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堂廚務消毒加工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1193
2024-09-07
11頁
31.04KB
1、公司食堂廚務消毒、加工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廚工制度 一、嚴格要求持健康證上崗,按時上下班,不得無故遲到、早退。 二、上班時間要穿戴整潔,穿工作服、戴工帽、口罩,不得穿拖鞋、赤膊、赤腳、大聲喧嘩、不得面對食品咳嗽 、打噴嚏以及做其它不衛生的動作。 三、在工作時嚴禁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不得用勺直接嘗味,不得戴手鐲戒指等飾物,不得涂抹香粉指甲油。 四、愛護廚房里的一切用具及物品,未經許可不得私自動用廚房的財物。 五、要節約水電燃料,堅持做到人走油關、水關、燈關,不隨意浪費。 六、遵守廠規,不得隨意2、進入車間、倉庫等地。 七、虛心聽取領導及工人提出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員工態度必須良好。 八、派發飯菜時,對員工要一視同仁,不準打人情菜。 九、廚房員工要對自己所分配的任務各盡其責,物盡其用,要團結友愛,服從安排,共同搞好廚房內各項工作,保證每餐準時開飯。 十、嚴格遵守操作程序,注意安全衛生;嚴格遵守消防條例,做好防火工作。 十一、認真執行衛生五.四制及廚房工作標準。個人衛生管理(一)廚工應認真參加每年一度的健康檢查,接受衛生知識培訓。 (二)廚工應當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1、廚工應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發,勤洗衣服和被褥,勤換工作服,使自己具有良好整潔的儀表。3、 2、上班時要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以確保食品衛生質量。 3、有良好的衛生操作習慣:廚師、廚工在工作時間內,不得穿拖鞋、赤膊、赤足,嚴禁在操作間內抽煙、吃東西和隨地吐痰,不得面對食品咳嗽、打噴嚏以及做其他不衛生的動作。不允許用勺直接嘗味。生產或加工食品時不應戴戒指、手鐲等飾物,以免妨礙清洗、消毒。工作時不宜涂擦香粉和涂抹指甲油,以免污染食品。私人物品,應放在更衣室內,不得帶入操作間,以防對食品造成污染。 廚房衛生管理(一)衛生五.四制 1、由原料到成品實行“四不制度”。不買腐爛變質的原料;不收腐爛變質的原料;不用腐爛變質的原料;不分腐爛變質的食品、不用手拿食品、不用廢紙、污物包裝食品。 2、4、成品(食物)存放實行“四隔離”:生與熟隔離;成品與半成品隔離;食品與雜物、藥物隔離,食品與天然冰隔離。 3、用(食)具實行“四過關”: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 4、環境衛生采取“四定”辦法:定人、定物、定時間、定質量。劃片分工、包工負責。 5、個人衛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 (二)食具消毒的方法與要求 1、洗滌: 食具進行消毒前,應首先將食具洗滌干凈,洗滌要求分三個步驟進行,即洗、刷和沖洗,是用清水將食具上的食物殘渣洗掉;刷,是將食具放于洗滌液中洗刷,用洗具刷除食具上的污物、油垢;沖,是用干凈的水將附在食具上的洗滌劑沖洗干凈。洗滌用水要經常更換,5、保持水的清晰,食具洗滌后要傾干水,湯匙、刀叉要分頭尾放好。 2、消毒: 食具消毒時,采用熱力消毒法和藥物消毒法兩類,前者包括煮沸消毒法、蒸汽消毒法、遠紅外線消毒法等,后者包括含氯消毒法和過氧乙酸消毒法等。正常情況下采用熱力消毒法。 3、食具消毒的注意事項: 凡有條件采用熱力消毒者,要采用熱力消毒。 采用蒸氣或藥物消毒時,食具要全部浸沒在水中。 采用蒸氣或遠紅外線消毒,需安有測溫裝置,以便隨時調溫度,保證消毒效果。 食具在消毒前須徹底洗凈,采用雙功能的洗滌消毒劑進行食具消毒時,一定要用清水認真沖洗殘留在食具上的洗滌劑。 采用藥物消毒食具時,一定要在藥物配制濃度、食具浸泡時間以及消毒液更換三個方面6、嚴格按規定辦理。 食具經消毒后,不可用抹布重新抹過,不可露空隨處擺放,應即放入清潔、有門的食具保潔柜內存放,以免重新被污染。 