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臨床輸血相關工作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2046
2024-09-07
18頁
26.31KB
1、醫療機構臨床輸血相關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輸血管理委員會職責1.在院長或分管院長領導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度負責對全院臨床輸血工作進行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杜絕臨床輸血事故發生。2.認真貫徹執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嚴格按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執行。3.建立臨床輸血質量管理體系,并監督運行,保證臨床輸血安全有效。4.制訂本院輸血計劃,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并認真組織實施。5.制訂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計劃,努力提高工作人員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6.提倡成分2、輸血,科學合理用血,提高臨床輸血療效。7.加強職工責任心教育,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標準操作規程,嚴防責任事故發生。8.執行用血審批制度及統計上報制度。9.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醫院輸血管理工作會議,及時通報輸血管理工作動態,對存在的問題制訂整改方案,及時整改。10.每年組織召開一次醫院輸血管理工作總結會,對輸血工作成績突出者給予表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臨床輸血制度為了使臨床輸血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制定本制度。1.臨床輸血必須在輸血管理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工作。2.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制度。3.臨床輸血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相3、應的資質。4.血液來源必須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5.檢驗科應有專人負責血液的入庫、儲存、發放工作,并作好相應記錄。6.執業醫師嚴格掌握輸血指征,科學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輸血。7.受血者或家屬必須知情同意,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后,方可輸血。8.執業醫師認真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并由主治執業醫師審核簽字后申請備血。9.檢驗科應有專人負責標本收集、處理、檢測及輸血前檢查工作。10.檢驗科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包適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證結果準確可靠。11.認真做好血液收領、發放、質量檢查和發放前核對工作。12.輸血前由兩名具有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做好“七查、八對、九不用”工作4、。“七查”指:查血站名稱及許可證號;獻血者條形碼號;獻血者血型;血液品種;采血日期及效期;儲存條件;輸血器材質量。“八對”指: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住院號;病室、床號;病人血型;配血結果;獻血者血袋號;血液品種;血量。“九不用”指:標簽有破損的血液不用;標簽字跡不清的血液不用;血袋有破損的血液不用;有明顯凝塊的血液不用;血液呈乳糜或暗灰色的血液不用;血漿層有大量氣泡、絮狀物或大顆粒的血液不用;血漿層與紅細胞層分界不清或交界面有溶血的血液不用;紅細胞層呈紫紅色的血液不用;過期血或有疑問的血液不用。13.輸血以“先慢后快,密切觀察”為原則,輸注前15min,以13ml/min為宜,無輸5、血不良反應后,適當加快速度,一旦有輸血不良反應,立即停止輸血,查清原因后再輸注。14.做好輸血過程記錄,對輸血不良反應及時認真處理,并記錄。15.規范書寫輸血病歷和“三單一書”,“三單”指:臨床輸血申請單、配血試驗報告單、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一書”指:輸血治療同意書。16.做好配血后標本和輸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配血后標本260C至少保留7d,輸血后血袋至少保留1d。17.輸血相關資料年終移交檔案室妥善保存,至少十年。檢驗科工作制度為了使科室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科室實際,制定本制度。1.檢驗科以“安全第一、服務臨床”為宗旨,為臨床各科提供各項優質服務。2.認真履行崗6、位職責,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服務質量,堅持24h值班制,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試驗結果和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3.做好本單位臨床用血的計劃申報工作。4.做好臨床用血制度的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工作。5.積極參與臨床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6.使用符合質量標準的試劑,使用儀器設備符合計量標準,做好儀器設備使用、維護、保養和校驗工作,確保儀器設備性能完好,建立儀器設備使用、維護和保養檔案。7.認真做好標本收集、處理、檢測、保留工作。8.認真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工作,ABO血型鑒定作正反定型,常規檢測Rh血型,交叉配血至少使用2種方法(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9.