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生產成本控制與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5759
2024-09-07
10頁
33.50KB
1、工廠生產成本控制與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1章 總則第1條 目的: 為使工廠生產成本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特制定本制度。第2條 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工廠生產成本的控制與管理相關事項。第3條 責任:1. 工廠生產成本的分析、預算、核算等由財務部負責。2. 生產部負責控制生產的成本。第2章 成本定額管理第4條 制定成本定額:1. 生產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產品的工藝要求、本工廠的生產技術條件及工廠歷史平均水平編制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時消耗等定額。2. 財務部根據產品定額消耗、原材料、半成2、品、勞務計劃價格、工資、制造費用計劃等制定單位產品各個環節的成本定額。第5條 成本定額修改: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定額的執行情況、工藝技術條件的改善定期對定額進行修訂,并通知財務部門調整成本計劃。第6條 制訂生產成本控制計劃:1. 生產部應將產品與生產車間有關的各個環節的定額通告各生產車間,各生產車間根據實際情況及定額標準編制車間成本控制方案。2. 生產部根據匯總的車間成本控制方案編制生產成本控制計劃并報審。第3章 生產成本控制第7條 生產成本控制計劃的逐層分解:各主要生產部門應將批準后的生產成本控制計劃進行逐層分解,分解為各個生產成本控制指標,并落實到具體的人員。第8條 生產成本的控制依據:生產記3、錄能夠完整、準確、及時地反映產品生產加工情況,是生產管理人員了解生產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來源,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生產任務通知單。(1)生產部根據銷售計劃、銷售部提交的客戶訂單,統一下達連續編號的生產任務通知單。(2)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安排生產。2. 領料單。(1) 領料單是產品材料消耗的原始記錄。車間根據生產任務通知單向倉儲部領料,有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料;沒有消耗定額的,按合理需要發料,剩余物資要及時辦理退庫手續或結轉下期繼續使用。(2)車間工段應授權指定人員領料,同時填寫領料單(一式三份), 領料單上應注明領料時間、材料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并由保管員和領料人員簽字。3. 4、中間產品轉移單。(1) 中間產品轉移單是產品在各道工序間流動的原始記錄,是期末盤點及會計核算的依據。(2)產品投產后必須填寫中間產品轉移單,并詳細記錄產品的規格、型號、數量、完工程度等基礎資料。(3)產品轉移過程必須由轉送人員和接收人員簽字,同時應及時填寫產品生產臺賬。4. 工時記錄。工時記錄是登記工人或生產班組在出勤內完成產品數量、質量和生產所耗工時的原始記錄,是會計核算、成本計劃制訂的基礎資料,生產現場的管理人員應積極收集工時記錄的相關資料,為準確核算、控制工時提供依據。5. 入庫單。產品完工經檢驗合格后,應及時根據其用途辦理產品入庫手續,其中產成品入產成品庫,半成品入中間料庫或下道工序領5、用,同時開據產品入庫單,由繳送部門和接收部門簽字。6. 盤點表。(1)原材料盤點表。年末由倉儲部統一組織對庫存材料進行盤點,并編制年度材料盤點表,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車間接到受托加工材料,車間應單獨堆放,并單獨設賬保管,月末對受托加工產品要單獨編制盤點表。(2)在產品盤點表。在產品盤點表是工廠在產品實地盤點的原始記錄。每月末由質量管理部、生產安全部、財務部組成盤點小組對各車間在產品進行盤點,盤點應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進行。對于可以在現場計量的產品,當場計量登記;對于需要折算的產品,由檢驗人員根據定額折算;對于生產線上不能取出觀察的產品(如正在燒結的產品),可以6、根據物料轉移卡登記盤點數量。盤點結束后由檢驗部門編制在產品盤點表,報送生產、財務、檢驗三部門。對于發現的盤盈、盤虧、積壓物資要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對于生產線上結存的廢品、不合格品應在盤點表上注明,受托加工產品和材料一樣應單獨編制盤點表。第9條 生產成本記錄:生產管理部應每天收集生產記錄并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生產記錄的準確性。第10條 生產成本分析與差異分析:生產管理部在每月末應根據生產記錄計算并分析月生產實際成本與成本定額的差異,具體處理方法如下所示。1. 月生產實際成本高于成本定額時, 召開生產會議, 分析查找原因, 制定相應的對策。2. 