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集團公司鐵路工程測量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5939
2024-09-07
13頁
36.50KB
1、建設集團公司鐵路工程測量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工程測量管理制度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鐵路工程測量必須根據工程類型嚴格執行鐵道部現行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既有鐵路測量技術規則、全球定位系統(GPS)鐵路測量規程的規定。第二條 還應執行建設單位有關工程測量的規定。第二章 組織形式第三條 公司設精測隊,在開工前負責項目的導線復測及控制測量工作。第四條 項目部設測量隊,原則上不少于四人,其中測量隊長由具備工程師或測量技師職稱以上人員擔任,項目部要保持測量人員的穩定直至工程竣工交驗。測量隊要配置工程測量所必需2、的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項目部測量隊行政隸屬項目部管理,其業務受公司精測隊指導。測量人員要樹立為施工服務的思想,明確職責,熟悉鐵路工程的測量標準和精度要求,精通測量業務,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精心操作、確保測量放樣的準確。第三章 職責與責任第五條 鐵路工程施工測量的基本工作內容:交樁與施工復測;施工控制測量;施工放樣測量;施工過程檢測;沉降觀測;基樁測量;質量檢測測量;軌道工程測量;竣工測量。第六條 施工前有交樁、復測、加密測量、有加密復測;施工中有放樣、復核、檢查;竣工后有貫通測量、埋設樁橛,做好竣工資料,復核人檢查簽字。測量工作有交底(技術干部根據設計圖紙、規范編制),有復核(測量隊長、施工技術3、部長或總工),有作業指導書(測量隊根據交底及規范編制,內容包括任務依據、規范依據、精度要求、出測前準備、儀器檢校、計算或平差軟件、方法等),有驗收(技術干部及作業隊負責人現場驗收),有交底反饋(測量隊反饋測量放樣成果),有復核檢查(測量隊會合監理工程師換手復測),有小結,單位或階段工程完工后有測量放樣技術總結(包括人員設備、時間日期、放樣成果、精度分析、平順性檢查、計算或平差過程、原始記錄等)。第七條 項目部總工程師分管測量工作,項目部施工技術部門對全管段測量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第八條 主管工點的技術干部和測量人員對本工點測量工作負全責。因工作失職,出現測量錯誤,造成損失乃至工程報廢者,按不同崗4、位責任予以經濟處罰或行政處分。第四章 施工樁橛交接和開工復測第九條 施工樁橛交接和施工復測是施工的關鍵性工作,由項目部和公司測量大隊共同參加由業主單位組織的交樁,會同設計單位到現場點交測量樁橛并辦理相應的交接手續;同時由公司測量大隊組織對全線進行復測第十條 樁橛和資料交接(一)交接范圍包括:1、線狀建筑物(如鐵路、公路等)基站樁、基礎平面控制樁、線路控制樁、特別是定測轉向角處的交點樁、副交點樁,直線上的轉點樁等。各種平面、高程控制測量資料和所有控制及精度評定、可靠性分析資料。2、面狀建筑物(如鐵路編組站、機場、大型工業與民用建筑群等)的建筑基線、矩形方格網,導線網,三角網。方格高程網的控制測量5、資料和所有的控制測量樁橛及精度評定、可靠性分析資料。3、大范圍工程(如站場等)的各種平面、高程控制測量資料和所有控制樁及精度評定、可靠性分析資料。分期施工控制測量資料,控制網點規劃、用途資料。4、永久水準基點,國家各等級三角點、水準點。各種重要測量樁橛的點之記錄。