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醫醫院手術分級醫師資質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499
2024-09-07
10頁
34.04KB
1、縣中醫醫院手術分級、醫師資質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手術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為加強各級醫師的手術管理,確保手術安全和手術質量,保障患者安全,預防醫療事故發生,制定本規范制度。第二條本制度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各級規范,結合本院實際而修訂。第三條 本規范適用于包括門診、住院病區在內的全院手術科室。第二章手術分級第四條 本規范所稱手術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2、務人員使用手術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操作,以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組織或器官、植入醫療器械、緩解病痛、改善機體功能或形態等為目的的診斷或者治療措施,含各種開放性手術、介入、腔鏡等各種微創手術。依據其風險水平、復雜程度和技術難度,將手術分為四級:(一)一級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二)二級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三)三級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四)四級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含麻醉前評估(ASA)級以上,且需要全身麻醉支持的手術、作為新技術行項目開展的手術。注:3、擇期手術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礎麻醉)或者需要輸血時,其手術級別相應提升一級。各臨床科室制定本學科手術分級目錄,并報醫務科備案;醫務科負責制定全院臨床手術分級目錄。第三章手術醫師分級第五條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且執業地點在本院。根據其取得的衛生技術資格、其相應受聘職務及從事相關專業的年限,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一)住院醫師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內,或碩士生畢業,從事住院醫師2年以內者。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上,或碩士生畢業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從事住院醫師2年以上者。(二)主治醫師1、低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內。4、2、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3年以上。(三)副主任醫師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內。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上者。(四)主任醫師第四章手術醫師資質分級及準入第六條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執業地點在本院。(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一級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一級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二級手術。(三)低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二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三級手術。(四)高年資主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三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四級手術5、。(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七)主任醫師:可主持四級手術以及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或經主管部門批準的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各類探查性(如:腹部、腹部等)手術原則上由副主任醫師承擔。第七條明確手術醫師可主持開展的手術項目,并實行動態管理。根據“醫師服從醫療機構”的原則,在本院限定的手術級別范圍內,根據手術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管理制度與程序,對具有不同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開展不同級別的手術進行限定,并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審核后授予相應的手術權限。由醫務科具體負責各級醫師手術權限的審核授權及再評價工作,制定和定期更6、新本院的醫師手術權限目錄。(一)資格準入:各級醫師在規定的具有申報資格的相應手術分類中同時具備下列條件者可獲得相應手術資格準入:做為一助完成例數15例;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者;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經科室、醫院兩級評議通過者。(二)資格取消:對于同一項手術操作一年內連續發生兩起及以上嚴重并發癥或醫療糾紛者,取消其該項手術資格。(三)對取消資格者,當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例數5例;該類手術操作及治療過程中無嚴重并發癥及醫療糾紛時,再次經評定獲得資格準入。第五章手術審批權限第八條 手術審批權限是指對各類手術的審批權限,是控制和手術質量的關鍵。建立手7、術審批制度,按以下要求經審批后方可開展:(一)常規手術1、一級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并簽發手術通知單。2、二級手術:由科主任審批,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3、三級手術:由科主任審批,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報醫務科備案。4、四級手術:由科主任審批,高年資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報醫務科備案。