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消毒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7920
2024-09-08
14頁
26.94KB
1、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消毒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一、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由國家衛生部制定頒布,是國家衛生行業標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制定,規定了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手衛生設施、洗手與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衛生效果的監測等,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手衛生設施、洗手與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衛生效果的監測等。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2、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隨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手衛生hand hygiene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32 洗手 handwashing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33 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3、部暫居菌的過程。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能從大部分人體皮膚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皮膚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一般情況下不致病。36 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寄居在皮膚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4、染密切相關。37 手消毒劑 hand antiseptic agent用于手部皮膚消毒,以減少手部皮膚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已定、碘伏等。371 速干手消毒劑 alcohol-hand rub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372 免沖洗手消毒劑 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沖洗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38 手衛生設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用于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干手用品、手消毒劑等。4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41 醫療機構應制定并落5、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42 醫療機構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WS/T313-200943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44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a)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2b)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25 手衛生設施5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511 設置流動水洗手設施。512 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6、腔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513 應配備清潔劑。肥皂應保持清潔與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為一次性使用,重復使用的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皂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并清潔、消毒容器。514 應配備干手物品或者設施,避免二次污染。515 應配備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劑。516 手衛生生設施的設置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517 衛生手消毒劑應符合下列要求:a)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b)宜使用一次性包裝。c)醫務人員對選用的手消毒劑應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劑無異味、無刺激性等。52 外科手消毒設施521 應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設置在手術間附近,7、水池大小、高矮適宜,能防止洗手水濺出,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易于清潔。洗手池應每日清潔與消毒。522 洗手池及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間的數量設置,水龍頭數量應不少于手術間的數量,水龍頭開關應為非手觸式。523 應配備清潔劑,并符合513的要求。524 應配備清潔指甲用品;可配備手衛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備手刷,刷手應柔軟,并定期檢查,及時剔除不合格手刷。525 手消毒劑應取得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有效期內使用。526 手消毒劑的出液器應采用非手觸式。消毒劑宜采用一次性包裝,重復使用的消毒劑容器應每周清潔與消毒。527 應配備干手物品。干手巾應每人一用,用后清潔、滅菌;盛裝消毒巾的容器應每次清洗、滅菌。528、8 應配備計時裝置、洗手流程及說明圖。6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6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a)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b)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62 在下列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61的原則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a)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b)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后。c)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d)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f)處理藥物或配餐前。63 醫9、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后進行手衛生消毒:a)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64 醫務人員洗手方法,見附錄A65 消毒應遵循以下方法:a)取適量的速干手消毒劑于掌心。b)嚴格按照附錄A醫務人員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驟進行揉搓。c)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干燥。7 外科手消毒71 外科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72 洗手方法與要求721 洗手之前應先摘除手部飾物,并修剪指甲,長度應不超過指尖。710、22 取適量的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723 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724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73 外科手消毒方法731 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量的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2min6min,用流動水沖凈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無菌巾徹底擦干。流動水應達到GB 5749 的規定。特殊情況水質達不到要求時,手術醫師在戴手套前,應用醇類手消毒劑再消毒雙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732 免沖洗手消毒方法 取適11、量的免沖洗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干燥。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74 注意事項741 不應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742 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743 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他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744 術后摘除外科手套后,應用肥皂(皂液)清潔雙手。