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檢查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222
2024-09-08
8頁
19.83KB
1、醫院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檢查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制度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疫情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2.傳染病報告實行首診醫師負責制,誰接診,誰報告。3.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例后,根據診斷結果,按照規定時限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現漏報的應及時補報。4.疫情管理人員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如發現上述問題,立即向報告人進行核實、補充或訂正,將審核后的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錄入網絡直報系統。5.網絡直報人員收集到傳染2、病報告卡后,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限和程序通過網絡直報系統進行實時報告,以便上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信息進行審核、監測、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6.已報告病例診斷發生變更、死亡時,責任報告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7.疫情管理人員應每月對上月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監測、分析,并上報預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長。8.責任報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員應嚴格保護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9.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10.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疫情管理員、網絡直報員瞞3、報、緩報、謊報傳染病疫情的,給予直接責任人及其主管領導行政處分,并給予相應經濟處罰。11.網絡直報人員應保障網絡直報系統有關設備和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正常發揮。經常檢查直報系統安全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12.網絡直報人員應對網絡直報系統的賬戶、密碼等資料妥善保管,并嚴格保密。傳染病異常情況疫情報告制度1.傳染病集中發病,或在局限地區流行,但低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標準,稱為傳染病異常情況。2.為了提高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發現、早期報告、早期控制,制定傳染病異常情況疫情報告制度。3.發現傳染病異常情況時,臨床醫生應在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的同時,迅速向主4、管科室(醫務處、預防保健科)報告。4.醫務處或預防保健科主管人員接到傳染病異常情況的報告時,應及時報告科室負責人和分管院長。5.經科室負責人和分管院長同意后,主管人員應向所在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6.在未得到有關部門授權前,任何人不得將傳染病異常情況向社會公開,或向媒體公布。7.對于漏報、緩報傳染病異常情況的人員,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傳染病漏報檢查制度為了加強傳染病疫情管理,杜絕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制定本制度。1.各門診要認真填寫門診日志,住院各科室要認真填寫病人出入院登記簿。2.各科室要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傳染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3.預防5、保健科、醫務處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督導檢查工作。4.預防保健科每日2次及時深入科室收集傳染病報告卡,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負責檢查傳染病報告、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責令限期改正。5.預防保健科對檢查情況進行每月小結,每季度匯總一次,年終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漏報者上報財務處,按照規定給予處罰。6.預防保健科每月1次深入各科室開展督導工作,要求檢查和督導有記錄、有結果、有匯報。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由“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負責。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6、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4.疫情管理人員對傳染病報告卡和網絡直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登記、匯總,定期報院領導小組。5.院領導小組組織院內自查傳染病漏報外,配合上級疾控機構進行漏報調查,并將檢查結果上報主管院長,必要時通報全院。6.疫情管理人員應每周、每月、每季、每年定期開展傳染病漏報、遲報檢查。7.院領導小組根據各科的傳染病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按有關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置。疫情報告指導措施1.每年對新分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2.對相關臨床醫護人員舉辦多種形式的疫情報告知識培訓,如印發學習資料、舉辦知識競賽等。3.定期檢查、考核,及時反饋檢查結果,與科室綜合目標管理掛鉤。4.專職人員每日7、收集傳染病報告卡,每周核對科室出入院登記簿,每月核對出院病歷。5.如有遲報或漏報,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直至追究其刑事責任。傳染病疫情管理報告制度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傳染病分甲、乙、丙三類。2.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執行傳染病管理條例,做到及時診斷治療和嚴格隔離,減少傳播。3.醫院建立健全領導組織,有一名副院長分管負責。4.加強傳染病的登記和報告工作,凡是接觸傳染病的科室和病房均要建立傳染病登記簿(卡),并有專人負責,填寫傳染病登記卡。填卡的要求是:全:填卡項目齊全(*為必填項目),字體工整清晰;快:按報告的時間要求,不得延誤;準確填寫、投遞準確。58、.預防保健科設專人對全院傳染病進行匯總登記并負責網絡直報工作。6.每周與科室核對1次,要求核對符合率達100%。每月核對出院病歷1次。7.認真做好傳染病登記工作,做到不漏登、不漏報。發現漏登、漏報者,將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傳染病疫情收報、核對、自查制度1.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我院為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2.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置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3.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4.預防保健科專職疫情管理人員每天兩次去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和病房、西區各科室收集9、傳染病報告卡。并與門診日志、病人入院登記信息等信息進行初步審核,審核項目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有無漏報等。5.疫情管理人員對初步審核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網絡直報,同時對報告卡質量(是否遲報、有無漏項等)進行審核、登記、匯總,并向有關科室負責人反饋。6.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定期組織院內傳染病漏項自查,并將檢查結果上報主管院長。7.對傳染病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按有關獎懲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制度1.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責任疫情報告人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發現有法定傳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10、義務。2.傳染病疫情報告實行首診醫師負責制。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后,應在規定時限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并在本科室傳染病登記簿上登記。傳染病報告卡報至預防保健科,由預防保健科統一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傳染病報告卡保留三年。3.醫院按照有關法規對責任疫情報告人工作進行監督管理。醫院成立衛生防疫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預防保健科,指定專職疫情管理人員,負責全院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疫情管理人員在報告疫情的同時應及時向科長報告。4.對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于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對其它乙類、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等的病原攜帶者,應在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