認真做好血液入庫、儲存、出庫、領7、取、發放、運送工作,以及配血標本和輸血后血袋的保留工作。10.認真做好輸血不良反應的調查、處理、登記工作。11.做好各種實驗記錄及各種數據的統計上報工作。12.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和繼續教育培訓,撰寫科研學術論文,不斷提高業務技術水平。13.做好實驗室消毒滅菌,清潔衛生工作,按規定做好生物垃圾的消毒處理、運輸消毀工作。14.做好實驗室安全保衛和消防工作。15.完成上級交辦的臨時性任務。檢驗科質量管理制度1.檢驗科工作人員應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術水平,愛崗敬業,工作認真仔細,責任心強,法制意識濃厚,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法規、制度及標準操作規程。2.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科室內設質量管理組織機8、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有專人負責科室內的質量管理、質量檢測和質量監督工作。質量監督員應負責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的質量監督工作。3.進入檢驗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試劑必須有專人統一管理,有專人負責血液及試劑質量,科主任監督執行。4.定期對各種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校驗和檢定。5.每天觀察電熱恒溫水箱溫度2次,觀察儲血冰箱、冰柜的溫度4次,并作好記錄。恒溫水箱內保持清潔,解凍血漿時血漿漏出應及時消毒、換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職業暴露的發生。6.對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臨床輸血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專門培訓,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會議、學術交流和進修學習,定期進行9、業務考試和考核,并存入檔案保存。7.臨床輸血申請、血樣采集、送檢、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庫、核對、儲存、發放、運輸、輸注、標本及血袋保留、病歷書寫等,必須按醫療機構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執行。8.建立健全各項輸血制度、標準操作規程,詳細記錄各種實驗數據,原始資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9.積極開展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活動,保證臨床輸血質量和安全。10.實行定期審核、評價和檢查制度,發現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和解決,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11.建立輸血信息反饋制度。及時了解臨床輸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科學分析,及時解決,不斷改進和提高臨床輸血質量。12.有專人負責到血10、站領取血液,領血時必須認真核對。核對內容:獻血者血袋條碼號、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種、血量、血液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簽字認可。13.送交叉配血標本時,臨床醫護人員必須持臨床輸血申請單、配血試驗報告單,隨同血標本一起交檢驗科。臨床輸血申請單、配血試驗報告單填寫完整,字跡清楚,有執業醫師簽字和主治執業醫師審核簽字。血樣標簽粘貼牢固,標簽上正規書寫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臨床診斷、血型(已知時填寫)等。14.檢驗科工作人員接收標本時,必須逐項認真核對,并檢查標本是否符合要求,無誤后,雙方簽字,方可接收登記。15.凡是臨床輸血申請單、配血試驗報告單填寫有任何一項不符要求或有疑11、問時,均不能接收血標本。請臨床科室重新驗證后,重新抽取血標本,必要時檢驗科工作人員到床旁確認血型。16.嚴格執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復核制度。對多次輸血者,要查對前幾次血型,一致后才可接收血標本或配血。對于新入院病人,一定要兩次抽血確認血型。交叉配血前一定要再次復查獻血者和受血者血型。17.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嚴格按標準操作規程進行,ABO作正反定型,常規檢測Rh血型,交叉配血要用鹽水相與非鹽水相兩種方法配血。18.凡出現輸血不良反應,積極配合臨床科室及時認真調查和處理。19.嚴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有書面記錄,在工作中有疑難問題應及時與科室其他同志協商,妥善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上報科主任。檢驗科感染12、管理制度1.科室布局合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標識明顯。2.清潔區必須每天紫外線密閉消毒3060min,專人負責,有消毒記錄。3.接受醫院“院感”委員會的監督指導,積極配合定期抽樣檢查。清潔區達到類環境標準,空氣細菌菌落數200cfu/m3,物表菌落數5cfu/m2,醫務人員手指菌落數5cfu/m2。隨時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用高效消毒劑及時處理。4.各個崗位xx無菌操作規程。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須按規定從合法血站取血,確保用血安全。6.科學合理使用成分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7.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8.