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測風員放炮員崗位責任制.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9699
2024-09-07
10頁
44.04KB
1、公司測風員、放炮員崗位責任制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測風員崗位責任制、測風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測風員負責全礦井的測風工作,每10天對礦井、采區的進、回風量,采掘面以及其它用風地點的風量進行一次全面的測風。、采煤工作面測定進、回風巷道、排瓦斯巷或抽排瓦斯風機的風量;掘進工作面測定局部通風機的全壓供風量、出口風量、入口風量以及全壓總回風量。安裝局部通風機前測定局部通風機前的全壓供風量;更換局部通風機后及時測定局部通風機的全壓供風量、出口風量、入口風量及全壓總回風量。、主扇的外部漏風量每半年測定2、一次,非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地點的風量,每月進行一次測定。、測風時將巷道風量、風速、斷面、溫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測定時間、測風員姓名填寫到測風站測風牌和測風記錄本上,數字齊全清楚,數據要求真實可靠,嚴禁弄虛作假。測風員在測風過程中如發現通風系統有問題,要立即查明原因并向通風調度匯報,待通風系統穩定后重新測定風量。、對正規測風站的斷面每季度進行一次校正,對臨時測風站的斷面每月進行一次校正。、風量測定結果每旬報礦總工程師審閱簽字后,送礦長、礦總工程師、分管通風副礦長、通風副總、通風科各一份。旬報要在每月二、十二、二十二日前報出。瓦檢員崗位責任制、瓦檢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瓦檢員檢3、查地點包括采區回風流、一翼回風、礦井總回、井下煤倉上下口處、處于回風流中機電設備的設置點、井下水泵房、火藥庫、絞車硐室、水倉、檢修硐室及其它有可能積聚瓦斯的地點以及機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分層綜采面、炮采工作面、回收面和綜放工作面排瓦斯巷、抽瓦斯風機處和風筒出口、選煤廠的原煤倉、噴吹煤煤倉。、瓦檢員要將檢查結果填寫在檢查地點的瓦檢牌上,檢查日期、檢查時間、檢查數據和檢查人員必須做到三對口:井下記錄牌、巡回圖表和瓦斯臺帳三對口。、瓦斯檢查次數及地點:(1)綜采工作面的專職瓦檢員每小時進行瓦斯檢查一次,并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檢儀,做好記錄,填寫瓦檢牌三次,時間間隔均勻或執行隊里的規定,班中向隊里匯報一4、次;炮采、炮掘工作面的瓦檢員,除執行“一炮三檢”外,要做到每小時進行瓦斯檢查一次,做好記錄,按隊里安排填寫瓦檢牌,班中向隊里匯報一次;機掘工作面的瓦檢員每班檢查瓦斯三次,間隔時間均勻,做好記錄,班中向安全通風調度匯報一次。所有檢查三次的的地點相鄰檢查時間間隔不得超過3小時。(2)采煤工作面瓦斯檢查點規定:工作面回風隅角(回風巷與工作面交叉部分至采空區切頂的空間)、工作面風流(進回風巷距工作面10m內、距煤壁、頂、底板20cm的支護范圍,一般在回風巷檢查)、工作面回風流(回風巷內距回風巷車場交叉點15m處)。(3)掘進工作面的瓦斯檢查點為:工作面風流(掘進頭至風筒出口內)、工作面回風流(回風流內5、距車場交叉點15m處)。(4)回收工作面瓦斯檢查點為:回收面風流(工作面作業范圍)、回收支架附近、隅角、回收絞車硐室、工作面回風流(回風巷內距回風巷車場交叉點15m處)、安裝局部通風機處的瓦斯檢查執行“回收工作面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規定。(5)安裝工作面瓦斯檢查地點:工作面風流(范圍同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范圍同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回風流(距回風口15m處)、絞車硐室。(6)巡回瓦檢員檢查采、掘、安裝、回收工作面:進行生產的的采掘工作面、回撤工作面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每班檢查三次,對沒有進行生產的采掘工作面以及安裝工作面每班至少至工作面檢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7)礦井總回、一翼回風、采區回風流、6、井下煤倉、處于回風流中機電設備的設置點、井下水泵房、火藥庫、絞車硐室、水倉、檢修硐室及其它可能瓦斯積聚的地點每班至少檢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井下停風地點柵欄外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每天檢查一次,密閉前0.2米處的瓦斯濃度每7天檢查一次,其它有可能積聚瓦斯的地點要每班檢查三次瓦斯和二氧化碳。