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報告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7629
2024-09-08
18頁
26.68KB
1、醫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報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報告制度篇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應急預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預案 為切實加強我鎮楊柳轄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的領導,有效應對轄區可能出現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強化對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工作的技術指導,提高科學防治水平,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積極預防、有效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我鄉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省、市、縣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2、以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應急預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領導小組”,組長由陳華院長擔任,副組長由防保科王淮北擔任,組員由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村衛生室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對轄區“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指導監督并協調院內外工作,及時向縣衛生局、縣疾控匯報我院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情況,以確保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共三個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和防控知識宣傳組。 疫情防控領導組職責為:負責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預案和工作制度,組織開展衛生院疫情一般工作,落實對衛生人員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在縣衛生局及疾控中心的指導下組織對重大疫情3、的處置。 醫療救治組職責為:負責醫療機構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 似病例的初步醫療救治工作。落實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按照“四集中”的原則,指導衛生院開展疑似病例才初步醫療救治工作。做好轄區內有關病例的會診和醫療救治指導工作;落實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控制技術指南,防止醫院內疫情傳播;組織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醫院感染控制等技術培訓,提高醫療機構醫療救治、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能力和水平。 防控知識宣傳組職責為:按照科學、客觀、適度的原則,組織防控工作知識宣傳,保障疫情處置工作開展和社會安定。普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知識,消除社會公眾的恐4、慌心理和焦躁情緒。 二、人力及物資藥品儲備 整合醫院醫療衛生資源,積極組織,做好各類應急儲備,健全應急儲備工作。抽調各科室精干人員,加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救治小組;克服資金困難,充實物資儲備,配備防護鏡、隔離服,防護口罩等院感防控物品。 三、疾病檢測及防控 開設發熱門診,加強門診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選派內科有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師坐診,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建立、健全門診登記工作,規范診療流程,接診醫生要切實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遇有發熱及流感樣癥狀患者,要高度警惕,詳細登記患者姓名、家庭地址和電話等信息,以備及時報告。 四、報告程序 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癥狀懷疑5、病例,經醫療救治組報本院防控領導小組后,再按程序及時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疾控中心。 篇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 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傳播、蔓延,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早期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規范病例發現、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等疫情處置工作。 (三)指導各地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適用范圍 此方案適用于現階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目前對該疾病的感染來源、感染發病的危險因6、素、傳播途徑、潛伏期、傳染期、臨床特點以及該病毒人際傳播能力尚不清楚。本方案將根據對該疾病科學認識的深入和疫情形勢變化適時更新。 三、病例的發現、報告 (一)病例定義。 1.監測病例。同時具備以下4項條件的病例: (1)發熱(腋下體溫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學特征;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細胞分類計數減少; (4)不能從臨床或實驗室角度診斷為常見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定義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xx年第1版)(衛發明電xx5號)。 (二)發現與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監測定義的病例后,須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報告7、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并在備注欄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監測病例”。尚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于24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后,應當于2小時內進 行網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并在備注欄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確診病例”。尚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8、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四、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采樣與檢測 (一)流行病學調查。各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轄區內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后,應當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附件1)進行調查,重點了解病例的基本情況、臨床表現、發病前7天內可疑動物(如禽類、豬等)和農貿市場的接觸和暴露情況,以及發病后至隔離治療期間接觸人員情況等,必要時根據個案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組織開展病例主動搜索。 (二)標本采集、保存、運送與實驗室檢測。醫療機構應當及時采集病例的相關臨床樣本。采集的臨床標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標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9、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標本(如氣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組織標本)和血清標本等。應當盡量采集病例發病早期的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間隔2-4周的恢復期血清。如病人死亡,應當盡可能說服家屬同意尸檢,及時進行尸體解剖,采集組織(如肺組織、氣管、支氣管組織)標本。 標本采集、保存、運送與實驗室檢測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附件2)進行。 采集病例的臨床標本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病例收治的醫療機構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關規定進行包裝,并于24 小時內送當地國家流感網絡實驗室檢測。