特殊病例手術須填寫重、大手術申請審批表,科主任根據科內討論情況,簽署意見后報醫務科、業務副院長審批。5、開展重大探索性、科研性手術項目,應按規定報逐級上報審批。(二) 手術審批權限,原則上是逐級審批。 1、低年資(1-3)年住院醫師主持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2、高年資(3年8、以上)住院醫師主持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 3、主治醫師主持手術,由科主任(正副主任醫師)審批。4、四級手術(重大、疑難、風險度大、致殘手術),新開展的大手術由病房主治醫師提出報告,科主任(正、副主任醫師)審定,報醫務科請示分管院長審批。由經管醫師填寫手術申請審批表,科主任和院長簽定后才能手術。5、 一般急診手術由當班主治醫師或總住院醫師批準,急重癥需報科主任(正、副主任醫師)或上二線班醫師批準。6、 審批者應按手術分級標準審批,特殊情況經科主任批準。7、 進修、實習醫師無手術審批權。8、 未經批準而越級或未按上述規定履行手術審批程序而自行手術者,由手術者個人承擔一切責任。(三)特殊手術凡屬下列9、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1、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澳、臺同胞的;2、被手術者系特殊保健對象如高級干部、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民主黨派負責人;3、各種原因導致毀容或致殘的;4、可能引起司法糾紛的;5、同一患者24小時內需再次手術的;6、高風險手術;7、外院醫師來院參加手術者,異地行醫必須按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執行。以上特殊手術,須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報醫務科審核,由業務院長或分管院長審批,由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簽發手術通知單。執業醫師,異單位,異地行醫手術,需按執業醫師法的要求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確需行急診手術以挽救生命時,為搶救患者生命,經治醫師應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搶救,10、可越級開展手術,在準備手術的同時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同時認真做好以下工作:(一)維護患者合法權益,履行知情同意的相關程序;(二)報告上級醫師,上級醫師應在接到報告后盡快參加手術。(三)手術結束后24小時內,匯總相關資料報醫務科備案。超出醫院手術級別范圍的,由醫務科匯總資料報衛生局備案。第六章手術過程管理規范第九條 凡需住院手術的患者,應做好手術前各項檢查,明確診斷,選擇好手術適應證后,方可決定手術,科室要嚴格遵照各級醫師手術范圍合理安排手術人員。第十條 尊重病人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認真落實知情告知同意制度。手術前由手術者(或第一助手)向病人(或委托授權人)及其家屬就病人11、病情、手術方式、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可采取的措施等進行充分、明確的術前告之,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詳細填寫,并有患者簽署認可?;颊咛顚懳袝?可由被委托人簽署?;颊呶V丶毙枋中g,但無行為能力且家屬不在時,由科室值班醫師報告科主任,科主任報告分管領導和醫務科,批準后方可手術,但病歷中必須詳細記錄以便備查。手術醫師術前須同病人(或委托授權人)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第十一條 凡住院施行的手術,手術前負責醫師都要寫好術前小結,并由手術醫師閱批后簽字。第十二條、嚴格執行三級以上(含三級)手術必須進行術前討論的管理措施,由科主任或主任(副)醫師主持,手術醫師、麻醉師、護士長及有關人員參加。術前討論應包括:診斷、手12、術適應癥、手術方案及麻醉的選擇、術中醫療風險以及手術后并發癥的防范措施、替代治療方案等內容,討論內容由負責醫師記入病歷,并報告醫務科備案,必要時醫務科派人參加術前討論。重大、疑難、復雜手術、致殘手術以及新開展的手術、外賓和省、市級領導手術,均應采取慎重態度,填寫重、大手術申請審批單報醫務科,經院領導審批后方可實行。第十三條 手術前1天,手術醫師填寫手術通知單,科主任或主任(副)醫師簽字后送手術室,由手術室安排手術。第十四條 急癥手術,負責醫師填寫急診手術通知單,手術負責醫師簽字后送手術室,手術室或麻醉科應積極主動配合急診手術,不準無故刁難、推脫或拒絕。第十五條 術前麻醉師必須檢查手術患者,如術13、前準備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師有權決定延期手術。第十六條 各級醫師要嚴格按照制定的縣中醫院醫師手術權限目錄規定的各級各類醫師手術范圍進行手術。第十七條 進修醫師及醫學實習生參加的手術,必須有本院醫師參加并負責進行指導,手術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均由本院醫師負責。第十八條 參加手術人員要嚴格執行手術室的各項規定,術前認真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床號、診斷、手術部位后,方可手術。對違反制度以及不按無菌技術進行操作的醫務人員,護士長有權停止手術,并根據情節及造成的后果追究個人責任。第十九條 手術中,術者和助手應密切配合。參加手術人員在術中對患者應高度負責,不得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在患者緊張狀態下更應嚴格執行14、醫療保護性制度。臺上會診時,有關人員應隨請隨到,如發生意外,臺上和臺下醫務人員要積極采取措施,由主刀醫師負責組織搶救,并酌情請示上級醫師或報告有關領導協助處理。手術當中主刀或助手發生意外(如暈倒等情況),由在場的最高職稱人員決定替代人員或啟動人員緊急替代程序。第二十條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手術安全核查制度,防止差錯事故。手術患者均應配戴標示有患者身份識別信息的標識以便核查??p合前,術者和助手應仔細檢查術野內是否有活動出血和異物存留。手術結束,要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和手術情況做一全面嚴格檢查。第二十一條 患者手術后如病情允許,由手術室護工、負責醫師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師或手術醫師認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師應陪同送回病房。手術醫師應開好術后醫囑,并向病房值班人員交待注意事項。第二十二條 手術前應由麻醉科會診,填寫麻醉談話單,由患者本人簽字,患者填寫委托書者,可由被委托人簽字。手術后,麻醉醫師在將患者送回病房前應與病房醫師、護士交待手術、麻醉經過及注意事項,當面測血壓、脈搏、呼吸。第二十三條 麻醉后必須做好術后麻醉方式,每次隨訪結果詳細記錄,發現不良情況應繼續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