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達到有關標準。13、9.工作人員上崗時,應隨時警惕血源性傳染病的傳播,作好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按規定處理。10.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潔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隨時保持冰箱清潔衛生。11.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須分類收集,貼生物危害標記,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次性空針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數交回供應室并簽字,盛血試管每天送醫院焚化爐毀型焚燒處理,血液洗滌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進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標排放。12.各種消毒處理資料檔案保存至少3年。檢驗科安全制度1.14、為確保輸血安全有效,檢驗科工作人員應具備較強的法制意識和風險意識,遵守一切規章制度和標準操作規程。2.接收血液標本時,必須認真核對標本的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血型和臨床診斷等。檢查血液標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夠等,不符合配血試驗要求的標本拒收。3.配血前必須對病人及獻血者血型兩次確認,必須作正反血型鑒定,無誤后方可配血。4.臨床輸血申請單上所填血型與標本管標示血型不符時,病人或家屬對血型有異議時,立即通知臨床科室重抽標本,復查血型,還有疑問時,立即床旁復查血型,再有疑問時,立即請示科主任處理。5.配血中發現主、次側有一側凝集,一律不得發血,立即報告科主任,作進一步檢查。6.15、領血人必須是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發血前必須核對受血者姓名、年齡、血型、住院號,科別、床號、臨床診斷等,以及獻血者血袋條碼號、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種、血量等,雙方核對無誤后,簽字認可。7.如需輸血的病人太多,分輕重緩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較輕病人的血液,并立即報告科主任請求援助。8.認真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9.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職業暴露的發生。10.正確合理使用化學試劑(藥品),有毒有害物品專人保管,防止事故發生。11.正確處理醫療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發生。12.做好水、電、氣防火防災工作。下班前必須關閉所有不用的儀器、空調等用電器,關好水、氣管開關,并作好交接班記錄。16、13.定期檢查通電線路,嚴防引發火災,科室配備消防器材,強化消防意識,加強消防演練,人人警惕,消除隱患。一旦發現火源應立即進行消防處理,并立即報告醫院保衛科和119。檢驗科主任職責1.在院長和業務院長領導下,負責本科室的行政、業務工作。2.負責制定本科室工作計劃和培訓計劃。3.負責本科室人員的考勤、考評、考核工作。4.組織科室政治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科室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5.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6.負責建立、實施、監控和改進質量體系,科主任是質量第一責任人。7.保證質量體系符合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8.制定本科室的質量職責和質量目標。9.認真貫徹執行質量手冊、程17、序文件、制度、崗位職責和標準操作規程,經常進行檢查與監督。10.做好科室日常管理工作。11.做好各種數據的統計上報工作。12.做好臨床輸血技術指導工作。13.積極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檢驗科工作人員崗位職責1.在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和科主任領導下進行工作。2.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認真貫徹執行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制度、崗位職責和標準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3.負責臨床科室血液預約及用血計劃的編制工作。4.負責試劑、物料的驗收、入庫、保管及冰箱溫度記錄工作。5.做好儀器、設備、衡器的使用、維護、保養、校驗和檢定工作。6.負責血樣的采集、送檢、血型鑒定、交叉配血、18、不規則抗體篩查、血液入庫、核對、儲存、發放、運輸、質量檢查、標本及血袋保留、冰箱溫度記錄、冰箱消毒記錄等工作。7.深入臨床科室,了解輸血情況,配合臨床需要,開展輸血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運用工作。8.負責輸血不良反應的調查、處理和上報工作。9.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做好進修、實習人員的帶教工作。10.負責每月用血情況統計上報工作。11.負責各項登記、統計及資料收集、整理、保存、移交工作。12.做好實驗室空氣、物表、地表消毒滅菌,醫療廢物消毒、毀形、處理和記錄。13.積極完成科主任交辦的臨時性工作。輸血申請和血樣采集送檢制度1.輸血前,經治執業醫師應向受血者或家屬告知與輸血有關的風險,受血者或家屬同19、意后,在輸血治療同意書上簽字,方可申請輸血。2.輸血申請。由經治執業醫師逐項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和配血試驗報告單(或輸血記錄單),由主治執業醫師核準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期前(不超過3天)送交檢驗科備血。3.標本采集。