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公司采掘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附表.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8512
2024-09-08
15頁
149.54KB
1、礦業公司采掘工作面頂板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礦井頂板管理責任制1、礦長是頂板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煤礦頂板管理全面工作,督促和檢查頂板管理工作計劃和資金落實情況,建立健全頂板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2、總工程師對頂板管理工作負全面技術責任。技術科負責全礦頂板管理的支護設計、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具體工作。積極推廣使用礦井在支護方面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3、生產(安全)副礦長對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負責頂板管理的安全監督工作,組織實施頂板管理計劃,安排監管頂板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4、跟班管理人2、員、當班安全員負責本班、本工作范圍內的頂板管理工作,負監督管理責任。5、采掘區隊長(班組長)、巷修隊長對職責范圍內的頂板管理工作負直接責任。負責頂板管理的現場落實,按照規程規定對工作地點的支護狀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隨時掌握工作面支護情況。二、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責任制為了預防工作面頂板事故,保證人員安全及工作面正常生產,特成立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礦長任組長、生產技術科負責人和采掘隊長為成員的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領導小組,全權負責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工作。工作職責范圍:(一)領導小組1、負責礦井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工作,及時處理礦井頂板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2、3、經常深入井下各處地點,了解井下支護方面的具體情況和存在問題。3、負責組織頂板隱患排查工作,并監督檢查隱患整改情況。(二)生產技術科職責1、負責工作面的礦壓觀測、記錄、分析。2、按照規定要求對新采區、新煤層的首采工作面及遇地質構造等來壓不明時,提出礦壓觀測分析報告及預防措施。3、根據現場觀測原始記錄,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做好分析預報資料,為生產技術管理及時提供信息及依據,實行科學管理,重大支護質量及頂板問題的處理必須做好記錄臺帳。(三)采掘區隊職責1、負責配合生產技術科布置礦壓監測點,經常全面地進行支護質量監測,保證支架處于有效良好的支護狀態。2、負責把頂板動態監測數據及時上報生產技術科,便于及4、時分析、處理,總結頂板活動規律。3、及時解決現場存在的問題,對工作面的支護狀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隨時掌握工作面支護情況,及時向領導匯報。三、回采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制度回采工作面的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是保證工作面正常生產及防止發生頂板事故的重要手段,為了預防回采工作面頂板事故,特制訂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制度。 (一)回采工作面頂板管理的中心任務: 1、合理選擇開采方法、開采順序及巷道布置等以減小采場的頂板壓力;合理設計采場支護,正確確定其型式、阻力、布置等參數,并進一步促進支護改革,強化支護手段。 2、認真進行頂板動態監測,掌握頂板活動規律,尤其對于老頂來壓5、劇烈而支護能力較弱的單體支柱工作面,進行來壓預測預報,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產生壓垮型或引起其他形式的冒頂事故。 3、經常全面地進行支護質量監測,保證支架處于有效、良好的工作狀態,對重點地區事故多發地段及時著重監測,邊測邊改,為生產技術管理及時提供信息及依據,實行科學管理。(二)工作面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1、動態監測點的布設:沿工作面每10m左右設一條觀測線,每一條觀測線代表其上下各5m左右范圍內的情況,量測各觀測線上各排支柱處的采高及支柱的活柱高度,若以首排測得的值為基礎,則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就可測出該排相對煤壁不同距離時的頂板下沉量(簡稱頂沉及活柱縮量,或稱柱縮)。其布置如圖1所示。6、2、監測支護質量的指標及指標值1)支柱初撐力:控頂設計中確定的初撐力即為該指標的指標值。2)工作阻力:工作阻力可用來判斷支架失效。若工作阻力比初撐力低,說明失效。若失效率達10%以上,該套支架就不能保證工作面的安全。3)支架與工作面煤壁的夾角:應是90度,允許偏差3度。4)支架橫向歪斜角:與頂底板垂線向迎山方向夾角在1-2度之間。單體柱、排距偏差均不大于100。5)支架距端面距:不宜超過300mm。3、監測頂板動態的指標及指標值1)端面冒高:冒高不超過300mm為指標值。2)頂底板移近量或稱柱縮:100mm/m。