當出現硫化氫、一氧化碳等其它有害氣體時,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檢查內容,檢查次數同瓦斯檢查。瓦斯檢查結果由瓦檢員填寫,其它人員嚴禁隨意填寫涂改。、其它規定:(1)所有瓦斯檢查點必須設置瓦斯檢查牌(盲巷和通采空區的閉前設檢查箱),瓦斯檢查牌上應標明檢查地點、時間、班次、檢查人員、檢查次數、檢查內容。采煤工作面風流、回風隅角7、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距工作面50米內的回風巷中;采煤、安裝工作面進風流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距工作面50m內的進風流中;掘進工作面風流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距掘進頭50m內的巷道中;安裝工作面風流、回風隅角和絞車硐室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距工作面50m內的回風巷中;回收工作面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回撤側距巷口15m處;有正規測風站的回風巷中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測風站內;其它瓦斯檢查地點的瓦斯檢查牌吊掛在檢查地點。瓦檢員根據需要及時移動瓦斯檢查牌。(2)、瓦檢員入井前必須對所領儀器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更換,保證儀器完好,并攜帶探杖、巡回圖表、記錄工具等必需品。(3)專職瓦檢員必須在工作面現場交接班;巡回瓦檢員8、要在大巷交接班硐室交接班。交班時要將當班檢查地點的“一通三防”情況和遺留問題交接清,簽字后就近用電話向隊部或安全通風調度匯報,隊部或安全通風調度值班人員做好記錄并返打電話證實瓦檢員的交接地點。(4)瓦檢員負責所經路線的“一通三防”問題的檢查和瓦斯傳感器顯示值的記錄比較,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一通三防”隱患問題時及時向安全通風調度匯報處理。(5)檢查過程中發生礦井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風時,瓦檢員嚴格按主扇無計劃停風應急預案和局部通風機無計劃停風處理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處理。(6)在瓦斯檢查過程中發現瓦斯超限時,瓦檢員必須立即停止瓦斯超限區域內的作業,撤出人員,并按規定切斷電源,向安全通風調度9、進行匯報,嚴禁瓦斯超限作業。(7)瓦檢員在檢查瓦斯過程中出現特殊情況(如病、礦燈熄滅、瓦檢儀出現故障)需要離開崗位時,必須分別向隊值班隊干、安全通風調度匯報,經同意后方可上井,同時值班隊干和安全通風調度的調度員要安排好以后的瓦斯檢查,并做好記錄,由安全通風調度進行落實。(8)礦總工程師、分管通風副經理、通風部門領導每月現場抽查兩名瓦檢員,對瓦檢員使用儀器、規程、崗標、“一通三防”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現場抽查,并做好記錄。(9)瓦檢員以及瓦檢隊的管理人員下井時要佩戴光學瓦檢儀和便攜式瓦檢儀,下井的礦領導、業務科室的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采、掘、開、安裝、回收隊干、班長、爆破工、流動電鉗工(有證的)10、安全監測工、井下絞車司機必須佩帶便攜式瓦檢儀,負責經過地點和作業場所的瓦斯檢查。(10)瓦檢隊每月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和瓦斯檢查規定制定瓦斯檢查巡回圖表,瓦斯巡回圖表必須明確每個瓦檢員檢查的路線、檢查地點、檢查時間和檢查次數。巡回圖表每月1日前報通風部審批后執行,如檢查地點有變動,必須及時報通風部進行審批。巡回瓦檢工必須按照巡回圖表、沿檢查路線、按規定的時間檢查,在正常情況下若與圖表誤差超過20分鐘按假報瓦斯數據處理。放炮員崗位責任制1、放炮員和“一炮三檢瓦斯員”由一人擔負,即放炮員兼瓦檢員,相關規定按瓦檢員崗位責任制執行。2、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制”制度,在裝藥前、放炮前、放炮后要認真檢查放炮地11、點附近的瓦斯,瓦斯濃度超過1%時,不準放炮。“一炮三檢”工作由瓦檢隊的放炮員兼瓦檢員擔負,安全員負責監督執行。3、必須執行“三人聯鎖放炮制度”,放炮前班組長(持放炮命令牌)放炮員(持警戒牌)安全員(持放炮牌)三人都在現場,一人不在現場不準裝藥放炮。