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門診各項醫療工作管理制度2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627
2024-09-07
28頁
79.56KB
1、口腔門診各項醫療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口腔科門診各項規章制度目 錄1、 口腔門診工作制度.22、 口腔醫生工作制度.33、 口腔護士工作職責.44、 科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55、 口腔科門診消毒隔離制度.66、 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各類口腔.77、 口腔科診療環境、牙科綜合治療臺及其配套設施的消毒制度.88、 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消毒養護方法.99、 口腔器械消毒、個人防護等知識培訓.1010、 放射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1111、 X射線機操作規程.1212、 放射防護安全管理制度.1312、3、 放射事故預防措施.1414、 X射線受檢者防護管理制度.1515、 受檢者告知制度.1616、 電離輻射危害告知.1717、 放射事故管理及應急處理.1818、 用藥查對制度.1919、 藥品醫療器械管理制度.2020、 心肺復蘇操作流程.2121、 過敏性休克搶救流程.22口腔門診工作制度1、嚴格遵守醫院員工守則,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堅守服務承諾。2、科主任組織科室人員學習以提高業務水平;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督促和指導各級專業技術人員學習、提高醫療工作質量。3、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不遲到早退。做好班前準備,準時開診,工作時間不離崗,離開診室向科主任請假,對遲到早退人員按醫院相關規定處理。3、4、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嚴防發生差錯事故。5、嚴格遵守口腔科感染管理規章制度,避免交叉感染。6、認真學習各種儀器設備使用方法,合理使用,避免損壞。檢查并記錄醫療設備的使用和維修保養情況,發生故障及時報告科主任。7、保持診室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為病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8、關心體貼病人,態度和藹,解答問題耐心有禮貌。9、按規定認真書寫門診病歷,預約復診時間。10、按規定收取治療費用。11、按規定合理用藥。12、對疑難病例不能確定診斷時應請上級醫生會診。13、下班前要關電閘,水門,氣門,門窗,保證安全。口腔醫生工作制度1.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以消除患者的痛苦為宗旨。2.堅持工作崗位,4、按時開診,著裝整潔,招牌服務,對病人文明行醫,禮貌待人。3.嚴格按照各項操作常規進行檢查診治,做到認真、細致、寫好門診病歷,并向患者預約復診日期,做好交接班,防止差錯事故。4.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凡口腔用物均嚴格消毒,在診治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消毒液浸泡,診療時要戴手套,每周一更換器械消毒液、棉花罐等。5.對易引起過敏的藥物在使用前應對患者作過敏試驗,陰性患者方可使用。6.對易燃品、劇毒藥以及麻醉藥品下班后應加蓋、加鎖,妥善保存,確保安全。7.愛護醫療器械,專人保管,定期檢查,每天對綜合治療機清潔、消毒,對高速手機進行清潔加油并高壓消毒。口腔護士工作職責1.熟悉專業知識,必須具備本科常見病,多發5、病以及臨床診斷,治療和預防知識,學習口腔疾病的治療過程及操作規程。2.熟悉口腔醫療設備的性能,操作步驟,保養等。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確保醫療工作正常運行。3.在工作中熟悉掌握四手”操作對患者態度和藹,詳細詢問病情做好解釋工作及心理顧慮。4.保存良好的就診環境,做到一醫一患一護,患者離開后及時清潔用物。5.應隨時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教。6.嚴格無菌操作,認真進行器械的消毒滅菌,防止交叉感染。7.不斷學習創新,增強理論知識促進技術的發展。科室醫院感染規章制度1、在院領導及院內感染管理部門的領導下,積極配合開展醫院感染監測、消毒隔離等工作,定期分析與考評,層層負責,及時尋找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控6、制。 2、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則。 3、進入病人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的要求。 4、在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醫務人員應當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時戴防目鏡,每處理完一個病人更換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5、傳染病患預診離開后,一切用物立即更換并嚴格進行終末消毒。 6、各診室內應有流動水洗手及消毒液泡手設備,開診前后用消毒液擦拭診室內物品表面及拖洗地面。 