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殖場衛生與防疫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1673
2024-09-08
10頁
51.54KB
1、肉雞養殖場衛生與防疫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防疫制度:1、衛生制度;衛生制度是環境衛生控制的理論指導和行為規范,通過良好的制度約束和衛生控制能解決環境污染的根本問題,并能從防疫的意義上解決環境的凈化問題(能有效地減少和消滅病源微生物)。(1)、保持生活區、生產區的環境衛生,清楚一切雜草、樹葉、羽毛、糞便、污染的墊料、包裝物、生活垃圾等,定點設立垃圾桶并及時清理。生活區和生產區徹底分開,達到現代養殖的相關衛生標準和商檢局相關的出口備案要求。(2)、保持飼養人員個人衛生,每個飼養員至少有三身可供2、換洗的工作服,堅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潔。(3)、保持餐廳、廁所衛生,定期沖刷、擦洗,做好無油污、無煙漬、無異味。養殖期間杜絕食用外來禽類產品(禽肉、禽蛋),養殖過程中禁止食用本場的病死家禽。(4)、保持道路衛生,不定期清掃,定期消毒。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將凈道和污道水泥硬化,便于交通運輸、便于內部人員日常操作、便于沖刷消毒。(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潔衛生,每個人至少有兩套床上用品(床單、被套、枕巾),做到每批雞出欄以后徹底換洗,必要時熏蒸消毒后在陽光下暴曬。(6)、消毒池的管理,保持進入生活區、生產區大門的消毒池內干凈,池內無漂浮污物、死亡的小動物和生活垃圾,定期(5-7天)更換3、消毒液一次,特殊情況可以隨時更換,最常見的消毒也是3-5%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俗話說的火堿水)。(7)、要求雞場配備獸醫室、剖檢室、焚尸爐,能對病死的家禽剖檢、禽病的診斷和病禽、病料的無害化處理提供條件和方便。(8)、養殖用水最好是自來水或深井水,定期檢測飲水的衛生標準,確保衛生無污物,大腸桿菌污染指數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的衛生指標。(9)、在場區配備糞便生物發酵處理池確保雞場作為肥料的雞糞和墊料對社會對其他養殖沒有危害性。(10)、養殖所用飼料要保持新鮮和干凈,飼料場、散裝料罐、養殖場、散裝料倉,都要避免人為的接觸和污染。在雞群發病時期特別要注意剩料的處理。(11)、雞舍內衛生、地面衛生:確保4、網架干凈,選用大小適中的塑料網便于糞便能漏下去。、空氣質量衛生,從育雛到出欄,根據養殖的需要、季節溫度的變化、空氣質量的變化等,不斷調節通風量,確保舍內空氣質量新鮮、氧氣充足、有害氣體不超標。、育雛期間每日都要清理掉水杯中的墊料并擦洗干凈。每批雞出欄以后根據需要用相關的酸(堿)性消毒劑或特殊的除垢劑侵泡或高壓沖刷自動飲水線,以便能有效去除水線中的青苔、沉積物和滋長的生物膜等。、頂棚衛生:在飼料中添加滅蠅蛆藥物或采取藥殺措施,避免蒼蠅糞便污染頂棚、燈泡、墻壁設備等,同時也避免了大量的蒼蠅滋生而加大禽病傳播的風險。頂棚不能有蛛網掛附也是起碼的衛生要求。、每批雞出欄以后,對雞舍內的所有設施設備、控制5、儀表等都要仔細的除塵、擦洗,避免留有衛生死角。、凡是接觸過病、死雞以后要及時用消毒藥清洗雙手,避免人為地擴大污染。2、隔離制度:隔離制度是維護養殖環境安全和約束外來疫病入侵的有效保障,現代肉雞的養殖周期在42-45天左右,在養殖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和可能性會由于隔離不力而讓外來的疫病侵害和感染到雞群。盡管我們講“全進全出”很多年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進全出”幾乎還沒有多少雞場能做得到,即使有些相對嚴格的雞場也只是局限在雞群周轉意義上的“全進全出”。之所以關注隔離制度和措施,關鍵是很多養雞場在這一點上吃過大虧甚至栽過跟頭。(1)、在思想上一定要有養殖“全程獨立”的概念,隔離從開始到結束,來不得半6、點馬虎。(2)、對外來人員的隔離,在養殖場周圍除了必要的凈道和污道的門口之外,要有能夠阻擋人員和大的野生動物出入的籬笆等作為防護屏障。(3)、減少養殖過程中的一切對外交往,每一次外出購物、殘雞處理、拉雞糞、墊輔料等等都是有風險的。