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登記報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685
2024-09-08
14頁
40.54KB
1、醫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登記、報告)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二、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1、醫院成立醫療廢物管理小組,相關科室指定專人(兼職)人員負責收集和處理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2、相關科室建立醫療廢物管理情況登記表。登記核對來源、種類、重量或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 3、一次性衛生醫療用品使用后立即毀形,由相關科室送醫療廢物收集處集中收集,并做好記錄,記錄包括物品的名稱、數量、時間、交接2、者簽名等。 4、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收集后統一由韶關市波力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在運送、貯存、處置過程中應當符合相關規定。 5、除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醫療廢物外,能夠焚燒的及時焚燒,不能焚燒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6、醫療廢物收集、貯存和運送的專用工具、容器要防滲漏、防遺撒、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容器有警示標識。 7、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 8、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標本(如尿樣、血液和體液等)高危險物,在處置前就地消毒。 9、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3、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三、醫療廢物登記制度1、各科室嚴格做好醫療廢物登記工作。2、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3、按照醫療廢物登記表逐項登記并簽名。4、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四、醫療廢物交接制度1、廢物運送人員應當對收集的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保存三年以上。2、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在接收醫療廢物時,應外觀檢查醫療廢物的包裝與標識,并盛裝于醫療廢物周轉箱內或醫療垃圾桶內,不得打開醫用垃圾袋取出醫療廢物4、。對包裝破損、包裝外表污染時應當重新包裝。3、實行危險廢物轉移登記本,由韶關市波力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醫療廢物收集管理人員和我院醫療廢物管理人員交接時共同填寫,保存時間為五年。4、建立填報醫療廢物產生的年報表,并于每年一月份向環保局報送上一年度產生的醫療廢物年報表。5、登記資料保存三年以上。五、醫療廢物事故報告制度1、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其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工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立即向醫療廢物管理小組成員報告,醫療廢物管理小組在 48 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保局、醫院應急事故小組報告。調查處理結束后,必須將調查處理結果向市衛生局、環保局、醫院應急事故小5、組書面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1)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及其簡要經過; (2) 泄露、散落醫療廢物的類別和數量、受污染的原因及醫療廢物產生的科室: (3) 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潛在影響; (4) 已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和處理結果。 2、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3、當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人員傷亡或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 2 小時內向市政府、衛生局報告,并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4、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被醫療廢物污染或損傷時,在采取緊6、急處理措施的同時立即向醫院主管領導和礦主管領導詳細報告。六、各科室醫療廢物處置制度各科室在處理醫療廢物時要遵循以下分類處理的原則:1、感染性和病理性廢物裝在黃色的防滲漏的專用塑料袋中,隔離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使用雙層包裝袋,并及時密封。2、損傷性廢物如手術利器和使用過的針頭裝進專用的利器盒中。3、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在交醫院醫療廢物儲存站前就地消毒。4、以上1、2、3類醫療廢物由產生科室的責任護士按規定程序交給我院醫療廢物管理站管理員,管理員按規定程序交給韶關市波力醫療廢物處有限公司危險廢物處理人員處理。5、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7、病人排出的體液膿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糞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攪勻后加蓋放置4小時,再倒入廁所。6、藥物性廢物除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外交由藥劑科集中處理。七、醫療廢物轉運制度1、醫院安排專人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并按照類別分別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密閉的容器內。 2、轉運人員收集醫療廢物時要與廢物產生地點負責人進行廢物交接登記并簽名,登記的內容有:醫療廢物產生地點、日期、廢物類別及需要說明的事項。 3、轉運人員從醫療廢物產生地點將分類包裝的醫療廢物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路線運送至內部指定的暫時儲存地點。 4、轉運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前,應當檢查包裝物或容器的標識,標簽8、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將不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運送至暫時儲存地點。 5、轉運人員在運送醫療廢物時,必須防止造成醫療廢物盛裝容器破損或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和擴散,并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一律實施袋裝封閉運送。 6、本單位內部一般采取每天運送,運送時避免穿越醫療區、人員活動區、食品加工區等。 7、內部運送路線: 三樓內科治療室 住院樓后門醫療廢物暫時儲存點; 四樓外科治療室住院樓后門醫療廢物暫時儲存點。 五樓病區治療室住院樓后門醫療廢物暫時儲存點。 運送時間: 15:00 15:40 8、醫療廢物轉交出后,應當對暫時儲存地點、容器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 9、每天運送工作結束后,及時對運送工具9、進行清潔消毒。 10、醫療廢物轉運登記材料存檔三年。八、醫療廢物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制度 1、在收集轉運醫療廢物當中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溢出、散落時,轉運人員立即向醫院急救事故小組報告,必要時和市應急中心聯系,以取得他們的支持。 2、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程度。 3、醫院負責人盡快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4、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要盡量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現場其他人員和環境的影響 5、轉運人員對泄漏、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于液體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處理。并對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10、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以防擴大污染。 6、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時必須穿防護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7、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 ( 皮膚 ) 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更換防護用品,受污染皮膚部位用 0.25 過氧乙酸擦拭 3 分鐘后洗澡,必要時接受醫護技術的救治。 8、清潔人員必須對污染的現場地面用 0.1 0.2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噴灑、擦地消毒和清潔處理,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九、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11、生部48號令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職責中對醫療污物管理工作提供指導的要求,如發生因管理不當導致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事故,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以防污染擴散。具體方案如下:(1)當事人立即報告醫院主管領導,由主管領導負責現場調查并提供消毒業務指導,并組織相關人員對污染現場封鎖,做好防護,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2)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 (3)當事人及所在科室要配合有關部門的檢查、監測、調查取證,不拒絕和阻礙,不提供12、虛假材料。 (4)醫院內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由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決定并在48h內向市衛生局、環境局報告,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將調查處理結果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5)醫院內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由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決定并在24h內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6)處理結束后當事人及所在科室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寫出書事情經過與采取的有效處理措施以及預防再次發生的整改措施,一并匯總并寫出最后的總結報告,報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7)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廢物管理小組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醫院醫療廢物處理流程醫療廢物產生地(各科護士治療室、檢驗科、手術室、婦產科產房、人流室、防疫站、醫技科等科室)操作人員分類收集分類分色置入專用包裝袋或者容器 黃色:醫療垃圾黑色:生活垃圾(按指定路線運轉)醫院醫療廢物暫存地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收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