7、診室、治療室、消毒室每日照射消毒二次,“84”消毒液按規定更換,監測并登記。 8、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的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理。口腔科門診7、消毒隔離制度 1、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進行預防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對監測發現的各種感染因素及時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生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進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積極協助調查。有醫院感染反饋,改進及處理登記本。 2、門診布局合理,分區無逆流與交叉,各牙椅之間用適宜的隔簾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動水洗手設施、快速干手設備及手消毒液。有獨立的器械消洗、消毒、滅菌室。各診室加強自然通風,治療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臺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線或臭氧進行空氣消毒30min-60min分鐘;每周對工作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處理。 3、8、口腔科醫務人員必須掌握疾病標準預防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知識,加強工作人員及清潔器械工人的崗位培訓,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醫務人員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及手術隔離衣(小圍兜)、防護屏、護目鏡,接診、治療每個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換,戴手套前后均應洗手及手消毒。 4、進入患者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滅菌或消毒”的要求,各類診療器械按醫院消毒技術要求選擇適宜的消毒或滅菌方法。口腔檢查器材盡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彎盤、一次性墊巾等,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標識齊全,無過期、無漏氣、無破損,并禁止重復使用。凡接觸患者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9、體無菌組織的各類診療器械必須達到滅菌。修復、正畸印模須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置紫外線燈下一米距離內照射30分鐘備用。 5、傳染病患者就診完后應嚴格按傳染患者敷料、器械處理,防止污染,并嚴格按規定進行其他終末消毒。 6、口腔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正確,標識清楚,銳器放置正確。口腔醫療廢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由專人統一回收、運送、焚燒處理并有記錄備查。 7、口腔科醫務人員被治療器械刺破或損傷后立即局部處理,申請保健科,按醫院針刺傷處理條例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處理,并備有記錄。各類口腔診療器械、敷料,各類口腔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1、進入病人口腔內10、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的要求。 2、凡接觸病人傷口、血液、破損粘膜或者進入人體無菌組織的各類診療器械,包括牙科手機、潔牙機、各類車針、根管治療器械(牙銼、側牙針、撥髓針、光滑髓針、測量尺等)、手術器械(組織剪、組織鑷、持針器、血管鉗、刀柄等)、撥牙器械(牙鉗、牙鋌、骨鑿、骨膜分離器等)、牙周治療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有效的壓力蒸汽滅菌。 3、接觸病人完整粘膜、皮膚的口腔診療器械,包括口鏡、探針、牙科鑷子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者,必須標識齊全,無過期、無漏氣、無破損,并禁止重復使用。各類用于輔助治療的物理測量儀器,熱牙膠充填儀、牙膠棒、漱11、口杯等,使用前必須達到消毒。 4、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置紫外線、臭氧機燈下一米距離內照射30分鐘備用。 5、光固化機頭使用時必須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丟棄,紙尖、牙膠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無害化處理。口腔科診療環境、牙科綜合治療臺及其配套設施的消毒制度1、診室開診前半小時開窗、開門,保持空氣自然流通,開診后嚴格控制人員流動,診室結診后中午、晚上定時用紫外線動態滅菌機進行空氣消毒一小時。 2、治療工作結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劑擦抹工作臺和地面,每周對診室內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處理,用含氯消毒劑擦拭門窗、墻面、桌椅等。 