(4)、必要的散裝料車進入雞場要經過嚴格的沖刷消毒,尤其是輪胎和底盤的消毒,司機原則上不允許隨便下車。(5)、在養殖過程中遇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出的如采購藥物、疫苗、生活用品等,回來后要經過嚴格的更衣、沐浴消毒手續才能允許再次進入生產區,正常情況下可聯系供應商送貨上門。(6)、在養殖區內定期滅鼠、滅蠅:在雞舍通風窗上安裝防止野鳥進入的鐵絲網,必要的警衛用的家犬要拴養或圈養7、,不能到處亂跑,更不能喂食病死雞。(7)、飼養人員不能相互串舍,雞舍門口必設消毒盆以供進入雞舍的必要消毒之用。(8)、哥哥雞舍內日常所用的工具和用具要嚴格管理、配套使用,不能相互轉借。(9)、通過政府干預或依照畜牧法的相關規定禁止在雞場周圍2-4公里內發展同類養殖場或相關的養殖場(養豬場、養鴨場、蛋雞養殖場)屠宰場等。(10)、在養殖過程中應謝絕同行業組織的參觀、考察和訪問。一切觀摩活動可安排在出欄過程中或出欄后進行,有條件的養殖場也可以設置并安裝雞舍內的監控系統。3、防疫制度:(1)、常規消毒制度:、育雛前的噴霧消毒和熏蒸消毒、養育過程中的帶雞消毒、生活區的一次消毒,生產區的二次消毒,進入雞8、舍的三次消毒。、個人衛生和宿舍衛生,每批進雛前對所有服裝、被褥等進行一次徹底消毒(2)、預防性用藥制度:、根據經驗在育雛前1-5天投服抗生素針對性控制雛雞沙門氏菌感染(如果雛雞來源于健康的種禽場,預防用藥也就沒有必要了)。、根據以往的養殖體會,在常見多發病的危險日齡前1-3天針對性投服抗生素或抗球蟲藥物,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和氣候變化的結合養殖經驗做好針對性預防用藥,堅持看天氣預報是養殖場的必修科目。、在健康養殖階段,大力推廣酶制劑和微生態產品的應用,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家禽抗感染能力。(3)、免疫接種制度: 、必須進行的免疫接種如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炎、傳染性支氣管炎等要進行9、合理的免疫接種。、在疫區可考慮增加的免疫接種如禽流感滅活疫苗。、根據區域差異或個人經驗可以考慮介入的免疫如大腸桿菌多價滅活疫苗、沙門氏菌滅活疫苗、多種球蟲卵囊制成的球蟲苗等。(4)、病群封鎖制度:、對疑似或確診的發生疫情的病群進行空間上的隔離,本著對行業負責的態度,禁止與外界交流。、對可能受到病群威脅的健康的雞群落實針對性的保護和防范措施(緊急接種、預防性用藥、強化消毒、提前出欄等)。、病群處理或康復后,先全面消毒再解除封鎖。(5)、疫病檔案管理制度;、疫情記錄,對發生疫情的雞群的日齡、表現、外觀癥狀、剖檢變化、診斷結果或疑似診斷結果、傷亡情況等進行實事求是的記錄。、療效評估:對治療方案、用藥10、情況、療程、治療效果等進行詳細記錄并進行評估,為以后的疫情防制(防治)提供經驗和參考。(6)、疫情報告制度:、按照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對發生在養殖場內的經過確診或存在可疑的急性、重大疫情要及時上報當地畜牧行政主管部門。、疫情上報后,本著對行業負責的態度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和溝通。制定合理的控制和撲滅方案,盡量杜絕和減輕疫情的蔓延。(7)、疫情撲滅制度:、對已經發生的疫情采取科學合理的控制措施(藥物治療、疫苗緊急接種、淘汰病弱殘、隔離病群、有計劃撲殺等等)。、對綜合防治方案進行具體落實,對因治療、對癥治療、輔助治療、保健治療等。、根據疫情的發展及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二)、衛生消毒:1、衛11、生清理:借助機械和物理的方法對環境進行清理和初級凈化,主要是通過徹底的鏟除、清掃、高壓沖刷等方法對養殖環境中的墊料、糞便、羽毛以及其他的污染物和有機物進行處理,為藥物消毒創造條件和奠定基礎。2、消毒藥的選擇:消毒藥的選擇受消毒目的、季節、病原的特點、環境溫度、價格等影響很大。例如可根據禽病的流行情況選擇對相關病原微生物敏感的藥物,針對性殺滅病源,有的放矢,藥敏試驗的目的就在于此;當季節氣溫高的時候可以不用高錳酸鉀,只用福爾馬林噴霧就可以達到熏蒸的消毒效果;含碘的消毒劑由于揮發性強,最好不要在夏季使用;當多種消毒藥物交替使用的情況下,要充分考察藥物的性質特別是酸堿性和兩次消毒間隔的時間,以免相互12、中和或拮抗而影響或降低消毒的效果。3、消毒的方法:現代養殖場消毒方法最常用的是噴霧消毒、熏蒸消毒、浸泡消毒、紫外線照射、焚燒或深埋、生物發酵消毒等等。