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醫務人員防護管理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751
2024-09-08
5頁
18.34KB
1、中醫院醫務人員防護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防護措施一、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隔離技術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制訂以下內容:1、工作人員上崗著裝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與防護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隔離褲、隔離鞋、防護鏡、防護面罩)。2、工作人員發生感染事件以及銳器傷、化學燒傷及時報告醫院感控辦。3、在進行消毒工作時工作人員應采取自我防護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當可能造成得人身傷害。4、各類人員均應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個人防護與公共環境得保護,完成操作或離開工作區域應及時摘手套,嚴禁工作人2、員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與醫院外環境。二、醫務人員防護得原則醫院應當根據醫務人員在工作時接觸疑似傳染病病人或臨床確診傳染病病人與導致感染得危險性程度采取分級防護,防護措施應當適宜。(一)醫院內所有區域應當采取標準預防。標準預防得核心內容包括:1、所有得病人均被視為具有潛在感染性病人,即認為病人得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進行隔離,不論就是否有明顯得血液或就是否接觸非完整得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2、要防止經血傳播性疾病得傳播,又要防止非經血傳播性疾病得傳播。3、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病人。(二)標準預防得3、具體措施包括: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得物品時應當戴手套;2、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得物品后應當立即洗手;4、醫務人員得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者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5、處理所有得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6、對病人用后得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得消毒措施。三、醫務人員得分級防護(一)一級防護:適用于發熱門(急)診得醫務人員。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得原則。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得各項規章制度。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隔離衣4、戴工作帽與防護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4、嚴格執行洗手與手消毒制度。5、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臵,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得防護。(二)二級防護:適用于進入傳染病留觀室、傳染病病區得醫務人員,接觸從病人身上采集得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得物品與死亡病人尸體得工作人員,轉運病人得醫務人員與司機。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得原則。2、根據傳染病得傳播途徑,采取飛沫隔離、接觸隔離與空氣隔離。3、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得各項規章制度。4、進入隔離留觀室與專門病區得醫務人員必須戴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防護服或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嚴格按照清潔區、半污染區與污染區得劃分,正確穿戴與脫摘防護用品,并注意呼吸5、道、口腔、鼻腔黏膜與眼睛得衛生與保護。(三)三級防護:適用于為病人進行有創操作如給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實施吸痰、氣管插管與氣管切開得醫務人員。除二級防護外,還應當加戴面罩。隔離留觀室、隔離病區必須配臵耐穿刺、防滲漏得容器盛裝各類銳器,預防醫務人員發生銳器傷。醫院應當合理安排醫務人員得工作,避免過度勞累,并及時對其健康情況進行監測,注意監測醫務人員得體溫與呼吸系統得癥狀。四、防護用品得標準及使用醫務人員使用得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醫用級標準。(一)防護服:應當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3,可為聯體式或者分體式結構,穿脫方便,結合部嚴密。袖口、腳踝口應當為彈性收口,具有良好得防水性、抗靜電性、過濾效率與無皮膚刺激性。(二)防護口罩:應當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為長方型與密合型,應當配有鼻夾,具有良好得表面抗濕性,對皮膚無刺激,氣流阻力在空氣流量為85L/min得情況下,吸氣阻力不得超過35mmH 2 0,濾料得顆粒過濾效率應當不小于95%。也可以選用符合N95或者FFP2標準得防護口罩。(三)防護眼鏡或面罩:使用彈性佩戴法,視野寬闊、透亮度好,有較好得防濺性能。(四)隔離衣:材料易于清洗與消毒,長袖、拉鏈或者鈕扣位于背部。(五)手套:為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六)鞋套:為防水、防污染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