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5009
2024-09-07
9頁
35.54KB
1、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一、工作目標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監測報告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突2、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在校園內蔓延。二、工作原則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于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3、“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三、組織管理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的突發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職責如下: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學校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師生,應及時4、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后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7.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匯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并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四、突發事件預防(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學校應經常對教學環境與生活區環境進行自查,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二)增加學校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校衛生規范化管理。5、1.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傳播。2.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和水源。3.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搞好教室衛生和環境衛生,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4.學校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嚴格執行新生入學前預防接種證查驗和登記制度,提高學生疫苗接種率,防止疫苗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或流行。5.學校應當依法加強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加工、運輸、存儲、使用、處理等環節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誤引起突發事件。(四)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1.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6、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街頭無照、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4.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五、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學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及嚴重異常反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7、健康危害事件。(一)突發事件監測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匯總并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采取進一步的措施。2.重視信息的收集。要與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聯系,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二)突發事件報告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并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聯系電話。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8、事件報告程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學校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醫務室及學校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本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報告。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的職責的情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9、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由后勤主任:xx為我校專職報告人。小學學生晨檢制度 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傳染病防治法及教育部、衛生部對中小學生“因病缺課監測網絡直報”工作的要求,依照省、市、區、旗教育主管理部門的工作部署及文件精神,為增強學校疾病預防與控制力度,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及時發現情況并及時處理,防止傳染病的發生,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學校晨檢制度。一、晨檢人員班主任( 任課老師)、值周校領導、安全、衛生管理人員二、10、晨檢等級我校每日晨檢(常規)和(疫情流行期)兩級,平時、疫情流行期或特殊時期由學校通知家長及時帶學生到旗醫院就診。1、常規每日晨檢,實行有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的班級由其班主任報告衛生辦公室。2、疫情流行期每日晨檢,實行零報告制度(無病例也要報告衛生辦公室以利統計、上報)。三、晨檢報告、操作細則1、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并嚴格按照有關法規處理學校衛生工作。2、常規晨檢“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日統計報表”報告由班主任(任課教師)統計并報告學校衛生辦公室,班主任每天早晨8;00前(重大情況第一時間)送旗醫院,實際情況匯報校領導、并按照“奮斗小學突發衛生事件防控應急預案”應急處理。3、班主任出差時晨檢相11、應工作由學校臨時指定的教師代理(具體由教導處安排)。4、師生發現學生身體不適,通知其到醫院檢查,并立即通知其家長送醫院就診。5、學生患水痘、麻疹、風疹、腮腺炎等傳染病必須回家隔離治療,不得帶病上課,直至病情痊愈憑病愈證明經校醫復查后回班級上課。6、學生患有氣管炎、胃腸炎等常見病、慢性病在發病時期,以學生身體健康為主,應勸其回家休息治療,堅決不帶病上課,以免貽誤病情。7、晨檢時應認真、細心,通過一看:仔細觀察學生的面色(紅潤,尚可,一般,差)、精神狀態(好,較好,一般,差),發現學生面色和精神狀態不佳時,要及時通知其到醫務室采取相應的措施,必要時班主任通知家長帶學生到附近的醫院就診,隨時和學校保12、持聯系;二聽:聽患病學生、其家長和同學的闡述;三問:每天了解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的家庭情況,家中有無成員發熱,是否有疫情接觸(不可隱瞞),有疫情接觸學生(有醫療和家長證明)要在家觀察兩周才可到學校上課,并上報;四聯系:對沒來校的學生,班主任要打電話了解情況并登記,如有發熱學生要及時和醫務室聯系。8、每日晨檢情況要做好記載,班主任早讀時間要檢查本班人數及學生身體情況,特別對異常情況更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異常情況紀要等。9、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制度。實行追蹤隨訪制,由班主任分別對患病的學生進行每日追蹤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其診治情況。居家隔離病人做到“三13、不”即不上班、不上課、不外出。10、行政值周領導督促各班級的常規晨檢及“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日統計報表”工作。11、安全辦公室每天統計學校患病學生人數及情況,認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疫情報告,建立健全疫情報告程序,確保有疫情立即報告。同時要及時通知總務處做好清潔消毒、切斷傳染途徑,及時對疫源地進行消毒處理。12、安全辦公室要加強對學校小賣部、飲用水衛生安全檢查。13、教導處做好學生預防重大疾病教育工作,督促年級、班級做好晨檢工作;做好任課教師的預防重大疾病的教育工作,任課教師在課堂上發現情況要及時通知班主任。15、安全辦公室嚴格按照學校消毒制度按時消毒。16、本制度自發布14、起實施,做到經常、安全,確保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學校突發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結合我校實際,由后勤主任:xx為我校專職報告人。學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 為防止傳染病傳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1.校長為學校疫情總責任人,各班主任老師為疫情第一排查人,學校確定信息員為疫情報告人。2.嚴格按照晨檢制度規定認真做好晨檢工作,班主任早晨15、對到校的每個學生應仔細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3.班主任在晨檢時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在學生請假時認真登記,并將存在以上可疑癥狀的學生及時報告給疫情報告人。4.班主任應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如學生沒有按時到校,班主任應向家長詢問緣由,如是因病缺勤,應及時了解病情,補辦請假手續。5.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將排查情況記錄在學生因病缺勤病因排查結果登記日志上,做到對傳染病人的早發現。 6.疫情報告人如發現在同一班級,一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疫情報告人應告知校長,并在第一時間向疾控中心和上級部門報告相關信息。經確診為傳染病例后,按規定做好校的消毒工作。 7.患傳染病的學生重新上課時,班主任應配合學校檢查其病歷,確認治愈且無傳染性后方可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