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生產公司基礎工作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1824
2024-09-07
8頁
20.75KB
1、包裝生產公司基礎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包裝企業管理制度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及驗收方法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本公司為保證加工產品的質量,對所采購的原 材料的質量要求及驗收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本廠的采購控制,并與質量管理手冊之 采購控制程序相適應。2、引用標準及文件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 標準的條文。本標準發布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及時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質量管理手冊之采購控制程序3、采購質量要求及方法3.1.1必須采購取得2、生產許可證企業的產品。3.1.2向供貨方索要合格證明及相關證件。3.2原材料采購應按計劃進行。原材料采購計劃應對其質量要求、包裝要求、運輸要求予以明確。應從供方評價合格的供應商采購。任何人未經廠長許可,不得擅自更換供應商和降低采購要求。3.3原材料到貨,必須驗證供方提供的質量技術資料(如質量檢驗報告、質保書、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復印件等)。3.4購入的原材料必須經檢驗室按檢驗規定進行驗證,符合規定要求的方可辦理入庫手續,不合格的原材料退回。入庫原材料分堆碼放、分類標識。3.5必須對供應方的生產情況、質量保證體系以及實物質量進行考察,索取供應方的相關資料,在平等的前提下擇優選用原材料,并作好供應方3、的供貨記錄.對已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應要求供方提供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證復印件。4、對驗收不合格的產品,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聯系供方,妥善解決。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投入使用。因采購人員的錯誤導致的采購不合格由當事人負責賠償損失。5、原材料的存放需符合物品保管的有關規定,原材料的采購和領用必須按規定建立臺帳。6、加強庫存原材料的保管工作。定期對庫存原材料進行清理,對已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原材料及時標識和隔離,立即報請廠長作銷毀或其他技術處理,不能直接用于生產加工。7、倉庫的原材料、成品必須執行先進先出原則,以確質量穩定。原材料管理制度一、凡進公司所有原料必須經化驗室專門人員檢驗。二、凡進公司的原料4、,必須按質分類堆放。三、現場采樣必須嚴格按現行標準進行取樣。四、經檢驗合格后進公司入庫。五、原材料檢驗按國家相關標準執行。六、未經檢驗的原料,生產車間有權拒絕使用。質量管理制度一、為加強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根據產品質量法和公司產品標準,特制定本制度。二、公司應強化質量意識,樹立法制觀念,建立健全質量體系,落實質量責任制,實行質量否決權,應用全面質量管理、方針目標管理等先進方法,加強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機制和質量調度,及時排除影響質量的因素,確保原材料、半成品符合技術標準要求。三、建立各級質量管理機構。公司由總經理、生產副經理和經營副經理組成質量管理小組,由總經理任組長,生產副經理任常務5、副組長,負責日常質量管理活動,代表組長行使質量管理職責。生產副經理是公司的質量負責人。1、總經理是企業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者,負責質量管理工作的領導。2、質驗室是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的專職機構,檢驗員在生產副經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領導下對產品質量具體負責。3、車間主任負責按標準組織生產,改善工藝條件,負責生產過程中設備管理。四、各部門在質量負責人的統一領導下開展質量管理活動,質量手冊是本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依據,各部門應嚴格按照各自的管理職責和權限的規定,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五、質量負責人應在生產期間安排質檢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質量活動檢查,認真如實做好質量活動檢查記錄。生產期間的質量活動檢查工作6、至少每兩周進行一次。六、對部門負責人違反質量管理規定的行為,質量負責人應及時向組長報告;對一般職工違反質量管理規定的行為,質量負責人應及時予以糾正,并根據情節輕重,作出對責任人的處理決定。七、違反質量規定的行為分為一般性行為和嚴重行為。一般性行為是指違反質量規定尚未造成或輕微造成質量損失的行為;嚴重行為是指違反管理規定已造成嚴重或較嚴重質量損失的行為。同一般性行為一年內違反三次以上視為嚴重行為。八、對違反質量管理規定的一般性行為,以批評教育為主;對違反質量管理的嚴重行為,視情節給予每次扣除20至50元工資的處罰。所有違反質量管理規定的行為及處理辦法都應由質量負責人按排專人予以記錄并保存。九、根7、據生產工藝流程,建立健全檢驗制度,嚴格執行對來 廠原材料的檢驗,原料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取樣量及取 樣方法必須具有代表性,檢驗結果必須準確及時。十、倉庫管理員必須對每批原材料進行驗收。一、每批出廠產品必須檢驗合格后,方能出廠。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能出廠。質量檢驗事故的處理一、檢驗、試驗過程中發生下列情況按事故處理。1、樣品丟失、樣品損壞。2、樣品生產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丟失或失密,檢驗報告丟失或失密。3、由于人員、檢測設備(儀器)、檢測條件不符檢驗、試驗工作要求,試驗方法錯誤,數據差錯,而造成的檢驗結論錯誤。4、檢測過程中發生儀器、設備損壞。二、凡違反上述規定所造成的事故均為責任事故。三8、發生質量檢驗事故后,經理應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召開現場分析會,作出事故分析報告會。四、發生質量檢驗事故后,應立即宣布其檢驗結論無效。五、因停電、停水或其它原因而使檢驗、試驗中斷,應宣布其檢驗結論無效。六、若質量檢驗事故造成經濟損失,責任人應負經濟責任。七、經濟損失在100元以內為小型事故,小型事故的責任人應賠償20%-40%的經濟損失。八、超過100元以上的大型事故,報廠部處理。九、事故分析報告和處理結果應登記存檔。十、發生質量檢驗事故后應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一、化驗員、公司經理應對糾正措施的執行情況負全責。設備保養制度一、所有設備必須實行掛牌責任制,遵循誰使用,誰保養的原則。二、設備的保養以日9、常維護和定期檢修相結合的辦法。設備運行過程中要加強巡檢,定期檢修必須對零部件進行拆洗、加油、除塵、校正。杜絕跑、冒、滴、漏的現象。三、設備不得帶病運轉或超負荷作業,保持設備處于完好狀態。 操作人員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原理、懂性能、懂構造、懂工藝流程,會操作、會保養、會維護。四、發生機電設備事故,班組必須進行自查,責任人必須在二天內將事故經過以書面形式向分廠匯報,對隱瞞、虛報和拖延上報的班組和個人,給予50元/次處罰。五、各班組和個人有權利和義務對所使用的設備提出技改方案,凡被采用的,一次給予50 - 100元/條的獎勵。六、對在生產中發生重大設備事故給予及時搶救的班組和個人,一次給予10 10、- 50獎勵,并通報表彰。設備管理制度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生產設備的購置、使用、維護保養、報廢等。1、設備的購置。外購設備造型技術要先進,經濟要合理,能源消耗少, 滿足生產需要。1)、根據生產需要,由生產車間(或生產技術部門)提出設備購置計劃,報總經理審查批準,由生產技術部門組織訂購。2)、對生產急需的設備或部件,可由生產車間(或生產技術部門)臨時提出申請,經總經理同意后購置。2、設備的驗收1)、設備到貨后,由生產技術部門會同有關人員進行驗收、調試,檢查設備的性能,附件及技術文件是否符合裝箱單要求,并建立檔案和登記入設備臺帳。2)、計量器具需經有關計量測試部門檢定合格后,方可登記入帳。3、設備的保管使用1)、設備使用前,需制訂設備操作規程,嚴格按生產工藝要求進行操作。2)、設備要指定專人負責保管,每臺設備必須由一定熟練程度的技術工人專人操作,實行定機定人,對不達標的工人給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