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病區藥品管理規章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1512
2024-09-07
12頁
23.68KB
1、公司病區藥品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病區藥品管理制度(一)急救藥品管理制度1、凡急救藥品,必須置于急救車或專用急救柜指定區域或位置存放。 2、急救藥品要根據藥品種類與性質(如針劑、內服、外用、劇毒藥等),定位存放,標記明顯。3、急救藥品的種類和數量要確保滿足臨床急救需要。 4、急救藥品專人管理,工作人員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藥品登記本記錄急救藥品用途、種類、規格、數量、有效期和使用、補充時間等,隨時備查。 5、建立急救藥品基數及質量檢查制度。急救藥品登記本置于急救車內。每班檢查急救藥品、規格、種類、2、數量、有效期是否與賬目相符,記錄并簽名,護長每周檢查并簽名。不常用科室可用封條管理,護長每月檢查并簽名。6、急救藥品每次用后須及時補充。次日當班責任組長再次核查。保證急救藥品處于應急、隨時可用狀態。(二)病區基數藥品管理制度1、病區內基數藥品應根據臨床需要保存一定基數。供住院患者臨時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2、基數藥品的清單應一式兩份,一份由藥房保存,另一份由科室保存。3、基數藥品應指定專人管理,負責領藥、退藥、保管、檢查等工作。4、基數藥品應定位、定點、按藥品種類擺放,口服藥必須原瓶或原盒包裝存放,藥瓶內不能混放不同規格、片型、顏色的藥片;性質不穩定的藥品,須避光儲存及使用,現用現配3、。口服藥品開啟后6個月有效;口服溶液開啟后冰箱保存1個月有效;外用液體制劑開啟后1個月有效;中藥煎劑密封口服的冰箱放置2周有效;外用煎劑(灌裝)放置一周有效;普通肝素稀釋后放置4小時有效。5、每日當班清點,用藥后及時補充,以保持在規定的基數,保證隨時可用。6、定期檢查藥品數量、質量和有效期并記錄。近有效期藥先用。如發現藥品有污染、變色、過期、瓶簽與瓶內藥品不符、標簽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并報藥房處理。7、藥品應貯存在光線好且易取的地方,需避光保存的藥品,應放在避光包裝容器內保存。8、對接近有效期6個月及以內的藥品,應貼上黃色警示標識。接近有效期3個月以內的急救藥品,應及時聯系藥房予以更換,以確4、保藥品質量,若藥房無新批號,應貼上紅色警示標識;普通藥品不予更換,退回藥房報廢。9、藥房應指定負責人每月對各病區基數藥品進行檢查一次。10、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的科室及工作人員,按醫院相關的規定,填寫不良反應表報臨床藥學室。(三)麻醉、精神藥品管理制度 1、醫院應對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統一編號,計數管理,建立處方保管、領取、使用、退回、銷毀管理制度。2、各臨床科室、手術室存放的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嚴格按照醫療機構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規定(衛生部衛醫發2005438號文件)管理,實行專人、專冊、專柜加鎖、專賬、專用處方的“五專”管理。有醒目標示,數量固定。儲存各環節應專人負責,明5、確責任,交接班有記錄。實行每日每班交接制,雙人雙鎖隨身保管鑰匙,班班交接。做到賬物相符。3、定期檢查毒、麻、限制類藥品管理是否符合規定。檢查藥物性狀,如發現有沉淀變色、過期、標簽模糊等藥品時,停止使用并報藥房處理。4、發現下列情況,應當立即向醫院藥房和保衛部門報告:在儲存、保管過程中發生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丟失或者被盜、被搶的;騙取或者冒領的。5、臨床科室所有毒、麻、限制類藥品,只能供應住院患者,并按醫囑使用,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6、建立毒、麻藥使用登記本,注明患者姓名、床號、使用藥名、規格、劑量、數量、使用日期、時間,護士簽名,及時憑專用處方和空安瓿瓶補充基數。7、毒、麻類藥品必6、須用專用處方開具,項目填寫齊全,不得缺項,字跡清晰,不得涂改,特別是患者或代辦人的身份證明名稱、編號等資料,醫生簽全名,使用后保留空安瓿瓶。 8、各臨床科室、手術室等調配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注射劑時,應收回空安瓿,核對批號和數量,并由專人負責計數記錄。9、患者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貼劑的,再次調配時,應當要求患者將用過的貼劑交回,并記錄收回的廢貼數量。