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產經營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8989
2024-09-07
8頁
19.74KB
1、公司生產經營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制度1目的和適用范圍1.1為了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時,做出應急預警和響應,最大限度地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經營中可能和已發生的安全生產事件的預防和處理。2應急管理原則 2.1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應急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應急預警和響應的指揮作用。2.2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2、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2.3預防為主,強化基礎,快速反應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常抓不懈,在不斷提高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水平的同時,加強應急基礎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居安思危,強化一線人員的緊急處置和逃生的能力,早發現、早報告、迅捷處置。2.4科學實用應急預案應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進行編制;應急對策簡練實用,通過演練不斷完善改進。依法規范,加強管理。2.5分級響應:應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響范圍,實施分級應急3、響應。3應急管理機構3.1領導機構在總經理領導下的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是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領導機構,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領導工作。3.2辦事機構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制度起草、落實及日常管理職責。4運行機制4.1預警各單位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完善預警機制,建立預警系統,開展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妥善處置。每個應急人員必須在崗位能熟練使用兩個以上預警電話或其他報警方式。4.1.1預警級別和發布根據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潛在事故進行預警。預警級別依4、據安全生產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一般劃分為三級:公司級(重大可能產生特別嚴重后果)、站點級(較大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和班組級(一般可能產生較重后果)。預警信息包括事故的類別、地點、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級別等。預警信息的發布和解除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可通過廣播、信息網絡、警報器等進行發布;特殊情況下目擊者可大聲呼叫或打電話的方式進行。4.2應急處置4.2.1信息報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發源的第一目擊者必須立即報告本單位領導,最遲不得超過5分鐘,同時報告專職人員和專業部門。應急處置過程中,注意及時續報有關情況。4.2.2先期處置事故發生后,事發源5、的現場人員與增援的應急救援人員在報告事故信息的同時,及時、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的蔓延。4.2.3應急響應(1)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安全生產事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開展應急救援工作。(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4.2.4應急結束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由應急領導小組發布應急工作結束信息。4.3恢復與重建4.3.1善后處置要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對突發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有關單位及個人6、的物資,要按照規定給予補償。4.3.2調查與評估對安全生產事故的起因、影響、責任、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評估和處理。4.3.3恢復重建根據事故恢復重建計劃,組織實施恢復重建工作。4.4信息的報告與發布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發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事故發生后應及時按規定向主管上級和當地政府報告,并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報告工作。也應當向員工發布簡要信息和應對防范措施等。信息的報告與發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權報告或發布、組織報道、接受采訪等。5應急保障各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做好安全生產事故的應對工作,同時根據總體預案切實做好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7、運輸、醫療衛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恢復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5.1人力資源行政部、財務部、生產技術部是應急救援的專職隊伍和骨干力量。生產技術部負責日常應急救援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動員全員有組織地參加應急救援工作。5.2財力保障財務部負責保證所需資金。5.3物資保障安全生產部負責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的儲備及緊急配送體系,完善應急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所需物資的及時供應,財務部要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5.4醫療衛生保障行政部負責聯系就近醫院,確保醫院能在發生事故后能及時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醫療衛生應急工作。5.5交通運輸保障行政部負責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8、安排、確保運輸安全暢通;要建立緊急情況交通運輸工具的調用程序,確保搶險救援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5.6人員防護各部門、生產車間要指定或建立與人員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場所,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員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確保人員安全。6監督管理6.1預案演練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對相關預案的演練。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并作好演練過程的記錄。定期演練,評價演練效果,評價應急救援預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記錄。6.2培訓教育公司應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的培訓,增強員工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對應急救援和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其應急專業技能。保存培訓記錄。6.3責任與獎懲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對事故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遲報、謊報和瞞報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而喪失應急的最佳機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或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