3)頂板斷層、裂隙、褶皺、片幫:描述地質變化帶走向、落差、正逆、是否平行工作面,片7、幫深度、有無傘檐等,幫助控制頂板。4、其他監測內容監測時間、監測人員、工作面推進度等。觀測時間為放炮前、后,回柱前、后,回采工作面遇異常情況時,作業規程規定的時點。采煤隊設置日常礦壓監測員,負責本隊回采工作面日常礦壓監測工作,并負責礦壓監測和報表填寫工作。采面每天推進度、頂板變形離層監測、頂板活動規律分析等5、監測要求1)測線、測點按規定布置,并隨著工作面推進度及時移動。2)正常回采期間每班觀測一次,停采期間每天觀測一次,工區觀測負責人及時填寫監測記錄表并報技術科。填報數據真實準確。3)技術科及時對日常監報進行分析,繪制阻力曲線、不安全因素平面圖等圖紙,并制定處理措施報安全礦長安排處理。四、頂8、板管理安全技術規定1、嚴格執行有關文件精神,提高采掘工作面支護質量,規范現場管理,提高采掘支護安全可靠性。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采掘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中的規定進行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3、加強采掘工作面巷道管理,始終保持巷道的完好,凡發現巷道出現頂部接頂不實、幫部背設不實的必須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做出相應處理。4、掘進工作面貫通、施工大斷面硐室、遇老空、過斷層以及巷道刷大斷面等必須要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5、在設計采掘工作面規程前,礦生產科地測管理人員必須提供可靠的地質說明書。6、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須編制符合本實際情況的作業規程。如遇情況變化,必須及時編制補充措施,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并貫徹9、學習。作業規程中必須包括頂板管理說明書。頂板管理說明書中對于頂板來壓、堅硬或復合頂板或構造變化帶等情況必須進行說明,并制定專門的頂板管理措施。7、所有掘進工作面,迎頭到永久支護之間都必須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臨時支護形式,嚴禁空頂作業。前探梁或臨時支護形式、規格、質量標準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8、掘進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須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執行生產礦井質量標準化標準。五、頂板安全管理制度 1、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編制工作面頂板管理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作業規程必須報礦頂板管理鑒定小組審批后方可執行,當工作面情況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作業規程或者補充安全技術措施。2、采煤工作面必須及時回10、柱放頂或充填,控頂距離超過作業規程規定時,工作面禁止采掘作業。用垮落法控制頂板,回柱后頂板不垮落、懸頂超過作業規程的規定時,必須停止采掘作業,采取人工強制放頂或其他措施進行處理。3、采煤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的規定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所有支架必須架設牢靠,并有防倒柱措施,嚴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設支架。同時,必須存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護材料。遇到頂底板松軟或破碎、過斷層、過老空、過煤柱或冒頂區以及托偽頂開采時,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4、加強掘進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用好前探梁和防倒器、支架連鎖。對掘進巷道貫通必須嚴格把關,作好防止透水、防有害氣體超限、防通風系統混亂、防止放炮11、崩透著火、防崩壞設備、防貫通傷人、防止冒頂等工作。5、用垮落法控制頂板時,回柱放頂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頂與爆破、機械落煤等工序平行作業的安全距離,放頂區內支架、木柱、木垛的回收方法,必須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6、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工作面嚴禁使用折損的坑木、損壞的金屬頂梁、失效的摩擦式金屬支柱和失效的單體液壓支柱,單體液壓支柱入井前必須逐根進行壓力試驗。7、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頂及收尾,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放頂人員必須站在支架完整,無崩繩、崩柱、甩溝、斷繩抽人等危險的安全地點工作。回柱放頂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頂時,必須指定有經12、驗的人員觀察頂板。8、采掘工作面必須堅持頂板動態監測和頂板離層監測,并且有組織、領導。9、掘進工作面必須使用前探梁。嚴禁空頂作業,嚴格執行敲幫問頂。