“三人聯鎖放炮制”是放炮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派人警戒,下達放炮命令,并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將自己攜帶的放炮命令牌交給安全員,安全員監督放炮員檢查通風、瓦斯、煤塵、設警戒(攔繩、掛牌)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放炮口哨三次,進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歸原主。4、各采掘隊每班需要放炮作業的地點要提前一個班與通風隊和安全12、通風調度聯系,由通風隊和安全通風調度分別安排放炮員與安全員。5、班組長、放炮員、安全員,按照“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放炮制”的有關要求,認真負責,其它人員不得代替。同時執行其它放炮有關規定和礦下發的有關管理制度。測塵工崗位責任制、測塵工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2、測定粉塵時要同時測定全塵和呼吸性粉塵。3、井下每個測點每半月測定一次粉塵濃度,井上每個測點每月測定一次粉塵濃度,粉塵分散度,游離二氧化硅每半年測定一次。4、測塵員在防塵設施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進行采樣,以反映粉塵實際情況。5、要求報表及時準確,字跡工整,原始記錄齊全完整,保存期一年。6、井下作業場所按以下測點進行采樣: 1)、綜13、采工作面:(1)、采煤機落煤距采煤機回風側1015米。(2)、采煤機司機工作地點。(3)、液壓支架工工作地點。(4)、帶式輸送及轉載點回風側5-10米處。(5)、工作面回風巷距工作面20米處。(6)、多工序同時作業回風巷內距工作面端尾10-15米處。(7)、距破碎機回風側5-10米處。(8)、放煤口回風側10-15米處和放煤操作人員地點。2)、掘進工作面:(1)、掘進機司機工作地點。(2)、掘進機組后4-5米處的回風側。(3)、機械裝煤(巖)時在巷道無風筒的一側,距裝煤(巖)機4-5米處的回風流中。(4)、人工裝煤(巖)在未安風筒的巷道一測距裝巖機4-5米處的回風流中。(5)、風鉆、煤電鉆打眼14、作業地點4-5米處的巷道中部。(6)、砌碹時在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7)、刷幫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米處。(8)、挑頂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米處。(9)、拉底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米處。(10)、工作面放炮后工人已進入工作面開始作業前,在工人作業的地點。(11)、抽出式通風在除塵風機出風口后的回風側4-5米處。(12)、裝卸料工人作業地點回風側5-10米處。3)、轉載機(1)、刮板輸送機作業距兩臺輸送機轉載點回風側5-10米處。(2)、帶式輸送機作業距兩臺輸送機裝載點回風側5-10米處。(3)、裝煤巖點及翻罐籠塵源回風側5-10米處。(4)、翻罐籠司機和放煤工工作地點。4)、井下其它場所(1)15、地質刻槽作業人員工作地點。(2)、維修巷道作業人員回風側35米處。(3)、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硐室等處。灑水除塵工崗位責任制、灑水除塵工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操作規程作業。2、礦井主要進風大巷每年刷白一次,每月沖洗一次。2、礦井總回風巷每月沖洗一次。3、采區回風巷每10天沖洗一次,有回采面所在區域的回風巷道根據煤塵情況及時沖洗,確保無煤塵堆積。4、采區進風巷每10天沖洗一次,出煤量較大或風速煤塵較大的地點視不同情況適當增加沖洗次數,以無煤塵堆積為標準。 5、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距工作面200米和工作面內每班沖洗一次,其它地點每天沖洗一次。6、掘進工作面每班對距工作面200米范圍內的巷道沖洗一次;每10天對整個工作面掘進巷道沖洗一次,但煤塵較大時可適當增加沖洗次數,確保無煤塵堆積。7、井底車場及其附近根據冬、夏濕度情況不同、沖洗時間及次數也不同,夏天每周沖洗一次,冬天根據干燥程度每班或每天沖洗一次,確保在行人過程中不會造成煤塵飛揚。8、采區內不直接受粉塵污染的其它巷道每月沖洗一次。9、各運輸機前后20米,錨噴巷道攪拌地點回風測50米每班沖洗,根據出煤量大小及粉塵情況和拌料次數確定沖洗次數,但要確保巷道無每塵堆積和向其它地點擴散。10、要按規定的沖洗時間沖洗巷,當班的沖洗情況及時向安全通風調度匯報,并做好沖洗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