(二)工程相關資料交接曲線表(轉向角、半徑、緩和曲線長、曲線總長、五大樁里程、夾直線長、交點里程、交點坐標、方位角等),水準基點表(距線路里程、位置描述),控制樁表(各控制點里程、控制點示意圖、角度、距離),線路逐樁坐標表(曲線五大樁坐標、每20m、10m及墩臺中心坐標),高斯分帶表、斷鏈表,標高表,坡度表,豎曲線表,導線點坐標表,線6、路平面圖、縱斷面圖、橫斷面圖等。測量隊對以上設計文件及時進行復核,并進行現場核對,審核有問題后及時匯報項目部,項目部將對存在問題進行復核,如果確實存在問題,項目部與設計院及相關單位部門進行溝通修改或變更。控制點交接后測量隊應嚴格維護,丟失或損壞后,要及時補埋或修復,并進行補測,補測結果要及時上報項目部審核備案。第十一條 開工復測開工復測內容:1、復測設計院所提交的水準基點、基站點、基礎平面控制點、線路控制點等點位的穩定性。2、線下水準及平面加密測量。3、線下水準及平面加密測量換手復測。4、里程樁測設,曲線五大樁計算復核,水準基點高程復核測量,縱橫斷面測量,隧道進出口(斜井、豎井、平行導坑)位置7、測量,橋墩臺位置測量,線路中心樁測量,管段分界樁平順性檢查測量,高斯分帶部位分界樁平順性檢查測量,斷鏈樁測量,征地界樁測量,便道測量等。5、需要拆遷的建筑物、農田水利設施、樹木、三電等,應進行實地調繪,并列表填寫建筑物類別、坐標、數量及所屬單位等,并報相應的征地拆遷、三電遷改部門。6、施工取土坑、棄土堆、施工便道和附屬工程所占用的農田,應進行實地調查測繪,并應標記農田類別及所屬鄉或村的分界線。7、橋梁墩臺位置、涵洞軸線位置、隧道洞門位置、互通式立體交叉與現場實際情況是否相符。8、復核改建公路的路線。9、測量隧道線路通過地區地面上的特殊地形:水庫、偏壓、滑坡、斷層、沖溝等地段、地面覆蓋厚度較淺處8、。10、對橋梁跨越公路、橋梁跨越鐵路、鐵路跨越公路、鐵路跨越橋梁、三電跨越鐵路和鐵路跨越三電時,應現場實地測量橋梁下、三電下凈空是否達到要求。第五章 測量復核制度第十二條 控制測量及施工放樣,必須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或兩人換手復測進行,測量資料和數據的計算必須經兩人交叉復核,其測量誤差必須符合規范及設計及質量檢驗驗收標準要求。測量應做到:第十三條 基本要求1、所有測量記錄應采用測量專用記錄薄。2、一切原始測量記錄、計算必須在現場記注,做到記錄真實、記錄明確、計算清楚、字跡清潔、整齊美觀,不得涂改、擦改、轉抄、撕毀,更不得事后憑記憶補記。3、測量記錄前,記錄員應對觀測員讀出的數據進行“復讀”,以資9、核對。4、記錄薄必須編列頁次(第幾頁、共幾頁)、注明觀測者、記錄者、觀測日期、起迄時間、氣象條件、成象條件、使用的儀器,并應詳細記載觀測時的特殊情況。5、水準測量中,若原始記錄有錯,應以單線劃去,在其下方另起一格寫出正確數字或文字,并應在備注欄內注明原因,但一測站內不得有兩個相關數字連環更改,作廢的測站劃去亦應注明原因。6、水平角觀測,秒值讀記錯誤應重新觀測,度、分讀記錯誤可在現場更正,但同一方向盤左、盤右不得同時更改相關數字。7、距離測量中,厘米及以下數值不得更改,米和分米的讀記錯誤,在同一距離、同一高差的往、返測或兩次測量的相關數字不得連環更改。8、導線測量中,凡更正錯誤,均應將錯誤數字、10、文字整齊劃出,在上方另記正確數字和文字。凡劃改的數字和超限劃去的成果均應注明原因和重測結果的所在頁數。9、出測前必須進行圓水準泡、2C差、歸零差、i角、基座(水準器、對中器)、水準管、視準軸、橫軸、豎軸檢查,全站儀常數、棱鏡常數檢查,必要時進行日常校正,并進行記錄。10、溫度計、氣壓計、濕度計讀數必須隨時記錄,并在每測站讀數變化時輸入儀器進行改正。11、觀測工作結束后,應及時整理和檢查外業觀測手薄,檢查手薄中所有計算是否正確,觀測成果是否滿足各項限差要求,確認觀測成果全部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計算。