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3739
2024-09-07
7頁
26.54KB
1、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危機干預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推動和完善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建和諧校園,有效地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干預,及早預防、及時疏導、快速干預、有效控制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減少學生因心理危機帶來的生命、財產、健康損失,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制度。一、指導思想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運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或人群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全方位的心理指導、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以幫助平衡其已嚴重失衡的心理狀態,調2、節其沖突性的行為,降低、減輕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對人和社會的危害。根據本校心理危機干預實施現狀,本著“下移重心 落實基層 預警為主 干預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導向和新理念,貫徹“以預防和發展為主,以干預和咨詢為輔”總體發展思路,逐漸建立一套初級中學有效的心理預警以及干預機制。增強學校心理危機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培養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問題求助意識,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機應對能力。 二、工作原則1.生命第一原則。心理危機干預首先應本著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學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3、念出發,提高我校全體師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意識。2.面向全體師生原則。為全體師生提供心理危機輔導、心理知識普及、心理危機干預培訓等,從而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對心理危機的關注,并提高師生的心理危機覺察能力、心理危機處理和應對能力。3.預防和預警為主原則。根據“平頂山市中小學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運行:干預、預警和應急”,提倡“預防為主,及時預警”是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4.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本著理解、關懷、尊重和共情的咨詢理念,為全體學生提供心理危機知識宣傳、預防、預警及干預工作。5.個別性對待原則。根據不同師生心理特點和個體背景,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及時性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措施。6.協調合作原則。實4、施危機干預過程中,需要學校全體領導、老師及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三、心理危機干預體系(一)危機干預對象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學生心理檔案”中篩選出來的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學生。2.由于學習基礎和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壓力過大而出現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3.出現嚴重適應不良導致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新生適應不良者、就業困難的畢業生。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擊而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親人死亡,父母的離異,父母下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機(性傷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懷孕等) 、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災害,校園暴力,車禍等其他突發事件)的學生。55、.性格內向孤僻、經濟嚴重貧困且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6.人際關系失調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如當眾受辱、受驚嚇、與同學發生嚴重人際沖突而被排斥、受歧視的學生、與老師發生嚴重人際沖突的學生。7.青春期情感問題,如個人感情受挫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的學生。8.由于身邊的同學出現個體危機狀況而受到影響,產生恐慌、擔心、焦慮、困擾的學生,如自殺或他殺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學生等。9.已診斷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如患有抑郁癥、恐怖癥、強迫癥、癔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學生。10.有自殺傾向或既往有自殺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殺者的學生。(二)組織機構根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現狀及心理危6、機干預制度實施計劃,成立“魯山縣第六初級中學心理危機預警干預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如下:組長:呂 副組長: 學校核心組成員: 領導小組要負責好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全面實施,成員之間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時互相溝通和互相學習,合理的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可以促成學校心理危機工作的順利展開。 (二)具體實施 總體而言,根據本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建立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機知識的教育為立足點,以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預防、預警”為重心,建構全方位、各個部門協調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1.教育與預防系統 “立足教育,重在預防”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基點。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教育與預防工作理念:要在學生中7、大力開展生命價值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大力開展自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愉快接納自我,積極發展自我,樹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開展危機應對教育,提高學生對心理危機的辨識和應對能力;組織引導各班委會、團支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優化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學生心理危機協會,通過學生心理危機協會,進一步深入開展心理危機知識普及、宣傳與調查;校教導處、教研處、學校德育處及相關部門應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針對本校 學生開展以下心理危機教育及預防工作:(1)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團隊建設。8、該小組成員包括學校德育處負責人、班主任等,負責我校學生心理危機知識宣傳和教育危機干預工作的總體策劃和實施;為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及輔導提供政策、人員、物質、經費等方面的保障;同時,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研究我校學生心理特點、心理危機處理情況,制定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計劃,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進一步強化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設。相關教師繼續參加市省級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動,鼓勵其他教師參加培訓。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管理一線工作者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專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普查篩查出來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預防、早控制、早9、化解;班主任逐步開展撰寫“班級心理日記”,積淀相關案例,逐漸完善學生心理檔案卡資料;組織有關成員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評估,包括對危機干預學生的康復狀況進行鑒定,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建議;對危機干預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記錄并跟蹤個案,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檔案。2.預警系統建立學校三級預警系統:一級預警系統以班級為單位,主要由班主任及時發現和預防心理危機;二級預警系統以各年級組、教研處、德育處負責人,把握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三級預警系統主要指專職心理老師,做好心理危機知識普及、學生心理檔案管理、學生心理咨詢及危機處理,必要時并做好轉介工作。在學校三級預警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構預警工10、作:(1)班主任、心理工作室等負責人需時刻關注學生心理檔案跟蹤或周邊師生反應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幫助具有心理困擾和問題的學生,緩解心理危機沖突,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心理問題批判及心理危機解決對策。(2)建立起通暢的學生心理危機信息反饋機制,做到在第一時間內掌握學生心理危機動態:對有心理障礙的同學,周圍同學應予以理解、關心和幫助學生,并及時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師反饋情況;對有行為異常或近期情緒、行為變化較大的學生,班主任、心理老師、班心理委員等應給予及時的關注;對問題嚴重的學生需轉介到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由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對學生進行預診和危機風險評估,提出危機干預措施和初步的治療11、建議。(3)及時做好預警報告。發現學生危機情況,周圍同學和各班心理委員應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師等報告,心理老師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趕往現場的同時向領導報告,做到及時預警、及時報告、及時處理。3.應急系統(1)及時報告。班級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師,有班主任、心理老師根據危機嚴重程度考慮及時通知領導,并及時通知家長來校。在緊急情況下,可采取直接送至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等相應處理措施。必要情況下,對學生強制采取治療措施或派人將學生遣送回家,并視情況為其辦理休學或退學手續。(2)進行阻控。對于可能造成危機擴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進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絕。對于學校可調控的可能引發其他學生心理12、危機的刺激物,各系應協助有關部門及時阻斷。(3)實施治療。 對經專家組確認有嚴重心理障礙或發現有自殺意念以及出現自傷自殘等行為的學生,學校應立即通知學生家長來校,商議處理事宜。 (4)應急救助。 得知學生有自傷或傷害他人傾向時,相關人員應立即趕赴現場采取救助措施,緊急情況下應先撥打110、120等緊急電話求助。(5)事故處理。 當學生自傷或傷害他人事故發生后,德育處負責保護現場,配合有關單位對當事人實施生命救護,協助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取證,或配合相關人員護送至就近醫院救治;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負責制訂心理救助方案,實施心理救助,穩定當事人情緒。 4.備案事故處理結束后,校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負責13、事件的成因分析,對事前征兆、事發狀態、事中干預、事后疏導等情況認真梳理,尤其對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手段和措施認真總結,以備今后參考。另外,心理咨詢中心要形成危機信息備案制度,建立心理危機信息管理系統。需要及時更新心理危機干預人員信息和資料。其中,心理危機信息管理系統還應包括:(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篩查出來的高危學生名單;(2)心理咨詢教師的咨詢與訪談記錄;(3)學生因心理障礙需退學、休學、轉學、復學等,或重大違紀處分或違法等處理詳細材料復印件;(4)年級班主任、班干部等對高危學生實施監控與干預的詳細記錄。其中,因心理危機而休學的學生申請復學時,應到指定的醫院進行復查診斷,獲得醫院的康復診斷證明后,方可按學院學籍管理辦法辦理復學手續。心理咨詢室在學校的協助下對學生進行后期跟蹤,盡可能減少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