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檢驗科工作規范制度章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415
2024-09-07
9頁
47.50KB
1、醫療機構檢驗科工作規范制度章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檢驗科工作制度1、認真執行檢驗技術操作規程,保證檢驗質量和安全,嚴格執行查對制度。2、普通檢驗,一般應于當天發出報告,急診檢驗應在檢驗單上注明“急”字,隨采隨驗,及時發出報告,對不能及時檢驗的標本,要妥善保藏。標本不符合要求者,應重新采集。3、認真核對檢驗結果,填寫檢驗報告單,做好登記,簽名發出。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或可疑時,應主動與臨床醫生聯系,重新檢查,發現檢驗項目以外的陽性結果,應主動報告。4、檢驗結束后,要及時清理器材、容器,經清洗、干燥、滅菌2、后放原處,污物及檢查后標本妥善處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須堅持一人一針一管,嚴格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6、檢驗室應保持清潔整齊,認真執行檢驗儀器的規范操作規程,定期保養、檢測儀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試劑和設備。7、建立并完善實驗室質量保證體系,開展室內質量控制,參加室間質量評價活動。8、配合臨床醫療工作,開展新的檢驗項目和技術革新。9、應制定檢驗后標本保留時間和條件,并按規定執行。廢棄物處理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10、加強檢驗室安全管理和防護,做好生物及化學危險品、防火等安全防護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二、檢驗科查對制度1、建立健全查對制度,杜絕醫療事故,減少差錯發生。2、每次檢驗,檢驗3、人員應對結果進行復核,并簽上姓名。遇疑難問題,應及時報告上級領導。3、采集標本時:(1)門診病人:認真查對科別、姓名、性別、年齡、檢測項目、標本(質、量)。(2)住院病人:認真查對科別、住院號、床號、姓名、性別、檢測項目、標本(質、量),同一病人,多張申請單時,認真查對各申請單的臨床資料是否一致。4、檢驗時,認真查對儀器性能、試劑質量、檢驗項目與標本是否相符。 5、檢驗后,認真查對檢驗目的、結果、是否缺項等。6、發報告單時,認真查對科別、姓名及檢驗項目。7、血型檢驗時,認真查對病人姓名、性別,標本、標簽是否完整,標本和診斷血清是否符合要求,復核者應認真核對一次標簽、血型、Rh血型,簽上核對者姓4、名。三、檢驗標本管理制度1、標本一律憑單采集,做好五查五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驗項目),臨床科室送的標本要核對檢驗單、檢查項目和標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2、各項檢驗標本分類進入各項檢測程序,并嚴格做好編號和核對,緩檢標本應核對后妥為保存。3、檢驗后的標本應按規定根據不同要求和條件限時保留備查,特殊標本特殊保存。4、凡有傳染性的標本,應按傳染性標本管理規定須經滅菌處理后才能棄去。四、檢驗報告單管理制度1、檢驗報告單必須按檢驗要求逐項填寫清楚,使用統一的法定計量單位,數據準確,書寫規范,填寫后核對,不涂改,不破損,不污染。2、陽性與陰性結果的書寫,必須清楚,以免錯誤。如報告單為表格時,陽性用5、“+”表示,陰性可用“-”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3、報告單必須有檢驗者簽字(全名)和簽發日期,急診報告應注明標本采集(收到)及發出報告時間。4、當日完成的檢驗報告單按科室分好,每天下班前半小時分送各科室。五、檢驗科試劑管理制度1、檢驗科要根據實際需要,從節約的原則出發,有計劃地采購試劑。2、檢驗科要做好試劑的請購、使用、保存、檢查工作,防止變質、過期和浪費,即將用完的試劑要有記錄,及時申請補購。3、試劑進貨應做到來源正規,貨物優質、有效、有批準文號、生產日期及供貨單位加蓋紅印的經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注冊證復印件和法人委托書及業務員的身份證明。試劑進貨時要有驗收人簽字。5、所用試劑要有瓶6、簽,按不同要求分類保管,需要冷凍、冷藏保管的試劑應保存在低溫或普通冰箱內,并經常檢驗冰箱溫度。劇毒、易燃易爆品要按要求保管。強酸、強堿試劑要單獨保存。六、檢驗科安全管理制度1、加強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意識。2、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盜”“防毒”的防范工作,并建立安全管理責任制,做到制度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3、使用強酸、強堿時,應特別注意防止腐蝕儀器和衣物。4、產生毒性或腐蝕性氣體的試驗應在通風處進行,帶有腐蝕性試劑,廢棄之前先用清水稀釋后,再倒入下水道。5、貴重儀器、物品等設專人保管、定期維修,存放柜箱要加鎖。6、加強對易燃易爆、腐蝕性藥品及危險、劇毒化學試劑等7、的管理 ,定點存放,定期檢查,對劇毒藥品有專柜保存,并做好應急處理及防護工作。7、檢驗室備有常用消防設施及專用滅火器材,接受消防安全及使用滅火器材的教育,對各種電器、電路按規定安裝使用。8、檢驗科人員應經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報告并立即采取安全措施。七、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1、“危急值”是指當這種檢驗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臨床醫生需要及時得到檢驗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可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 2、衛生院建立危急檢驗項目表與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對危急界限值項目表進行定期總結分析,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試驗,以適合8、于本院患者群體的需要。3、建立檢驗室人員處理、復核、確認和報告危急值程序,并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記錄檢驗日期、患者姓名、病案號、科室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必要時)、臨床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時間(min)、報告人、備注等項目)。八、儀器管理制度1、各種檢測儀器按醫療器械進行登記,專人保管,定期檢修保養和按規定辦理報銷、報廢手續。2、精密儀器,設專柜存放,實行定人使用、保養、保管責任制。無關人員一律不得使用。3、各種精密儀器、器械,須經校正合格后使用,計量儀器應按市技術監督局規定每年實行強制檢定。4、新購儀器、器械、須經檢測驗收合格后使用,不熟悉儀器性能者不能獨立操作9、,無維修知識和技能者不得隨意拆卸檢修。5、各種儀器在使用中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嚴格保養程序,經常保持儀器處于靈敏狀態。儀器室內嚴禁存放揮發性、腐蝕性的化學物質,注意防潮和防爆曬。