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業公司作業規程編制審批復審貫徹實施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7549
2024-09-08
11頁
30.04KB
1、煤業公司作業規程編制審批、復審貫徹實施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作業規程、措施的編制 1.作業規程是煤礦三大規程之一,作業規程是采掘工作面施工的依據,必須嚴格遵照執行。所有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須編制作業規程,嚴禁無規程施工。 2.作業規程(措施)必須按技術部下發的統一格式進行編制,否則,對有關單位主管技術員罰款100元。作業規程要具有科學性、針對性,真正起到促進技術進步,指導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要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和現代化管理技術;堅持正規作業、循環作業、保證安全2、提高效率。 3.作業規程(措施)編制之前,必須具備下列文件:(1)礦總工程師審批下發的施工設計或生產技術業務聯系單;(2)經過審批的開拓延深設計、采區設計、區段設計或單項工程設計等;(3)經過審批的該區域地質說明書或地質預報書。 4.編制作業規程時,必須以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為依據,并參照有關的安全技術管理制度和資料。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工程質量驗收制度,巷道維修制度,采掘機電設備維修制度,瓦斯、煤塵管理制度,放炮和瓦斯檢查制度,通風安全監測儀表使用維護制度,以及臨近采區、同一煤層、相鄰巷道的礦壓觀測資料等。5.作業規程與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的關系:(1)凡安全3、規程明文規定要求在作業規程中作出規定的都必須在作業規程中予以規定;(2)凡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無規定,而在作業中必須明確規定的內容,必須在作業規程或安全措施中明確規定;(3)凡屬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工種崗位責任制中已明文規定且又屬作業中必須明確貫徹執行的條文,在作業規程中必須寫清該條文的具體內容。 6.以下各工程,可視為一個單項工程納入一個作業規程編制。(1)水平運輸大巷;(2)總回風巷;(3)采區進風石門;(4)采區回風石門;(5)軌道上(下)山和上(下)部車場及附屬峒室;(6)運輸上(下)山、通道和附屬峒室;(7)通風和行人上(下)山及附屬峒室;(8)采區煤倉;(9)巖石集中4、巷及與之關聯的聯絡巷道;(10)巖石軌道巷及與之關聯的聯絡巷道;(11)同一回采工作面的風巷、機巷、開切眼、軌道巷及聯絡巷道;(12)安技措專項工程等。 7.下列情況需編制針對性的補充安全技術措施(1)在已視為單項工程中的附屬工程;(2)掘進施工過程中遇較大的斷層破碎帶時;(3)掘進迎頭出現較大的落棚時;(4)需改變巷道支護方式或巷道規格時;(5)掘進迎頭發現有出水征兆時;(6)掘進迎頭發現瓦斯涌出量有異常變化時;(7)掘進巷道遇老空區時;(8)掘進巷道穿過距離小于3米的上部和下部巷道。補充措施,要附在原作業規程上。 8.下列情況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1)石門見煤或揭煤;(2)巷道貫通、巷5、道開工;(3)高突區域、水患威脅區域等;(4)串連通風措施(5)工作面初采、末采、回撤 9.技術部提前10天下發生產技術業務聯系單,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自接到生產技術業務聯系單起,1天內向各職能科室下發巷道開工通知書,機運部、通防部在接到巷道開工通知書2天內,必須準備好規程編制所需的機電、通風方面的資料(包括圖紙),由施工單位技術員整理編制作業規程。作業規程必須在開工前10天內審批完畢并及時下發到各單位。不按規定時間進行各項工作的,無特殊原因,罰施工單位技術主管200元。 10.作業規程編制前,施工單位技術人員必須到現場勘查,認真分析現場情況。編制過程中,要廣泛征求本區隊職工意見,要求內容齊全、6、重點突出、字跡清楚,文字簡練通順,圖、表、文相符,計算依據充分、選取參數合理、技術先進、切合實際、操作上可行、安全上可靠、符合各種規定。作業規程必須由區技術主管編制,作業規程編制后,經區、隊長、簽署。作業規程必須打印,要求裝訂整齊、書面整潔。排版合理必須符合川煤公司下達的技術標準。 11.主井、副井、井底車場、水閘墻等工程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12.揭煤、貫通、過斷層等技術安全措施的編制,以地測科下發的地質預報或業務聯系單為依據,施工單位技術員根據地質預報或業務聯系單的要求及時編制措施指導施工。因措施編制不及時影響生產的,罰施工單位技術主管300元。造成事故的,另行追究責任者責任。二、作業規7、程、措施的審批 1.作業規程必須嚴格執行會審制度,由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技術部、地測、機運部、通防部、生產部、安監處和施工單位等技術負責人共同會審;提出會審意見,進行會簽,由總工程師批準后,下發一并貫徹執行。會審時必須有施工單位區、隊長參加,否則,不予審批,影響生產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員和區(隊)長負責。 2.措施和規程原則上由總工程師審查批準,總工程師外出情況下,委托其它副礦長代批。