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獎懲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7714
2024-09-08
9頁
26.50KB
1、醫院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獎懲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工作制度為了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確保報告系統的有效運行,充分發揮網絡直報的優勢,規范本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提高報告的效率與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信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我院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2、傳染病報2、告實行誰接診,誰報告,首診醫生負責制。3、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例后,根據診斷結果,按照規定時限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現漏報的應及時補報。4、疫情管理人員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如發現上述問題,立即向報告人進行核實、補充或訂正,將審核后的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錄入網絡直報系統。5、網絡直報人員收集到傳染病報告卡片后,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通過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實時報告,以便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信息進行審核、監測、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6、已報告病例如果診斷發生變更、死亡時,責任報告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3、明原報告病名。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月對上月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測、分析,并上報預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長。8、責任報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員應嚴格保護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9、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10、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員、網絡直報員瞞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給予直接責任人及其主管領導行政處分,并給予相當經濟處罰。 11、網絡直報人員應保障網絡直保系統有關設備和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正常發揮。經常檢查直報系統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網絡直報人員應對網絡直報4、系統的帳戶、密碼等資料妥善保管,密碼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應在8位以上,應有數字與英文字母組合,并嚴格保密。傳染病報告管理培訓制度1、疫情管理人員、網絡直報人員、臨床醫生和有關院(科)領導要積極參加各種有關傳染病知識培訓,全面了解傳染病有關法律法規及其規章制度。2、醫院每年對全院醫務人員每年進行一次以上傳染病報告管理培訓。3、新入院的醫生和實習生必須進行傳染病相關知識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4、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傳染病監測信息工作指南、各種傳染病診斷標準等。5、5、疫情管理人員和網絡直報人員必須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6、培訓做到有課件、簽到冊、考試成績、照片、總結等內容。 傳染病報告管理自查與獎懲制度 (一)傳染病報告質量自查由醫院公共衛生科(預防保健科)負責組織實施,院長或主管院長參加,協同監督落實、責任追究及獎懲。(二)傳染病報告質量納入各醫務人員目標責任書考核內容及院內業務工作質控范疇,對醫院或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傳染病報告質量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的結果評價和改進意見通過院報通報全院。 (三)疫情報告管理人員將日常傳染病報告質量自查貫穿于每日兩次的深入相關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的工作中,查閱門(急)診日志、出入院登記簿,發現漏報傳染病6、病例,即時督促首診醫生填卡補報;如收取的卡片存在信息缺漏、邏輯錯誤,責成填卡醫生核實病例信息后,予以補填或訂正。 (四)醫院自查每月開展一次,對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法定傳染病漏報、遲報情況及傳染病報告卡、門診日志和出入院登記簿填寫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紙質報告卡與信息系統的一致性等。同時,將漏、遲報病例及時反饋當事人及其所在科室,并呈報主管院長。 (五)對傳染病報告質量問題嚴重或整改不力的科室和個人,除加強定期檢查外,適時對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開展追蹤檢查,強化對責任人的監督。 (六)公共衛生科(預防保健科)發現科室的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簿和傳染病報告卡登記和填寫不完整、不規范、7、不準確以及發現傳染病病例漏報、遲報的問題,應及時上報主管領導,按照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七)病例報告及因診斷類型變更、患者因病死亡報告和信息失實而訂正報告卡信息后,需在傳染病報告登記本上簽字或蓋章,并注明報告人、報告時間以及訂正內容和時間。 (八)報告卡錄入人員,在上機錄入報告卡前,應再次審核報告卡填報質量,對存在信息缺漏、邏輯錯誤的卡片,通知報卡人補填、訂正,核對無誤后的個案信息通過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確認上報。 (九)獎懲:在傳染病報告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的醫務人員,由本單位或向上級推薦給予表彰獎勵。對報告卡填寫不完整、不準確、整改不力等原因,造成傳染病漏8、遲報的,應視情節予以經濟處罰和通報批評,接受傳染病報告相關法規教育。對因傳染病漏報、謊報、緩報和瞞報,造成疫情擴散的科室和當事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1、門診接診醫生要做好登記,門診日志登記數與該醫生門診掛號數符合率應達100%,不能有缺項、漏項,項目要準確。抽檢中如發現項目登記不完整者處罰20元/每項,項目登記不準確者處罰20元/每項,如門診日志登記數未達100%,檢查發現一次處罰責任人50元,并通報批評。 2、門診各診療室對確診的傳染病要及時規范上報指定疫情科室或人員,疫情報告率應達100。如發現漏報傳染病者處罰直接責任人50元/每例,遲報者處罰30元/每例,項目登記不完整者處罰20元9、/每項,項目登記不準確者處罰20元/每項,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及傳染病登記簿三者不相符的處罰直接責任人20元/每例。 4、住院部確診的傳染病或門診漏報的傳染病,住院醫生必須100報告,漏報傳染病者處罰直接責任人50元/每例,遲報傳染病者處罰30元/每例,項目登記不完整者處罰20元/每項,項目登記不準確者處罰20元/每項,紙質卡片與網絡錄入不一致者處罰20元/每例。 5、疫情責任報告人按規范要求報告傳染病,無漏報、遲報、瞞報、謊報的年終評為系統內先進個人,并進行表彰獎勵。單位內部要對疫情報告實行激勵機制,每及時準確規范報告一例傳染病獎給醫務人員報告費50元。網絡直報信息系統設備管理使用制度 (一10、)網絡直報計算機為秘密級專用計算機,專機專用,專人管理,不得挪作他用和利用該計算機從事與網絡直報無關的操作,并避免使用公用的計算機登錄網絡直報系統。 (二)網絡直報計算機設置系統登錄密碼和用戶帳號的使用密碼。計算機管理人員定期(至少每月一次)更換用戶帳號的使用密碼,密碼設置為不少于8 位的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組合而成的較強密碼。密碼由疫情信息報告管理人員自行保存,嚴禁轉告無關人員。 (三)網絡直報計算機安裝殺毒軟件、防火墻,并及時升級軟件,更新病毒庫,定期殺毒。禁止在運行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計算機上安裝、運行含有病毒、惡意代碼、木馬的程序,不得運行黑客程序及進行黑客操作。 (四)嚴禁安裝一11、機兩用操作系統和將計算機設定為網絡共享以及將機內文件設為網絡共享文件。 (五)嚴禁外來光盤、U 盤、移動硬盤和軟件接入網絡直報計算機或運行。確因工作需要使用的,須先行殺毒處理,證實無病毒感染后,方可使用。 (六)不得在無關人員在場情況下操作疫情專報系統,因事離開,必須退出系統,關閉計算機。 (七)疫情信息網絡直報的正式報告數據只能在正式版的網絡直報信息系統中報告,測試版僅供學習和測試使用,具備正式版使用權限的用戶方可使用測試版。 (八)發現帳戶信息泄露,須在最短時間內(最長不超過24小時)通知本級系統管理員。本級系統管理員在查明情況前,應暫停該用戶的使用權限,并同時對該帳戶所報數據進行核查,待確認沒有造成對報告數據的破壞后,通過修改密碼,恢復該帳戶的報告權限,同時保留書面情況記錄。 (九)如掌握用戶賬號使用密碼的直報用戶調離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管理崗位時,應及時向本級系統管理員報告,請其修改原帳戶信息后,方可繼續使用。 (十)建立網絡直報專用計算機使用登記制度,登記內容包括使用時間和使用人操作記錄。(十一)對違反本制度規定造成電腦故障,貽誤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或疫情信息外泄,造成不良后果者,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