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產品標識及可追溯性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7301
2024-09-07
11頁
244.82KB
1、企業生產產品標識及可追溯性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目的:1.1藉由適切的產品識別和追溯管制作業,使產品在任何時間的生產狀況和狀態及相關信息均能獲得標識和追溯,以確保滿足產品質量和后期追溯的需求。1.2透過此程序的建立,明確規定有關產品狀態和信息標示的規范,以確保只有通過了規定的檢驗和測試(或特別放行)的產品才可發出、使用或出貨。2. 范圍:適用于本公司所有原物料、輔料及包材以及制程及成品和出貨階段的標識和追溯方法,當符合要求或發生異常時能追溯到相應的品質信息和狀態。3. 權責:3.1倉管員/進2、料檢驗員:負責進廠物料、入庫半成品及成品和產品出貨的標識與維護。3.2生產中心: 負責所有產品在制程及產品包裝階段的標識作業。3.3質量部:3.3.1監視和測量裝置及儀器、設備的標識及編號,以為裝置發生問題提供追溯的依據。3.3.2各階段(進貨、制程和成品)物料及產品檢驗狀態的標識和所有產品標識的驗證。3.4研發中心:3.4.1新物料及新產品的編碼厘定工作,以為物料和產品的識別追溯提供依據。3.4.2樣品承認文件的編碼和識別,以為樣品參照和問題追溯提供依據。3.5設備工程部:生產工裝和設備的標識及編號,以為設備問題的追溯提供依據。3.6營銷中心:在接單及合約評審和出貨安排階段采用標準的產品編碼3、,以為客戶服務和投訴反饋提供識別和追溯的依據。3.7各相關部門:在填寫表單記錄時需明確填寫日期、客戶、產品、工裝設施或監視測量裝置編號、責任人、檢驗員等相關信息,以確保能為產品的識別和追溯提供完整的支持。4. 定義:4.1標識:能明確區分物品的記號、標簽、標示牌或記錄等。4.2追溯: 通過標識追查到產品在各階段質量或數量或批次等方面的過程信息。5. 作業流程:(因版面配置因素轉下頁)6. 作業內容:6.1研發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1.1產品研發階段,研發中心需依據物料及產品代碼原則編定物料和產品代碼,以做為產品識別和追溯之基礎。6.1.2過程設計階段輸出的作業指導書/檢驗規范/控制計劃/過程流4、程圖等,應視為產品標示和識別的依據。6.1.3研發階段的物料及產品代碼和技術文件內的產品及物料信息均為產品識別和可追溯性的基礎,這需要在設計開發階段即清楚的厘定。6.2工裝設備儀器的標識和追溯:6.2.1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依監視與測量裝置控制程序作相應的標示,并在物料及產品檢驗報告書寫時需注明所使用的工裝設備和儀器的編號,以便在發生質量異常時可有效的進行追溯。6.2.2生產工裝、機器、設備依基礎設施管理程序作相應標示,并在生產過程中的記錄內體現出所使用設備或工裝的編號,以便在發生質量異常時可有效的進行追溯。6.2.3當因工裝設備或異常發生異常而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時,可藉由設施編號和相應的記錄追5、溯品質問題。6.3樣品制作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3.1樣品階段的標示依樣品制作與管理辦法作業.6.3.2當樣品階段發生品質異常時,可由樣品規格、做樣記錄、送樣日期及樣品承認書的標識進行追溯。6.4進貨檢驗的標識和追溯:6.4.1原物料進廠由倉庫人員點收完后,放置于進料待驗區。6.4.2供應商交貨標示:供應商交貨時,需在材料包裝體上注明供應商名稱、品名、規格數量交期(或訂單號碼)之標示,如未注明交期,則以合格標簽上的檢驗日期作參考。如供應商交貨時未貼此標示,則由倉管人員于實施檢驗前補貼物料標示。6.4.3合格標示:檢驗員檢驗合格后,應依檢驗日期別在材料包裝體之標簽上加蓋檢驗合格QC章,作為先進先6、出之依據,并貼示合格標簽.6.4.4特采:進貨檢驗有異常時,經決議特采的,應貼示“特采”標簽。挑選:經檢驗不合格,決議挑選的,由檢驗員主導執行挑選,篩選品經重驗合格后, 貼合格標簽,蓋QC合格章入庫,不合格品貼不合格標簽,并在檢驗報告內注明不良 原因等,由采購退回供貨商。6.4.6退貨:檢驗員于檢驗不合格后,在產品包裝體上貼示不合格標簽,且在檢驗報告內注明不良原因等。6.4.7為保護好檢驗和測試狀態的標示,倉管及生產部門需做好標示維護,以防脫落、破損 等,藉此確保只有通過了規定的檢驗和測試的原物料才能入庫和發出使用。6.4.8當出現原物料品質異常時透過物料標示、檢驗標示和檢驗報告追溯。6.5原7、物料庫存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5.1倉管員接收經檢驗合格的物料入庫時,應檢查物料標示和檢驗標示的完整性,并按儲位存放。