10、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時,應當要求患者將剩余的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無償交回醫院,由醫院按照規定銷毀處理。(四)危害藥物及高危藥物管理制度1、危害藥物:是指能產生職業暴露危險或者危害的藥品,即具有遺傳毒性、致癌7、性、致畸性,或對生育有損害作用以及在低劑量下可產生嚴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藥品,包括腫瘤化療藥品和細胞毒藥品。高危藥物:包括危害藥物,以及血管活性藥物及刺激性、高滲性(pH9)、低滲性(pH41)藥物、陽離子藥物肌肉松弛劑等。2、高危藥品要求專用藥柜或專區存放,禁止與其他藥品混合存放。全院統一標識,標識清楚明顯、醒目,專用區域使用紅色線條劃分,儲存藥盒正面張貼專用“高危藥品”標識。3、專人管理,護士每周清點核查質量、有效期并簽名,護長每月核查簽名一次。4、高危藥物使用前要嚴格執行床邊雙人查對制度。輸注前護理人員在注射單及輸液單上的藥品名稱前,用紅筆標注高危藥物符號(),并懸掛高危藥物警示牌和8、防外滲牌。5、高濃度的電解質溶液(10KCL、10NaCL),用于臨床治療時,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和醫囑要求使用,并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未開啟的胰島素需放冰箱,已經開啟的常溫下存放,開啟后28天內有效。6、護理人員應定時巡視患者,根據患者病情調整滴速,靜滴過程中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發現不良反應按規范要求予以處理。7、高危藥物使用科室,定期組織科內相關人員討論高危藥品的不良反應,及時向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停止、淘汰、更換高危藥物的建議。不用的高危藥物及時退回藥房。十、安全用藥制度(一)安全用藥基本制度1、醫院要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建立安全用藥工作流程和制度。要建立由醫師、藥師、護士共同構建9、的安全給藥系統。2、醫院要在各門診和病區建立醫生工作站,確保醫生將醫囑直接錄入電腦。3、醫院要通過電子信息系統使醫生開具的處方或醫囑進入藥房,由藥師配藥、核對藥物。藥師打印口服藥袋,藥袋一面貼有打印的病區名、患者姓名、床號、口服藥所有藥品種類、數量、服用方法、時間、注意事項等;藥袋另一面要透明,便于發藥前查對。4、醫院要建立口服藥物和靜脈調配藥物運輸的安全工具和流程。5、按醫囑規定的時間配藥及給藥,以免影響療效。6、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消毒隔離制度和一次性物品使用制度,確保用藥過程安全。7、嚴格執行“三查十對”制度,準確掌握給藥名、藥劑量、濃度、有效期、方法和時間。必要時患者或家屬參與確10、認。8、病區護士在進行給藥護理時,可以穿戴特殊、醒目標識,減少干擾和差錯。護士發口服藥要發藥到手,看患者服藥到口。對于外出未返回病房或外出檢查者患者床頭柜不留置藥品.9、護士應掌握藥物的劑量、方法、作用及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正確使用各類藥物。用藥后觀察藥效及不良反應,如有過敏、中毒等反應,立即停用,報告醫生,必要時做好記錄、封存及檢驗等工作。必要時做好搶救的準備。10、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藥物使用時間、劑量及安全用藥的相關知識,做好宣教和觀察。(二)靜脈輸注藥物(液體)制度1、護士在使用各種輸注藥物時,必須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常用劑量、適應證、禁忌證、配伍禁忌和用法等。2、根據11、患者、病情,合理選擇藥物和溶液,充分考慮藥物濃度和溶液量對患者病情的影響,以及溶液pH值對藥物效果的影響;嚴格掌握藥物的直接與間接配伍禁忌,減少聯合用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3、新藥進入臨床前,必須進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使臨床醫師和護士均了解該藥物的相關知識。必要時做好搶救的準備。4、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凈化配藥空間,定期空氣消毒,有效的開窗通風,減少人員流動,配藥桌隨時擦拭,地面濕式清掃。保證輸液空間清潔,舒適。5、用藥過程中嚴格執行床邊查對制度。準確掌握給藥劑量、濃度、方法和時間。必要時患者或家屬參與確認。6、在病區進行靜脈藥物調配的醫院,擺藥、加藥、管床責任護士掛瓶及靜脈12、穿刺(用藥)、更換輸液瓶等整個流程貫穿雙人核對制度,即擺藥者、核對者、配制靜脈液體者、注射者、接液體者都須簽名。加藥后,雙人核對7、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原則,仔細查對藥物和輸液用具的質量和有效期,正確執行消毒原則,保證穿刺、輸注過程無菌,確保輸液安全。