4、消毒程序:(1)、雞舍 :物理消毒(鏟除、清掃、沖刷)干燥化學消毒(消毒劑噴霧、浸泡等)干燥熏蒸消毒(常用的是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的熏蒸消毒,當然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類型的煙熏劑)通風使用。(2)、環境和道路:噴霧消毒,消毒池浸泡消毒,潑灑消毒等。(3)、衣服和被褥等:在清洗干凈的前提下暴曬熏蒸或紫外線照射消毒。(4)、糞便和污染的廢棄物:主要是通過堆積、密封進行生物熱發酵消毒或深埋、焚燒處理。5、消毒效果的檢測:在消毒前后對環境進行局部或空氣取13、樣,培養后進行簡單的細菌數的檢查,對消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對養殖和以后的消毒都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很多時候我們消毒完了不檢測容易讓消毒流于形式而影響到消毒的效果。(三)免疫接種:1、免疫程序:(1)、秋季、冬季、春季免疫程序:(僅供參考)1日齡、新城疫VH-28/86-H120,1.5倍 噴霧免疫。同時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0.25-0.3毫升/只。14日齡、法囊疫苗MB或衛法囊2倍,飲水。20日齡、新城疫VH-28/86-H120,2.5倍,飲水。24日齡、法氏囊苗MB或衛法囊2倍,飲水。30日齡、新城疫克隆30-H120、3倍,飲水。也可以用新城疫克隆30-Ma5代替新城疫VH-28/8614、-H120。如果是腎型傳支流行的季節和地區可以在3日齡內用腎型傳支疫苗噴霧免疫。(2)、夏季免疫程序:(僅供參考)1日齡、新城疫VH-28/86-H120,1.5倍 噴霧免疫。同時新城疫油苗頸部皮下注射0.25-0.3毫升/只。14日齡、法囊疫苗MB或衛法囊2倍,飲水。20日齡、新城疫VH-28/86-H120,2.5倍,飲水。也可以用新城疫克隆30-Ma5代替新城疫VH-28/86-H120。(3)、對禽流感的預防:根據禽流感的發病情況,再受疫情威脅的區域養殖要考慮選用禽流感滅活苗,選用地方流行毒株生產的免疫效果會更好一些。(4)、對傳支的預防: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有很多種表現,如呼吸性、腺胃15、型、腎型、生殖道型等,要根據當地流行的情況選用不同株的疫苗進行預防接種。2、免疫方法:常用的免疫方法:噴霧、點眼、滴鼻、皮下注射、飲水等。3、疫苗:根據使用效果選擇比較可靠的疫苗,當然在有新疫病流行的區域為了確保養殖安全也可以隨時允許有新的疫苗加盟進來。4、免疫注意事項:(1)、噴霧免疫最好在孵化室內進行,如果在育雛舍進行要調整好溫度(30-33)和濕度(相對濕度在65-75%),停止通風20-30分鐘霧滴適中,最好是選用疫苗供應商的專用噴霧設備并在對方技術員的親自指導下進行。(2)、點眼、滴鼻的注意事項:、點眼、滴鼻各一滴是最好的,但考慮到操作比較麻煩,往往只點眼或滴鼻。、用15左右的疫苗專16、用稀釋液或涼開水稀釋疫苗(既不影響疫苗的活力和效價,又不會對雞造成應激)。、疫苗的用量1.5-2倍即可,提早免疫受母源抗體的影響可適當多用一點疫苗中和以下抗體。、疫苗越新鮮越好,避免在高溫季節長期存放和周轉(失效)。、水的用量決定于工具。要求滴小了好。(用均勻一致的標準滴頭),先滴100滴清水看看是多少。然后根據雞的數量按照每只雞2滴計算(+5%)需要多少水。、免疫速度要慢,確保點眼或滴鼻的效果,對雛雞輕拿輕放,避免疫苗被甩掉而造成免疫失敗,要求在做免疫時不能坐高凳子。、夜間免疫效果好。(白天在雞能吃能喝的時候,免疫會會導致應激和脫水并影響增重),但規模養殖往往數量很大,一般都是白天進行,但要17、分成若干欄,避免圍圈時間太長而造成應激。、疫苗先兌現用,力爭在20-30分鐘內用完,兌好的疫苗應保存在冷的保溫盒中,不可受熱。、在免疫時要及時淘汰病、弱、殘。、必須做到100%的免疫接種,一只雞也不能漏網。(3)、飲水免疫的注意事項:、用15左右的涼開水稀釋疫苗(夏季可事先凍制一部分冰塊,免疫時涼開水加上冰塊既能得到15左右的涼開水)。、在免疫前高壓沖洗自動引水管線(不可用消毒劑刷洗)。、疫苗的用量2-3倍即可。、疫苗越新鮮越好,避免在高溫季節長期存放和周轉(失效)。、水的用量7天的肉雞按10ml/只,每1天0.8ml/只(夏季1.0ml/只),原則上在2小時飲完,但要分多次勾兌疫苗。、斷水時18、間,1-2周:3小時。3-4周:4小時。、飲疫苗的時間:早上空腹飲效果好(斷水必須斷料,下半夜斷料應激小,早上飲疫苗又不會被太陽曬著,雞空腹飲疫苗有利于疫苗的快速吸收)。