3、牙科綜合治療臺及12、附屬設施(包括頭托、扶手、各種開關、醫師座椅等)用一次性墊巾覆蓋并及時更換,不能覆蓋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時及時擦拭消毒。吐盆應在治療每一病人后及時沖洗,每日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劑清洗消毒。 4、每名病人治療后均應采用合適的方式徹底清洗負壓吸唾裝置,必要時采用含氯消毒劑清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消毒養護方法一.每日班前及病人間隔抽吸自來水1000ml以上,分別沖洗強、弱吸唾管及痰盂下水道。二.每日班后及重污染病人清潔 消毒方法。1.抽吸自來水1000ml以上,沖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2.抽吸500/1含氯消毒液1000ml,沖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3.關閉牙椅電源,保持1030分鐘。13、4.打開電源,抽吸自來水1000ml以上,沖洗吸唾管道,痰盂下水道。5.空吸吸唾管道30s,保持管道干燥。6.牙椅復位,關閉電源過夜。口腔器械消毒、個人防護等知識培訓制度1、必須采用正規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口腔檢查盤,使用后毀形,禁止重復使用。 2、能夠耐受壓力蒸汽滅菌的器械全部應用壓力蒸汽滅菌,包括玻璃板、牙鉗、牙周治療用物、根管治療用物等一系列器械。 3、各類儀器及設施用一次性薄膜包裹后再使用,并一用一丟棄,包括光固化機、根管測量儀、熱牙膠充填器、機擴主機等,牙科綜合治療臺配合設施。 4、在治療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個人防護工作。著裝整齊,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圍兜,14、頭發不過肩,必要時戴防護鏡,不佩戴手飾,不染指甲,不留長指甲,口罩污染隨時更換,工作期間嚴禁吸煙。 5、治療每位病人前后進行有效的洗手及干手。工作人員操作中的手不能夠接觸與治療操作無關的物體及不能觸摸持物鉗、貯物槽、消毒液容器等醫療物品。 6、治療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使用中的一次性消毒手套發現破損立即更換。 7、工作人員從業中定期體檢及預防接種。工作人員皮膚被治療器械刺破或損傷后立即局部處理,申報保健科,按醫院針刺傷處理條例進一步檢查與處理,并備有記錄以追蹤。放射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1.必須根據臨床醫師透照申請單要求和自費收據,認真細致的完成透照工作。2.遇有透照結果與申請矛盾時或次片應主15、動與醫生聯系,必要時復查。3.透視發現問題,必要時可加拍片。一般次日發出拍片結果,急診應盡早出結果。4.按操作規程操作,減少不必要的照射,注意防護。5.平時保養器械設備,定期維修。6.下班前關好電源,檢查好機械設備。7.X光片建檔、編號、妥善保存,以便查詢,按借閱規定借出。8.遵守醫德規范,做好衛生宣傳和咨詢工作。9.做好清潔衛生工作。X射線機操作規程1.使用前必須了解機器的基本性能。2.使用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過負荷使用。3.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拍片條件,講患者擺放至所需的檢查體位。4.雷雨天注意防雷措施,下班關機。5.做好患者等相關人員的防護。6.經常檢查機械電器部件性能。7.發現16、異常及時停機并報告檢修。放射防護安全管理制度一、加強放射防護安全管理,成立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或配備專(兼)職放射防護管理人員,明確職責,制定放射事件應急處理措施。二、從事放射診斷工作,必須向當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許可,取得放射診療許可證后方可開展相關診斷工作,并按規定時限申請校驗。三、每年對放射診斷工作場所、設備性能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及狀態檢測,保證放射診療設備和放射工作場所輻射水平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四、有明確的醫療目的,嚴格控制受照劑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對臨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盡量以胸部X線攝影代替胸部熒光透視檢查。五、放射診療機房入口處17、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指示燈;進行射線檢查必須關好防護門、窗,并限制無關人員進入,如確需陪護,必須向陪護人員提供防護用品。六、放射工作人員應當按規定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接受個人劑量監測,定期進行防護知識培訓,取得放射工作人員證后方可上崗。七、嚴格執行檢查資料的登記、保存、提取和借閱制度,不得因資料管理使受檢者轉診接受不必要的重復照射。放射事故預防措施1認真組織本單位放射工作人員接受放射防護法規及專業技術的知識學習和培訓。2設立放射防護工作領導小組,并由組織落實放射防護人員及措施。3督促相關科制定并落實放射性防護管理規章制度。4定期對放射工作場所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和檢查,如有不符合規18、定及時整改。5對放射工作場所設置電離輻射警示標志。