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資擔保公司風險控制體系與實施監控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4793
2024-09-08
14頁
85.23KB
1、投融資擔保公司風險控制體系與實施監控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保證擔保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經營規范、運行穩健,有效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充分保護被保證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司及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及擔保公司章程、擔保公司內部控制大綱,制定本制度。第二條 公司風險控制目標是:(一) 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二) 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章和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三) 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2、學合理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四) 將各種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保障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維護公司及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五) 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保障業務穩健運行,減輕或規避風險對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干擾。第三條 公司建立風險控制制度應遵循以下原則:(六) 最高性原則:風險控制代表著公司經營管理層對企業前途的承諾,公司經營管理層將始終把風險控制放在公司內部控制的首要地位并對此作出鄭重承諾。(七) 及時性原則:風險控制制度的制訂應當具有前瞻性,公司開辦新的業務品種必須做到制度先行,在經營運作之前建章立制。(八)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制度3、體系和量化指標體系,使風險控制工作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第四條 公司風險控制制度的主要內容:(九) 確立加強風險控制的指導思想,確定風險控制的目標和原則;(十) 建立層次分明、權責明確的風險控制體系;(十一) 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風險控制方法;(十二) 建立嚴格合理的風險控制程序。第二章 風險控制體系第一節 風險控制制度體系第五條 公司風險控制制度體系由四個不同層次的制度構成:第一個層次是公司章程;第二個層次是內部控制大綱;第三個層次是基本管理制度;第四個層次是部門管理制度。風險控制 制度體系公司章程第一層次 內部控制大綱第二層次 基本管理制度第三層次 部門管理制度第四層次第二節 風險控制組4、織體系第六條 公司風險控制組織體系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公司董事會層面對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進行的預防和控制;第二層次:公司經營管理層包括項目評審委員會及各職能部門對經營風險的預防和控制。第七條 公司經營管理層對經營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的組織主要是總經理領導下的項目評審委員會和各職能部門。它們在風險控制中的職責分別是:(一) 項目評審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依據項目評審委員會議事規則,確定是否受理所議擔保項目。(二) 公司各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自身工作中潛在風險的自我檢查和控制,各業務部門作為公司風險控制的具體實施單位應在公司各項基本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制訂本部門的業務管理規定、操5、作流程及內部控制規定并嚴格執行。第三章 風險控制內容第一節 定性化控制第八條 根據公司的業務特點,按照風險控制對象和風險來源的不同,公司將現有風險集合歸納為九類:(一)公司治理結構風險;(二)員工道德風險;(三)法律風險;(四)財務管理風險;(五)市場營銷風險;(六)技術系統風險;(七)人力資源風險;(八)聲譽風險;(九)不可抗力風險。針對上述各風險類別,公司已識別出經營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風險,并已制定出相應的控制措施。第九條 公司將定期對上述風險集合進行審查和動態監控,新的風險種類將被補充入風險集合中。新的風險一經發現,公司將會對其采用預定的風險控制流程風險識別、確定風險控制策略、實施新的控6、制程序、監控風險控制績效進行處理。第十條 公司治理結構風險:主要指公司治理結構安排或具體操作中,存在致使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公司治理結構風險1、治理結構不合理,權責不清,責任不到位;2、董事會不恰當干預日常經營管理;3、董事長超越董事會授權干預日常經營管理;4、董事、獨立董事非正常干預公司日常經營;5、監事會和監事干預日常經營管理;6、總經理越權干預股東會、董事會或監事會工作;7、其它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沒有在職責范圍內正常履行職責的行為。