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分計量器具相關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28685
2024-09-08
12頁
20.86KB
1、科技公司分計量器具相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第一部分計量管理方針、目標第二部分計量組織機構人員職責第三部分計量器具的分類和管理第四部分計量器具的采購、入庫、流轉制度第五部分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保養制度第六部分計量器具周期檢定制度第七部分計量器具的標志管理第八部分產品計量檢測管理制度第九部分內部監督檢查制度第十部分計量檢測記錄的管理第一部分計量管理方針、目標一、計量管理方針1、加強計量基礎建設2、改善經營管理3、提高經濟效益4、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二、計量管理目標完善計量保證體系,不斷提高計量管理2、水平,保證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100%,為經營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計量數據。第二部分計量組織機構人員職責一、計量組織機構品管部是公司主管計量工作的職能部門,在生產經理領導下,主管全公司計量工作。計量組織機構圖:二、生產經理計量職責1、在總經理領導下,主管公司計量管理工作。2、領導公司各部門和全體員工貫徹實施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各項計量規章制度,保證完成企業計量工作任務。3、審批計量管理文件,批準計量工作發展和工作計劃,對公司重大計量工作問題作出決策。4、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計量保證體系,任命體系人員及配備相應的資源。三、品管部計量職責1、在主管經理領導下,負責公司日常計量管理工作。2、貫徹實施國家計3、量法律、法規和各項計量規章制度,對公司內部進行計量監督管理,處理計量糾紛。3、組建計量管理體系,指導監督各部門計量工作,制定計量管理規章制度,制定計量工作發展和工作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4、組織開展生產經營過程的各項計量檢測。5、組織計量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員工的計量法制觀念和計量技術素質。四、計量管理人員職責1、宣傳、貫徹、執行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制定實施辦法和管理制度,并負責組織實施和督促檢查。2、負責計量文件的編寫、修改或改版。3、統一管理公司的計量器具和設施,組織對生產經營用計量器具的配備。4、建立計量器具臺帳,將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登記造冊向質監部門申報,制定周期檢定計劃,負4、責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工作。5、監督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項計量檢測數據。五、車間、班組計量員職責1、宣傳計量法律、法規和公司計量管理制度,協助品管部對車間或班組計量工作進行監督管理。2、制定計量工作計劃,監督所屬部門、班組完成計量工作任務。3、督促所屬部門、班組使用合格計量器具,正確使用計量器具,按要求做好各項檢測記錄,保證計量數據準確可靠,落實計量器具的日常維護、保養。4、根據需要提出添置、更新計量器具計劃。5、掌握計量工作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并及時提出改進建議。第三部分計量器具的分類和管理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和主要產品的技術要求及常用計量器具低值易耗的特點,將本公司計量器具劃分為A、B、C三5、類實施管理。一、計量器具的分類(一)A類計量器具的范圍:1、生產工藝過程中和質量檢測中關鍵參數用的計量器具;2、精密測試中準確度高或使用頻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計量器具;3、進出廠物料核算用計量器具;4、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和環境監測方面,并列入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范圍的計量器具。(二)B類計量器具的范圍:1、生產工藝過程中非關鍵參數用的計量器具;2、產品質量的一般參數檢測用計量器具;3、二、三級能源計量用計量器具;4、企業內部物料管理用計量器具。(三)C類計量器具的范圍:1、低值易耗的、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2、一般工具用計量器具;3、在使用過程中對計量數據無精確要求的計量器具;4、6、國家計量行政部門明令允許一次性檢定的計量器具。二、計量器具管理(一)A類計量器具管理辦法1、A類計量器具中屬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必須嚴格按國家計量行政部門的檢定管理辦法,執行強檢。屬于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按有關的檢定管理辦法、規章制度和檢定周期定期進行檢定;2、對準確度高、量值易變、使用頻繁的計量器具列作抽查重點,加強日常監督管理;3、A類計量器具的配置數量,應能確保計量器具按期檢定,檢定與維修期間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4、A類計量器具原則上由品管部統一控制管理。