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發熱及腸道門診工作管理制度附診流程圖.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238
2024-09-08
10頁
63.62KB
1、醫院發熱及腸道門診工作管理制度附診流程圖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腸道門診工作制度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落實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各項措施,每年5月至10月開設腸道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設備,認真做好腹瀉門診病人的隔離、觀察、診治、消毒、報告等工作,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二、全面系統掌握腸道傳染病的臨床特征、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防護措施,準確、快捷發現病人,避免漏診、誤診。三、認真登記就診腹瀉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詳細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四、對就診患者應詳盡詢問流行病2、學史及其周圍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現象、詢問癥狀、檢測體溫,仔細查體、化驗血象和胸片檢查。對診斷為霍亂病例必須立即報告醫務部及相關部門,由醫院組織專家組對報告的霍亂病例進行會診。五、協助有關部門對腹瀉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六、保持診室良好的通風,做好室內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及病人送往病房時沿途的消毒、清潔工作。定期對空調設備進行清潔、消毒,病人的標本、排污物和污染物的處理按有關消毒隔離規范執行。七、醫護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接診病人時必須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配戴醫用防護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穿隔離衣,并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護。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八、護理人員要充分作好各項藥品、器械、物品的準3、備工作,定量、定點、定位放置,并注意檢查、補充、消毒、更換,嚴防差錯事故。 腸道門診消毒制度 1、嚴格執行腸道門診隔離制度,腸道門診的清潔消毒有專人負責,并做好記錄。 2、腸道門診醫務人員工作是須穿工作服,戴帽子,檢查和護理病人時須戴口罩。 3、腸道門診醫務人員接診處理完病人后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診室內安裝非手觸式洗手裝置等洗消毒設施,檢查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須進行手衛生。 4、診療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聽診器、血壓計等用品專室專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體溫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后備用。診療桌等物體表面,每日清潔消毒每日2次(4、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清洗后晾干備用),有污染時及時消毒。 5、地面每日清潔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一次,其余無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掃;有可見血液體液污染物時,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擦拭后,再濕式清掃。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后備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沖洗后備用。 7、空氣消毒: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必要時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在診室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可使用紫外線燈對空氣進行消毒,每日用空氣消毒機消毒2次,每次15、小時。 8、對病人的污水、污物經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圍環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須嚴格消毒。 9、檢查疑似霍亂患者后,更換隔離衣和床單。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診室的桌椅、門把手、門窗、診查床及診療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時。患者嘔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時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鐘,沖洗后備用。 10、醫療廢物用黃色垃圾袋雙層閉封包扎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腸道病人就診流程圖腹瀉病人(定義:每天排便3次或以上,且大便性狀異常)收費處人員根據患者情況指引到急診科預檢分診處預檢分診處護士詢問病人情況后引導其6、到腸道門診就診醫生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體征、癥狀、做好登記采樣排除腸道傳染病引導至普通門診就診臨床確診上傳傳染病,根據腸道傳染病分類,輕癥院內門診治療,重癥者轉送市中心醫院感染科治療病人離院后,相關科室進入終末消毒,包括消毒霍亂或者重大腸道傳染病疫情時上報醫務部組織專家會診不排除時,上報市衛計局和市疾控中心根據上級指示,進行下一步工作。 發熱門診工作制度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認真做好發熱門診病人的隔離、觀察、診治、消毒、報告等工作,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二、全面系統掌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呼吸7、道傳染病的臨床特征、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防護措施,準確、快捷發現病人,避免漏診、誤診。三、認真登記就診發熱病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家庭詳細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四、對就診患者應詳盡詢問流行病學史及其周圍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現象、詢問癥狀、檢測體溫,仔細查體、化驗血象和胸片檢查。對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必須立即報告醫務部及相關部門,由醫院組織專家組對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會診。五、協助有關部門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六、保持診室良好的通風,做好室內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及病人送往病房時沿途的消毒、清潔工作。定期對空調設備進行清潔、消毒,病人的標本、排污物和污染物的處理按有關消8、毒隔離規范執行。七、醫護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接診病人時必須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配戴醫用防護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穿隔離衣,并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護。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八、護理人員要充分作好各項藥品、器械、物品的準備工作,定量、定點、定位放置,并注意檢查、補充、消毒、更換,嚴防差錯事故。發熱門診消毒制度(一)空氣消毒(1)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必要時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2)每日用紫外線燈消毒2次,每次1小時。(二)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和消毒1清潔的一般要求包括:(1)進行濕式清潔。(2)所有清潔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當保持干燥。(3)清潔工作應當區分清潔區、潛9、在污染區、污染區,逐區進行。濕擦各種物體表面,濕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區使用,及時更換。(4)工作人員進行清潔工作時,應當分區穿戴防護用品。(5)工作完畢后,應當及時清潔和消毒工作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規的消毒方法,有效氯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每日2次。(三)防護用品的清洗與消毒防護眼鏡、防護面罩可以使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 分鐘后,清洗干燥后備用。(四) 醫療器械的消毒與滅菌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常規處理。(五)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原則上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1.患者使用的床單、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換,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時更換。10、用后的上述物品用雙層袋封扎,標記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與醫務人員使用物品應當分開清洗、消毒。2.接觸患者的精密儀器設備,設備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3.患者使用后的體溫計,浸泡于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 分鐘,血壓計、聽診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或消毒濕紙巾擦拭消毒。4.氧氣瓶在移出隔離病房、隔離病區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外表面。5.痰杯使用一次性痰杯,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的處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當使用專用容器盛放,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時,倒入專用廁所,污物桶再用21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洗干凈備用。(七)終末消毒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轉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間的環境和使用的物品應當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是:1.空氣消毒:每日用紫外線燈消毒2次,每次1小時。消毒完畢充分通風后方可使用。2.物體表面和地面:清潔后,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鐘。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五)的要求進行。發熱門診各區域醫務人員著裝要求防護級別工作服工作帽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面罩手衛生適 用 人 群一級防護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二級防護接觸患者及污染物的醫務人員【隔離留觀室診療患者時】三級防護實施12、可引發氣溶膠操作的醫務人員【隔離留觀室相關操作時】穿戴防護用品程序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 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穿戴防護用品程序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脫摘防護用品程序離開污染區進入潛在污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目鏡防護面屏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或手消毒。脫摘防護用品程序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發熱門診病人就診流程圖發熱病人發熱門診非疫區或與常規診治處理疑似或確診患者無密切接觸史醫生詢問病史、排查流行病史、血常規、胸部影像學檢查、生化等來自疫區或與疑似或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史,并有相關臨床表現院內專家組會診 留觀并向衛生行政部門及疾控機構報告 常規診治處理上級專家組會診 排除疑似病例 專用救護車轉診收往定點醫院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