1、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和有關擔保公司治理結構的規定,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2、嚴格界定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董事長、7、董事、監事、總經理的責任和權利,并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第十一條 員工道德風險:是指公司員工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有關規定,致使公司利益遭受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員工道德風險1、相互勾結或內外串通,嚴重損害公司利益;2、泄露屬于公司的重大秘密;3、利用公司信息或其它工作便利條件為自己或他人牟取私利,給公司造成損失;4、其它給公司造成損失的道德風險行為。1、全員公開招聘,嚴格篩選人才,不僅要考察員工的專業技能,更要重視其道德素養和履歷記錄;2、對員工進行有關法律法規、公司制度、業務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專門培訓;3、建立嚴明的工作紀律,嚴懲違法違規謀取私利的行為;4、加強員工自律,并簽訂自律承8、諾書;5、必要時通過法律手段對道德風險行為進行事后追溯,提高員工實施道德風險行為的成本。第十二條 法律風險:主要指在擔保經營的過程中觸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或合作方違反法律法規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法律風險1、合作機構無法履行合約;2、公司沒有及時意識到相關法律、規則的改變;3、其它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法律風險行為。1、制定明確的工作規程及標準;2、建立日常信息反饋匯報制度。3、定期聘請專業法律人士對擔保運作中可能出現的法律漏洞進行檢查,提供專業意見,并對員工灌輸最新的相關法律知識。第十三條 財務管理風險:是指由于公司財務管理的制度缺陷或操作不規范等原因造成公司9、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財務管理風險1、因財務管理制度漏洞造成公司重大損失;2、會計沒有及時作賬;7、會計作帳有錯漏。1、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切實做到責任到人;2、制訂完善的會計檔案,保管密押、業務用章、空白支票等重要憑證;4、會計部實行雙人復核,會計部經理每周對員工工作進行一次檢查;第十四條 技術系統風險:主要指在公司技術系統中存在致使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技術系統風險1、系統發生重大軟硬件故障;2、病毒或黑客攻擊公司的信息系統;3、應用軟件故障和數據處理出錯;4、通訊線路持續中斷;5、其它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技術系統風險行為。1、硬件產品的熱備份或多機10、備份;2、使用正版軟件;3、建立嚴謹的系統測試與維護制度;4、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技術人員要經常進行培訓,以更新技術知識適應信息技術發展更新的步伐,技術人員要經常到各部門詢問操作中的問題與困難,及時解決。第十五條 人力資源風險:主要指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致使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人力資源風險1、主要業務人員的素質達不到相應崗位的要求;2、公司關鍵崗位業務人員大量流失;3、其它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力資源風險行為;4、員工工作熱情不高,積極性不高。1、建立完備的人才儲備和考核機制;2、建立梯級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3、借鑒國內外擔保公司的經驗,建立激勵和約束相容機11、制;4、把個人的獎勵、晉升機會與工作表現掛鉤。第十六條 聲譽風險:主要指公司內外人員或媒介不正當的言論或行為,導致公司損失的可能。風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聲譽風險1、欺詐客戶等;2、公開造謠、誹謗等造成惡劣影響的行為;3、通過非公開發行媒體貶低公司管理能力,給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的行為;4、其他嚴重損害公司形象和信譽的行為。1、建立嚴謹的操作風險控制程序;2、樹立專業形象,包括擔保業務、客戶服務、社交禮儀、個人儀態等;3、對與媒體交流實行嚴格的監控。第十七條 不可抗力風險: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情況(如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或其他人為破壞事故等)出現,導致公司業務異常中斷,無法正常經營。風12、險類別主要風險控制措施不可抗力風險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情況(如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或其他人為破壞事故等)出現,導致公司業務異常中斷,無法正常經營。1、做好系統的雙向備份、異地備份;2、做好有關數據資料的雙向備份、異地備份;3、和有關專業機構合作研究解決此類風險的可行方案。 