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行業公司風險評價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4892
2024-09-07
8頁
19.29KB
1、工貿行業公司風險評價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工貿行業風險評價管理制度1目的為加強公司風險管理,預防事故發生,實現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科學化,制定本制度。 2范圍適用于公司生產裝置、設備、設施、貯存、運輸的風險評價與控制,適用于作業現場、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和非正常情況,包括新、改、擴建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拆除、報廢各階段的風險評價、風險控制、風險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險源的管理。3職責 3.1總經理直接負責風險評價領導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程序和指導書,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成2、立評價組織,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主持年終全公司的風險評審工作。 3.2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是風險評價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審查各單位確定的風險評價準則,負責公司重大風險分析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驗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險源檔案,定期進行風險信息更新。3.3公司各級管理人員應負責組織、參與風險評價工作,提供相關資料,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4控制程序4.1風險的分級管理4.1.1公司的風險根據風險評價準則進行評價分級。4.1.2各單位負責對所轄范圍內所有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4.1.3作業風險:巨大風險作業由所在單位負責人初審簽字,經安全生產領導3、小組辦公室復檢簽字后,報公司領導終審批準;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單位負責人初審簽字后,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終審批準;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作業由所在單位負責人或該部門專(兼)職安全員終審批準。4.1.4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點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關鍵裝置和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單位采取隔離、防護、制定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4.1.5風險評價、分析的范圍及職責1)項目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機構做安全預評價;2)項目的建設應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進4、行風險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3)項目投產運行后,常規和非常規活動(丟棄、廢棄、拆除、處置與開停車等)風險應由各單位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公司性的開停車風險應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4)較重要的工藝改變應由設計院進行風險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5)設備新增或拆除的風險應由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技術室處負責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6)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的風險應由所在單位進行評價,并做好控制記錄;7)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均應由所在單位進行各種作業的風險分析;8)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的風險應由公司辦公室進行分析并做好風險控制記錄;9)作業場所的設5、施、設備的風險應由所在單位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10)安全防護用品應由相應的采購部門進行風險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11)人為因素,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應由所在單位進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記錄;12)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應由有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風險評價。4.2風險評價方法選擇4.2.1直接作業的風險評價方法為工作危險分析(JHA);4.2.2崗位、部位、裝置等風險評價方法首選工作危險分析(JHA),其次為安全檢查表分析(SCL)。4.2.3經總經理(負責人)批準的其他風險分析方法。4.3評價準則公司定性風險評價采用風險評價準則,需進行定量的風險評價由風險評價小組采用合6、適的評價準則。外部評價由相關資質機構自行選用評價準則。4.4風險評價活動的實施步驟4.4.1總經理(負責人)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評價組織編制評價大綱。4.4.2各相關部門收集、整理風險評價所需資料,提交評價組織。4.4.3危險源辨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4.4.4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4.4.5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4.4.6得出評價結論。4.4.7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1)火災和爆炸;2)沖擊和撞擊;3)人員中毒、窒息;7、4)觸電;5)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泄漏;6)其他化學、物理性危害因素;7)人機工程因素;8)設備的腐蝕、缺陷;9)對環境的可能影響等4.5在確定重大風險時,應考慮:4.5.1有關法規、標準的要求;4.5.2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性;4.5.3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程度等4.6風險控制的內容4.6.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情況4)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4.6.2控制措施應包括:1)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2)管理措施,規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4)個8、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傷害4.7風險信息更新:公司適時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控制結果。風險評價的頻次一般每年一次,當下列情形發生時,公司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2)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3)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4)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5)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4.8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4.8.1重大危險源的辯識:按照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9)和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規定,識別公司生產區域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4.8.2重大危險源的管理按照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4.9風險管理的宣傳、培訓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認識到所在崗位的風險,并掌握控制風險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