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7744
2024-09-08
11頁
30.50KB
1、中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制度及消毒隔離措施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職責(1)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管理職責 (2) 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及措施(3)治療室、處置室、注射室、換藥室醫院感染工作制度(4)產房消毒隔離制度及措施(5)新生兒室醫院感染工作制度(6)手術室感染管理制度 (7)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8)消化內鏡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9)消化內鏡室消毒隔離制度(10)終末消毒制度(11)紫外線燈使用管理規定(12)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13)抗生2、素合理應用規定(14)各種常用醫療、護理器具消毒方法(15)輸液(血)反應報告規定(17)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制度(18)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制度(19)針刺傷后補救措施 (24)醫護人員預防經血傳播性疾病的職業防護流程圖(25)艾滋病職業暴露處理流程圖(26)醫療廢物管理制度(27)醫療廢物管理職業安全防護要求(28)科室醫療廢物管理工作職責(29)醫療廢物交接制度(30)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31)醫療廢物分類目錄(32)醫療廢物處理工作流程(33)洗手及手消毒制度(34)醫院感染流行、暴發應急預案與控制措施(35)泌尿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6)呼吸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3、及措施(37)胃腸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8)血管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39)手術切口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40)各種常用醫療、護理器具消毒方法項目消毒/消毒種類方法/消毒時間消毒液更換時間1、金屬器械(手術器械、檢查器械、牙科器械等)(1)高壓滅菌(2)2%戊醛(以上二種方法選一種,首選高壓滅菌)浸泡10小時物品有效期一周戊二醛2周更換一次(濃度不夠立即更換)2、無菌物品、敷料罐及貯槽、無菌持物鉗、鑷及容器(1)高壓滅菌(2)無菌持物鉗、鑷浸在盛有含氯量為2500mg/L金星消毒液容器無菌物品有效期1周(啟用后24小時重新滅菌)消毒液每周更換2次3、治療臺、治療車、治療4、盤含氯量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擦拭1-3分鐘每次治療或護理后處理4、輸液架、腳架、病歷夾、體重計等含氯量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擦拭1-3分鐘每周擦拭1次5、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劑按六步洗手法揉搓 1-3分鐘用完更換6、血壓計袖帶、藥杯、網袋含氯量為5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水沖洗、晾干備用每周消毒一次(遇有體液、血液污染時及時消毒)7、體溫表、彎盤、止血帶含氯量為500mg/L“84”消毒液每次治療后浸泡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備用每日更換8、霧化管、濕化瓶、引流瓶含氯量為500mg/L“84”消毒液每次用后浸泡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備用。每日更換95、開口器、壓舌板、舌鉗、吸引管道、擴陰器、換藥器械(1)含氯量為500mg/L“84”或金星(2)高壓滅菌每次使用后消毒液浸泡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再高壓滅菌。消毒液每日更換10、聽診器75% 酒精擦拭1-3分鐘11、呼吸機螺紋管(1) 含氯量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2)高壓滅菌或者2%戊二醛浸泡。(也可采用甲醛氣體薰蒸消毒)。每次使用后消毒液浸泡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再高壓滅菌或 2%戊二醛浸泡10小時,無菌蒸餾水充分沖洗,干燥保存。