10、采用錨網、錨噴等支護時,錨桿必須做拉拔試驗,必須對頂板離層進行監測,對噴體必須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11、生產技術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記錄、總結、匯報分析頂板活動規律、制定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六、掘進工作面支護設計規定 1、掘進工作面開工前由地測部門提供掘進工作面地質說明書,說明書中必須將工作面的煤層、頂底板的地質條件全面闡述清楚。 2、支護設計前要進行巷道斷面優化,巷道斷面形狀及尺寸應根據掘進設備、巷道的用途及圍巖的物理力學13、性質進行選擇、確定。硐室內配套設備時,應充分優化設計,包括設備的尺寸優化,使硐室寬度減到最小,同時必須對硐室的支護根據頂板條件進行專項設計,采取錨桿、錨索、鋼帶或半圓拱錨噴等支護措施,經礦頂板管理鑒定小組成員會審簽字后貫徹執行,確保頂板安全。 3、支護設計由總工程師組織嚴格審查把關,充分考慮特殊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下支護的安全性,保證支護設計的科學經濟、安全可行。 4、支護設計的依據:工程地質的詳細資料、預想地質素描圖、詳細的圍巖類別分類及圍巖特征,相關已掘井巷工程詳細狀況。 5、支護設計的一般原則:優先采用單一錨桿支護方式,錨桿長度不得小于1.8米,錨桿的錨固力必須達到5噸以上,對于復合頂板或14、有特殊地質構造頂板則采用鋼帶錨桿、錨桿錨索或鋼帶錨桿錨索聯合支護方式,各單位要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 6、對有片幫危險的巷道必須對巷道兩幫采用幫錨桿加木托盤進行支護,受二次采動影響的巷道要用幫錨網或幫錨索加槽鋼幫網進行加強幫支護。 7、開拓巷道及服務年限較長的準備巷道在上述支護方式的基礎上采用噴砂漿或混凝土的方式進行補強支護。噴層選擇的原則:服務年限3年以上的準備巷道一般采用30-50mm厚噴射砂漿,開拓大巷一般采用不小于50mm厚噴射混凝土,根據具體情況要加鋼帶或金屬網。七、掘進巷道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分析、處理制度(一)頂板動態監測儀器儀表的安裝、維護1、掘進巷道頂板動態監測主要儀器為15、頂板離層儀,所有采用錨網支護的煤巷從施工到報廢都必須在技術科的協調指導下實行全過程地監測與維護。巷道掘進期間的安裝、監測與維護工作重點由掘進施工單位在技術科指導下進行;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產前其監測工作重點由技術科負責,采煤工作面生產到巷道報廢期間其監測與維護工作重點由采煤區隊負責。掘進、采煤工區應設立煤巷錨網頂板離層指示儀監測小組,由專人(兼職)負責,報技術科備案,并在人員有變動后及時通知技術科更改。2、錨網巷道頂板離層指示儀的觀測采用定人、定崗、定時觀測,煤巷錨網支護巷道的監測責任單位都必須建立巷道監測與維護檔案,在巷道交接時,其巷道監測與維護檔案一并交接。技術科不定期進行抽查摸底16、,缺少此項每次罰責任單位100元。3、所有煤巷錨網支護巷道及時安設頂板離層指示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回推遲安裝,且規范安裝,確保離層指示儀能準確監測頂板變化情況,提供頂板離層的情況,深基點7m、淺基點3m。否則罰工區技術主管100元/個。頂板離層指示儀必須隨迎頭及時安設,不能滯后安設,否則罰工區技術主管100元。4、頂板離層指示儀的安設必須按50m間距控制,間距過大的必須補加,并罰區隊技術主管100元。5、對于每條巷道的頂板離層指示儀施工單位必須明確本施工區隊的現場監測人員,否則罰區長100元。6、掘進、采煤、巷修以及涉及使用到錨網巷道的單位,損壞離層指示儀的按200元/個扣罰。7、特殊條件(17、斷層及圍巖破碎帶、頂板淋水、應力集中區、交岔點及硐室等)下的巷道必須按規定安設頂板離層指示儀,否則對施工單位技術主管罰款100元,。8、施工單位不能隨意損壞監測儀器,損壞的按儀器原值的一倍罰款。(二)掘進巷道支護質量與動態監測、分析、處理1、巷道掘進期間距迎頭200m以內頂板離層儀測量讀數每天不少于1次,距迎頭200m以外的范圍測量讀數每周不少于1次。2、巷道竣工交接后到采煤工作面生產前期間測量讀數每周不少于1次。采煤工作面生產至巷道報廢期間測量讀數次數按回采巷道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數據處理要求執行。3、每個頂板離層儀區隊觀測人員要認真收集、整理、保存頂板離層儀讀數,并進行簡要分析。如發現異18、常:(1)讀數范圍內累計下沉100mm;(2)下沉量超過40mm/日。 現場施工區隊的跟班人員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臨時支護保證現場施工安全,然后報技術科及有關領導,進行分析并制定有關措施上報礦有關領導,進行處理。4、基層區隊監測人員必須按規定觀測頂板離層指示儀,讀數并記錄,有較大變化時及時向工區和調度室、技術科匯報,記錄不全罰款50元。5、記錄臺賬每周向技術科報送一次,不報罰款50元。6、技術科每月組織定期及不定期對掘進巷道錨網支護質量進行檢測,定期為每旬檢測,不定期為隨時組織人員對巷道進行檢測。檢測錨桿間排距、錨桿角度、托盤貼沿情況、錨固力,不合格每項罰工區區長100元每次。附表:工作面19、支護質量與頂板動態監測記錄表巷道頂板離層觀測記錄表巷道斷面收縮量觀測記錄表單位名稱:納雍縣木蘭煤礦 ( 觀測站) 表1觀測時間工作面推進距離(m)1#觀測站離煤壁距離(m)頂底板距離(mm)兩幫距離(mm)1#2#3#4#1#2#3#4#觀測人:超前支護單體壓力觀測記錄表(單位Mpa)單位名稱:納雍縣木蘭煤礦 ( 觀測站) 表2觀測時間工作面推進距離(m)1#觀測站離煤壁距離(m)1#2#3#4#5#觀測人:工作面單體壓力觀測記錄表單位名稱:納雍縣木蘭煤礦 ( 觀測站) 表3觀測時間工作面推進距離(m)前排(煤壁)二排后排(采空區)觀測人:木蘭煤礦錨桿測力計觀測數據記錄表錨桿測力計型號: 巷道名稱測點編號測點位置錨桿測力計讀數(MPa)測試方法測試時間觀測人備注木蘭煤礦錨噴支護巷道頂板離層儀觀測數據記錄表 頂板離層觀測儀型號:ZKBY-11B巷道名稱測點編號 初裝數據(mm)初次安裝時間測點數據(mm)觀測時間觀測人備注深點淺點深點淺點總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