(二)B類計量器具管理辦法1、對列入B類管理范圍的計量器具,如符合國家檢定規程要求的應按規定進行周期檢定;2、對無檢定規程但需要效7、準的計量器具(檢測設備)應按規定進行效準;3、B類計量器具的配備數量,應能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三)C類計量器具管理辦法1、一般工具用計量器具,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實行一次性檢定和有效期管理使用;2、對準確度無嚴格要求,性能不易改變的低值易耗計量器具和工具類計量器具可在使用前安排一次性檢定;3、對C類計量器具要進行監督管理,如不定期的抽查和以比對的方式對其進行校對。第四部分計量器具的采購、入庫、流轉制度本制度對公司計量器具的采購、驗收、貯存、發放、報廢實施控制,以防止計量器具的濫用、誤用及損壞。一、計量器具的采購、入庫1、各部門根據預期使用的要求提出計量器具采購計劃,經品管部審核報公司8、批準執行。2、采購部門負責計量器具的采購,采購人員應按采購計劃,購買有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和商品合格證的計量器具,并經計量人員驗收后方能入庫,并做好入庫登記。二、計量器具的流轉1、凡新使用的計量器具必須登記編號,建立管理帳卡、納入周期檢定管理,建立技術檔案。2、因任務調整而不用的計量器具,經計量人員核實后貼上停用證,予以封存,封存后禁止使用,若要重新使用,則須辦理啟用手續并經重新檢定合格后方能恢復使用。3、凡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經過修理并且修復后檢定合格方可使用,維修要有記錄。4、確定不能維修的計量器具,由計量人員提出報廢并填寫報廢單,經品管部審核報公司批準后方可辦理報廢手續。5、報廢后的計量器具9、,要統一處理貼上報廢標記,嚴禁使用。第五部分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保養制度本制度規定了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和保養的要求,以保證本公司所有計量器具得以正確使用、維護和保養。一、計量器具的使用1、計量器具使用操作人員應熟悉計量器具的性質、使用方法和維護保養知識,嚴格遵守操作規程。2、專用檢測設備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合格方能上崗操作。3、在用的計量器具必須是經過計量檢定合格、在檢定周期內、檢定合格標志清晰、鉛封完整。4、常用的玻璃溫度計、密度計等容易損毀的計量器具應設備有品。二、計量器具的維護、保養1、計量器具發生故障,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計量員。2、因故障停止使用的計量器具應帖上停用標志以防止誤用10、,停用標志使用紅色。3、計量器具應由符合資計質要求的維修單位進行維修,維修后要經過計量檢定合格才能使用,維修過程要做好記錄。4、各種計量器具要嚴格按照技術說明書的要求,在規定的條件下妥善使用和放置。定期檢查、清洗,保證計量器具的安全、整潔、配備附件完好、合格證齊全。5、凡主觀因素造成的計量器具損壞或丟失,直接責任人負責賠償。第六部分計量器具周期檢定制度1、為保證全部計量器具的量值溯源的合理準確制定本制度。2、計量管理人員負責建立全部計量器具臺帳,臺帳的項目必須明細。3、計量管理人員負責編制年度周期檢定計劃表,負責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工作。4、凡屬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由計量管理人員統一登記造冊,向11、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番禺分局申報,并到指定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周期檢定。5、列入A類、B類的計量器具,應明確計量檢定(校準)周期,按周期到計量檢定機構進行計量檢定(校準)。6、計量人員按月檢查周期檢定實施情況,統計計量器具周期檢定受檢率和合格率。第七部分計量器具的標志管理1、企業內工作計量器具按國家、地方和部門檢定規程檢定合格的,采用綠色合格證標記。2、對沒有計量檢定規程,但按有關規定進行校準合格的計量器具,采用準用標記。3、對停用的計量器具,采用紅色停用證標記。4、對封存的計量器具,采用封存標記。5、對報廢的計量器具,采用報廢標記。6、所有標記應注明計量器具編號,有效期或停用日期。第八部分12、產品計量檢測管理制度1、品管部協同各部門組織開展生產經營過程的各項計量檢測。2、根據生產工藝文件和產品標準要求配備符合使用要術的計量器具和開展計量檢測。3、根據生產經營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需要配備相應的計量器具和開展計量檢測。4、暫沒有條件開展檢測的項目應與有條件的檢驗部門簽訂合同委托進行檢測。5、明確各類計量檢測的部門、人員,明確實施計量檢測的依據和要求,對重要的檢測數據,必須規定檢測方法。6、各項檢測要按要求做好記錄。7、品管部定期對計量檢測的實施情況,檢測數據的原始記錄,以及檢測數據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告公司領導和有關部門。第九部分內部監督檢查制度1、品13、管部每年制定計量監督檢查計劃,對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檢查要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進行,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必須作好詳細記錄,并要求被檢查部門實施糾正措施。3、對被檢查部門的糾正措施情況進行驗證,確保不合格項目糾正完畢并達到預期效果。4、定期對計量保證體系進行內部審核,監督檢查計量體系要素的運行是否達到規定要求,根據審核結果對不符合項實施糾正措施,保證計量體系的正常運行和不斷完善提高。第十部分計量檢測記錄的管理1、各部門應指派專員負責本部門業務范圍內記錄的管理,并按規定負責記錄的收集、經整理后裝訂成冊,立賬登記,便于歸檔檢索。2、記錄人員要按指定份數和格式用墨水筆或圓珠筆書寫,字跡清晰。3、記錄所寫的字體必須規范,計量單位必須是法定計量單位。4、記錄必須真實、可靠,不能隨意涂改,數據的修改應蓋上修改人印章。5、記錄必須有記錄人簽名或蓋章,對記錄內容真實性負責。6、記錄的存放要有適宜的環境,防止霉變損壞,方便存取。7、記錄保存期限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