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問責管理規章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19849
2024-09-07
10頁
34.50KB
1、公司員工問責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問責制度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 為強化公司管理,嚴明工作紀律,提升工作效能,按照“有責必問、有錯必究”的原則,結合公司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全體員工。第二章 問責情形第三條 問責的情形范圍:(一)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工作不思進取、業務不求上進等“平庸”行為,主要表現為:1、工作按部就班,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不加事先分析,不作深入研究,導致工作落實不好的,或給公司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經濟損失的;2、對職責范圍內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熟悉,把握不準,導2、致決策不當、處事不公,損害群眾利益,或給公司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經濟損失的;3、業務不求上進,擅作決定亂作為,導致工作落實不好,或給公司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經濟損失的。(二)貪圖安逸,敷衍塞責,工作任務不落實、工作效率低下等“懶惰”行為。主要表現為:1、對公司作出的決策部署、工作安排不重視,有責不擔,有令不為,敷衍應付,以致政令不暢或者推進不力、落實不好的;2、工作不主動、不作為、慢作為,該完成的工作不能按時完成,該匯報的事項不及時匯報,該按公司制度規定應及時處理而拖延不辦的;3、工作拖拉或推諉扯皮,只找客觀原因或他人原因,導致工作落實不好、逾期不辦、引發矛盾糾紛或給公司造成不良影響或者經濟損失的。(3、三)作風飄浮,紀律渙散,內部管理不力、工作自由散漫等“散漫”行為。主要表現為:1、不履行職責,放松管理,導致管理不嚴、管理混亂、引發公司內部不良反映、外部不良影響的;2、法制意識不強,屢次違反公司管理規章制度的;3、勞動紀律意識不強,屢次違反公司勞動紀律、工作紀律、會議紀律等管理規定的;4、強調個人個性和意志,同事間不團結,工作不配合,搬弄是非制造矛盾、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的;5、對待客戶、員工、同事態度冷漠,不理不睬,有理不辦,或者語氣粗暴,言語不文明,工作方式方法簡單,不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社會管理規定,有酗酒、參與賭博等作風不檢點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的; 6、嚴重失職,重大項目、重4、點工作等未予重視,組織,工作措施不扎實,或組織領導不得力、以致造成決策部署未有效落實、工程項目不能如期推進的; 7、因行政不作為或管理、監督不力,在其職權范圍內發生責任事故、群體性突發性事件、信訪案件(集體訪、越級訪、重復訪),或者在較短時間內連續發生事故、事件、信訪案件的; 8、未依照崗位服務規范為群眾辦事,對應急事件、或者處置不及時、不妥當,造成不良影響的; 9、不遵守值班制度、請銷假制度等機關管理制度,不遵守會風會紀的;(四)鋪張浪費,濫發錢物,用公款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用公款旅游、高消費娛樂等“奢侈”行為。主要表現為: 1、未按照發文審批制度制發公文,未經批準印發簡報、刊物,未按規定5、報送、越級報送公文的; 2、 違反規定安排會議事項,工作會議擺放鮮花、鋪設地毯、制作背景板、放水果點心等超標準布置會場的,超額使用會議經費或向企事業單位、與會人員攤派轉嫁經費負擔的; 3、未按規定嚴格控制各類會議活動數量、規格、時間,未嚴格控制各類節會、慶典、媒體拜年等活動,未嚴格控制各類考核檢查評比等活動的; 4、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吃請等拜年活動,單位之間搞節日慰問活動,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單位內部用公款送禮、宴請,組織或參與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的;5、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商業預付卡、土特產和提貨券的;7.違反規定接受超標準接待,接受可能6、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吃請、接待,或接受村(社區)、企業吃請和禮品的;8.組織或參加與工作無關的各種培訓班、研討班或借開會、考察、學習等名義組織變相旅游,違反出國(境)學習考察活動有關規定、紀律的;9.違反規定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和實物,突擊花錢的;10.利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形式,變相斂財的。(五)有其他庸懶散奢行為,造成不良影響,需要問責的。第三章 問責方式第四條 問責的方式:(一)批評;(二)通報批評;(三)責令公開道歉;(四)告誡;(五)誡勉談話;(六)調離崗位;(七)停職檢查;(八)解聘或辭退。以上問責方式可單獨運用,也可合并運用。涉及違紀的,依紀依規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7、理。第五條 根據被問責情節和影響程度決定問責方式。(一)情節較輕,影響較小的,對責任人采用批評、通報批評的方式問責;(二)情節較重,影響較大的,對責任人采用責令公開道歉、告誡、誡勉談話、調離崗位的方式問責; (三)情節嚴重,影響重大的,對責任人采用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或免職、解聘或辭退的方式問責。