藥物要防潮、避光、密封貯存、不得露空擺放。 含氯消毒劑對金屬有一定的腐蝕作用,金屬制品的食(用)具,最好不用這種消毒劑。 廚房工作標準(一)采購工作標準: 1、采購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應當無毒、無害,符合國家規定使用的范圍和食品衛生標準要求,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狀。 2、食品進貨應有驗收員進行驗收,對肉類、乳制品、酒類、腐竹、調味品及食品添加劑等,必須向被購入方索取肉品檢驗合格證或食品衛生檢驗合格證。對腐敗變質、生蟲、霉變、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其它感官性狀異常,超保存期,摻假7、摻雜、偽造、冒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等,應一律拒收。 3、對已驗收合格的食品,按類別、品種、分別用清潔或專用容器盛裝或上架存放,做到肉類及其它容易受污染的食品不得落地,保存時注意: 食品與非食品不能混放。 洗潔用品、藥品、有強烈氣味的物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不能與食品同倉存放。 定型包裝食品與散裝食品分架存放。 糧食離墻離地存放,防止受潮霉變。 肉類及其制品,除馬上加工使用外,一律放進冷庫。肉類及其制品放入冷庫時應有容器盛裝,存放溫度控制在-18以下,鮮蛋存放在0-1范圍內,并應每三天進行一次冷庫除霜。各類庫存食品要有必要的標示,做到先進先出。 4、對于由于庫存時間過長而超過保質期限的,或發8、現由于其它原因出現腐敗變質、酸敗、生蟲、霉變的食品,一律不交到下工序加工。5、搞好倉庫內外環境衛生,不在庫內吸煙和吃食物,與采購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隨便進入倉庫。 (二)加工工作標準: 1、肉類加工: 加工肉類首先注意肉類新鮮度,對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敗變質的禽畜肉不得加工。 海鮮類不要與其它肉類混合清洗。 禽、畜、魚類品不得直接著地存放。 加工好的肉類必須無血、無毛、無污物、無異味。 砧板做到“三面”光潔(砧板面、底、邊,保持光潔)。砧板在收工后刮洗清潔后豎放。 2、蔬菜加工: 蔬菜瓜果進貨后必須分類放在蔬菜架上,不得隨地堆放。 蔬菜加工時按一揀、二洗、三切的順序操作。洗滌蔬菜時要有足量、清9、潔的水清洗,做到先浸水后清洗,洗滌后蔬菜不得有泥沙、雜物、昆蟲等。 腐爛的蔬菜、瓜果不得食用。 工用具(菜架、容器等)應清洗干凈、定點整齊擺放。 每天下班前必須清洗水池、地面、保持溝渠暢通,搞好各自崗位的衛生。 (三)烹調工作標準: 1、加工前應檢查原料衛生質量,發現不新鮮、有異味、不潔的不予加工。加工完后清洗臺面、爐灶、工用具,把砧板豎起放好,工用具收入柜內。 2、應檢查已加工好的原料,發現不新鮮、有異味的不給配菜,配菜餐具要干凈。對放入食具保潔柜內的消毒食具及將要烹調的食品要進行驗收,發現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須重新清洗。 3、要注意原料的質量,烹調時要煮(炒)熟、煮(炒)透,使食品每個部位都10、均勻受熱(特別是急炒時檢查有無外熟內生)。工作臺應設兩條抹布,一條消毒抹布放在消毒碟上,用作抹拭在碟邊的芡汁;另一條抹布用作抹臺等。烹調后的食品要嘗試(不能用勺直接試味)。如果食品要造型,要有消毒的用具操作,不能用手抓。烹調后的食品,加蓋即送出供職工食用,盡量縮短備餐時間, 防止再污染。 4、做飯人員要注意大米的質量,發現有變質、變黑、谷殼很多、有沙子都不準使用,退回供應商。大米要清洗干凈,看好火候,確定把飯做熟。先試飯,確認是熟了才能熄火。 5、工作時不準抽煙、吃東西、各個崗位都要保持整潔,地面干爽,無雜物(特別是臺下面地板)。地面、溝渠、柜內外不能發現有老鼠、蟑螂及昆蟲活動。 6、雪柜要有11、專人負責,定期清洗,做到霜薄氣足。食品按順序存放,生熟分開,成品、半成品、原料分開存放,并加上標簽品名,做到先進先出。放入雪柜的熟食品應用容器嚴密盛裝,防止交叉污染。雪柜內外保持潔凈,柜內不得有異味。 7、烹調所有工用具應保持潔凈的原來面目,特別是盛油容器,要內外光潔。