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場養殖基礎工作規范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2736
2024-09-07
8頁
20.68KB
1、養雞場養殖基礎工作規范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雞場管理制為了XX雞場健康發展,確保XX雞場資產不流失,保證雞子防疫措施到位,降低雞的死亡率,提高雞場收益,成立XX雞場管理機制:一、遵守動物防疫法,按榆陽區麻黃梁獸醫站的統一布置和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認真做好雞疫病的免疫工作,防止雞疫病的發生,提高養殖效益。二、養殖場應經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審批、并驗收合格,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后,方可投入使用。三、養殖場負責人為動物防疫工作主要負責人,認真組織做好2、各項動物防疫制度的落實工作。四、養殖場嚴格按照規定的畜,禽,免疫程序進行疫苗免疫。遵守操作規程、免疫程序接種疫苗并嚴格消毒,防止帶毒或交叉感染。廢棄疫苗按照國家規定無害化處理,不亂丟亂棄疫苗及疫苗包袋物。疫苗接種及反應處置由取得合法資質的獸醫進行或在其指導下進行。疫苗接種后,按規定佩戴免疫標識,并詳細記入免疫檔案。免疫接種人員按國家規定作好個人防護。五、養殖場生產區內禁養其他動物。六、堅持自繁自養,必須引進時,應從非疫區、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種禽場或繁育場引進經檢疫合格的禽類。種雞引進后,應在隔離舍隔離觀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進入健康舍飼養。七、患病雞應及時送隔離舍,進行隔離診治或處理。八3、定期對主要病種進行免疫監測,及時改進免疫計劃,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場的免疫工作更科學更實效。用藥制度一、場內預防性或治療性用藥,必須由取得資質的獸醫決定,其它人員不得擅自使用。正確配伍,協同用藥,增加療效,避免產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辯證施治,綜合治療經過綜合診斷,查明原因后,要迅速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按療程用藥,勿頻繁換藥,一般情況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應適當減量,癥狀減輕后可使用維持量,癥狀消失后,要追加用藥1-2天,以鞏固療效,用藥時間一般為3-5天。使用藥物預防時,7-10天為一療程,均勻拌料于飲料中進行飼養。二、獸醫使用獸藥必須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得使用非法產品。三、嚴格實4、行國家關于休藥期的規定,在使用有休藥期的獸藥時,要嚴格實行休藥期,盡量減少雞產品獸藥殘留,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雞產品。四、禁止使用禁用禽類藥,嚴格按規定使用禽藥,決不使用鹽酸克倫特羅等B一興奮劑類、乙烯雌酚等性激素類、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質、氯霉素及其制劑、呋喃唑酮、硝基呋喃和安眠酮等催眠鎮靜類等21類藥物。五、不擅自改變給藥途徑、投藥方法及使用時間等。六、做好用藥記錄,包括,動物品種、年齡、性別、用藥時間、藥品名稱、生產廠家、批號、劑量、用藥原因、療程、反應及休藥期。必要時應付醫囑,用藥動物種類、休藥期及醫囑等。七、做好添加劑、藥物等材料的采購和保管記錄。檢疫申報制度一、5、為有效防控疫病,維護公共衛生安全,養殖場的雞在離開養殖場前必須實行產地檢疫申報。二、養殖場的雞在出場前2-3天,或當日,向當地鎮鄉畜牧獸醫站報檢點申報檢疫,并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方能出售。三、養殖場的雞必須強制免疫和佩戴動物標識后,方可申報。四、養殖場的雞經鄉鎮畜牧獸醫站檢疫人員檢疫合格后方可出場。五、貨主憑動物產地檢疫證明運輸、經營,出區境時須憑動物產地檢疫證明到區級動物衛生監督所換取出區境檢疫證明。六、未經檢疫的雞禁止調離本場,檢疫不合格的雞實行隔離觀察、治療。七、申報產地檢疫數作為項目申報核定出欄數的重要依據。八、違反上述規定將按動物防疫法的規定接受處罰。疫情報告制度一、養殖負責人負責動6、物疫情報告的法定義務。二、當動物發生凝似傳染病時,養殖場負責人立即向當地畜牧獸醫站報告。三、報告內容,1、發病的時間和地點。2、發病動物種類和數量、同群動物數量、免疫情況、死亡數量、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情況。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4、疫情報告人及聯系方式。四、報告方式,書面報告或電話報告、緊急情況時應電話報告。五、采取措施:1、將可疑傳染病病雞隔離,派人專管和看護。2、對病雞停留過的地方和污染的環境、用具進行消毒。3、病雞死亡時,應將其尸體完整地保存下來。4、在法定疫病認定人到來之前,不得隨意將病雞的皮、肉、內臟未經獸醫檢查不許食用。5、發生可疑需要封鎖的傳染病時,禁止雞進出養殖場。6、限7、制人員流動。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遲報、漏報動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動物疫情,不得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消毒制度一、養殖場應嚴格按照消毒規程進行場地消毒。二、養殖場生活區及其周圍環境,每月大消毒一次。三、出售周轉雞舍、磅秤及周圍環境每售一批雞后大消毒一次。四、生產區正門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換池水、池藥2次,保持有效地濃度。五、進入生產區的車輛必須徹底消毒,隨車人員消毒方法同生產人員一樣。六、更衣室、工作服,場內工作人員進出場要更換衣服和鞋,場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場內,場內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帶出場外,所有人員進入養殖區必須經過腳路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對手、鞋消毒。消毒池的8、藥液每周至少更換一次。七、生產區環境,生產區道路及兩側5米內范圍、雞舍間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八、各棟養殖舍門口消毒池與盆,每周更換池、盆水、藥至少2次,保持有效地消毒。九、養殖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產蛋區每周至少消毒2次、防止糞尿污染環境。十、作好消毒記錄,以待撿查。無害化處里制度一、當養殖場的雞發生疫病死亡時,必須堅持“五不一處理”原則,即不宰殺、不販運、不買賣、不丟棄、不食用,進行徹底的無害化處理。二、養殖場必須根據養殖規模在場內下風口修一個無害化處理化糞池。三、當養殖場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除對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外,還應根據動物防疫主管部門的決定,對存欄或染疫的雞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9、四、當養殖場的雞發生傳染病時,一律不允許交易、販運,就地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采取深埋的無害化處理場所應在感染的飼養場內或附近,遠離居民區、水源、泄洪區和交道要道。對污柒的飼料、排泄物和雜物等物品,也應噴酒精消毒劑與尸體共同深埋。無法采取深埋方法處理時,采取焚燒處理。五、無害化處理過程必須在駐場獸醫和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進行、并認真對無害化處理的雞數量、死因、體重及處理方法、時間等進行詳細的記錄、記載。六、無害化處理完后,必須徹底對其圈舍、用具、道路等進行消毒、防止病原傳播。七、在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間要注意個人防護,防止人畜共患病傳染給人。養殖檔案制度一、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包括以下內容,1、雞的品種、數量、繁殖記錄、標識情況、來源和進出場日期。2、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和獸藥的來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等有關情況。3、檢疫、免疫、監測、消毒情況。4、雞發病、診療、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二、養殖場應當依法向區畜牧食品局備案,取得畜禽養殖代碼,作為養殖檔案編號。三、飼養種雞應當建立個體養殖檔案,注明標識編碼、性別、出生日期、公雞和母雞品種,標識編碼等信息。雞調運時應當在個體養殖檔案上注明調出和調入地,個體養殖檔案應當隨同調運。四、養殖檔案和防疫檔案保存時間,商品雞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