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口腔科消毒感染及診療器械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2622
2024-09-07
10頁
23.35KB
1、醫院口腔科消毒、感染及診療器械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口腔科消毒隔離管理制度一、口腔科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診療室和清洗消毒滅菌室單獨設立。二、口腔科應配備器械清洗消毒滅菌設備。設置有專用的器械清洗池,便于口腔器械的及時清洗;配備有B級壓力蒸汽滅菌器,保證口腔器械的及時有效滅菌。三、保持室內清潔,每天操作前后及時對工作臺面、診椅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時隨時消毒。室內地面每天濕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時隨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四、醫護人員進行診療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2、搞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帽、配備護目鏡、橡膠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換,更換時必須“六步洗手法”認真洗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五、嚴格執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程序和處理原則。六、棉球、敷料等無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麻醉藥品開封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七、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的處理按XX市人民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規定收集、轉運和最終處置,禁止與生活垃圾混放。口腔科保潔消毒管理制度 1、醫務人員治療時應衣帽整齊,戴口罩,防護眼罩,對每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須洗凈雙手,經常保持操作臺、室內環境,清潔衛生。2、對患有傳染病人及表抗陽性病人,工作人員治療時應帶手套工作,使用后3、的器械按病種消毒常規單獨處理3、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制度,口腔科所用醫療器械如彎盤口鏡、鑷子、拔牙器械等,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過的器械應按:消毒液浸泡清洗高壓蒸氣滅菌程序處理。4、流水痰盂應每天消毒液刷洗,室內空氣每日紫外線照射一次,消毒時間大于30分鐘,并做記錄診療室地面,工作臺面,椅子,墻面等每日用高效消毒劑拖洗一次,每周徹底清潔消毒。5、潔牙機頭,牙用擴大針、拔髓針、牙鉆等經初步消毒浸泡清洗后,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處理,消毒液一周更換一次。6、搪瓷用具、敷料、棉球器械盒、鑷子罐等容器每周一次高壓蒸氣滅菌。7、治療用的棉球等污染物切忌亂扔放,一律倒入醫用垃圾桶,作無害化處理,嚴禁與生活4、垃圾混倒。8、口腔科專用藥液,注意保護,防止污染,用后蓋好瓶。 9、口腔一次性檢查專用器械及一次性注射器,先毀形后作無害化處理。10、下班前洗凈雙手自然晾干,禁用工作服,公用毛巾擦手口腔科門診各項規章制度1、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2、科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3、口腔科門診消毒隔離制度4、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的消毒滅菌制度各類口腔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5、口腔科診療環境、牙科綜合治療臺及其配套設施的消毒制度6、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的消毒與滅菌效果的監測制度7、口腔器械消毒、個人防護等知識培訓制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1、科室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積監控醫師、護士組成,5、并在科主任領導下開展工作。 2、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領導下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 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生率。 3、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積極協助調查。 4、定期檢查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做到合理使用抗感染藥。 5、組織本科室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6、認真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消毒隔離制度。 7、醫務人員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8、做好衛生員、陪人、探視者、配膳員的衛生管理。科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1、在院領導及院內感染管理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配合開展醫院感染監測、6、消毒隔離等工作,定期分析與考評,層層負責,及時尋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控制。2、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則。3、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的要求。4、在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醫務人員應當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時戴防目鏡,每處理完一個病人更換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5、傳染病患預診離開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換并嚴格進行終末消毒。6、各診室內應有流動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設備,開診前后用消毒液擦拭診室內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7、診室、治療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規定更換,監測并登記。8、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7、,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的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理。口腔科門診消毒隔離制度1、科室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并在科室主任領導下工展工作。