甲醛氣體薰蒸:甲醛 40ml/m3+高錳酸鉀20g/m3“84”消毒液每日更換戊二醛 2 周更換一次(濃度不夠立即更換)12、使用后玻璃注射器6、送供應室統一處理(含氯量為500mg/L“84”或金星消毒液)浸泡30分鐘消毒液每日更換13、皮膚消毒靜脈注射部位用2% 碘酊及75%酒精(小兒、碘過敏者除外);肌肉注射可用0.5%碘伏14、空氣消毒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照射1小時每日2次15、廁所、床單位抹布、拖把、床刷含氯量為500mg/L“84” 消毒液擦拭1-3分鐘浸泡30分鐘每次使用后更換16、紫外線燈管95%酒精擦拭每周1次17、大小便器、公共痰孟含氯量為500mg/L“84”消毒液每次使用后浸泡30分鐘每次使用后更換18、傳染病人排泄物、剩食物含氯量為1000mg/L“84”消毒液攪拌放置小時每次用后更換19、傳染病人醫療物品含氯量7、為1000mg/L“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每日更換備注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以說明書為準。泌尿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嚴格掌握適應證,在一般情況下避免使用導尿管。2、使用其它方法代替膀胱內導尿,如間歇性導尿、陰莖套導尿等。3、盡量減少導尿管留置時間,每天評估持續導尿的必要性。4、嚴格掌握導尿管插入和護理時無菌技術。(1)在導尿管插入之前,用消毒劑消毒尿道口周圍。(2)在滅菌條件下,無菌操作插入導尿管。(3)保持整個集尿系統閉合,盡可能縮短導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時間。(4)保持尿液從上往下的重力引流。并隨時觀察尿液是否從導尿管中流出,以確保導尿管未阻塞。5、有條件時應使用一次性導尿管和集尿8、系統。否則應對上述物品徹底清洗后,再高壓蒸汽滅菌或化學滅菌。6、不建議為預防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尿道口使用抗菌軟膏,以防止產生耐藥菌株。7、不建議沖洗導尿管和更換導尿管,也不宜頻繁進行菌尿檢測。XXX中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 xx年6月10日呼吸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減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腸道病原菌定植與吸入,防止內源性感染的發生。(1)改進營養支持治療方法,盡可能采用胃腸營養,喂養過程中盡量減少誤吸危險,提倡半臥位,用小號胃管少量持續喂養,也可將導管直接插入空腸,以避免對胃液的堿化作用。(2)對患者采取半臥位,特別是對機械通氣患者,控制胃內容物反流。(3)用硫糖鋁防治消化應激性潰瘍,減少下呼9、吸道感染的發病率。(4)呼吸道分泌物持續或間斷抽取引流,降低原發內源性菌群所致呼吸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并推遲肺炎發生時間。(5)對外傷、高危手術者采用選擇性消化道去污染,用胃腸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殺滅胃腸道條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阻斷內源性感染途徑,降低醫院內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6)用大環內酯抗生素破壞和減少氣管導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它抗生素的通透性,減少細菌在生物被膜內定植,從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7)合理應用抗生素,在藥敏指導下選擇有效抗生素。2、切斷外源性感染傳播途徑(1)接觸、診療、護理病人前后要嚴格洗手。(2)接觸病人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時戴手套。(3)加強對共用10、器械如呼吸機氣路管道、噴霧器及其它器械的消毒滅菌。呼吸機管道每周更換2次。用于霧化的液體一定要嚴格滅菌,并做好對共用器械的終末消毒。3、改善宿主條件、提高免疫力(1)術前用各種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并指導和協助術后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動。(2)控制影響病人術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3)盡早拔除氣管導管內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氣囊前,將插管氣囊以上的氣管分泌物清除干凈。(4)加強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萬大古霉素腸球菌感染者或攜帶者的隔離,對MRSA和銅綠假單胞菌者也應進行隔離。(5)對粒細胞缺陷者和器官移植者采用保護性隔離。(6)對特殊人群可試用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Y干擾素、抗11、內毒素抗體、促炎細胞因子拮抗劑等提高機體免疫防御功能。XXX中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 xx年6月10日胃腸道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由于本病是由糞口途徑傳播,因此加強飲食衛生宣傳極為重要。