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進改善課題管理制度附成果評審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9480
2024-09-07
10頁
85.50KB
1、公司改進改善課題管理制度附成果評審表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目的為調動員工參與公司管理的積極性,激發員工創新意識,提高產品及服務質量、減少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擴大市場份額,推動公司技術進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特制訂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于公司全體員工。3職責與權限3.1公司設立改進改善評審委員會,成員由生產技術部、企業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管理部、品質部、銷售管理部、國際貿易公司和技術研發負責人組成。3.2企業管理部和生產技術部是改進改善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企業管理部負2、責營銷、管理、技術類的改進改善建議,生產技術部負責生產與品質類的改進改善建議。3.3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對改進改善項目的立項審核、改進改善工作的實施情況監督和檢查以及對改進改善成果組織評審,并提出獎勵建議。3.4 各部門負責改進改善課題的提出,以及改進改善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3.5 財務管理部負責對改進改善項目帶來的成本降低、費用降低等經濟效益進行核算,并兌現獎勵。4項目類別及范圍:4.1項目應主要圍繞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益和效率、降低成本、改進工藝技術等,根據項目內容分為生產、管理、技術和營銷四大類。公司鼓勵員工提出以下范圍的改進項目(包括但不限于):A. 優化管理流程,改進設備及工藝流程;B.3、 降低成本,減少制造過程中的廢品、浪費或費用;C. 減少管理及采購成本; D. 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質量;E. 提高勞動生產率或管理工作效率;F. 提高安全保障或消除不安全因素、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環境污染;G. 提高客戶滿意度;H. 提高公司社會及品牌形象;I. 改善公司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提高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4.2 產品研發部門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創新及工藝技術改進可按產品研發項目提成政策執行,沒有提成政策的可按此制度執行。4.3 對員工提出的以下改進改善項目,公司將不予接受(包括但不限于):A. 夸夸其談,沒有實質內容的;B. 公司4、已著手改進的;C. 已被采用或已有的建議;D. 已被公司各級領導安排或布署執行的。5組織實施5.1 各部門自行確定改進改善課題,可以多個課題并行。5.2 每個課題必須確定一名負責人,成立課題小組,明確課題負責人的職責及權限,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權限。5.3課題在審核完畢后,各部門必須做好各種費用預算,并填寫改進改善課題登記表,經有關部門批準后組織實施。5.4整個過程的實施采用PDCA循環管理等科學管理方法,必須詳盡記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及解決方法,建立改進改善課題備忘錄,記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及解決辦法。5.5課題完成后必須對效果進行驗證,并就整個課題過程進行總結,進行成果分析。5.5、6總結必須包括改進前狀況分析、具體改進措施、在改進過程中遇到的其他困難及解決方法、改進改善后狀況分析、給公司帶來收益分析、因改進引發的其他問題等。5.7 課題完成后,必須填寫改進改善成果評審表提報歸口管理部門,根據改進收益對改進人或部門進行獎勵。6管理程序6.1評審委員會對員工的改進改善建議每季度匯總并集中評審一次,根據員工建議的實施效果、獎項設置及分配比例等情況,評出有關獎項,并下文件集中表彰。根據需要,歸口管理部門可另行單獨組織評審會議。6.2改進改善建議評審委員會專項會議的參會人員可由歸口管理部門根據本次會議評審建議的涉及內容臨時確定。6.3評審會上將就員工的建議的可行性、重要性及實施效6、果進行討論,對于可行的要明確責任人及完成時間,對已實施完畢或已有效果的建議,要拿出實施效果評估結論。6.4對于評審委員會確定實施的建議,歸口管理部門應在公司內部論壇上予以公布,包括建議人、建議類別及內容、實施建議責任部門、完成時間等;對于不予采納的建議,應由歸口管理部門及時將原因反饋給提議本人。6.5公司將在“OA網”上開設“改進改善建議”專欄,負責員工改進改善建議的公示等有關事項。7.等級評定及獎勵標準7.1獎勵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和鼓勵獎,共六個等級。