2、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生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進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積極協助調查。有醫院感染反饋,改進及處理登記本。3、門診布局合理,分區無逆流與交叉,各牙椅之間用適宜的隔簾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動水洗手設施、快速干手設備及手消毒液。有獨立的器械消洗、消毒、滅菌室。各診室加強自然通風8、,治療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臺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線或臭氧進行空氣消毒30min-60min分鐘;每周對工作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處理。4、口腔科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疾病標準預防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知識,加強工作人員及清潔器械工人的崗位培訓,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醫務人員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及手術隔離衣(小圍兜)、防護屏、護目鏡,接診、治療每個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換,戴手套前后均應洗手及手消毒。5、進入患者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滅菌或消毒”的要求,各類診療器械按醫院消毒技術要求選擇適宜的消毒或滅菌方法。口腔檢查器材9、盡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彎盤、一次性墊巾等,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標識齊全,無過期、無漏氣、無破損,并禁止重復使用。凡接觸患者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診療器械必須達到滅菌。修復、正畸印模須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置紫外線燈下一米距離內照射30分鐘備用。6、傳染病患者就診完后應嚴格按傳染患者敷料、器械處理,防止污染,并嚴格按規定進行其他終末消毒。7、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正確,標識清楚,銳器放置正確。口腔醫療廢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由專人統一回收、運送、焚燒處理并有記錄備查。8、口腔科醫務人員被治療器械刺破或損傷后立即局部處10、理,申請保健科,按醫院針刺傷處理條例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處理,并備有記錄。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的消毒滅菌制度各類口腔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1、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2、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診療器械,包括牙科手機、潔牙機、各類車針、根管治療器械(牙銼、側牙針、撥髓針、光滑髓針、測量尺等)、手術器械(組織剪、組織鑷、持針器、血管鉗、刀柄等)、撥牙器械(牙鉗、牙鋌、骨鑿、骨膜分離器等)、牙周治療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有效的壓力蒸汽滅菌。3、接觸病人完整粘膜、皮膚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口鏡、探針、牙科鑷子等使11、用前必須達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者,必須標識齊全,無過期、無漏氣、無破損,并禁止重復使用。各類用于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熱牙膠充填儀、牙膠棒、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4、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置紫外線、臭氧機燈下一米距離內照射30分鐘備用。5、光固化機頭使用時必須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丟棄,紙尖、牙膠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無害化處理。口腔科診療環境、牙科綜合治療臺及其配套設施的消毒制度1、診室開診前半小時開窗、開門,保持空氣自然流通,開診后嚴格控制人員流動,診室結診后中午、晚上定時用紫外線動態滅菌機進行空氣消毒一小時。212、治療工作結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劑擦抹工作臺和地面,每周對診室內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處理,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門窗、墻面、桌椅等。3、牙科綜合治療臺及附屬設施(包括頭托、扶手、各種開關、醫師座椅等)用一次性墊巾覆蓋并及時更換,不能覆蓋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時及時擦拭消毒。吐盆應在治療每一病人后及時沖洗,每日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劑清洗消毒。4、每名病人治療后均應采用合適的方式徹底清洗負壓吸唾裝置,必要時采用含氯消毒劑清洗。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的消毒與滅菌效果的監測制度1、醫院感染質控科定期對我科診療器械敷料的消毒與滅菌效果進行采樣監測,我科工作人員必須積極配合,送回的監測報告護士長、科13、主任要過目知曉,有異常時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與醫院感染質控科溝通達成共識。2、我科壓力蒸汽滅菌鍋每周進行生物監測,并留存記錄以備用,新的壓力蒸汽滅菌鍋及維修后的壓力蒸汽滅菌鍋應進行B-D實驗后才能使用。口腔器械消毒、個人防護等知識培訓制度1、必須采用正規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口腔檢查盤,使用后毀形,禁止重復使用。2、能夠耐受壓力蒸汽滅菌的器械全部應用壓力蒸汽滅菌,包括玻璃板、牙鉗、牙周治療用物、根管治療用物等一系列器械。3、各類儀器及設施用一次性薄膜包裹后再使用,并一用一丟棄,包括光固化機、根管測量儀、熱牙膠充填器、機擴主機等,牙科綜合治療臺配合設施。4、在治療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個人防護工作。著裝整齊,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圍兜,頭發不過肩,必要時戴防護鏡,不佩戴手飾,不染指甲,不留長指甲,口罩污染隨時更換,工作期間嚴禁吸煙。5、治療每位病人前后進行有效的洗手及干手。工作人員操作中的手不能夠接觸與治療操作無關的物體及不能觸摸持物鉗、貯物槽、消毒液容器等醫療物品。6、治療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使用中的一次性消毒手套發現破損立即更換。7、工作人員從業中定期體檢及預防接種。工作人員皮膚被治療器械刺破或損傷后立即局部處理,申報保健科,按醫院針刺傷處理條例進一步檢查與處理,并備有記錄以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