各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應開展核酸檢測,具備相應生物安全條10、件的網絡實驗室可開展病毒分離,并將分離的病毒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未開展病毒分離的網絡實驗室需將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原始標本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 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規流感樣病例監測哨點醫院采集流感樣病例標本數每周不低于15份,并將H7核酸檢測納入常規檢測項目。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護 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xx年版)(衛發明電xx6號),落實消毒、院內感染控制和個人防護等措施。 六、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管理 (一)定義。 (1)診治疑似或確診病例過程中未采取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屬; (2)在疑似或確診病例發病后至隔離治療期間11、,有過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離接觸情形的人員; (3)經現場調查人員判斷符合條件的其他人員。 (二)追蹤和管理。 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理,對密切接觸者實行醫學觀察/健康隨訪,不限制其活動,每日晨、晚各1次測體溫并了解是否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一旦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則立即轉送至當地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報告及治療。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標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工作。應當采集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的雙份血清標本(開始實施醫學觀察時和間隔2-4周后),當密切接觸者出現急性呼吸道癥狀時還要采集咽拭子,送當地國家級流感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 醫學觀12、察期限為自最后一次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后7天。 七、及時開展風險評估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形勢、病原學研究進展及時組織專家開展風險評估,進行疫情形勢研判,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時,應當按照相關預案及時啟動相應應急響應機制,并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終止響應。 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積極開展輿情監測,針對公眾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對該疾病認識的進展,積極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風險溝通,指導公眾建立正確的風險認識,促進公眾形成正確的疾病預防行為。尤其要加強禽畜養殖場、散養戶、屠宰場、批發及交易市場等的禽畜飼養、捕捉、屠宰、儲藏、運輸、交易和經營人員以及寵物禽畜13、養殖人員的健康教育和風險溝通工作。 九、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培訓與督導檢查 對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發現與報告、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實驗室檢測、病例管理與感染防控、風險溝通等內容的培訓,提高防控能力。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對本轄區內的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附件:1.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 (一)發現、追蹤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開展流行病學研究,為闡明疾病的特征和規律、評估人際傳播和流行14、風險積累證據。 (三)為制訂疾病干預措施和評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據。 二、組織與實施 (一)縣級衛生部門。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疫情調查的組織及領導;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在接到疫情報告后2小時內開展具體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控制措施,并將調查結果及時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二)市級及以上衛生部門。市級及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派遣調查組前往疫情發生地進行調查;市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應邀或受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派遣指導疫情發生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三)調查準備。調查單位應當迅速成立現場調查組,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15、,明確調查目的、調查組人員組成,確定成員的任務及職責。調查組成員至少應當包括流行病學與實驗室專業人員、臨床醫生和專業消毒人員。 三、調查內容和方法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病經過和就診情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病例家庭及家居環境情況、個人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專項調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臨床資料。通過查閱病歷及化驗記錄、詢問診治醫生等方法,詳細了解病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治療進展及轉歸等情況。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環境情況。通過詢問及現場調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員情況,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環境,家禽、家畜飼養情況,病死家禽、家畜情況。 (三)病例發病前活動范圍16、及暴露史。 1.發病前7天內與禽畜接觸及防護情況:飼養、販賣、屠宰、捕殺、加工、處理禽畜,直接接觸禽畜類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與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觸情況及防護情況。 2.發病前7天內與疑似或確診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觸情況:接觸時間、方式、頻率、地點、接觸時采取防護措施情況等。 3.發病前7天內有無接觸其他不明原因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況。 4.若病例無上述三項接觸史時,重點調查其發病前7天內的活動情況,以了解其可能的環境暴露情況,如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或曾出現病、死禽畜的地區旅行,是否到過農貿市場及動物養殖場所等。 (四)病例發病后的活動范圍及密切接觸者。確定病例發病后的詳細活動范圍,17、追蹤密切接觸者。 四、調查資料的分析與上報 (一)應當及時對流行病學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及時向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各地完成個案調查后1周內將原始調查表(見附表1-1、1-2和1-3)的復印件或電子掃描件,由省級疾控中心以傳真或者電子郵件形式上報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 附表1-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 一、病例一般情況 1.病例姓名: 家長姓名(若是兒童,請填寫): 2.性別: 男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年/月/日 (如出生日期不詳,則實足年齡:歲或月) 5.身份證號碼:(或家長身份證號碼) 6.戶籍: 18、省市縣(區) 鄉(街道) 村(棟) 組(單元) 號 7.現住址: 省市縣(區) 鄉(街道) 村(棟) 組(單元) 號 8.學習或工作單位: 9.聯系電話: (1)手機: (2)家庭電話: (3)其他聯系人電話: 篇三: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 (第二版) 為指導各地規范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發現、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密切接觸者管理等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范圍 此方案適用于現階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并將根據對該疾病認識的深入和疫情形勢變化適時更新。 