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生生活飲用水衛生消毒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5252
2024-09-07
10頁
21.19KB
1、小學學生生活飲用水衛生消毒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學生飲用水衛生,保障學生的飲水安全,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絕生活飲用水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同時為了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生活飲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時控制生活飲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現場處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飲用水污染對人體危害和經濟損失,維護社會秩序,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2、及標準規范,在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下,特制定我校生活飲用水衛生制度及生活飲用水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一、衛生管理組織機構為切實加強對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管理,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小組,負責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組長:副組長:成員:相關教師二、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1、認真執行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切實做好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完善水源衛生防護,確保水質安全。水箱(水池)應封蓋加鎖,周圍30米內無工業、生活污染源。2、供水設施指定專人管理,管理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并做到持證上崗。3、每天對供水設施進行巡查和水質余氯測定,有記錄備查,并做好3、環境清潔工作。4、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工作,由衛生管理人員或委托專業清洗隊伍進行,每年清洗消毒1-2次,清洗消毒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并做好水質檢測,水質必須送當地疾控中心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接受衛生監督部門的抽樣監測,確保水質衛生安全。5、嚴格控制水質消毒效果,保證水質余氯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并做好消毒登記工作。6、積極、主動配合衛生監督部門對本單位供水管理的監督,對管理人員違反供水衛生管理規定的行為,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接受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三、水質送檢與自檢制度1、市政供水學校每年送水樣監測14、次;自備供水、二次供水、自建設施集中供水等學校每年送水樣監測2次,即每學期開學前各監測1次。2、水質必須送當地疾控中心或有監測資質的檢驗機構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3、水質檢測結果,要及時在單位公開欄里公開,并接收大家監督,確保讓大家喝上“放心水”和“滿意水”。4、水質監測發現嚴重的水質和健康危害問題,應當及時向轄區教育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進行配合調查處理,查找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5、學校應配備余氯檢測儀,定期對本校食堂、教學樓、學生宿舍的生活飲用水進行余氯監測,發現余氯不正常,要向供水單位反應,及時查找原因,解決存在的隱患。四、生活飲用水污染事故報告制度(一)生活飲用水5、污染事故的報告范圍:1、因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使飲用水水源遭受污染;2、飲用水水質出現異常,影響飲用者正常生活;3、輸配水管網破損或二次供水設施防護不嚴,使飲用水水質惡化;4、飲用水水質污染,造成介水傳播疾病爆發流行或引起急慢性中毒事件;5、存在明顯的污染源,并懷疑飲用水源或飲用水水質有可能受到污染。(二)后勤部門應針對取水、輸水、凈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發生污染的環節,制訂和落實防范措施,加強檢查,嚴防污染事件發生。(三)當發生生活飲用水污染事故時,供管水員須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向單位生活飲水衛生安全管理小組領導和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四)在水污染事故發生期間,應密6、切注意事態發展,及時進行采樣水質檢測。(五)任何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水污染事故。