醫務人員持臨床輸血申請單和貼有標簽的試管,入病房當面核對(對神志不清或小孩由直系親屬證實)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門急診、床號、血型和診斷等,無誤后方可采集血樣,血液采集后立即放入有惟一標識的試管中,加蓋。4.標本交接。血標本由專人送檢驗科,交接時,雙方逐項核對,一切無誤后雙方簽字接收。并在標本接收登記本上及時記錄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20、申請醫師、抽血者、送血者及標本送達時間等。5.標本收到后,立即對標本進行ABO和Rh血型鑒定,ABO血型應用試管法作正反定型,并記錄。如果是急診輸血應立即配血,如果是擇期手術者,將配血單與標本一起及時放入260C冰箱保存,備用。6.患者輸血后需再次輸血時,重新采集血標本再配血。血液入庫、核對、儲存制度1.全血、血液成分入庫前要認真驗收核對。內容:運輸條件、物理外觀、包裝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損,標簽字跡是否清晰、內容是否完整。標簽上標明供血機構名稱及許可證號、供血者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備日期、效期、儲存條件等。2.進入檢驗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須入庫登記。登記內容:獻血者21、條形碼編號、血型、品種、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庫時間、入庫人、移交人等。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類儲存于血庫專用冰箱或專用冰柜不同層內,標識明顯。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齊排列,不能倒置,以便發血時觀察紅細胞和血漿層界面。4.紅細胞類制品260C保存,血漿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蕩暫存。5.當儲血冰箱的溫度自動控制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時,要立即檢查原因,及時解決并記錄,每天定時作4次冰箱溫度記錄。6.各類血液及成分嚴格按照規定儲存期限保存,過期血一律不得用于臨床,嚴格執行報廢血的報批手續,并作好相關記錄。7.根據臨床和庫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計劃和預22、約血液工作,節約血液,避免浪費。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對實際庫存數量、記錄數量、電腦儲存數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記錄,每月盤存庫存血液一次。9.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監測每月一次,菌落數80cfu/10min或200cfu/m3(培養皿90mm細菌培養),無霉菌生長。10.必須隨時儲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庫和缺型,隨時保證臨床用血需要。11.做好儲血室內的物表、地表、空氣消毒工作,并作好記錄。12.做好報廢血液和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庫記錄及資料,每年上交檔案室保存至少十年。領血、發血管理制度1.從血站領取23、血液時,派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持取血證領取。2.從檢驗科領取血液,由經過培訓的醫護人員持取血單領取。3.檢驗科有專人負責發血或誰配血誰發血,禁止非專業人員發血。4.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受血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病區、床號、血型,獻血者條形碼號、血型、血量、品種、配血結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簽字發血。5.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一律不得發血:(1)標簽破損、字跡不清;(2)血液中有明顯血凝塊;(3)血袋有破損、漏血;(4)血漿呈乳糜狀(暗灰色)或紅色(溶血);(5)血漿中有大量氣泡、絮狀物或粗大顆粒;(6)未搖動時血漿層與紅細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24、血;(7)紅細胞層呈紫色;(8)過期或其它需要查證的情況。6.配血結果未出來前或配血結果有疑問時嚴禁發血。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樣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7.血液發出后不得退回檢驗科,醫護人員取血時,一次只能領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決不允許一人同時領取幾位受血者的血液。8.輸血后的血袋應交回輸血科26保存至少1d。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制度1.輸血過程中,受血者如果發生嚴重輸血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查找原因,并立即通知檢驗科,并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回報單上報給醫務科。2.檢驗科接到通知后作如下處理:(1)立即核對臨床輸血申請單、血袋標簽、血型、交叉配血試驗記錄是否出錯;并同時反饋給血站,讓血站及時了解血液在臨床的使用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血液質量隱患。(2)立即鑒定受血者與供血者保留血樣的ABO、Rh血型,與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結果比較是否一致;(3)重新作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驗證配血結果是否準確;(4)抽取受血者抗凝血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有無凝集現象,判斷有無急性溶血反應發生;(5)用無菌瓶抽取受血者抗凝血2份,1份作細菌培養;1份先輕離心分離血漿,然后,再取血漿重離心,取血漿離心后的沉渣涂片,革蘭氏染色查細菌,排除急性細菌污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