12、加密點、基站點、基礎平面控制點、線路控制點、水準點和基樁控制點的名稱,必須記載正確。同一點11、名不同坐標系中及在各種資料中和設計及現場必須一致。13、工點技術干部負責施工放樣交底,所有測量資料必須由測量隊長復核簽字,杜絕無復核或代簽字等現象。14、未經復測和復核的樁橛不得交付施工使用,重要樁橛按規定設置護樁,并經常進行復測。測量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處理,處理意見和處理結果有記錄。第十四條 定期控制測量及線下加密測量及復測完成后需提交的資料1、精測網復測技術設計書。2、控制測量說明:任務依據、技術標準、測量時間日期、作業方法、人員設備、坐標系統、布網情況、高斯分帶情況、數據處理方法、控制網測量精度要求、復測點現狀分析、復測資料尚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復測結論等。3、控制網布網示意圖。4、12、起算點的點號、坐標。5、水準高程、導線坐標成果。6、閉合差情況及精度統計。7、高程控制網高差成果,包括點號、距離、往返測高差、往返測不符值、每千米偶然中誤差、復測高差和設計高差的成果比較。8、平面控制網坐標成果,包括點號、平面坐標、坐標中誤差、點位中誤差、點對的坐標方位角及精度、平面邊長及精度、復測基線、坐標成果和設計成果的比較。9、高程控制網高差成果,包括點號、距離、往返測高差、往返測不符值、每千米偶然中誤差、復測高差和設計高差的成果比較。10、相鄰區段連接點平順性檢查及測量公用樁協議。11、平面:基線報告、閉合環報告、約束和無約束平差報告;高程:水準測量原始觀測數據。12、平面測量和水準測13、量的觀測手簿。13、貫通誤差(橋軸線精度)估算及洞內測量設計。14、施測單位的測繪資質證書。15、儀器設備的鑒定證書。16、技術總結。第十五條 沉降變形觀測1、沉降變形觀測可由項目部委托有相應資質的測繪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及數據處理;2、沉降變形觀測嚴格按批復的設計測量方案實施;3、項目部負責單位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方案的制定并報監理單位審核后實施;4、項目部負責單位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報告的提交。5、項目部施工技術部門負責沉降變形觀測數據的收集整理上報,并協助相關單位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及評估。第十六條 軌道測量1、軌道以基樁控制網基礎,施工前應對已完成線下工程進行全線貫通測量。項目部在完成線下工程后,應按14、規定的項目和精度要求進行本區段貫通測量及相鄰區段平順性檢查。貫通測量應延伸至相臨區段或標段不少于兩個控制樁,埋設線路中心樁和觀測基樁,項目部測量合格后,經駐地監理復測確認合格,報監理單位審核,經審核合格后再報送建設單位。經建設單位批復同意后方可開始線上工程施工。2、嚴格按鐵路測量規范規定的精度要求,對每個分部工程的中線、高程進行測量,合格后報駐地監理審核符合設計要求,方可進行該分部工程施工。分部工程完成后,項目部進行測量,中線、高程符合精度要求后,經駐地監理復測確認合格,報監理單位審核,經審核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分部工程施工。3、路基沉降穩定后,項目部應對設置的基樁進行測量調整標高,項目部完成15、基樁的測量后,報駐地監理復測,確認合格后再報相關單位審查批準。工程建成竣工,基樁及其測量成果資料在工程驗交中交與運營養護單位,為維修養護提供測量依據。第十七條 附屬工程、給排水設備、通信及電力溝槽、房屋建筑、接觸網桿等工程測量。