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廢棄物廢棄物感染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2629
2024-09-07
7頁
29.54KB
1、醫院廢棄物、廢棄物、感染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院廢棄物管理制度 l、按照國務院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及徐州市人民政府第89號令徐州市醫療廢棄物管理辦法的要求,嚴格執行醫院廢棄物的管理。 2、感染管理科負責全院廢棄物的分類管理及污水處理質量的監督檢查。 3、醫院廢棄物應分類收集處理。醫療垃圾置黃色塑料袋內,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并無害化處理。盛放廢棄物的容器要清潔。 4、銳器(針頭、穿刺針等)用后應放入防滲漏、耐刺的容器內,無害化處理。 5、垃圾存放中心應按醫療垃圾、生活垃圾分類存放。垃圾袋2、存放整齊,無外漏外滲、周圍環境清潔,每天垃圾運走后應用流水徹底清潔地面,并用02的含氯消毒劑消毒地面。 6、保潔人員應嚴格按照醫院廢物管理制度對醫院廢物進行處理。 7、醫院污水排放執行國家污水排放標準,每月監測其總余氯量及大腸菌群數。 傳染病管理制度 1、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7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本院的傳染病管理。 2、感染管理科負責全院的傳染病管理工作。在院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嚴格執行 鼓樓醫院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及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3、告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院內傳染病管理網絡體系,各臨床及醫技科室成立傳染病管理小組,以保證傳染病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感染管理科每周下病區、門診檢查傳染病的漏報情況,每月統計匯總各科室傳染病病例的報告情況,每季度匯總分析各科室的傳染病分布情況并及時向全院反饋,使醫務人員了解本院傳染病的流行特點,以提高醫務人員傳染病管理意識。 4、各臨床及醫技科室傳染病管理小組負責本科室的傳染病管理。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督促相關醫務人員填報傳染病報告卡,并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 5、門診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病人4、疑似傳染病病人,尤其是發熱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將引導至感染性疾病門診的分診點進行初診。 6、門診實行傳染病首診負責、門診日志登記及傳染病轉診制度。當首診醫生接診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時,應在做好門診日志登記的同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并及時電話通知感染管理科收卡。若檢驗報告或其它檢查結果在首診醫生當班時未能回報,應向接班醫生做好交接或親自追查結果以便進一步確診并修正診斷。當首診醫生發現非本專業的疑似傳染病人時,應及時將病人轉至相應專科進一步診治,并在門診日志上做好轉診登記工作。 7、本院醫務人員為傳染病疫情報告的責任人,在執行醫療實踐過程中發現傳染病應填報傳染病報告卡,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并采取5、相應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 8、加強對重點科室的傳染病管理,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嚴防傳染病的醫院內感染發生。一旦發生醫院內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應及早報告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盡快查明原因,積極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控制傳染病的傳播。 9、每年舉辦兩次傳染病知識講座,有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及時舉辦相關知識的講座,使醫務人員了解最新的傳染病流行信息、診治方法及消毒防護措施。 10、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0號醫療廢物管理條理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要求,完善醫療廢物的管理。對特殊傳染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細菌室廢棄的菌種、毒種等必須經消毒處理后按醫療垃圾處理6、。 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 1、本院全體醫務人員均為傳染病責任疫情報告人;臨床傳染病管理小組負責本科室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感染管理科負責全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 2、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質炎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電話報告院感染管理科,并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及登記本,迅速交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后立刻通過衛生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報。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其它乙、丙類傳染病人、疑似傳染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7、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及登記本,送交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通過衛生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報。 4、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立即電話報告院感染管理科。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院領導報告,同時向泉山區疾病控制中心、徐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等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傳染病責任疫情報告人在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時應做到及時、準確、詳細。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卡后應按規定要求及時做好登記及報送工作。 6、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漏報和謊報傳染病疫情。責任疫情報告人漏報1例傳染病扣50元,緩報l例傳染病扣8、20元。因隱瞞、緩報、漏報和謊報造成傳染病傳播或流行者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或追究刑事責任。 