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質管部工作及監督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1131
2024-09-07
10頁
21.55KB
1、公司質管部工作及監督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質管部的管理制度一,質量管理的三個環節:1,原材料進貨檢驗2,生產過程中的崗位檢驗3,成品出廠檢驗二,建立質量監督部門的必要性:1,國內產品質量滯后的因素:第一,由于是國內大環境中的民工文化素質落后和歷史的痼疾,大多數人對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是比較薄弱。第二,在工藝上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還在手工操作狀態,對質量公差的控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第三,企業里實行的大都是計件作業,工人追求的是數量的比值,忽視了對質量的追求。第四,企業在監控的力度上還存在很多的漏洞,有些2、甚至只是停留在產品結果的檢驗而在流程作業中不設防,出錯返工成家常便飯。所以質量監督部門的組建是必然的趨勢。2,成立質量監督理事小組(專職或者兼職質量管理部門)質量監督理事小組的具體狀況(兼職):第一,質量監督理事小組的兼職制:由企業內部相關的部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班子。第二,成員組成:開發部,生產總部,物料部,裁床組,五金組,五個部門各篩選出一個人員,品檢部篩選出若干名,車縫組所有的組長,業務部全體人員搭成兼職的班子。任命一個總監和稽查。第三,最高的裁決者:總經理。第四,工作任務:是對企業的全流程管理,地毯式的履行質量跟蹤和質量監控。第五,工作內容:從材料源頭:到生產的每個環節;再到成品的包裝3、出柜;還有對外協單位的監控,都要有他們的足跡存在。第六,工作方式:(1),車縫組組長各自管制自己的流程作業線;(2),跟單員下車間跟蹤正在作業的自己跟的單子;(3),品檢部的成品人員中,調配幾人到流程作業需要的位置;(4),物料部就監督供應商的材料狀況,質監組直接干預:(5),開發部,生產總部,裁床組人員對需要檢查的崗位每日至少巡視一次或一次以上,發現問題就地隨時解決;第七,制定獎罰制度:按返工率做為獎罰的界面(制訂方案討論再定),作為對質監組的業績評估,實施有獎有罰制度(由質管部總監和稽查員帶領成品檢驗人員來評定流程作業的返工比例)。并在“每日作業情況報告表”上做每日的業績記錄。第八,總監或4、者稽查員要做每日的質量情況記錄(記錄車間因質量問題發生的情況)。尤其是有些員工在對產品的保護措施上有好的行為以及好的建議都要做份記錄,直接反應到最高裁決者(總經理)手里。3,質量管理部門的最大作用:其一,那里有問題,就在那里解決;其二,不讓同一個人犯同樣的錯誤。4,質量管理部門在企業內履行的職責:當業務部接到定單,向企業各部門發出生產指令(同時也向質管部發出“樣品標準說明書”)開始,質管部就開始在企業內履行質量跟蹤和質量控制的全流程管理:(1),質管部要先從開發部處拿到本批號產品的質量特征(樣品標準說明書):*本批號產品的的圖片或實樣;*本批號產品的制作工藝和技術要求;*本批號產品材料的要求;5、*本批號產品對色調的控制程度;*本產品在整體結構上的銜接程度,和裁床對材料尺寸的控制程度。(2),對采購部(包括物料部)的管理質管部有義務對主、輔料的質量問題和數量問題進行管理,任何供應商的材料進倉,質管部都要配合物料部檢查人員對材料的規格、數量、質量等等進行全面檢查:第一條:有能力全檢的就全檢,無法全檢的堅決抽查。第二條:材料名稱和規格跟“采購單”不符的,拒收。第三條:數量超交,退多余部分;數量短交,規定“待補”。第四條:質量達不到所需要的規定要求,質檢部就有權仲裁是否拒收或者直接請示總經理采取強制措施。第五條:所有產品進倉時,材料檢驗員都要在“材料檢驗報告單”填上材料檢驗結果的詳細情況,并6、要求質管部總監簽字,然后送交采購部。絕不允許劣級材料流入生產現場。(3),質管部對裁床和排料的監督:因為打板、排料、鋪布、裁剪等都是手工工藝,如果工作中人為的疏忽,都會造成排料的不合理、裁料尺寸的誤差以及上下層的參差不齊等等問題。所以質管部一定要加強在裁床組的重視程度,讓裁床組不斷的到車縫車間去了解情況,了解剪裁好的材料尺寸在作業流程中,給員工作業時的適應程度怎樣。要做到每次排料和裁剪既能減少材料的損耗,又能給員工因舒適的材料作業,增加速度效率,同時也會減少無謂的返工率。