第六條 機關工作人員具有本辦法第二章所列情形,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減輕或免予問責:(一)積極配合問責調查,并且主動承擔責任的; (二)主動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損失或者挽回影響的; (三)因管理或服務對象弄虛作假,致使機關工作人員無法正確履行職責的; (四)因意外事件或不可抗力因素,致8、使機關工作人員難以履行職責的。第七條 機關工作人員具有本辦法第二章所列情形,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從重問責:對上隱瞞問題,對下包庇、袒護、縱容的樂于做好人,(一)干擾、阻礙、不配合問責調查的; (二)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欺騙調查的; (三)打擊、報復、威脅、陷害調查人、檢舉人、控告人、證明人及其他有關人員的; (四)拉攏、收買調查人員的; (五)受到問責后,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問責決定的;在職人員受到調離工作崗位或者停職檢查處理后,不服從其他工作安排的; (六)一年內出現兩次(含)以上被問責的; (七)被新聞媒體曝光,經查情況屬實,造成不良影響的;(八)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規章以及有關管理制9、度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第八條本辦法實行領導責任逐級追究制度。同一年度內,同一科室工作人員受通報批評以上處理2人次(含)以上的,分管領導所分管的工作人員受通報批評以上處理3人次(含)以上的,整個機關(單位)所屬的工作人員受通報批評以上處理5人次(含)以上的,相應給予科室負責人、分管領導、機關(單位)主要領導通報批評及以上的問責。本單位自行問責的除外。第九條機關工作人員個人受到問責的與本人年度考核掛鉤。受到通報批評、責令公開道歉問責的,當年度考核不得定為優秀等次;受到告誡、誡勉談話問責的,當年度考核定為基本稱職(基本合格)等次;受到調離崗位、停職檢查問責的,當年度考核定為不稱職(不合格)等次。同年10、度內受到兩次告誡(含)以上問責的,當年度考核定為不稱職(不合格)等次。個人和單位受到問責的,與該單位效能監察指數、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等掛鉤,具體按有關考核辦法執行。單位和工作人員受到兩次(含)以上全市通報批評或杭州市級以上媒體兩次(含)以上曝光,經查屬實的,取消所在單位評優評先資格。機關工作人員受到全市通報批評以上問責的情況,應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考察內容。第四章 問責實施第十條 對問責對象實行問責,依據本辦法,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實施問責,必要時也可以由上級機關直接作出問責決定。第十一條 問責應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辦理。問責的程序包括:受理、初核、啟動問責、調查、作出問責決定。(一)問責執行機11、關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受理:1.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向機關效能監察投訴中心投訴的;2.明查暗訪發現的; 3.上級部門交辦的; 4.新聞媒體曝光的; 5.檢查考核中發現的; 6.司法、審計、信訪等部門提出的; 7.政風行風監督員、特邀監察員提出的; 8.其他需要進行問責受理的情形。(二)問責執行機關對受理的問責事項,應當予以登記,并進行初核。經初核,有本辦法第二章所列行為事實依據的,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啟動問責;沒有事實依據的,不予啟動問責,并向交辦單位、投訴人、提出問責建議人報告或告知不啟動問責理由。(三)對決定啟動問責的,問責執行機關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調查取證。參與問責調查處理的工作12、人員與問責對象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的,應當回避。(四)調查結束后,問責執行機關應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問責決定。問責決定書應當送達被問責人員及其所在單位,并抄送市紀委。給予批評的,可不下達問責決定書。作出責令公開道歉決定的,應當寫明公開道歉的方式、范圍等。第十二條 各級紀檢監察組織、組織人事部門按照管理權限履行本辦法中的有關職責,負責有關事項辦理。問責對象所在單位紀檢監察組織對問責事項辦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給予批評的,由被問責對象所在單位領導給予批評教育,并督促其改正;給予通報批評的,責令當事人作出書面檢查,在本單位或本系統內進行通報批評,并督促其改正;給予責令公開道歉的,責令當事13、人作出書面檢查,按照問責決定,在一定范圍內公開道歉;給予告誡的,由問責決定機關作出問責決定,并落實告誡期限;給予談話、調離崗位、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或免職、解聘或辭退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給予告誡的,告誡期為3至6個月。告誡期滿后,被告誡人提交告誡期內整改情況書面報告,經問責決定機關考核,有明顯改進的給予按期解除告誡。第十三條 被問責對象對通報批評、告誡、誡勉談話、調離崗位、停職檢查、責令辭職或免職問責決定不服的,可在收到決定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作出問責決定的機關提出復核;如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于復核決定作出15個工作日內向上級機關提出申訴。受理機關應在收到復核(申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維持或者撤銷原問責(復核)決定的書面決定,并通知申請人。對解聘或辭退決定不服的,可根據有關規定申請仲裁。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原問責決定的執行。第五章 附 則第十四條 本辦法由綜合部負責起草并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