月生產實際成本低于成本定額時,分析并查找原因,若無弄虛7、作假的情況并且產品符合要求,應召開會議,對相關人員給予獎勵,并推廣節約成本的辦法。第11條 生產成本定額的改進:生產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比較應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即生產部應每月進行分析、改進,確保生產實際成本始終不高于定額成本。第4章 生產成本核算與分析第12條 成本核算內容:1. 原材料的歸集與分配。2. 輔助材料。3. 燃料及動力。4. 工資及福利費。5. 制造費用,包括以下內容。(1)工資及福利費,指車間管理人員、輔助工人的工資和按規定計入成本的各種工資性津貼以及按規定提取的職工福利費。(2)折舊費,指車間的各項固定資產,按規定計算的基本折舊費。(3)修理費,指車間所用的固定資產,按照年度8、大修、年檢大修理費用和發生的中小修理費。車間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費也包括在本項目內。(4)辦公費,指車間為管理工作支付的印刷、辦公用品等費用。(5)水電費,指車間用水和照明用電的費用。(6)機物料消耗, 指車間為進行生產和維護生產設備、環境等所消耗的各種一般材料。(7)低值易耗品攤銷,指車間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8)勞動保護費,指車間發放勞保用品或制作安全措施所發生的費用。(9)其他,指不能列入以上各項目的各種車間經費。其中較大的費用支出,應在本項目下增列“其中”項目單獨反映。第13條 成本費用分配基礎:1. 財務部根據材料庫領料單分配各車間材料費用。2. 財務部根據實際發放工資表分9、配各車間人員工資。3. 福利費按工資的14%提取。4. 財務部根據產量、計劃成本分配各車間氮氣、蒸氣費用。5. 財務部根據各車間相互提供勞務結算單下達機加、模具、化驗、運輸等費用。6. 財務部根據生產管理部提供的電費、水費分配表,分攤全工廠的水費、電費。7. 財務部根據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按分類直線折舊法,分配各車間折舊費用,殘值率為3%。第14條 生產成本核算:財務部應在月、季、年底根據生產成本的實際發生值進行核算,將核算的結果進行生產成本分析。第15條 成本分析的依據:成本分析所依據的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類。1. 當月(季、年)的成本報表資料。2. 上一年度同期資料。3. 產品成本計劃。第16條10、 成本分析對象:1. 基本生產車間成本分析。每月(季、年) 末主管會計根據車間成本資料,對當月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分析和費用完成情況分析。(1)消耗定額執行情況。將當月實際的定額消耗量與計劃消耗量、上一年實際平均消耗量、同行業先進水平的消耗量進行比較,分析定額消耗的計劃完成情況。對于完成情況比較好的指標應及時總結經驗,對于完成情況不好的指標進行分析,查明原因。屬于車間自身原因的,應找出對策進行改進;屬于定額本身的原因,應及時通知生產部門修訂定額消耗指標。(2)費用完成情況。主要將各月費用發生額與計劃費用及上一年實際平均費用進行相對數、絕對數比較,找出波動11、較大的指標并查明其原因。2. 輔助部門成本分析。(1)各輔助生產部門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定期對成本進行分析。有消耗定額的,與定額對比;沒有消耗定額的,可根據歷史加工同類產品的料、工、費的組成情況進行對比。(2)對于經常發生項目,應及時補充所制訂的成本計劃;對于當月發生的新項目,應及時準確地核定費用發生額。第17條 成本分析報告。每月(季、年)末,財務部根據分析資料編寫成本分析報告,通報給與生產成本管理相關的各部門,以便各部門全面了解工廠成本運行狀況。第18條 調整成本控制計劃方案。生產部等相關部門根據財務部通告的成本分析報告對沒有達標的項目進行調整,進而調整各自的成本控制計劃與方案,保證各項成本12、控制指標的完成。第5章 生產成本考核第19條 生產成本考核的周期:工廠財務部將在每年的月、季、年末對主要生產部門及輔助生產部門的生產成本控制進行考核。第20條 生產成本考核的內容:1. 成本目標及成本計劃完成情況。2. 成本績效定期考核和評價。第21條 生產考核的依據:1. 成本計劃。每年生產部、財務部根據工廠的經營目標,將利潤指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制訂各部門的成本費用計劃。成本費用計劃一般一年修訂一次,如果材料價格、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應及時修改成本計劃。2. 考核資料。考核資料主要包括由財務部提供的經財務部審核的會計核算資料、成本費用報表、客觀調整因素等,工廠根據考核資料對各車間、部門進行考核。第22條 生產成本考核的方式:1. 工廠根據部門特點以及對工廠總體成本費用的影響程度, 制定不同的成本考核方式。2. 對生產車間進行成本考核,對輔助生產部門進行內部利潤考核,對工廠直屬部門進行費用考核。第23條 生產成本考核結果的應用:將生產成本控制考核的結果與各部門人員的績效獎金直接掛鉤,同時該考核結果也是各部門相關人員晉升、評級的主要依據。第6章 附則第24條 本制度由財務部制定,解釋權歸財務所有。 第25條 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