五、供管水人員健康管理與學習培訓制度1、凡進入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在上崗前應取得預防性健康體檢合格證,在崗時每年應在體檢時效到期前15日內主動到預防性健康體檢機構進行健康檢查。2、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或病原攜帶者,不得從事直接供水管水工作。3、供管水人員凡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病癥的,應主動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生活飲用水的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4、7、直接從事供水管水的人員,上崗前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取得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后每年進行一次衛生知識培訓,未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或者培訓不合格者不得上崗工作。5、供管水人員應主動積極學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提高自覺守法意識,加強生活飲用水相關知識學習,提高供水管水水平。6、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行為,不得在生產場所吸煙,不得進行有礙生活飲用水衛生的活動。7、學校負責對每位供管水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六、供水設施環境衛生管理制度1、堅持每天清掃泵房衛生,保持工作環8、境整潔;2、每天清掃水箱周圍衛生,保持水箱周圍環境清潔;3、要時常檢查供水設施周圍有無污染物,如發現應立即清除并及時消毒;4、泵房及水箱間內嚴禁堆放雜物;5、泵房及水箱間內嚴禁養寵物和植物;6、嚴禁閑雜人員進入泵房及水箱間。七、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制度1、水井和水箱每年至少清洗消毒2次。2、清洗前嚴格檢查清洗單位有無營業資質,或由本單位有健康證明的后勤人員負責。3、認真檢查清洗人員有無健康證明。4、進入水井、水箱(池)前要提醒清洗人員工作安全,并按密閉空間操作要求,檢查水井水箱(池)是否處于缺氧狀態。5、清洗消毒完成作業人員撤離水池后,應穿消毒水鞋、整潔工裝進入水池內檢查水池內有無遺留物品9、和其它雜物。6、檢查一切正常后,蓋好水池入口蓋,并加鎖鎖好。7、后勤科應認真做好水井、水箱(池)的清洗消毒記錄。8、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操作規程(一)操作前準備:1、清洗消毒工作人員穿戴好清潔的工作衣、長靴、橡膠手套,并備有照明用具及清掃專用工具帶入箱池。2、在單位醒目處張貼告示,使單位內各部門有備水準備。(二)操作規程:1、關閉進出水閥門。2、打開排水閥或啟動潛水泵,使水位下降至30cm,關閉排水閥或潛水泵,并堵塞出水口,防止污物進入。3、清洗消毒人員進入水井水箱(池)前要提醒清洗人員工作安全,并按密閉空間操作要求,檢查水井水箱(池)是否處于缺氧狀態。4、攜帶專用工具進水箱(池)進行清掃10、和沖刷,先水箱(池)頂,后底,由里向外依次進行,如有損壞處進行及時修補。5、洗刷和檢查完畢,開啟排水閥或啟動潛水泵,排盡污水并用清水沖洗干凈,關閉排水閥或潛水泵。6、用預先配制的消毒液對內壁自上而下,由里向外,均勻地噴涂箱(池)壁表面,涂刷至入孔口,退出箱(池),蓋上孔蓋并加鎖。7、30分鐘后打開進水閥,待水箱滿后,開啟排水閥或啟動潛水泵排水,徹底沖洗凈殘留的藥物后,恢復供水。8、恢復供水前采樣送疾控中心進行水質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消毒液配制方法:按照有效氯含量300-500mg/L的濃度配制消毒液,計算好加氯量。在專用消毒桶中事先標好相應水量的刻度線,并加水至滿該刻度。將計算量的含氯11、消毒原液(含氯量為4.5-5.5%)倒入量筒中,最后將量筒內的原液倒入加水的專用消毒桶,攪拌均勻待用。八、生活飲用水余氯監測制度為加強生活飲用水水質管理工作,保證水質的衛生安全,防止介水傳染病的傳播,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特制定本制度。加強生活飲用水水質工作管理,制定生活飲用水余氯監測程序,明確監測操作人員,確保飲用水衛生質量。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當符合GB5749一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管理員發現市政供水水質異常,應當及時報告與采樣送檢,并采取相應措施。配置余氯比色儀、量筒等器械,開展末端水水質游離性余氯定期、分點監測。根據水12、質余氯檢測結果,確保末端水水質游離性余氯不小于0.05mg/l、不高于0.3mg/l。規范水質余氯監測工作,做好記錄登記工作。九、健康教育制度在校園內醒目位置設置飲水衛生健康教育宣傳欄,對學生進行飲用水衛生知識宣傳,告知學生飲水安全須知,包括不宜飲用生水、提倡喝開水,一旦發現生活飲用水水質異常時,要及時報告學校的管理部門。十、檔案管理制度學校對所有的飲用水相關資料建立檔案,檔案資料應保存完好,保存年限不低于5年,檔案資料應包括:1、有關生活飲用水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上級相關文件資料;2、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平面布置圖和管線圖;3、水質監測檢驗報告;4、供、管水人員健康體檢及衛生知識培訓資料;5、衛生監督文書;6、飲用水消毒記錄,消毒劑余量檢測記錄;7、水井、水塔清洗消毒記錄;8、購買消毒劑及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9、委托檢驗協議及檢驗報告;10、向桶裝水單位索取的所有資料及飲水機的清洗消毒記錄或保溫桶的清洗消毒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