7、門診傳染病報告程序:門診主診醫生應認真填寫門診日志,當發現傳染病病例時除填寫門診日志外,應同時填寫傳染病登記本及傳染病報告卡并將傳染病報告本及卡及時交給各科的分診護士,由分診護士電話通知感染管理科的傳染病管理人員到相應門診收卡并及時通過衛生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報。 8、病區傳染病報告程序:床位醫生發現住院傳染病例后及時填寫傳染病登記本及傳染病報告卡并將傳染病報告本及卡及時交給各科的工人,由工人報送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的傳染病管理人員及時通過衛生部疾病9、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報。 9、節假日期間傳染病報告程序:節假日期間各臨床、醫技科室應將傳染病報告卡報至院總值班室,總值班人員簽收后通知感染管理科的傳染病管理人員及時通過衛生部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報。 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醫院所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由藥劑科統一采購,使用科室一律不準私自購用。 (2)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具有“三證”,即產品生產許可證、注冊證、合格證,并做好質量驗收。 (3)一次性醫療用品儲存環境應保持清潔、干燥,嚴格防止感染。物品應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貨架上,距地面20cm,距墻面5cm(拆去外包裝)。 (4)藥劑科負責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發放工作,不得將包10、裝破損、失效、霉變的物品發放到使用科室,并做好發放數量的記錄。 (5)使用科室領取一次性醫療用品后,應按用途設專柜合理放置,妥善保管,使用時認真做好檢查,凡包裝破損、過期,對產品質量有疑問時,應停止使用,并及時與藥劑科、院感辦聯系,監測其消毒效果,不得私自退貨、換貨。 (6)使用過程中若發生熱源反應、感染或其它異常情況,必須保留用品,并送相關部門監測,做好記錄,檢測結果未出來前,應暫緩使用此生產批號的產品,確保安全。 (7)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統一回收,集中消毒、毀形,由衛生部門制定機構回收,作無害化處理,嚴禁重復使用和流回市場。 (8)在回收、暫存一次性醫療用品過程中,防止污染周圍環境,及11、時清理工作場地,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回收人員應做好自身保護,清理過程中穿隔離衣,戴橡膠手套。 (9)嚴格執行登記制度,發放數、使用數、回收數應基本一致,當面交接,并在交接單上簽名。相關部門應定期進行抽查。 (10)醫院感染科應對本單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儲存、發放、使用、回收、銷毀等各環節實施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使用安全。(三)門診消毒隔離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醫院消毒隔離規范。 2、護理人員上崗必須衣帽整潔,進入治療室、換藥室、無菌室必須戴好口罩、帽子,治療操作前后均應按要求洗手,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 3、血壓計、聽診器用75乙醇擦拭,體溫表用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鐘。 412、各種治療室、換藥室,每日通風換氣2次。 5、各種無菌包必須專柜放置,放置位置高于地面20cm,無菌包必須保持干燥,勿破損,標識清楚、醒目,開口處封有起止日期和操作者簽名。 6、持物鉗干燥保存,有效時間為46小時。 7、無菌物品、無菌液體標明日期、時間,只限于有效期內使用。 8、備用干燥氧氣濕化瓶、吸引瓶每周清潔、消毒1次,患者用畢及時終末消毒。 9、一次性物品專柜放置,放置位置高于地面20cm,柜子保持清潔,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規范處理。 10、各類物品按清潔、污染分別放置,各診室應保持清潔、無積灰,臺面、地面濕擦和濕拖。 11、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要加蓋分別放置,醫用垃圾要有標識。 (四)發熱13、門診管理制度 1、環境管理診區應安置在醫院大門附近,通風良好,應遠離急診和病房區域,標識清晰,診區周圍設有隔離帶。診區內設備齊全,就診流程合理,有完善的就診患者登記管理制度。 2、人員管理及時傳達和學習目前流行病的發展動態及預防、治療措施,舉辦相關知識的學習班和技能培訓(如SARS、禽流感知識講座等),同時為運送患者入院、轉院的衛生員、保潔員、司機講授消毒隔離知識及自我防范的預防措施(如穿脫隔離衣等)。 3、發熱患者就診流程管理 (1)發熱患者就診,先測體溫,并督促戴好口罩,引導至發熱診室就診,排除SARS等傳染病后再到專科就診。 (2)若疑似SARS等傳染病, 做好x線胸片、血常規等檢查后,14、請院內專家會診。 (3)若未排除SARS等傳染病,通知市CDC專家來院進一步采樣、確診。 (4)根據市CDC的檢驗報告,如明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收入院或根據需要由市CDC負責轉至市內指定醫院。 (5)凡與疑似病例接觸的人員和場所,必須嚴格按消毒隔離規范進行徹底消毒。 (五)發熱門診工作制度 (1)隔離診室、病房通風良好,獨立設區,設有2個入口,做到工作中與患者進出口分開。 (2)發熱門診應嚴格劃分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 (3)進入發熱門診應戴N95口罩、帽子、鞋套、手套,穿隔離衣。 (4)當班醫務人員應堅守崗位,不得隨意離崗,嚴禁無關人員入內。 (5)隔離患者須戴口罩,嚴格隔離,嚴格管理15、,不得離開隔離病房。 (6)嚴格探視制度,不得陪護,不得探視,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7)嚴格執行報告制度,詳細填寫發熱門診有關日報表,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六)門診換藥室工作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無菌管理制度,非換藥人員不得入內。 2、除固定敷料外(繃帶等),一切換藥物品均需保持無菌,并注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重新滅菌。無菌溶液按感染管理要求及時更換。 3、無菌容器每周更換兩次,無菌持物鉗(干缸滅菌)每4小時更換一次。 4、換藥時,先處理清潔傷口,后處理感染傷口。 5、特殊感染不得在換藥室處理。 6、換藥室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2030分鐘。(二十一)無菌物品儲存管理制度 1、無菌物品的儲存條16、件 (1)所有進入手術室潔凈區的物品、藥品、設備,均應拆除外包裝,擦拭干凈方可進入。 (2)無菌器械應分類、分架存放在無菌物品存放區。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應去除外包裝后,進入無菌物品存放區。 (3)物品存放架或柜應距地面高度2025cm,離墻510cm,距天花板50cm。 (4)無菌物品存放環境:溫度24,相對濕度70,換氣次數46h。 2、無菌物品儲存有效期 (1)環境的溫度、濕度達到的規定時,使用紡織品材料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14天;未達到環境標準時,有效期宜為7天。 (2)醫用一次性紙袋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1個月。 (3)使用一次性醫用皺紋紙、醫用無紡布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6個月。 (4)使用一次性紙塑袋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6個月。(5)硬質容器包裝的無菌物品,有效期宜為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