(4),對現場作業的流程管理:第一,對個班組的檢驗員編制號碼,并制定他們的合格證號。同時負責配合本批號產品的客戶檢驗工作。第7、二,無論是在片料還是輔料作業現場,在每一作業點,掛上員工正在作業的“參照物”,讓他們邊作業邊可以跟“參照物”比較。同時在這“參照物”上貼上組長的簽名,并注明該“參照物”的作業規范和質量要求。這樣做一方面,是讓員工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慢慢養成重視質量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讓組長和主管承擔起責任。第三,在各關鍵工序作業點設立檢查點,讓質檢人員一對一監督,各班組組長直接參與產品檢驗環節的監督與管理。第四,在流程作業的終端,質管部配合品檢組要一件不落的逐個檢驗每只產品。保證成品出貨無次品。第五,嚴格規定對質量把關的獎罰制度。如:經包裝后的產品在接受客戶檢驗不合格而需要返工,那么返工后再經品檢的業績記錄為零,將8、做無償的檢驗,取消其月度的業績獎。(5),品檢組是最后的作業流程,需要地毯式的把關,不能讓一顆老鼠糞掉進鍋里。5,建立“質量三三三檢”制度:實行從面到點的管理(1),與質量相關的部門建立“三級”縱向質量檢驗機制:一級:質量理事總監。二級:質量監督主辦三級:質量監督員(2),對質量流動的三個環節實行“三零”規范:倉管環節:原材料的零報廢進倉:流程環節:作業流程的零次品流到終端:包裝環節:成品的零瑕疵包裝。(3),在作業現場推行“三點”橫向質量監督:起點:流程始點對材料的顯微鏡細選:中間:關鍵工序點高倍望遠鏡盯選:終點:產品終點的放大鏡挑選。6,有效控制不良的產品,制定并執行“三不放過原則”:質管9、部不光是質量控制,監督的部門,更是制裁和修正部門。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質量管理部門的控制。但對不可避免的過失,還得需要事后的修正:(1),產品不良原因分析不出來的,不放過(2),造成產品不合格,而責任人還不受理的,不放過(3),未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的,不放過三,質量控制的措施實行從點到面的管理。1,質量靠監督解決的是暫時的現場狀況,是治標但治不了本。只有全民在潛意識里對質量的重視,全社會的商品質量才會提升到新的層面。2,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那是勢在必行。不能簡單的停留在“口號”的形式,不能無度量的定性在概念層面上。如發展企業文化、管理的標準化、質量標準的執行、工作行為教育10、培訓或技能競賽等等,這些都需要員工的參與,高層管理的牽頭。3,人人都是“質檢員”:在全廠范圍內開展產品質量知識的培訓,通過“2l”的數據對比分析(在常規的情況下,工作產量的增多,產品的質量就會下降,反之亦然),來比較效率和效益的比值。讓員工都成為自己的“質量檢查員”。4,建立質量信息渠道:現場人員要通過“橫向”信息傳遞,把問題對接到責任點,并進行有效快速的調整,防止后續問題的產生;現場人員還要通過“縱向”傳遞,將問題向上級反饋,通過上級部門與部門間解決根本的問題。四,現場質量控制的辦法1,在制程過程中對產品質量的管理:第一,現場的質管部人員,有督促員工實施自主檢查的責任,隨時抽檢所屬各制程的質11、量,一旦發現有不良或者質量異常應立即處理。質管人員如果玩忽職守,追究相關責任(對責任的獎罰要制定出具體的辦法和措施)。第二,改制各班組組長的業績掛鉤制度。實行質量額度獎金成長制(在保證底薪額度的基礎上,設限最高獎金。也就是說在保證底薪的基礎上,設立質量監督與限度獎金的掛鉤)。按返工率為標準,讓質量與獎金成正比。這樣就能保證各組長時刻在生產流程過程的巡回觀察。當一發現情況就會現場處理。同時對正常程序進行追蹤,杜絕不良品流入下個制程。第三,首先要求現場員工自己控制質量的程度,對自己所發生的制品實施自主檢查。并對他們實行處罰制度:如果每月出現n次返工現象,要么扣薪,要么勸退。2,繳庫前對產品質量的管理:第一,品檢部要在流程產品成為成品時進行逐個流程檢查,發現問題隨時補救或再返工,做到成品無瑕疵。第二,質檢部人員對于繳庫前的成品應抽檢,若有質量不合格的批號,超過管理范圍,應填寫“異樣產品處理單”,詳述異樣的情況同時擬訂處理方法,交總經理批示后,交有關部門處理改善第三,在產品到成品經過品檢部的仔細復查,清除了異樣產品以后,質量管理確認無任何問題了,才在“產品質量確認表”上簽字,送交生產部主管簽字,再送交業務部,并轉交總經理簽字確認。然后準備移交物料部繳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