7.2對于技術工藝、設備革新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等級評定標準:7.2.1能夠極大改善公司現行生產狀況,提高工藝參數,年節7、約或創造價值在100萬元以上者,評為特等獎。7.2.2能夠較大的改善公司現行生產狀況,提高工藝參數,年節約或創造價值在50-100萬元者,評為一等獎。7.2.3年節約或創造價值在10-50萬元者,評為二等獎。7.2.4年節約或創造價值在1-10萬元者,評為三等獎。7.2.5年節約或創造價值在1萬元以下者,評為四等獎。7.2.6雖不能創造明顯的經濟價值,但對車間管理有一定幫助者,評為鼓勵獎。7.3對于管理方面合理化建議等級評定標準:7.3.1具有創新思維,在企業管理方面提出重大改革方案,并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100萬以上者,評為特等獎。7.3.2提出新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58、0-100萬元者,評為一等獎。7.3.3新的管理措施,雖無法核算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在推動企業管理進步、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者,評為二等獎。7.3.4項目所提的管理措施在企業進步、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方面起一定作用者,評為三等獎。7.3.5項目所提的管理建議,利于企業管理工作提高的,評為四等獎。7.3.6項目為小的建議、措施,利于日常管理工作改善的,評為鼓勵獎。7.4獎勵標準:7.4.1 每個部門、每個人都必須參與到改進改善工作中,非生產和品質部門每季度至少提報兩項,每個員工每年至少一項,達不到規定數量的部門及個人不得參與年終的任何評獎活動。每月25日前各部門向歸口管理部門提報改9、進改善提案。7.4.2生產和品質的各部門及車間按年初月度改進改善目標進行考核,達到目標后按降費差額部分的10%進行獎勵,達不到降費目標的按降費差額的10%進行處罰。7.4.3對于所提的改進改善建議能直接計算出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按產生效益額度的10%進行獎勵。單個項目的最大獎勵累積額度為2萬元。7.4.4難以計算出經濟效益的,按照等級標準進行獎勵(積分主要用于年終部門評比)特等獎 獎勵8000-20000元,積200-1000分;一等獎 獎勵3000-5000元,積100-200分;二等獎 獎勵500-2000元,積50-100分;三等獎 獎勵300-600元,積20-50分;四等獎 獎勵1010、0-300元,積10-20分;鼓勵獎 獎勵20-50元或同等價值紀念品一件,積1-10分。7.4.5獎勵采取就高原則,不重復獎勵。8.管理規定8.1允許員工聯名提案,同一內容以先提出者為準,同一日提案視為聯名。618.2對集體完成的項目,獎金應在項目參加者中按貢獻大小進行分配。建議的內容難度大,方法具體而實施較易者,建議者可獲得獎金額的大部分,實施者獲獎金額的小部分。建議的內容難度不大而實施的難度大者,則實施者可獲得獎金額的大部分,建議者獲得獎金額的小部分(具體比例由評審委員會在評審結果中確定)。8.3實施后可估算出效益的建議,獎金應及時發放,應在實施結束后15日內匯總實施效果、估算效益、確定11、獎勵等級并進行獎勵。8.4如因改進改善建議所產生專利、專有技術和成果,其知識產權屬公司所有,可給建議人一次性特別獎勵。8.5獲得項目不得重復得獎。一個改進改善建議或者技術改進項目符合兩個以上獎勵條件時,應當按照獎金額較高的條例獎勵;一個改進改善建議或技術改進項目經再次評審提高了獎勵等級,再次發放獎金時只補發差額部分。8.6對弄虛作假騙取獎勵者,一經發現,立即撤消其榮譽稱號,扣回其所得獎金,有工資晉級獎勵的退回原級別;情節嚴重者,給予行政處分,并追究其經濟責任。9.附則9.1本制度解釋權歸人力資源部。9.2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原有的合理化建議制度及改進改善制度廢止,以本制度為準。附表:1、改12、進改善課題登記表2、改進改善課題備忘錄3、改進改善成果評審表改進改善課題登記表編號:LP/D項目名稱項目類別生產類( ) 管理類( )技術類( ) 營銷類( )項目內容簡述:項目負責人項目成員項目費用預算內容費 用費用合計:項目進度表序號時間段工作內容該階段主要負責人備注12345審核意見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人: 年 月 日項目提出部門分管副總意見: 年 月 日財務管理部意見: 年 月 日改進改善備忘錄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備 忘 錄時間內 容改進改善成果評審表項目名稱項目類別生產類( ) 管理類( )技術類( ) 營銷類( )項目內容簡述:項目負責人項目成員改進改善前狀況分析: 分析人: 年 月 日改進改善后狀況分析: 分析人: 年 月 日改進改善前后效益對比: 分析人: 年 月 日申請獎勵級別及金額:65 部門負責人: 年 月 日評 審 意 見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人: 年 月 日 財務管理部效益核算意見:負責人: 年 月 日評審委員會意見:審核人: 年 月 日項目提出部門分管副總意見: 年 月 日財務負責人意見: 年 月 日總經理審批:年 月 日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