6.5.2為確保庫存物料的追溯有效性,倉管員需對各種物料建立臺帳和物料卡,以有效的識別物料的狀態。6.6原物料發料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6.1倉管員在發料時需確認物料標示和檢驗標示的完整性,并在領料單內注明發料信息,以為制程發現原物料品質異常時的追溯提供依據。6.7生產過程及制程檢驗階段的標示和追溯:6.7.1生產過程中各車間需在物料、半成品包裝或容器上或生產過程記錄內注明相應的生產信息,如:訂單號、客戶、品名、規格、數量、加工狀態等,以為生產過程質量異常提供追溯。6.7.2當8、制程中發生品質異常時,可藉由生產時間、訂單號碼、品名、規格等記錄標識,追溯相關品質問題。6.7.3 質量部在巡回檢驗規格、性能等檢測時發現不合格需在不合格品容器上貼示不合格標簽,以識別不良品。6.7.4生產車間內部質量檢驗不合格時,亦需于不良品容器上貼示不合格標簽或注明不良信息,并與良品區隔放置,以避免混亂。6.7.5為保護好檢驗和測試狀態的標示,應按過程檢驗與測試程序予以處理,以確保只有通過了規定的過程檢驗和測試的產品才能流入下一工序。6.8半成品階段的標示和追溯:6.8.1半成品加工OK裝桶后,需在半成品容器上注明產品的基礎信息,如:品名、規格、生產日期等。6.8.2半成品入冷庫儲存時需保9、證儲存期間標識信息的完整性,以確保在進行半成品檢驗發現異常時能夠有效的進行追溯。6.9成品檢驗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9.1檢驗員經對入庫前之成品檢驗合格后,應在成品外包裝貼示合格標簽及加蓋QC合格章,并在成品檢測報告內詳細記錄檢驗結果,以為成品質量發生異常提供追溯的依據。6.9.2檢驗不合格時,檢驗員應將不良產品放置于不合格區,并在包裝標簽上貼示不合格標簽,不合格標簽應注明不良原因。6.9.3為保護好檢驗和測試狀態的標示,應按產品檢驗與測試程序予以處理,以確保只有通過了規定的檢驗和測試的成品才能出貨。6.10成品入庫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10.1成品入庫時倉管員必須確認成品外包裝標識和檢驗標識10、的完整性,方能入庫。6.10.2成品入庫后必須透過成品入庫登記表和臺帳體現入庫信息,并結合成品標識進而起到成品儲存期間發生異常的可追溯性。6.10.3成品儲存期間需確保產品外包裝及包裝標示和檢驗標示的完整性,避免脫落或破損。6.11成品出廠階段的標識和追溯:6.11.1產品出貨時由營銷中心開立銷售單,并在單內詳細體現客戶名稱、產品品名、規格、數量等信息,以為出貨質量異常和客戶投訴及退貨時提供可追溯性的支持。6.11.2倉儲部在產品出貨時亦需開立出庫單,并透過成品臺帳體現出庫信息。6.11.3當有客戶抱怨產品之質量異常時,可從產品的出貨日期、訂單號碼、產品規格及成品包裝日期或外箱標識追溯相關質量11、記錄。6.12產品在進行實驗(或化驗)時,應對實驗品貼示實驗標簽,標明訂單號碼、實驗品名稱及編號等項目,以便識別產品或材料是否經過實驗,并需在標簽上注明實驗結果之狀況,以起到有效的區分。6.13客戶退貨品之標示:客戶退貨品經檢測后如確屬不良則需在退貨品上貼示不合格標簽,如退貨品上客戶已有標示亦需保留,不可取掉。6.14當客戶有要求附加的驗證和標識要求時,需透過銷售確認單或客戶的采購訂單等資料體現,相關單位予以執行。6.15當客戶要求產品使用指定或提供的標簽時,需按客戶要求予以執行。6.16當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場所或產品或訂單生產時,需制定唯一性的標示,以確保起到有效的追溯,如:唯一性的訂單編號12、產品編號等。7. 表單/記錄:7.1進貨檢驗報告。7.2出庫單。7.3采購單。7.4各車間生產記錄。7.5車間巡查記錄。7.6出廠檢驗報告。7.7進貨檢驗日報表。7.8樣品檢測報告。8. 相關文件與資料:8.1合約訂單評審程序。8.2搬運/儲存/包裝防護和交付控制程序.8.3產品檢驗與測試程序。8.4過程檢驗與測試程序。8.5進貨檢驗與測試程序。8.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7樣品制作與管理辦法。8.8監視與測量裝置控制程序。8.9基礎設施管理程序。8.10原物料及產品編碼辦法。附件一:1. 不合格標示牌:客戶代碼產品名稱規 格數 量不良描述日 期2. 成品標示(于包裝容器底部或盒內):云南玖香鮮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客戶代碼訂單號碼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日期責任人日期年 月 日3. 特采標簽:4. QC檢驗章:Q C15.合格標簽:6. 不合格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