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372
2024-09-07
7頁
19.79KB
1、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全面實施,促進了學校教師質量觀、學生觀、評價觀的更新,為了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表現結果的監測和調控,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特制定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制度。一、指導思想:1、明確教學質量與監控的關系。在學校工作中,教學質量與監控始終是教學管理工作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監控是一種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才是目的。在推進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情況下,必須改革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和方式,淡化監控者與被監控者之間的界線,樹立全員質量監控的2、觀念,使學校管理者與教師、學生之間消除對立,形成共識。充分發揮師生在監控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使監控的作用從單純的監督、檢查、評價向導向、激勵、改進的方向發展。2、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我們認為,進行有效監控是轉變教師教學質量觀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質量觀應該是:通過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教學質量的高低,要注重各類學生都能得到有所提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不僅限于教學結果的質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學全過程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的質量。教學質量反映在教學全過程中,它包含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此,教學質量3、監控也應該反映出“教”與“學”的兩個方面。把監控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教學過程成為不斷反饋、不斷調節、不斷改進的反復進行的動態過程,盡量減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完成教學目標,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二、監控原則:1、方向性原則:教學質量監控要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方向。監控的內容和方式,要具有導向性作用,使教學質量監控成為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措施。2、主體性原則: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要重視監控對象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監控對象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將監控作為開展和推動教學工作的動力。3、科學性原則:教學監控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4、合教育規律,嚴格遵照各科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要把學科基本能力的訓練狀況和形成程度作為監控重點。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監測。三、監控內容:(一)教學過程的監控1、備課:從某種意義上講,保證了備課質量就保證了教學質量。教師在按要求寫出教案的同時,學校引導教師對備課質量進行自我監控。要從教法是否恰當,學生是否聽懂、學會,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學法指導是否恰當,怎樣進行復備,怎樣改進與完善教案等方面寫好自評分析,并把它作為備課質量的組成部分。促使教師把備課、上課與課后的自評有機結合,隨時反思自己的工作,促進備課質量的提高。為此,我們對教師備課提出以下要求:(1)體現新課程標5、準要求,準確把握教材知識要點。(2)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過程,做到目標明確,過程完整,方法恰當,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3)寫出過程簡練,重點具體的教案。(4)堅持集體備課制度。(5)全體教師必須寫課后反思。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為保證教師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校領導隨機聽課,并規定聽課后必須評課。評課時,要看教師的教案、聽教師方教學過程的自評。在此基礎上,校領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做出全面評價。這種以研討方式評課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多地發現教師教學中的優點與問題,幫助教師更快地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做到:(1)課堂教學要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保持全體學生生動活潑6、主動的學習狀態。(2)知識傳授準確有序、技能訓練過程完整,操作指導規范切實,教學目標層層落實。(3)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用,符合教學內容特點,教學效果明顯。3、課后作業:(1)作業內容確定要緊扣當堂教學基本訓練重點,以鞏固性作業為主,適當設計發展性作業。作業要少而精,作業量不能超過規定的時間。(2)作業要多種形式,切忌重復機械抄寫,要有利于學生多方面技能發展。(3)檢查作業質量,考查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程度。4、教學質量分析:對單元有檢測和期末考試,要認真做好教學質量分析。質量分析工作要有層次地進行,先由任課教師做出分析,再由教研組做出分析,最后,學校教導處進行綜合分析。并分層次填好質量7、分析表,找出主要成績和主要問題,剖析具體問題,寫明改進措施。及時安排時間進行專題分析,不要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產生沉淀。把較差學科,班級和學困生的轉化作為重點,并對其進行跟蹤監控。(二)教學效果的監控1、書面檢測:教學效果的書面檢測,包括單項知識、技能、能力檢測,單元綜合檢測,學科綜合檢測。2、操作檢測:操作檢測包括學科單項機能的聽、說、讀、寫、算、做等各項操作技能,主要檢測學生行為技能形成程度和實踐能力。四、監控方式:學校建立教師、教研組、教導處三級監控網絡,教師以自我監控和隨堂監控為主,隨著教學過程的進行而進行;教研(年級)組采用單項能力檢測的方式,發揮其導向作用;教學處側重于對教學過程中的8、主要環節進行監控。重點在進行質量分析,質量反饋,發揮其激勵、改進功能,及時調整師生的教學行為,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1、平時隨機監控平時隨機監控主要是由任課教師對學科重點知識掌握情況、能力形成狀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單項、單元內容的書面測試、口試或單項操作測試。(1)推門聽課制度。學校領導、教研組長每學期至少聽教師隨堂課20節。并在聽課過程中檢測教師的教學過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聽課結束,及時與被聽課教師交流。(2)單項檢測制度。教學處、教研組根據學科和年段進行不定期的分析性單項測試。通過檢測,了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情況,并及時反饋,幫助教師找到不足。(3)調查問卷制度。校長室、教學處不定期對9、各班級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情況調查問卷,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情況。(4)飛行檢測制度。校長室、教學處將對照小學教學常規不定期對教師的備課、作業進行檢查。2、定期定點監控每學期由教學處在期中和期末安排對指定的年級、班級進行全年級監控測試。測試的形式可采用書面測試、口試或單項操作測試。監控方式做到三個結合。教研組監控與學校監控相結合;全程監控與重點監控相結合;隨機監控與定期定點監控相結合。監控過程嚴格檢測制度,采用交互閱卷、流水作業等方式,力求公正規范,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并做好質量分析促進教師后續教學。五、獎勵制度監控的結果納入教師工作和學生學業成績的整體評價之中,將于教師考核、職稱評定結合。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領導小組組長: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