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傳染病登記報告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7718
2024-09-08
9頁
28.50KB
1、醫院傳染病登記報告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傳染病登記報告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直報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技術指導文件,嚴格按要求進行本院的疫情報告管理工作。2、報告的方式:本單位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實行網絡直報,并按要求進行電話報告。3、報告的程序為:傳染病病例的報告由首診醫生或其它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報告卡(按要求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收卡、登記網絡直報(需電話報告縣CDC的按要求報告)。4、報告病種和報告時限:(1)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2、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向屬地疾控中心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同時,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2)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瘧疾等的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3)對其它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進行報告。5、個別病種的確認須由相關單位認可后方能上報:(1)脊髓灰質炎,要由國家確認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2)甲類傳染病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3、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須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3)艾滋病,應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6、每月29日前檢查追蹤上月和本月已報告病例卡片的診斷變化和轉歸情況,如疑似病例改為確診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為已分型、死亡等,要對原報告卡進行訂正報告。7在傳染病漏報自查、檢查和暴發調查中發現的未報告病例,要及時補充錄入。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4、健科。4、疾控科疫情管理人員每日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6、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縣疾控中心進行漏報抽查。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法定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1、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凡診治患者的中、西醫務人員和檢驗、檢疫人員均為法定報告人。2、5、法定報告人必須熟悉國家規定的法定傳染病種類和報告辦法。3、發現法定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時,要立即按規定的程序報告,不遲報、不漏報、不錯報,并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4、填寫疫情報告卡時,要提高填卡質量,要做到字跡清楚,項目齊全。5、院長要經常深入科室督促檢查疫情報告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6、在填寫門診日志時,凡發現確診為傳染病時要在傳染病登記本上登記患者的詳細家庭地址和病名。7、對不執行本制度或因違反規定造成危害的,要按傳染病防治法嚴肅處理。傳染病疫情自查漏報制度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訂本制度。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6、領導小組”負責,防保站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日常督導檢查工作。2、門診醫生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部要填寫出入院登記,當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防保站。4、疫情管理人員每日2次到門診部及住院部等相關科室收取傳染病報告卡,并在登記本上簽字。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漏報者必須上報院部,根據規定給予處罰。6、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月、季、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7、院領導小組每季組織有7、關人員對院內和轄區內衛生室進行傳染病漏報情況檢查,配合縣疾控中心進行漏報抽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8、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漏報和傳染病報告卡,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傳染病網絡錄入和核對制度1.疫情直報員負責本單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報告卡的錄入和核對,設立傳染病報告登記簿,統一填報有關報表。2.接到傳染病報告后,疫情直報員必須及時、準確上網錄入傳染病報告卡。3.疫情直報員在錄入前對每日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須進行認真檢查,對錯項、漏項、邏輯錯誤或有疑問的卡片必須及時向填卡人查詢、核對與訂正。4.疫情直報員在錄卡后,對傳染病報告卡還要進行8、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填寫卡片編號。5.疫情直報員收到訂正報告卡時,須當日通過網絡對已報告卡進行修改或訂正,并在備注欄內注明。6.對發現的未報告傳染病病例,應及時填傳染病報告卡,并通過網絡錄入報告。傳染病報告自查制度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1、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在法定時間內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2、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保健科核實后立即電話報告疾控中心。3、預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員必須根據規范要求每日2次及時深入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收卡9、登記。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改正。4、情管理人員應定期開展傳染病自查(自查內容包括門診日志、檢驗登記、傳染病登記本等各種記錄的登記情況、傳染病報告情況等),以杜絕傳染病漏報,遲報。并書寫內容完整的自查記錄。5、疫情管理人員須將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并定期報告院領導小組,根據規定給予處罰。6、院領導組織院內傳染病報告自查工作,要求檢查和督導每月一次,并將檢查結果報主管院長,進行全院通報。7、院領導根據各科室傳染病報告卡遲報、漏報,以及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按傳染病管理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門診日志制度門診日志登記工作是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10、門診日志登記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傳染病疫情的調查、處理和控制。為規范醫務人員的門診日志登記,特制定本制度。 一、對前來就診的病人逐一登記在門診日志上,不得漏登。 二、登記項目齊全,至少包括就診日期、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日期、家庭住址、病名(診斷)、初診或復診等九個基本項目。 三、填寫內容規范、準確、字跡清楚。不能有缺項、填寫大地址、癥狀代替病名等現象。 四、對已發熱病人,要在門診日志上面標明體溫和相關流行病學史。對于14歲以下的兒童,要填寫家長姓名,對診斷(疑似)為傳染病的患者要詳細填寫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 五、首診醫生在診治過程中發現確診、疑似傳染病患者、病原攜帶者,應立即填寫傳染病11、報告卡,卡片填寫要求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并按規定時間向醫院防保所報告,不得漏報、遲報和瞞報。 六、門診日志上已上報的傳染病應有“疫情已報”標記。 七、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醫院的門診日志登記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對門診日志登記工作按傳染病管理獎懲制度進行獎懲。對遲報、漏報、瞞報傳染病及疫情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影響者,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1、設立由院長任組長,防保所、醫務科等科室負責本單位傳染網絡直報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組織領導和落實。2、防保所為本單位傳染病網絡直報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的主管科室,負責該項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根據中華人12、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規范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要求,指定專人負責傳染病網絡直報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并建立傳染病登記簿。3、門診、住院部、化驗室、X光室要分別做好門診登記、住院病人登記、化驗室登記、X光室登記。4、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現有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帶者時,首診醫生必須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由疫情管理員統一收集錄入。5、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13、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2小時內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6、做好自檢記錄。對發現傳染病不報、漏報的醫生或者報告好的醫生,報告單位應按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給予處罰及獎勵。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1、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加大宣傳力度,采取電子屏幕、制作牌面、散發材料,大力宣傳預防傳染病知識,增強醫務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屬的防患意識。2、利用院周會和鄉村醫院例會開辦專題教育,參照預防傳染病知識相關知識讀本,以預防知識教育為主要內容,對本院職工和鄉村醫生進行教育,加強防范。3、首診醫生在接到傳染病人時,必須堅持首診負責制對病人全程進行監控與教育。4、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傳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擴大社會影響力,提升全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