1、項目部按設計要求完成測量工作,報駐地監理復測確認合格后,經相關單位批準,方可進行施工。2、工程完成后,項目部進行測量,經駐地監理復測確認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程施工。第六章 竣工測量第十八條 線路竣工測量1、線路竣工測量以基樁控制網為基礎,進行中線測量和高程測量,并需貫通全線里程和高程。2、線路中線貫通測量時,線路中線應與橋、隧建筑物中線相符合。在有橋梁、隧道的地段16、應從橋梁、隧道的中線向兩端引測貫通。貫通測量后的中線位置應符合路基寬度和建筑限界的要求。3、高程竣工測量應以符合等級要求的水準基點、深埋點及基巖點為基礎,將水準基點和施工增設的臨時水準點位移于穩固的建筑物上或接近線路的基巖上(橋臺、隧道出入洞口和涵洞的帽石上),若在基巖、橋臺、隧道出入洞口和涵洞的帽石上設置水準基點時,應用鏨刀再上面鑿成凸出球面或凹槽,并加填紅油漆,旁邊寫明編號。4、斷面竣工測量時,路基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側溝、天溝的深度、寬度與設計值之差應符合規范要求;路堤護道寬度與設計值之差應符合規范要求。5、路基高程和曲線橫向閉合差均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6、鐵路中線間隔連續測點,應注17、明里程,及百米樁、五大樁、長短鏈樁。7、竣工后鐵路軌頂標高應沿鋼軌頂間隔連續測點,檢查標高、中線偏位、軌距、平順性(高低、軌向、水平、扭曲)等技術指標,其偏差應不大于規范規定。8、百米樁、公里樁、橋隧涵標志樁、地界樁等位置的測量和埋設。9、竣工測量的資料包括曲線表、控制樁表、水準基點表、坡度表、豎曲線表、全線統一里程表、逐樁坐標表、逐樁高程表等。第十九條 橋梁竣工測量1、測定墩距:可用鋼尺與全站儀同時進行,每跨的測定結果與設計墩距相比較不應超過規范允許誤差。2、墩、臺各部尺寸的丈量:以墩頂縱橫十字線為依據,丈量墩頂的長度、寬度和支承墊石的尺寸及位置,其差值不得超過規范允許誤差。3、支撐墊石及墩18、帽的高程:用水準儀從一岸的永久水準基點起,經過各個墩頂,然后到另一岸的永久水準基點閉合。為提高精度,需隔墩架設水準點,水準路線往返觀測,往返觀測儀器架設在不同的墩臺上,其閉合差應滿足軌道的要求。每個墩頂需測五個高程(十字線中心、四個墊石角)。4、以縱橫十字線為依據,精確測繪出墊石上各預留孔的位置與深度以及防震落梁孔的位置與深度。5、根據縱橫十字線在支撐墊石上用墨線彈出架梁用梁端線。第二十條 隧道竣工測量1、隧道竣工后,應在中線復測的基礎上埋設永久中線點。永久中線點在直線上每2050m設置一個,緩和曲線的始終點各設置一個,圓曲線地段按通視條件加設。2、隧道直線地段每50m、曲線地段每20m,以及19、其他需要的地方,均應測量隧道凈空斷面。凈空斷面測量應以線路中線為準,測量內拱頂高程、起拱線寬度、軌頂面以上不同特征高度處的寬度。3、永久中線點設立后,應在隧道邊墻上繪出標志。4、洞內高程點應在二等水準復測的基礎上每100200m埋設一個。小于200m的隧道應至少設置一個,并在隧道邊墻上繪出標志。第七章 測量儀器第二十一條 項目部測量隊所需的常用測量儀器、設備,由項目測量負責人向公司施工技術部提出申請配置、領用并建立相應的臺帳,領用時應對儀器、設備進行驗證(驗證內容包括:檢定合格證、型號、完好性)。第二十二條 建立測量儀器的使用、維護、檢定、校準等制度。測量儀器狀況良好是保證測量準確的前提。項目部加強對儀器的合理使用和妥善保管,經常對儀器進行保養,按規定進行校正和周檢、年檢,所有儀器嚴格在檢定有效期內進行使用,確保精度滿足要求。出測前檢校是必要的,出測前檢校必須做好記錄。第二十三條 各種測量儀器資料均分項保存建檔,建立儀器臺帳,做到目錄清晰,內容齊全,帳物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