、疫苗加涼開水,免疫前后在飲水中添加免疫增效劑。、疫苗現用現兌,分多次添加保證雞喝到的疫苗都是新鮮的,現兌的,高效的。(4)、疫苗注射方法:、注射部位是肉雞頸部1/3皮下。、下針方向與頸部羽毛的方向相反,自上而下下針,一面注射因疫苗倒流而導致免疫失敗。、在注射前對注射器采用高溫高壓煮沸消毒。、多準備針頭,以備更換使用:根據雞的大小選擇針頭的型號。、在注射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注射器是否松動?是否進入了氣泡?以免影響疫苗劑量。、疫苗的19、采購、存放、使用都要有恒溫箱,避免油苗被冷凍。5、免疫檢測:如何正確評價免疫接種的效果?首先最常見的指標是免疫以后的發病率和保護情況,往往很難準確的說明問題。一方面不發病不代表免疫成功,另一方面發病也會有很多原因導致免疫不同程度的失敗,常見的能夠量化的指標是抗體檢測,一方面看抗體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看抗體的整齊度和離散度,再就是看抗體的上升速度和衰減速度,抗體檢測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解和指導免疫接種。6、免疫失敗的常見原因:疫苗不對型(毒株太多或變異)、疫苗質量問題(疫苗病毒是否來源于SPF胚蛋、病毒量、滅火情況、乳化情況、包裝和存放)、免疫方法不當、環境污染與早期感染、免疫程序問題、母源抗體的干20、擾、應激、雞群健康狀況、水質、環境溫度與濕度等等。免疫必須規范并按照標準要求去做才能減少失誤并提高免疫效果。(四)、無公害用藥:1、安全消費:過去的肉雞養殖是以養成為目標,至于病殘和藥殘問題在死雞都可以吃的情況下是根本就沒有人去關注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加入了WTO以來,受國際形勢的影響,國民對安全消費的意識也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大家已經逐開始關注病殘和藥殘的問題,相應的安全生產也成了歷史的必然。作為養殖場已不再是去考慮把雞養出來的問題,而是要關注養出來的雞能不能吃的問題,產品安全消費和追溯畢竟不是在開玩笑。2、安全生產:安全生產過去的意義是專指養殖21、的安全,現在又多了一層含義,那就是養殖所提供的家禽產品對人類沒有任何的不利或危害,要求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實現綠色消費,控制疾病和藥物殘留,安全生產不僅僅是對獸藥的限制和控制,對飼料原料品質要求也很高,要考慮降低和杜絕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元素超標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考慮環保問題,要關注發展環境友好型養殖業,養殖所產生的氣味、污水、糞便、污物等都要得到妥善的處理和凈化。不能導致環境污染和惡化,養殖場內必要的發酵池、沉淀池、消毒池、防護林等也就成立安全生產的保障。3、禁用藥物:農業部對現代養殖用藥做了多次調整和限制,明令禁用的獸藥如:呋喃類、氯霉素類、磺胺類、激素類藥物、抗病毒的西藥、部分抗球蟲藥物等等。22、嚴格講很多人醫臨床上正在使用的藥物都是不能在獸醫臨床上使用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法律的健全,現在的很多獸藥將逐漸被限用直至被禁用。4、允許使用的藥物:所謂允許使用的藥物是指獸醫藥中明令禁止的藥物以外的藥物,當我們考慮到出口的時候,還要根據出口國家或地區的要求具體決定獸藥的適用范圍和品種。比如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等國家對獸藥的限制都存在很多差異當然也有的獸藥在國外不受限制反而在國內禁用。5、休藥期:在現代養殖中,考慮到生產安全和消費安全,有很多藥物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藥量和休藥期都有嚴格的規定。原則上在屠宰前7-10天要停喂任何藥物,以便讓過去使用過的藥物在休藥期內完全代謝完畢并排泄干凈,體內不再發生藥物殘留從而確保食品衛生和消費安全。6、宰前藥殘檢測:為了達到無藥殘屠宰,在宰前3天左右可全群隨機抽樣檢測相關藥物的殘留情況,對于不合格的樣品采用延期宰殺或定向處理(避免達不到出口標準而影響宰殺企業的信譽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