2、病人、家屬、醫院工作人員有效地洗手是控制感染性腹瀉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3、醫院營養食堂中污染食品是造成感染性腹瀉散發或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嚴格管理。4、加強對感染性腹瀉患者的隔離,并要對其排泄物及容器等嚴格消毒。并要做好隨時消毒與終末消毒。5、新生兒室、母嬰同室、兒科等是感染性腹瀉爆發的高危科室應嚴格進行管理。特別是要防止母奶及奶制品及其容器污染引起的爆發流行。6、醫務人員12、營養食堂工作人員、配膳員等一旦出現急性腹瀉,應立即暫時調離與食物和直接與病人接觸的崗位。直至臨床癥狀消失,2次大便培養陰性(間隔24小時以上)方可恢復原工作。7、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防止二重感染的發生。8、一旦發生感染性腹瀉的爆發流行,應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管理。對病人及可疑者進行隔離和醫學觀察,積極治療病人,對污染環境和可疑傳播途徑進行消毒處理,特別要做好手的清潔和消毒,采取保護易感人群等綜合性防治措施。XXX中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 xx年6月10日血管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正確選擇導管:經研究不銹鋼針頭導管感染的機會小于塑料導管。但不銹鋼針頭只適用于外周淺靜脈,且易13、致血管痙攣而影響補液速度,所以醫院大多采用聚乙烯塑料導管、硅膠管或滌綸套靜脈管。2、導管插入不宜過深,一般以插入35cm即可。留置時間與感染率的高低呈正相關,所以應及時更換或拔除導管。3、正確選擇插管部位,皮膚穿刺法感染低于皮膚切開插入法;上腔靜脈系統置管感染低于下腔靜脈系統置管;老年人或伴有血管性疾病及長期臥床者,易并發下肢血管置管感染,其感染率高于頸部血管和鎖骨下血管。4、緊急置管感染高于擇期置管,故非緊急情況下應選擇擇期置管。5、熟練的操作技巧、保持導管的通暢可有效地減少感染。6、嚴格無菌操作,減少皮膚入口處微生物的侵入;操作前應認真洗手、戴口罩,必要時如做中心靜脈穿刺插管或靜脈切開時,14、應戴無菌手套,導管入口處應遠離創面,置管處皮膚應認真準備、嚴密消毒,置入導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動,置管后導管入口部應保持干燥,并每天進行清潔消毒。最好選用透明敷料敷蓋,以便局部觀察。一般應每2天更換一次敷料。7、為避免液體污染應現用現配。靜脈營養液的配置應在無菌室或層流潔凈工作臺進行。放置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輸液時間最好在24小時內完成。輸液器具應及時更換。8、加強局部觀察、及時更換和拔除感染導管,并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一旦感染應積極進行局部和全身治療。XXX中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 xx年6月10日手術切口感染預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住院前措施:盡可能在門診完成各項檢查,以盡量縮短住院時間。15、同時在住院前積極治療各種潛在疾病和感染,糾正各種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加強營養,提高機體防御能力。2、手術前措施:認真做好病人術前清潔和皮膚準備。按無菌操作程序,嚴格進行手術區皮膚消毒和手術區保護。對污染手術、結腸手術、全身情況較差者、接受激素或抗代謝藥物治療者、進行人造物留置的手術、心臟瓣膜病或已植入人造心瓣膜而再行手術者、嚴重創傷病人,可于圍手術預防應用抗生素。一般給予方法是手術前30分鐘或麻醉同時(剖腹產應于臍帶被夾緊后),靜脈內給一次足量抗生素,必要時術后可繼續用藥23天。3、手術人員準備進入手術室應嚴格按規定更換鞋、衣、褲、帽、口罩。并應嚴格按規定洗手。嚴禁患有癤腫、濕疹、感冒、鼻16、咽部或腸道中帶有耐藥的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危險細菌的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4、手術中措施:熟練手術技巧、縮短手術時間、正確放置引流等是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重要環節。同時要嚴格控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認真收集處理污染物品,以保持術中手術室內的干燥和清潔。5、手術后措施:切口縫合后應敷蓋吸附能力好的敷料。敷料滲濕后應立即更換。體表不平部位應以繃帶包扎或加壓包扎。嚴格執行切口護理的無菌操作。做好對切口的觀察和術后引流的護理。6、對手術切口進行前瞻性感染監控,并及時反饋,可有效降低各類切口感染率,并有助于制定抗生素預防用藥計劃。7、做好手術環境和手術器械的消毒與滅菌管理,并執行嚴格的監控措施。XXX中醫院院感管理委員會 xx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