第二節 定量化控制第十八條 定性化控制的目的是確保所有已識別風險公司均有恰當的控制措施。對于內部風險控制的整個體系來講,它們所能提供的保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加大定性化控制的力度,公司同時采用定量化控制法以衡量目前業務中所存在的風險的水平。定量化控制的影響因素和相應的定量技術風險度量/分析技術統計分析(概率模型13、)整體性分析/評估客戶的信用評分風險暴露的定量測量風險評級風險指標分析個別風險的簡單定量評估決定風險定量的關鍵性因素 風險的種類級別 風險的嚴重性與易變性 風險的復雜程度 數據的可獲得性 風險定量化的成本 選 擇 選擇第四章 風險控制程序第十九條 為保障風險控制體系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公司制定一整套嚴格的風險控制程序,力圖以合理的控制成本保證風險控制目標得到全面實現。第二十條 風險控制程序由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策略、風險控制實施、風險控制監控、風險控制完善五個步驟組成。如下圖所示:檢驗實施風險控制監控風險控制實施風險控制策略風險控制完善確定風險管理過程l 目標與原則l 組織、制度、監控制度體系風險14、評估提升決策所需信息計劃第一節 風險評估第二十一條 風險評估是制定風險管理戰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礎,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測定三個方面。第二十二條 風險識別指公司經營層對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內部及外部風險進行辨別。第二十三條 風險分析主要對風險的驅動因素進行分析,分析風險來源、出現的原因及其表現形式。第二十四條 風險測定是對風險的嚴重性、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進行測定。第二十五條 風險評估包括定期風險評估與不定期風險評估。第二十六條 定期風險評估包括季度評估和年度評估:1. 季度評估:每季季初,公司各業務部門對上一季實際運作情況進行自評,根據各類業務風險所在,提出上季度風險控制自評報告與本季度15、風險控制計劃;項目評審委員會每季度對公司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控制的重點,制定下季度風險控制計劃。2. 年度評估:每年年初,公司各個業務部門對上一年風險控制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總結,預計本部門本年各項業務的風險狀況,并提出本年度風險控制計劃;項目評審委員會對公司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控制的重點,制定本年度風險控制計劃。第二十七條 不定期風險評估包括:3. 新業務的風險評估:在開展新的業務之前,相關部門或項目評審委員會根據新業務的運作流程和特點,結合本部門的工作重點,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制定風險控制計劃;4. 在出現違規經營、客戶投訴、危機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時,公司各業務部門或項目評16、審委員會應仔細分析該事件形成的原因,確定可能面臨的風險,并提出風險控制方案;5. 公司可就某些事項作出專項風險評估,并提出風險控制方案。第二節 風險控制策略第二十八條 公司項目評審委員會根據各業務部門及委員會自身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風險控制策略,根據風險的不同種類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第二十九條 項目評審委員會對風險集合中每一種風險進行仔細斟酌,以確定他們認為應遵循的最適合的風險控制策略。項目評審委員會必須考慮的事項包括該等風險是否:(一)可接受不可避免(二)可避免(三)需要減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四)可轉移(五)可利用通過對每項風險進行仔細研究,確定各相關業務部門需要采取何種方法來處理已識別的風險。17、確定的處理方法將傳達至各業務部門,以便能夠實施恰當的控制程序。第三節 風險控制實施第三十條 風險控制策略確定后,公司制定風險控制的總目標并確定特定風險的責任人后,將風險控制目標分解到各具體業務部門,各業務部門根據子目標,制定本部門的風險控制計劃。第三十一條 各業務部門將風險控制計劃報項目評審委員會,風險管理部審查后,將反饋意見傳達各業務部門,各部門根據反饋意見修正風險控制計劃。第三十二條 公司或各風險責任人根據風險控制目標及計劃設計風險控制子系統,包括風險控制流程、負責或參與人員及其職責權限、風險管理報告的內容與格式、風險管理研究方法(風險指標分析法、風險比例法、風險模型法、邏輯分析法等)和風18、險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第三十三條 在實施風險控制程序、處理已識別風險的過程中,公司將考慮進行以下控制:(一)對實際實施情況進行高級別的審查(二)由管理層分別按職能分工或實際操作情況進行檢查(三)人力資源管理(四)對信息處理進行控制(五)對貴重物品進行實物控制(六)績效衡量方法與標準的制定和審核(七)職責分工明細(八)正確處理業務和重大事件(九)準確及時地記錄業務和重大事件(十)對獲取公司資源和文件記錄的權限設定(十一)恰當記錄業務和內部控制第三十四條 對實際實施情況進行高級別的審查管理層對照公司預定計劃、目標和經營目的,跟蹤檢查主要業務完成情況。第三十五條 由管理層分別按職能分工或實際操作情況進19、行檢查管理層將各部門的業務實際執行情況同計劃或預期結果進行對比,分析重大差異,并采取適當措施。