反復使用的食油要每天濾除油渣,用完之后再補充新油。 8、下班時要搞好區域衛生,定點放好工用具。 (四)配餐工作標準: 1、配餐間內只能存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和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不準存放任何雜物及私人用品。進入配餐間分菜時要穿工作服、戴帽、戴口罩、洗手消毒。 2、打菜時廚工要檢查食品衛生質量,不能把變質食品分給職工,手不能直接接觸12、食品。 3、食具必須潔凈和經過徹底消毒,餐盤、湯匙、筷子、小碗等要有嚴密的保潔柜存放,分類排好,拿取時手不能直接接觸盛食品的部位。 4、用餐擺位食具只準提前半小時,并把湯匙、小碗等倒扣在碟上。 5、員工用過的食具及時輸送到食具洗滌間,不得在餐廳停放。 6、臺椅、工用具、臺布每餐做到無積污、無油漬、擺設整齊,每餐清掃地板,保證沒有積水,干凈、清爽。 7、每周進行一次大掃除,用清潔劑清洗桌椅門窗、地面、墻壁、風扇、燈管,避免餐廳內有蒼蠅、蟑螂、螞蟻等,確保就餐環境舒適、通風、無異味。 8、上班時要檢查各自崗位衛生,下班前搞好衛生。 (五)洗滌工作標準: 1、洗碗消毒必須有專人負責,食具必須有足夠周13、轉。 2、食具清洗必須做到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 一洗:用清水將食具上的食物殘渣洗掉。 二刷:將食具放在洗滌液中洗刷,用洗具刷除食具上的污物、油垢。 三沖:用干凈的水將附在食具上的洗滌劑沖洗干凈。 四消毒:洗凈的食具按廚房衛生管理當中的第二條“食具消毒的方法和要求”進行消毒。 五保潔:將消毒后的食具放入清潔、有門的食具保潔柜存放,以免重新被污染。 3、清洗完的食具必須無污垢、無油漬、無食物殘渣。 4、消毒后的食具應該無水、干爽、無污垢、無食物殘渣、無異味,并應該做到抽檢合格。 5、消毒過的食具不能與未消毒的食具混放,以防止交叉污染。不能將未消毒的食具拿給員工使用。 6、食具保潔柜每14、天用消毒水清潔一次,并做到柜內無雜物、無蒼蠅、無蟑螂活動。 7、清洗出的食物殘渣應放入有蓋的污物桶內,并及時清理。 8、每天下班前搞好各自崗位的衛生工作。 食物中毒的預防食物中毒發生的原因 食物中毒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過程中受到細菌的污染,污染的食品在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里放置,細菌就會迅速繁殖,經過一定的時間后,這些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細菌或細菌毒素,人食用后就會引起食物中毒。 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通常如: 1、食品原料不新鮮或變質。 2、食品保管不善,放置時間過長。 3、食品沒有燒熟煮透。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廚務人員患有腸道傳染病或是帶菌者。 15、食物中毒的預防 預防食物中毒,是廚務人員工作的重要任務,各部門必需認真重視, 切實做到: 1、嚴格把好食品衛生質量關,堅持做到不買入、不驗收、不使用、不出售腐爛變質的原料和食品,并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2、切實做好食品防護工作,防止食品在加工、運輸、銷售的過程中受到污染。食品存放應做到“四隔離”:即生與熟隔離、成品與半成品隔離、食品與雜物、藥物隔離、食品與天然冰隔離。 3、做飯菜應有計劃性,不得使用隔餐、隔夜飯菜。燒鹵熟肉在室溫下存放時間超過四小時的要重新加熱才能供應。所有食品均應燒熟煮透。 4、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不吃有毒和不認識的豆類、魚類、木薯、發芽馬鈴薯等。 5、廚務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證明無“五病”才能上崗,并經過衛生知識培訓,懂得基本衛生知識,在工作中注意保持衛生,工作前和大小便后都要洗手消毒,嚴禁面對食品咳嗽、打噴嚏等。 6、保持廚房內外環境整潔,消滅“四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