6配備與使用場所相適應的防護設施、設備及個人防護用品,經常進行輻射水平檢測。7放射診療工作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并作好對患者和受檢者的放射防護工作。8定期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并由保健科建立健康檔案。 X射線受檢者防護管理制度1、重視受檢者的防護工作,減少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可以預防或減少由X射線檢查給予患者及后代帶來的潛在性危害,對于降低來自X射線診斷的公眾劑量負擔,提高X射線診斷的效應有著重大意義。2、受檢者的醫療照射,必須遵循實踐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原則上科室工作人員有權退回不符合正當化判斷的申請單。3、必19、須根據受檢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最佳的工作條件。在不影響獲得診斷信息的前提下,一般應采取“高電壓、低電流、厚過濾”的原則。4、照射面積不應超過膠片面積的10%。5、根據投照方向選擇恰當的體位,盡量避免非檢查部位受到有用射線的照射。6、必須注意對受檢者的非投照部位進行屏蔽防護,特別應注意保護性腺、甲狀腺、晶狀體、活性骨髓、女性乳腺、胎兒及兒童骨髓等輻射敏感器官。7、進行透視檢查,必須十分注意縮短曝光時間。8、科室配備的為受檢者使用的屏蔽防護用品,如鉛防護帽、鉛防護衣、鉛防護巾等,工作中要合理使用。9、要做好陪護者、攜扶者、侯檢者的防護,機房內不得停留無關人員。10、對受檢者(特別是育齡婦女、孕婦、兒童20、)在受照射檢查之前應告知其本人或監護人放射診斷的適應癥,電離輻射的危害性及配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必要性。11、醫院成立相應的監督管理小組,負責督導本制度的執行。 受檢者告知制度 X射線檢查是現代醫學診斷技術主要方法之一,但如果使用不當會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合理使用適當防護,可以將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希望受檢者注意下列事項:1.正確合理使用X射線照射,有利于疾病診斷,接受過量不必要的照射有損健康,請不要隨意向醫生提出X射線檢查的要求。2.受檢者必須在制定的地點依次候診,不要隨意走動,更不可以在X射線機房門口逗留張望。3.X射線檢查時只能有一名受檢者進入機房,其他受檢者及陪檢者不得在機房停留,以免21、接受不必要的照射。4.如果受檢者在醫學上認為必須有人扶持,經醫師同意可由一名扶持人員陪檢,但該扶持人員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5.受檢人員應接受使用醫生提供的防護用品,以便在X射線照射過程,對性腺或其他非照射部位實施屏蔽防護。6.孕婦受X射線照射,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如您發現自己已經懷孕或育齡婦女,請務必事先告訴醫師。7.X射線不能作為嬰幼兒及少年兒童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電離輻射危害告知1.人體受到放射線照射后,可能產生潛在危害,但是危害發生的概率與程度和接受輻射的劑量有關,小劑量放射對人體無明確的危害。2.權衡利弊,在沒有其他更合適的檢查方法時采用放射線檢查;非特殊需要,受孕后孕婦不應該進行下腹22、部放射影像檢查,嬰幼兒、兒童應慎查。3.如果以孕或近期計劃懷孕,請如實告訴醫生,醫生將考慮是否進行放射性檢查。4.檢查時請逐個進入機房,并配合使用必要的放射防護用品,不要在機房內或靠近機房門口等待。5.請妥善保存您的膠片,已方便下次或轉院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照射。放射事故管理及應急處理為加強放射事故的管理,及時有效的處理放射事故,減輕事故造成的后果,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特制訂本規定:一 放射事故管理放射事故是指放射性同位丟失,被盜或者射線裝置,放射性同位性失控而導致工作人員或者公眾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異常照射。對放射事故處理實行部門23、負責、分級管理和報告、立案制度。發生放射事故后單位工作人員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必須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對放射事故的調查,做好善后處理工作。二 事故報告發生或者發現放射事故后立即通知放射防護管理小組、安全環保部及公司有關領導,并盡快向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報告,最遲不得超過二小時。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的,還應同時報告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三事故應急處理1.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應迅速安排受照人員受醫學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源應急安全處理措施。2.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時,應當:(1)立即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封鎖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迅速開展監測,嚴24、防對水源的污染。