745 用后的清潔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綿、手刷等,應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應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潔指甲用品應每日清潔與消毒。8 手衛生效果的監測81監測要求醫療機構應每季度對手術室、產12、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門工作的醫務人員手進行消毒效果的監測;當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務人員手衛生有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并進行相應致病性微生物的檢測。82 監測方法按照附錄B進行。83 手衛生合格的判斷標準細菌菌落總數符合44的要求。附錄A(規范性附錄)醫務人員洗手方法A1 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濕。A2 取適量肥皂(皂液),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A3 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A31掌手相對,手指并攏,相互13、揉搓,見圖A1。A32 手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2。A33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見圖A3。A34 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4。A3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5。A36 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見圖A6。A4 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干,取適量護手液護膚。附錄B(規范性附錄)手衛生效果的監測方法B1 采樣時間 在接觸患者、進行診療活動前采樣。B2 采樣方法 被檢者五指并攏,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水液浸濕的棉拭子在雙手指曲面從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積約30cm2,涂14、擦過程中同時轉動棉拭子;將棉拭子接觸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及時送檢。B3 檢測方法 將采樣管在混勻器上振蕩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無菌吸管吸取1.0ml等檢樣品接種于滅菌平皿,每一樣本接種2個平皿,平皿內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置361溫箱培養48h,計數菌落數。細菌菌落數總數計算方法:細菌菌落總數(cfu/cm2)=平板上菌落數稀釋倍數/采樣面積(cm2) (式B1)二、手衛生管理制度手衛生為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為加強全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15、全和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要求如下:一、嚴格執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二、對醫院職工開展全員性培訓,使所有醫務人員加強無菌觀念和預防醫院感染意識,掌握必要的手衛生知識及方法,保證洗手和手消毒效果。 三、全院配備合格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如流動水,洗手液)。四、重點部門:手術室、產房、急診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鏡室安裝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 五、手消毒劑的包裝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設施應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每季度應對重點部門進行手衛生消毒效果的監測,當懷疑流行爆發與醫務人員手有關時,及時進行監測。 七、醫務人員手無可見污染物時,可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八、醫務人員手16、被感染性物質污染以及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應先用流動水沖凈,然后使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九、本制度適用于全院各臨床醫技科室。不同環境下工作的醫務人員,手衛生應達到如下要求:一、類和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菌落總數應5cfu/cm。類和類區域包括層流潔凈手術室、層流潔凈病房、普通手術室、產房、普通保護性隔離室、供應室潔凈區、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等。 二、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菌落總數應10cfu/cm。類區域包括兒科病房、婦產科檢查室、注射室、換藥室、治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室、化驗室及各類普通病房和房間等。 三、類區域醫務人員的手衛生要求菌落17、總數應15cfu/cm。類區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傳染病科及病房。 四、各區域工作的醫務人員的手,均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附一、洗手指征1、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 4、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6、進入或離開病房前;二、醫務人員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動水洗手,使雙手充分浸濕; 2、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18、手所有皮膚,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具體揉搓步驟為:(七部洗手法)(1)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2)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3)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5)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6)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7)必要時增加對手腕的清洗。 3、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干,取適量護手液護膚。【注意事項】 1洗手時應當徹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及配戴飾物的部位等。 2手洗凈后應用一次性紙巾、干凈的小毛巾擦干雙手,小毛巾應一用一消毒。 3手無可19、見污染物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三、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下應當進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1、檢查、治療、護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離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燒傷病房、新生兒重癥病房和傳染病病房等醫院感染重點部門前后;3、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雙手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雙手保持較長時間抗菌活性時。四、醫務人員手消毒的方法 1、取適量的速干手消毒劑于掌心;2、嚴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驟進行揉搓; 3、揉搓時保證手消毒劑完全覆蓋手部皮膚,直至手部干燥,使雙手達到消毒目的。【注意事項20、】 1手被感染性物質污染以及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應當先用流動水沖凈,然后使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2、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應當戴無菌手套,戴手套前后應當洗手。一次性無菌手套不得重復使用。五、手衛生設施和用品的配備 1、處置室、換藥室、病房等應設有流動洗手設施,手術室、產房、重癥監護室等重點部門應當采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 2、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皂液應當置于潔凈的容器內,容器應當定期清潔和消毒,使用的固體肥皂應保持干燥。提倡使用皂液。如使用固體肥皂,應保持肥皂干燥,盛裝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潔。3、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設施應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可使用一次性紙巾、干凈的小毛巾擦干雙手。小毛巾應一用一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