第三十六條 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層保證公司經營中所需的技能得以不斷的評估,因而能夠保證公司具備必要技能的適合人員,以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培訓的目的是開發和維持員工的工作技能水平以滿足公司不斷變化的需要。一個由有效的獎勵機制所支持的績效評估和反饋體系將有助于員工理解其工作表現同工作成功之間的關系。公司人力資源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增強優秀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對他們的不斷發展進行規劃并確保其具備必要技能和能力的連續性。第三十七條 對信息處理進行控制采用各種控制方法,包括檢查所輸入的數據的編輯情況;按數字序列對20、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對數據、文件和程序的獲得進行控制。第三十八條 對貴重物品進行實物控制公司已建立實物控制體系,對貴重資產進行保護,如現金和計算機設備等。該等資產將定期進行盤點,并同控制記錄進行核對。第三十九條 績效衡量方法與標準的制定和審核公司采取措施對績效衡量方法和標準進行監控。此項控制要求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對比和評估,并可以就此進行相關性分析并采取適當措施。控制的目的還在于確保公司、各部門和個人表現衡量方法和標準的恰當和完整。第四十條 職責分工明確主要職能被分配至不同人員,以降低因舞弊或錯誤所導致的風險。公司適當地分離業務審批、執行和記錄、業務審查以及相關資產處理等職責,以保證沒有任何一個人21、有權控制業務的所有關鍵方面。第四十一條 正確處理業務和重大事件只有在其職責范圍內行使權力的人員可以批準和執行相關業務,這是公司正確執行業務活動的基礎。授權范圍應清楚地傳達至管理層和相關員工。第四十二條 準確及時地記錄業務和重大事件及時紀錄業務情況以確保對管理層控制經營情況和制定決策具有適時性。這適用于業務的整個流程,從開始發生和批準到最終的分類歸檔。第四十三條 對獲取公司資源和文件記錄的權限設定資源和文件記錄的獲取僅限于被授權的人員,并要求他們對該等資源和文件記錄的保管和使用承擔相應的職責,定期將公司資源同記錄在案的員工職責進行比較,將有助于降低因工作錯誤、舞弊、誤用或未授權更換所導致的風險。22、第四十四條 恰當記錄業務和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和所有業務均清楚記錄,所有文件可隨時備查,所有文件和記錄均予以有效維護。 第四節 風險控制監控第四十五條 公司除對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控制策略、設計并實施風險控制外,還對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實時監控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6. 各部門、各崗位風險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及風險管理績效;7. 現存重點風險的管理情況;8. 是否有新出現的風險。第四十六條 風險控制監控是指對風險控制各環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四十七條 公司董事會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聽取總經理關于風險控制的報告和反饋意見。第四十八條 風險管理部定期和不定期對風險控制進行檢查和監督,由公司23、總經理根據情況責成相關部門落實。第四十九條 必要時公司將聘請外部專家就風險控制方面的問題進行評價。第五十條 會議制度項目評審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就公司合規運作方面存在的風險發表意見;討論公司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隱患,提出風險防范措施;第五十一條 定期檢查制度風險管理部檢查和監督各部門的風險管理工作,定期形成稽核報告,上報公司總經理;第五十二條 獎懲制度9. 對完善制度、防范風險工作積極主動并卓有成效的部門,公司應給予適當表彰與獎勵;10. 由于部門制度不完備、工作程序不合理或管理混亂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的,應追究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第五十三條 公司不斷對風險進行評估,分析公司經營是否出現新24、風險,公司的風險管理系統是否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第五節 風險控制完善第五十四條 風險管理部定期不定期對公司風險控制制度、風險控制機制進行評估,提出完善意見。第五十五條 公司根據風險控制監控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完善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修改公司內部控制制度,調整風險評估方法、風險控制措施、風險報告途徑及內容格式,進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第五章 附則第五十六條 本制度依據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而制定,公司將適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要求和公司業務的發展作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如遇有關法律、法規作出調整與本制度不一致時,公司依據新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五十七條 本制度由公司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