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檢測工作質量保證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1101
2024-09-07
7頁
26.50KB
1、公司檢測工作質量保證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檢測工作質量保證制度一、檢測工作質量目標1.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當完成數量與檢測質量發生矛盾時,堅持質量第一。2.首次檢測無差錯率達98%,經復核后無差錯率達99%,審核后發出的檢測報告無差錯率達100%。 二、抽樣規定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成品、半成品進行抽樣檢驗、試驗。工地試驗室應依據上述規程,監理要求,制定具體的檢測對象,取樣規定及檢測頻率等規定并嚴格執行。三、檢測工作質量1、檢測依據:依據是產品的技術要求和國家、行業、地方頒發的標準、規范、規程。2、對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試驗。2、檢測人員的要求:檢測人員應考試合格并取得檢驗員證后,方能上崗操作。參加每項檢測工作的人員一般不少于二人,除數據能自動記錄外,應由檢測人員讀數,記錄人員復誦,以防止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發生差錯。3.檢測開始前的檢查 檢測人員對進場原材料、砼、砂漿,路基填土壓實等試件應對其外觀質量、數量、檢測結果、狀態進行檢查,確認符合要求后簽領并記錄檢查情況。檢查儀器設備性能是否正常,是否經由效檢定,是否在檢驗周期內,并填寫使用記錄。對檢測室環境條件,溫度、濕度等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4、檢測過程異常情況及處理:檢測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a、首次測試超過平行(或允許)誤差;b、首3、次測試被測件破壞;c、重復測試數據散布太大;應停止檢測工作,檢查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被測件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是否按規定進行,環境條件是否符合要求等。分析原因,確定采取措施,經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能進行檢測,并記錄備查。因外界干擾(如停電、停水等)而中斷檢測并影響檢測質量時,檢測工作必須重新開始,并記錄備查。凡檢測質量受停電、停水的影響,且無法新開始的檢測項目,在試驗前聯系供電、供水情況,以確定檢測工作。凡因檢測儀器設備的故障而中斷檢測者,必須將損壞的儀器設備修復,經試用或檢定合格后,方準進行檢測。凡因檢測工作失誤,造成在檢測過程中樣品損壞,無法得出完整的檢測數據時,所有檢測數據作4、廢。重新取樣進行所有項目的檢測,檢測數據以第二次檢測的為準,禁止用兩次檢測的數據拼湊檢測報告。檢測過程中,如發生檢測儀器設備損壞事故,被測件損壞事故,人員傷亡事故等,應立即停止檢測,保護好現場,同時向技術負責人報告,待處理后再進行檢測。5、檢測結束后的檢查檢測工作結束后,全部檢測數據應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允許對被測件做檢后處理;樣品應保存一個月或更長時間,以備復試待查。檢測人員對檢測儀器設備的技術狀態,被測件狀態、環境條件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對檢測儀器設備進行保養、恢復到起始狀態,切斷電源,打掃工作間環境衛生。四、檢測原始記錄及數據處理:1、原始記錄原始記錄不允許隨意刪改,如需更改,作廢數5、據應劃兩條水平線,將正確數據填寫在上方,并加蓋更改人印章。原始記錄采用國家、行業及監理單位規定的標準表格,不能用鉛筆填寫,記錄應清晰,內容完整,有檢測人員和復核人員的簽名。原始記錄由專人保管,每年裝訂成冊。原始記錄一般不允許與檢測無關人員,用戶或其它單位人員檢閱,如確需查閱須經室主任批準。2、數據處理、檢測過程中,應按技術標準或試驗規程要求的精度如實記錄下原始數據,若標準、規程中無要求。應按測試儀器顯示精度讀數記錄。、全部檢測數據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測試數據的計算、修改、有效倍數及統計等應按有關技術標準和試驗規程執行。、各項測試數據如超出允許范圍,應重新進行檢測。五、檢測報告1、檢測報告是檢測6、質量優劣的集中反映,必須保證其內在和外觀質量。、檢測報告采用有關規范,標準或業主、監理單位制定的表格,內容填寫完整、數據準確、簽名齊全、文字簡潔、字跡清楚、結論明確。、全部檢測數據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檢測報告一律由檢測人員用碳素墨水檔案用圓珠筆及復寫紙填寫,一律不得涂改。、檢測報告由專人妥善保存。2、檢測報告的審批發放、檢測報告由檢測人員填寫簽名后,交室技術負責人審核發,其中各種圬工必須由項目總工批準后發放使用。、在審核中發現錯誤,應由原填寫人重新填寫,審核人不得自行更改。(3)、經批準人批準后,加蓋試驗資料專用章后的檢測報告,由填寫人在報告發送單,發送登記薄上簽名,報告單位留底件,并與原始記7、錄一起存檔。3、檢測報告的更改、發出的報告有錯誤時,應重新發一份報告代替原報告,并在新報告上注明所代替報告的編號,同時收回原報告。、收回的檢測報告由該報告填寫人辦理登記手續。六、檢測事故分析、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均為檢測事故1、試驗室弄錯來樣單位;2、樣品丟失損壞,因保管不當使樣品性能損失、下降;3、加工試樣時弄錯規格以至無法彌補;4、未事先協商,不按方法或不采用標準樣品進行檢測;5、檢測時未及時讀數或未填寫原始記錄而寫不出檢測結果;6、檢測結果達不到要求的精度;7、已發出的檢測報告,其檢測數據計算錯誤或結論不正確;8、檢測報告發錯單位,在規定檢測期內原始丟失,檢測資料失密;9、檢測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或儀器設備損壞;、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報告室主任,并在統一格式的事故登記表登記。、對事故應及時進行調查,弄清事實,由室主任主持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分析事故原因及性質,對事故責任人予批評教育和適當的處理,并總結教訓,杜絕此類事故重復發生,同時,迅速采取補救措施,保證檢測質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