8、合理安排輸液順序,有效控制輸液速度,密切關注輸液情況,包括用藥后藥效及不良反應,確保輸液安全。如有過敏、中毒等反應,立即停用,報告醫生,必要時做好記錄、封存及檢驗等工作。9、針對疾病和用藥,做好用藥知識的健康教育。(三)預防靜脈輸液外滲制度靜脈輸液外滲是指由于輸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蝕性或高危藥物及溶液進入了周圍組織為保障住院患者輸液安全,現就預防靜脈13、輸液外滲指引如下。1、醫院成立靜脈治療小組(IVmanagementteam)。組長及成員由受過專門訓練、熟悉靜脈治療藥物、儀器設備安全使用及安全注射、能獨立承擔PICC維護的護士擔任。負責全院各臨床科室PICC維護、靜脈治療安全質量監管,培訓靜脈治療護士,建立靜脈治療、輸血及高危藥物使用相關技術規范和護理標準,調查及處理醫院靜脈治療(輸血)不良事件等。2、建立靜脈治療質量評價指標,監測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發病率()等,有監測數據。3、護士長組織本科室全體人員對常用的高危藥物進行整理。界定細胞毒性藥物,刺激性、高(低)滲性、陽離子和血管活性等高危藥物應參照藥物說明書。高滲性藥物是14、指滲透壓不小于600m0sm/L的藥物。已知輸液外滲導致組織壞死的藥物,細胞毒性藥物如艾達生、表阿霉素、多巴胺、硝普鈉、脂肪乳、氯化鈣、巴仁、垂體后葉素等。4、急救小組每月對全院特殊藥品、高危藥品進行檢查,5、細胞毒性藥物必須選擇中心靜脈導管輸注,刺激性、高(低)滲性、陽離子和血管活性藥應盡量選擇中心靜脈導管輸注。6、特殊情況下刺激性、高(低)滲性、陽離子和血管活性藥選擇外周靜脈輸注,應告知患者家屬外滲風險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或在護理記錄單上簽名,同時盡量選擇上肢大血管輸注,做到每日更換肢體進行注射,禁止使用頭皮鋼針和下肢部位穿刺7、避免使用加壓輸液裝置(輸液泵、注射泵加壓注射器等)輸注高危藥物815、應選擇在護理人力充足的時段輸注高危藥,以便及時觀察和處理9、外周靜脈輸注高危藥應在輸液袋旁懸掛“高危藥品警示牌”“防外滲”標識,至少15-30分鐘內須巡視1次,同時告知患者穿刺局部疼痛時立即呼喚護士處理.10、發生輸液外滲后,請立即邀請靜脈治療小組/傷口護理??菩〗M會診.(四)藥物外滲的預防和管理1、藥物外滲的預防(1)給藥前評估藥物性質: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可達龍、TNT、PH值低于5或高于9及滲透壓大于600mmol/L的藥物需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去甲腎上腺素嚴禁外周靜脈使用。(2)選擇合適的輸注血管,評估病人的合作度及血管彈性,年齡大、煩躁不合作、穿刺部位皮膚菲薄、血管彈性差、下肢血16、管、中毒膿毒血癥、四肢末梢循環差的患者均容易出現藥物外滲。建議留置深靜脈導管或留置針,選擇粗大、彈性好的血管,避開靜脈瓣,一般不選擇下肢血管。避免使用鋼針。(3)注射藥物前確定針頭在血管內:用無菌生理鹽水做引流,觀察血管的完整性和通暢性,局部有無滲出,回抽1-2ml血液確定針頭在血管內。(4)靜脈注射藥物注意事項:不可過快,10ml以上液體靜脈推注不小于5-10分鐘。兩種藥之間或輸注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沖管。(5)床邊應掛“防外滲”標識,每班交接提醒。(6)用藥期間觀察:加強巡視,詢問清醒患者有無疼痛或燒灼感,觀察昏迷患者局部有無腫脹及滲出。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水腫、顏色改變、回血情況等,如見穿刺處17、皮膚發白、腫脹、無回血為液體外滲征,局部疼痛、沿靜脈走向出現紅腫需立即更換穿刺部位。(7)長期需要輸入高危藥物的高風險病人,護士要及時與醫生溝通留置深靜脈或PICC置管。2、藥物外滲的處理(1)一旦發生藥物外滲,立即停止給藥,拔針,按相關特殊藥物外滲處理指引,詳見高危藥物外滲處理流程。(2)發生藥物外滲后立即停止注射,更換輸注部位,安慰患者,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組織損傷壞死。(3)凡藥物外滲引起組織損傷壞死的按不良事件上報流程上報,及時組織討論,進行質量改進。3、可致滲透性損傷的藥物(1)高滲性溶液:如50%葡萄糖溶液、10%氯化鈉、20%甘露醇、TNT等(2)陽離子溶液:如氯化鈣、葡萄糖酸鈣、氯化鉀等(3)堿性溶液:如碳酸氫鈉、20%磺胺嘧啶鈉、硫噴妥鈉等(4)收縮血管藥物: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體后葉素等。(5)化療藥物(6)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達龍(7)18AA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