二19、病例的發現、報告 (一)病例定義。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定義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xx年第2版)(衛發明電?xx?17號)。 2.聚集性病例是指7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社區等)發現2例及以上,提示可能存在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中至少有1例確診病例)。 (二)發現與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就診的流感樣病例,要詢問其禽類或活禽市場的暴露史,重點關注從事活禽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行業的人群,在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后,應當分別于24小時和2小時內通過中國疾病監測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20、絡直報。報告疾 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尚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當地縣級疾控中心報告,并寄出傳染病報告卡,縣級疾控中心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進行網絡直報。 三、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采樣與檢測 (一)流行病學調查。縣級疾控中心接到轄區內醫療機構報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后,應當按照中國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進行調查。 對于單例病例,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況、發病就診經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和轉歸情況、病例家庭及家居環境情況、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情況等。對病例可能暴露的禽類飼養或交易等21、場所,應當采集禽類糞便、籠具涂拭標本等環境標本開展病原學檢測。必要時根據調查情況組織開展病例主動搜索。 對于聚集性病例,在上述工作基礎上,要立即排查疑似病例,并重點調查病例的暴露史及病例之間的流行病學關聯,對從病例和環境標本中分離到的病毒進行同源性分析,明確是否存在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 (二)標本采集、運送與實驗室檢測。當醫務人員懷疑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時,應當盡早采集其上、下呼吸道標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標本)和發病7天內急性期血清以及與急性期血清采集時間間隔2-4周的血清等。 有條件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要對呼吸道標本開展H7N9病毒核酸檢測,進行病例診斷,并指導早期應用抗病毒藥22、物;沒有條件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應當盡快利用快速抗原檢測試劑進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并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陽性的標本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一步開展H7N9病毒核酸檢測。標本采集、包裝、運送等應當嚴格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衛生部第45號令)等生物安全相關規定執行。具備BSL-3級生物安全條件的網絡實驗室立即開展病毒分離,并將分離的病毒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未能開展病毒分離的網絡實驗室需將H7核酸檢測陽性的病例原始標本按要求及時送國家流感中心。 各醫療機構采集的血清標本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由當地網絡實驗室將血清標本分別送省級疾控中心和國23、家流感中心開展相關抗體檢測。 具體操作要點參見中國疾控中心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標本采集及實驗室檢測策略。 四、信息報告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相關人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后,要按規定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并通過中國疾病監測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對于確診病例,報告病例的醫療機構還要通過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統每日填報病例的病情轉歸信息,并在其出院或死亡后24小時內網上填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調查表臨床 部分(詳見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對于死亡病例,要認真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的相關內容,通過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所在轄區的縣級疾控中心24、完成初步調查后,要網上填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調查表流行病學部分(詳見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并根據調查進展,及時補充完善調查表信息,每日更新其中的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情況。 如已經網絡直報的病例轉院治療,轉出病例的醫療機構要通過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系統錄入病例的轉出情況。接收病例的醫療機構要通過上述系統對該病例信息進行查詢核實,并錄入病例的收治情況。 聚集性病例一經確認后,應當于2小時內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并根據事件進展及時進行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 開展實驗室檢測的疾控中心要及時將標本信息和檢測結果錄入到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中。 五、病25、例管理和感染防護 醫療機構應當參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xx年版)(衛發明電?xx?6號),落實病人隔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和醫務人員防護等措施。 疾控機構人員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樣品采集時,應當做好個人防護,并指導涉禽從業人員和染疫禽類處臵人員做好個人防護。 六、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一)可疑暴露者的管理。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于H7N9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的禽類、環境,且暴露時未采取有效防護的養殖、屠宰、販賣、運輸等人員。 由縣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會同農業、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組織對可疑暴露者進行健康告知,囑其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26、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其禽類接觸情況。 (二)密切接觸者管理。 密切接觸者是指診治疑似或確診病例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屬;在疑似或確診病例發病前1天至隔離治療或死亡前,與病人有過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離接觸情形的人員;或經現場調查人員判斷需作為密切接觸者管理的其他人員。由縣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醫學觀察,不限制其活動,每日晨、晚各1次測體溫,并了解是否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體溫測量可由密切接觸者自己進行或由醫療衛生機構統一實施。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后一次暴露或與病例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后7天。 一旦密切接觸者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則立即轉送至當地的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報告及治療。密切接觸者出現急性呼吸道癥狀時,還要采集其咽拭子,送當地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