九、檢驗科檔案管理制度1、檔案管理范圍:包括業務資料(含有檢驗操作規程、質控資料、檢驗結果登記等)、儀器及試劑資料、醫療糾紛資料、管理制度等。2、檔案資料應注意完整、規范、保密,不得用熱敏打印紙、不得任意抽樣或遺失,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3、所有檔案資料應登記、分類、編號,并由專人保管,檔案資料多時,為便于查閱可建立索引。4、歸檔資料中的質控資料、檢驗結果登記及操作規程至少應保存五年。銷毀前必須經科室領導審批。5、外來10、人員須查閱檔案資料均應經科室負責人同意。十、檢驗科衛生制度1、每天打掃、拖擦地面、地板、擦抹臺面。定期擦抹門窗及玻璃、桌、椅。物品放置有序,保持科室整潔。2、不在檢驗室吸煙、進食,不亂丟紙屑等。3、注意個人衛生。十一、檢驗科信息反饋制度1、檢驗科要定期向臨床各科室征詢改進意見,同時,備有反饋登記本。2、定期向臨床醫生征求意見和建議,整理登記,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匯報結果。對重要問題及時與臨床科室協商3、要耐心聽取病人的意見,并做好病人意見的登記、處理。4、要重視信息反饋工作,虛心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與要求,重要意見及時登記,認真改進。5、對臨床科室因疾病診治需要的特殊檢驗要求,應結合實際,盡力配合。11、十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1、嚴格執行檢驗工作查對制度,包括:采集,收集標本、化驗單的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檢驗標本的質量和量;檢驗時的項目、所用的試劑、編號;檢驗結束時的檢驗結果、登記;發報告時的科別等。2、要做過細的工作,嚴防檢驗標本丟失或損壞,收到后應立即登記并檢驗,防止漏檢、錯檢;防止在工作中,特別是離心沉淀時損壞標本;防止儀器錯用、試劑錯配、錯用及計算錯誤;防止定錯或錯報血型等等。3、嚴格執行檢驗標本接收制度。病房送檢的檢驗標本和化驗單應及時驗收、簽名,發現有不合要求的標本或與化驗單不符的標本應當即退回,并要求重送。4、發現差錯應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力求妥善處理,并登記入冊。12、發現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后,立即組織搶救,并報告科室負責人、院領導,對重大事故,應做好善后工作。5、對已發生的差錯事故,科室負責人應視不同情況進行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嚴肅處理。6、科室負責人加強對差錯事故的防范管理及對檢驗人員的安全醫療教育,經常檢查、分析,發現隱患及時解決。十三、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1、檢驗人員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戴口罩、手套。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作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4、無菌物品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13、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6、檢驗報告單消毒后發放(電腦打印的除外)。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常規消毒,有記錄。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報告。9、各種衛生學監測達到要求。十四、檢驗室科廢物處置管理規定一、醫院垃圾分類:(一)、生活垃圾:包括廢紙、一次性生活及辦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體液、試劑以14、及藥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裝。(二)、醫療廢物:包括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五類,用黃色垃圾袋裝。其中:1、感染性廢物: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簽、紗布、一次性醫療用品與器械等;疑似傳染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廢棄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與器械。2、損傷性廢物:醫用針頭、縫合針;各類醫用銳器;載玻片、玻璃試管、安瓶等。4、藥物性廢物: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廢棄的細胞毒性藥品和遺傳毒性藥品;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等。5、化學性廢物: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廢棄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二、檢驗科人員將產生醫療垃圾按照15、上述標準分類放置,由專人收集并登記,專人按照規定時間和路線運送至醫療廢物貯存房貯存,交由醫療垃圾處理人員回收處置。三、全自動儀器下排液經消毒處理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十五、檢驗科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措施1、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控制檢驗科醫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檢驗科微生物學監控制度、保潔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和感染性垃圾分類、收集、運送及登記制度。 2、加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培訓個人操作習慣是造成銳器傷發生的決定性因素。要改變不正確的個人操作習慣,保證在任何時候進行操作時都能采用符合規定的安全技術和預防措施,要增強醫務人員對醫療環境中職業感染的危險性認識,要把職業安全教育作為職業培16、訓的一項內容,以減少不安全隱患的發生。 3、增強自身防護意識 檢驗科人員自覺遵守檢驗科規章制度,在實驗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環境要求穿隔離衣、戴防護眼鏡。正確配制消毒液,定期對工作環境消毒,經常保持實驗室內空氣流通。 4、加強銳器損傷的防護和處理 檢驗科人員被銳器意外刺傷后,應先脫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同時用流動凈水沖洗傷口,使部分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傷部位,用無菌敷料包扎傷口。5、加強接觸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和處理污染物的過程中如發生接觸,必須做到:(1)迅速脫去手套和隔離衣;(2)肥皂和流動水清洗接觸部位的皮膚;(3)眼睛接觸后迅速用水或等滲潔眼液沖洗;(4)記錄接觸情況,必要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