其中規程及涉及重大安全技術問題的專項措施,必須由礦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審批權限規定如下:總工程師:作業規程、貫通措施、石門揭煤措施、探放水措施;其它措施可以受委托的副礦長代批。3.作業規程、措施參與會審單位必須明確規定8、審批人員,若規定審批人員因有事外出等原因不能審批時,由單位負責人指定人員代其審批,并向規定審批人員說明。4.作業規程(措施)審批人員對報批的設計、規程、措施,必須認真審閱,積極提出修改意見。因審批把關不嚴而造成技術責任事故的,審批人員按其責任分工范圍,同編寫人員負同等技術責任。5.作業規程、措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要求打回重寫并罰編制人員、主管技術員各100元。(1)圖紙、計算或應用數據錯誤的;(2)出現錯字、別字或掉字現象達三處的;(3)字跡潦草一般人無法辨認的;(4)排版混亂,字體不一致的;(5)措施沒有針對性、條理不清、語句不通順的;(6)違反國家或上級及礦有關管理規定的;6.作業規程、措9、施審批后,進行統一編號,并加蓋受控章后,在一天內分發到各單位。作業規程在2天內必須上網發布,發放(布)不及時的,每推遲一天罰款50元。沒有蓋受控章的,罰款100元。7.作業規程(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生效后,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若存在錯漏之處確實需要更改的,應在技術部的組織下由施工單位技術員負責收集各單位持有的作業規程或技術安全措施進行更正,。擅自更改作業規程(措施)的,對施工單位技術主管罰款200元,造成事故的,另行追究責任者責任。三、作業規程的貫徹、實施及規程的復審 1.作業規程及技術安全措施由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在開工前向本單位實施工作人員認真貫徹。(1)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的貫徹,必須10、建立記錄簿,其內容包括規程、技術安全措施的名稱,貫徹日期,參加人員,未參加人員及補充貫徹情況,作業規程考試成績。安監處每月對作業規程(措施)貫徹情況進行一次檢查,發現有一人次漏簽代簽上崗的罰單位技術主管20元,記錄簿內容不齊全的發現一項次罰單位技術主管20元;(2)對分期施工或因故停工的工程,當再次恢復施工時,必須有復工報告,可以沿用原作業規程,但必須重新復審、重新貫徹執行。當施工隊伍復工調整時,應辦理移交手續,交接有關技術資料,原則是誰施工、誰貫徹、誰負責。若因停工時間過長,施工工藝、設備、材料等施工條件或生產技術條件發生變化時,應編制補充措施連同原作業規程一并貫徹執行。(3)作業規程貫徹后11、,必須對所有上崗人員和區隊干部進行考試,未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及格者不準上崗。缺席者要進行補考。考試試卷由施工單位妥善保存,以備檢查。考試成績記入作業規程貫徹記錄中。發現試卷分數統計與實際不符的,每發現一人次對技術主管罰款20元,每發現一人次替考現象的,對技術主管罰款50元。每發現一人次未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及格者上崗的,對技術主管、隊長、區長各罰款100元。 2.施工中發生和遇到較大的冒頂區、破碎帶等隱蔽工程和隱患,必須由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做好原始記錄,報礦技術部。瞞報隱蔽工程或匯報不及時的,發現一次對施工單位技術主管罰款100元,造成事故的,追究施工單位技術員責任。 3.礦2個月由總工程師組織技術12、部、安監處對作業規程(措施)的進行一次檢查,要有專門記錄,每發現少檢查一次罰技術部負責人100元;查出的問題不按規定期限整改的,每條罰該區主管技術員100元。 4.各分管副總工程師應組織技術部、安監處、通防部、調度所、施工單位等有關部門,依據現場具體情況,對作業規程、技術安全措施,每2月進行一次全面復審,并提出復審意見,報礦總工程師審批。作業規程、技術安全措施復審由技術部提前半天通知復審人員,無故缺席不到者,罰缺席者50元,影響生產另行追究責任。作業規程、技術安全措施復審要有記錄,并發放到施工單位及有關單位。 5.嚴禁無規程、措施施工,否則罰施工單位區長、隊長、指示無規程、措施施工的有關人員各13、300元并進“三違”學習班學習,造成事故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6.對設計、規程、措施在編制、審批和貫徹執行過程中出現以下違章現象,每發現一次罰礦安監處負責人100元。(1)經集團公司或礦檢查發現無規程措施施工,尚未發現和制止的;(2)發現按規程措施的規定施工不能保證現場工人安全,不督促編制人員修改補充規程措施的。 7.掘進每項工程竣工驗收后,應由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將作業規程和技術安全措施、巷道支護形式、規格及隱蔽工程、重大隱患等整理成冊,交技術部存檔備查。否則,工程不予驗收。 8.采煤工作面收作后,采區技術員應提交“技術總結報告”,經采煤副總審核后,交技術部存檔備查。“技術總結報告”包括以下內容:(1)巷道布置的優缺點,工作面超前壓力及周圍采空固定支承壓力的影響范圍,改進意見;(2)回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3)采煤方法的優缺點及礦壓顯現規律和頂板管理經驗;(4)提供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徑;(5)組織正規循環作業經驗及存在問題;(6)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分析;(7)設備使用情況和事故分析;(8)勞動力配備的合理性分析;(9)高瓦斯工作面要總結瓦斯涌出規律及防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