對事故有關責任人的處罰應遵守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人人平等的原則;事故責任和處罰相當的原則;按規定處罰,避免處罰過重或過輕;行政處罰和經濟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對于處罰金額可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增減,對設備人為損壞,造成重大、特大事故的責任人,應視情節輕重,追究其法律責任。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