(2) 對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個人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徹底清除污染并根據需要實施其他醫學救治及處理措施;(3) 迅速確定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活度、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4) 污染現場尚未達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鎖。3.發生放射源丟失、被盜事故時,保護好現場,并認真配合公安機關、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偵破。用藥查對制度1.藥品使用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2.備藥時要檢查藥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藥液有無裂痕,有效期和藥品批號,遵醫囑用藥。3.抽取藥物后嚴格同醫師核對后方可執行。4.易過敏藥品,取藥前應咨25、詢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藥品時嚴格核對后保留安瓿,以備再次查對,多種藥物同時使用,注意藥品配伍禁忌。藥品醫療器械管理制度1.購進藥品應以保證藥品質量為前提,向合法的企業購進藥品。2.首次從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采購藥品、醫療器械的,應當查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批準證明文件或者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首次從藥品批發企業、醫療器械經營企業采購藥品、醫療器械的,應當查驗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批準證明文件或者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3.采購進口藥品,應當查驗藥品進口批準證明文件和進口檢驗質量報告書;采購進口醫療器械,應當查驗醫療器械進口注冊證書,有進口質量檢26、驗要求的,應當同時查驗進口檢驗質量報告書。4.購進的藥品、醫療器械必須及時進行驗收,并做好驗收記錄。5.藥品驗收記錄應當包括藥品通用名稱、規格、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貨數量、購進價格、購貨日期、驗收日期、驗收結論等內容。6.醫療器械驗收記錄應當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生產廠商、供貨單位、購貨數量、購進價格、購貨日期、驗收日期、驗收結論等內容;有滅菌批號、有效期的,應當記錄滅菌批號、有效期;醫療儀器、設備的驗收記錄還應當包括相關配置和技術性指標。7.驗收記錄由驗收人員簽字或者蓋章后,歸檔保存。驗收記錄以及相關憑證應當至少保存年;有產品有效期的,應當保存至超過產27、品有效期年。 心肺復蘇操作流程首先評估現場環境安全1、意識的判斷;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問:“喂!你怎么了?”告知無反應。2、檢查呼吸:觀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無呼吸, 3、呼救:來人啊!喊醫生!推搶救車!除顫儀! 4、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狀軟骨劃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告之無搏動(數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斷五秒以上10秒以下)。5、松解衣領及褲帶。6、胸外心臟按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處),用左手掌跟緊貼病人的胸部,兩手重疊,左手五指翹起,雙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3028、次(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5cm)7、打開氣道;仰頭抬頜法。口腔無分泌物,無假牙。8、人工呼吸:應用簡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擠壓簡易呼吸器,每次送氣400-600ml,頻率10-12次/分。9、持續2分鐘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30:2的比例進行,操作5個周期。(心臟按壓開始送氣結束)10、判斷復蘇是否有效(聽是否有呼吸音,同時觸摸是否有頸動脈博動)。11、整理病人,進一步生命支持。過敏性休克搶救流程1. 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腎上腺素0.20.5ml,此劑量可每1520 分鐘重復注射,腎上腺素亦可靜注,劑量是12ml.2.脫離過敏原,結扎注射部位近端肢體或對發生過敏的注射部位采用封閉治療(0.00596腎上腺素25ml封閉注射).3.苯海拉明或異丙嗪50mg 肌注.4.地塞米松510mg靜注,繼之以琥珀酸氫化可的松200400mg靜滴.5.氨茶堿靜滴,劑量5mg/kg.6.抗休克治療:吸氧,快速輸液,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強心等.7.注意頭高腳底位,維持呼吸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