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預防接種傳染病防疫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662
2024-09-07
8頁
29.54KB
1、衛生院預防接種、傳染病防疫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預防接種工作制度一、為保證這項工作經常性開展,鄉(鎮)衛生院設立以院長為科長,鄉(鎮)兼職防疫人員及接種員人員為骨干的鄉(鎮)衛生院防保科,負責制訂本鄉(鎮)生物制品計劃,領發生物制品,實施預防接種,調查處理異常反應,“冷鏈”管理,以及對基層衛生人員計劃免疫工作的業務培訓、督促、檢查等項工作。二、鄉(鎮)計劃免疫工作實行一卡(兒童免疫接種卡)、一證(兒童預防接種證)、兩冊(1、2類疫苗接種登記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登記冊)、兩簿(疫苗出入庫登記簿、冷2、鏈設備接種器材使用登記簿)。卡、簿、表由防疫人員專柜保管,7歲后,接種卡片由鄉鎮衛生院保管15年,兒童預防接種證交兒童家長保管。三、建、管、用好07歲兒童免疫接種卡、證,建卡率、建證率不得低于100%,卡證必須相符。四、接種人員應以高度責任心,嚴格的科學態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質,接種方法、接種途徑及接種前的詢問和告知,禁忌癥,以及接種后副反應的觀察處理。為確保工作質量,接種前要仔細檢查發現禁忌癥,嚴禁使用過期、凍接和變質的疫(菌)苗,實行一人一針一管,嚴格無菌操作。五、做好接種前的調查摸底工作,接種中的組織實施;填寫好接種卡證和接種登記冊;接種后的統計匯總工作,按時向縣疾控中心報出生物3、制品使用雙月報表或工作總結。六、積極處理預防接種中出現的異常反應,并及時向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局報告,必要時,提請縣異常反應診斷小組會診,任何醫療單位或個人不得單方面出具診斷證明,所出證明一律無效。 安全注射制度一、預防接種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無菌包裝,在有效期內使用;接種前才能打開包裝,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許再次使用);凡使用過的注射器,必須毀形后浸泡在含氯的消毒液中,消毒液隨時更換。做好消毒毀形記錄。二、實施預防接種的人員要上崗證上崗。三、預防接種必須掌握各種疫(菌)苗的禁忌癥。四、預防接種的操作要規范化。五、預防接種的環境要符合工作要求。六、接種后的4、接種器材及其廢棄物品安全的回收、銷毀。 、免疫接種副反應的報告、調查、處理制度 一、報告1、發生一般反應給予及時處理,做好對兒童家長的理解說服工作,不必進行報告。2、發生接種異常反應接種事故應及時處理并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局、衛生局報告。3、接種后發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應立即報請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必要時進行尸體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予以處理。4、在進行接種反應調查處理的同時,應積極組織搶救治療。 冷鏈及生物制品管理制度1、嚴格執行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計劃免疫技術管理規程,加強冷鏈設備及生物制品管理工作。2、存放和流轉疫苗應用專用的冷鏈冰箱和冷藏包,確保疫苗效價5、。3、做好冷鏈設備的保養、調試、維修,每天進行2次測溫記錄,冰箱每年調試兩次。4、設立疫苗專用帳本,做好預防用生物制品進帳、出帳的登記工作,包括疫苗名稱、數量、批號、生產廠家、有效期、進出時間、領發人員簽名等,做到苗帳相符。5、對過期失效疫苗應隨時清理,按規定程序報批和銷毀。防疫專干職責1、收集掌握本地與計劃免疫有關的基本資料; 2、及時準確地掌握本地常住、暫住和流動人口中的接種對象;3、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疾病預防和控制、計劃免疫工作;4、負責鄉村計劃免疫冷鏈設備管理,正確使用、保養冷鏈設備和接種器材;5、做好疫苗的計劃、接收、貯存、分發工作;6、負責收集、整理、上報接種和疫苗使用情況;7、定6、期培訓村級衛生防疫人員、召開村級衛生防疫人員例會;8、監督、管理、指導村級衛生防疫人員各項工作;9、結合農 時和疾病流行規律,開展農民防病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10、及時準確收集、整理、上報轄區疾病控制工作信息;11、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及管理工作;12、及時報告、處理或協助上報、處理異常接種反應、疫情及突發衛生事件;13、完成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業務單位交辦的工作任務。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一、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衛生防疫人員為傳染病責任報告人。 二、門診醫生診治病人,必須登記門診日志,要求登記項目準確、完整、字體清楚。 三、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種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7、疽的病人、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時,城鎮6小時內、農村于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防疫站報告,并同時報出傳染病報告卡。發現乙類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病人,城鎮12小時內 農村于24小時內、丙類傳染病24小時內報出傳染病報告卡。 四、責任報告人發觀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腦、乙腦、傷寒及副傷寒、鉤體、瘧疾、出血熱等我市重點管理的傳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報告防疫站并配合檢診。 五、責任報告人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片應準確、完整、字體清楚,在規定時間內及時交醫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員。 六、診治傳染病病人時,要按規定作好消毒、隔離措施。 七、疫情管理人員要按規定作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工作,每月一次傳染病8、漏報自查,做好門診日志、疫情旬報、傳染病花名冊、自查統計、獎懲情況等資料并存檔。 八、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人、醫院負責人不履行職責,違反以上規定,按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1、報告內容:(1)傳染病暴發疫情:某種傳染病就診數突然增多,有可能發生暴發、流行時;(2)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數天內就診多例同一病癥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或就診同一癥狀病例有相對地區聚集性;(3)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4)歷史上未曾出現過或本地罕見的傳染病;(5)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2、報告時限:衛生院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在2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局。3、報告方式:以電話報告為主。4、對9、法定傳染病疫情,除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外,還需進行網絡個案報告。5、配合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同時開展災后防病工作報告,如災后居民傷情報告、災后就診變化等報告。慢性病管理制度1、根據轄區內慢性病發病情況及死因譜,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監測和干預。2、掌握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基本情況,建立健康檔案冊,兩年一次定期檢查,篩選重點人群另冊管理。3、建立慢性病(高血壓每3個月一次,糖尿病每半年一次,結核病根據縣疾病控制中心要求進行督導)規范化檔案,定期診斷、治療,為健康促進和干預提供良好基礎。4、開展咨詢服務,指導如何合理用藥,及時排除心理障礙。5、建立慢性病管理手冊,定期進行家庭訪視。6、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專人負責健康教育工作,對本院醫護人員、鄉村醫生和婦幼保健員定期進行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術培訓。2、建立院內固定宣傳陣地,如宣傳櫥窗、宣傳欄等,宣傳內容應每月更新一次。每個村衛生室應設立固定的宣傳欄,至少每2月宣傳一次。3、結合各類衛生宣傳日,在本鄉鎮所轄村開展衛生宣傳和健康咨詢活動,重點做好計劃免疫日、結核病日、碘缺乏病日、艾滋病日、世界無煙日、愛眼日、愛耳日、愛牙日、高血壓日、糖尿病日、精神衛生日等宣傳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