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抗感染藥物分級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132
2024-09-07
7頁
24.50KB
1、醫療機構抗感染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抗感染藥物分級管理規范為了加強對我院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藥物日趨嚴重的濫用,特制定抗感染藥物使用規范。一、 抗感染藥物使用原則1. 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使用的適應癥、禁忌癥,密切觀察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2. 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聯合應用和預防應用的指征。3. 制定個體化的給藥方案,注意劑量、療效和合理的給藥方法、間隔時間、途徑。4. 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菌群失調,及時調整抗感染藥物。5. 注重藥物經濟學,降低病人抗感染藥物費用2、支出。二、 抗感染藥物使用細則1. 已確定為單純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抗病毒以為的抗感染藥物。2. 對發熱原因不明,且無可疑細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藥物,對病情嚴重或細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臨床標本后針對性地選用抗感染藥物進行經驗性治療。3. 凡有感染跡象,并能留取標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藥物錢前盡早留取臨床標本,進行病原體檢測和藥敏試驗,并按藥敏結果、結合臨床慎重進行選擇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藥物。4. 使用抗感染藥物應有明確的細菌感染指征,醫生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藥物的適應癥、藥代動力學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點,嚴格選藥,并注意劑量、療程和給藥方法進行個性化給藥。5. 一般情況下,用藥4873、2小時療效不佳才可考慮換藥。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明顯消失后72小時考慮停藥,嚴重感染者療程應適當延長。6. 聯合應用抗感染藥物應嚴格掌握指征。聯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體未明的嚴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圍廣,考慮可能有兩種以上細菌感染;(3)單一藥物難以控制的感染;(5)防止或延緩耐藥菌株的產生;(6)為減少藥物毒性反應,聯合應用以減少劑量。7. 嚴密觀察抗感染藥物的毒副反應如腎毒性、神經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嚴格掌握小兒、老人及孕婦等特殊人群用藥特點。8. 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的局部用藥。9. 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的預防用藥。(1) 避免無針對性地以廣譜抗感染藥物及二、三線抗感染藥物4、作為預防感染的手段。(2) 手術及侵襲性操作應以無菌操作作為預防感染的主要手段。必須預防用藥時,應采用“圍術期”給藥。術前3060分鐘單次足量給藥,手術時間超過藥物半衰期者可術中追加一次,并優先選用窄譜抗感染藥物,盡可能避免以廣譜抗感染藥物特別是三線藥物作為預防用藥,不提倡聯合預防用藥。一類手術(除外術后體內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則上不提倡預防性使用抗感染藥物。二類手術預防用藥一般不超過3天,三類手術預防用藥依病情而定。(3) 耐藥后果嚴重的抗感染藥物嚴禁作為預防用藥。如萬古霉素、泰能等。10強調綜合治療,提高機體免疫力,不過分依賴抗感染藥物。11. 護士應了解各種抗感染藥物的主要藥理作用,準5、確執行醫囑,嚴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應。12. 重視藥物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新藥。三抗感染藥物的管理 13組織設置 (1)醫院藥事委員會全面負責抗感染藥物管理,作為主任委員的院長(或分管院長)全面負責此項工作。醫務處主任、感染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主任應為藥事委員會成員。藥事委員會下設抗感染藥物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藥劑科。藥劑科主任任辦公室主任。由藥劑科全面負責日常工作(按國家規范要求應為藥劑科負責,目前藥劑科暫不具備管理能力的醫院,可由醫務處負責,以后逐步過渡到藥劑科)。(2)臨床科室藥物管理小組(即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小組)負責科室抗感染藥物管理,小組內可視情況派駐檢驗科人員,以協助6、工作。14職責 (1)藥事管理委員會根據醫院抗感染藥物管理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與監督,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藥劑科全面負責抗感染藥物應用管理,定期總結、分析和通報其應用情況,及時為臨床提供抗感染藥物信息。督促臨床人員嚴格執行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制度和應用原則。組織專家對全院抗感染藥物應用進行指導和咨詢,有條件的應開展血藥濃度監測工作。(2)醫務部門督促、指導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的相關制度。協助組織醫務人員的相關培訓。參與檢查與考核。 (3)感染管理科協助擬定合理用藥的規章制度,并參與監督實施。負責相關內容的培訓,定期向抗感染 藥物管理辦公室提供院內7、感染的相關信息。(4)護理管理部門協助組織培訓,督促、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相關制度。(5)檢驗科負責全院微生物學監測,開展病原體的培養、分離鑒定、藥敏試驗及特殊病原體的耐藥性監測,定期總結、分析,向藥事委員會反饋,并向全院公布。三級醫院應開展耐藥菌(如耐甲氧西林鈉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的監測。(6) 臨床科室藥物管理小組負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現狀的收集,并協助抗感染藥物管理辦公室進行臨床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藥敏調查、聯合用藥情況的匯總,藥效調查,感染現狀的調查及信息反饋。15.相關制度 (1)將常用抗感染藥物分為一、二、三線,住院8、醫生處方權限為一線藥物,主治醫師處方權限為一、二線藥物,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處方權限為一、二、三線藥物,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在值班或急診時遇到嚴重感染的情況,可用二、三線抗生素,但需報醫務處(科)備案。(2)聯合用藥3種及以上抗感染藥物要有藥敏監測報告,且須經科主任批準并報醫務科(科)備案。(3)辦公室每年14次對感染病人的分布、病種、藥敏耐藥菌株、院內感染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向全院通報。定期對臨床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向藥事管理委員會報告,并具體落實藥事管理委員會做出對抗感染藥物臨床使用進行調整的決定。(4)三級醫師查房應含有抗感染藥物應用內容;臨床藥師要加強對臨床用藥的指導,主9、動為臨床用藥服務,參加抗生素使用的查房,并向臨床醫務人員提供有關抗感染藥物的信息。(5)藥劑科及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對臨床用藥情況進行監督考核與科學評估。 (6)抗生素作為處方用藥在藥房出售時必須有醫師的處方。16. 管理要求 (1)將抗感染藥物使用管理情況納入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監督管理內容,省、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定期發布藥敏試驗結果信息,以利于指導醫療機構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2)抗感染藥物使用率:三級醫院小于65%,二級醫院小于50%,抗感染藥物使用率列入醫院質量管理范疇。病原學檢測送檢率:三級醫院要達到80%,二級醫院要達到60%。 (3)臨床醫師必須接受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規范的培訓。住院醫生在5年規范化培訓中要增加抗感染藥物相關知識的考核內容;主治醫生及其以上人員必須參加培訓學習并記繼續教育學分。(4)本規范納入醫院的質量管理和綜合目標考核。與科室掛鉤,與個人掛鉤,獎懲分明。醫務處、藥劑科、感染管理科等參與考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