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發熱腸道門診管理制度及就診流程.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8814
2024-09-08
12頁
314.87KB
1、醫院發熱、腸道門診管理制度就診流程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傳染病報告制度一、 法定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丙類傳染病(11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2、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除法定傳染病以外的需進行網絡直報的病種:恙蟲病、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肝吸蟲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水痘、森林腦炎、結核性胸膜炎、人感染豬鏈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二、 各科室的首診醫師為責任疫情報告人,必須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三、 報告時限: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病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3、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 對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6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對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鄒城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要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后進入國家數據庫。感染性疾病科門診病人就診規程為進一步規范感染性疾病科門診病人就診工作,預防傳染病的擴散,制定本規程。1、感染性疾病科4、門診就診的疑似傳染病人在專門的掛號交費室進行掛號、交費。2、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就診的疑似傳染病人需要采集標本化驗的,由檢驗部工作人員前來采集、送樣,需取藥者在專門的掛號交費室進行掛號、交費后由工作人員前去藥房取藥,病人不得離開診室或留觀室。3、病人需要拍攝X光片或透視的,由感染性疾病科門診醫務人員通知放射科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專用拍片室,疏散其他病人,由傳染病專門門診醫務人員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帶領病人前往,檢查完畢后再將病人領回感染性疾病科門診。4、與疑似傳染病人接觸的所有醫務人員,必須按照要求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并對病人做好必要的隔離措施。腸道門診工作制度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5、落實傳染病預防控制的各項措施,每年5月至10月開設腸道門診,要求專人、專室、專設備,認真做好腹瀉門診病人的隔離、觀察、診治、消毒、報告等工作,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二、全面系統掌握腸道傳染病的臨床特征、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防護措施,準確、快捷發現病人,避免漏診、誤診。三、認真登記就診腹瀉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詳細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四、對就診患者應詳盡詢問流行病學史及其周圍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現象、詢問癥狀、檢測體溫,仔細查體、化驗血象和胸片檢查。對診斷為霍亂病例必須立即報告醫務部及相關部門,由醫院組織專家組對報告的霍亂病例進行會診。五、協助有關部門對腹瀉病例進行流行病6、學調查。六、保持診室良好的通風,做好室內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及病人送往病房時沿途的消毒、清潔工作。定期對空調設備進行清潔、消毒,病人的標本、排污物和污染物的處理按有關消毒隔離規范執行。七、醫護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接診病人時必須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配戴醫用防護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穿隔離衣,并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護。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八、護理人員要充分作好各項藥品、器械、物品的準備工作,定量、定點、定位放置,并注意檢查、補充、消毒、更換,嚴防差錯事故。 腸道門診消毒制度 1、嚴格執行腸道門診隔離制度,腸道門診的清潔消毒有專人負責,并做好記錄。 2、腸道門診醫務人員工作是須穿工作服,戴7、帽子,檢查和護理病人時須戴口罩。 3、腸道門診醫務人員接診處理完病人后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診室內安裝非手觸式洗手裝置等洗消毒設施,檢查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須進行手衛生。 4、診療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聽診器、血壓計等用品專室專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體溫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后備用。診療桌等物體表面,每日清潔消毒每日2次(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清洗后晾干備用),有污染時及時消毒。 5、地面每日清潔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拖地一次,其余無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掃;8、有可見血液體液污染物時,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擦拭后,再濕式清掃。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沖洗后備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沖洗后備用。 7、空氣消毒: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必要時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在診室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可使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燈對空氣進行消毒,每日用空氣消毒機消毒2次,每次1小時。 8、對病人的污水、污物經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圍環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須嚴格消毒。 9、檢查疑似霍亂患者后,更換隔離衣和床單。用15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診室的桌椅、門把手、門窗、診9、查床及診療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時?;颊邍I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時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溶液作用30分鐘,沖洗后備用。 10、醫療廢物用黃色垃圾袋雙層閉封包扎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處理。腹瀉患者就診流程 疑診患者(腹瀉)腸道門診就診 排 除感染性腹瀉 疑似病人 確診病人 (報告) (報告) 相關門診就診 收治隔離 專業車輛 觀察病房 送隔離病房 排 除 確 診 治 愈 (重癥轉濟寧傳染病院)發熱門診工作制度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排查和管理方案,認真做好發熱門診病人的隔離、觀察、診治10、消毒、報告等工作,對漏報、瞞報、緩報疫情的,依法追究個人責任。二、全面系統掌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臨床特征、診斷標準、治療原則和防護措施,準確、快捷發現病人,避免漏診、誤診。三、認真登記就診發熱病人姓名、性別、年齡、家庭詳細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四、對就診患者應詳盡詢問流行病學史及其周圍是否有聚集性發病現象、詢問癥狀、檢測體溫,仔細查體、化驗血象和胸片檢查。對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必須立即報告醫務部及相關部門,由醫院組織專家組對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會診。五、協助有關部門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六、保持診室良好的通風,做好室內清潔區、潛在污染11、區、污染區及病人送往病房時沿途的消毒、清潔工作。定期對空調設備進行清潔、消毒,病人的標本、排污物和污染物的處理按有關消毒隔離規范執行。七、醫護人員要加強自身防護,接診病人時必須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配戴醫用防護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穿隔離衣,并注意呼吸道和粘膜的防護。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八、護理人員要充分作好各項藥品、器械、物品的準備工作,定量、定點、定位放置,并注意檢查、補充、消毒、更換,嚴防差錯事故。發熱門診消毒制度(一)空氣消毒(1)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必要時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2)每日用空氣消毒機消毒2次,每次1小時。(二)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和消毒12、1清潔的一般要求包括:(1)進行濕式清潔,動作輕柔。(2)所有清潔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當保持干燥。(3)清潔工作應當區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逐區進行。濕擦各種物體表面,濕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區使用,及時更換。(4)工作人員進行清潔工作時,應當分區穿戴防護用品。(5)工作完畢后,應當及時清潔和消毒工作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規的消毒方法,消毒劑可選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每日2次。(三)防護用品的清洗與消毒防護眼鏡、防護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或0.2%的過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鐘后,清洗干燥13、后備用。(四) 醫療器械的消毒與滅菌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常規處理。(五)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原則上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1.患者使用的床單、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換,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時更換。用后的上述物品用雙層袋封扎,標記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颊呤褂梦锲放c醫務人員使用物品應當分開清洗、消毒。2.呼吸治療裝置在使用前應達到高水平消毒,螺紋管盡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復使用,用后應當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 分鐘后,送消毒供應中心處置。氧氣濕化瓶應當每24小時進行更換,使用后的濕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劑中 30 分鐘,送消毒供應中心處14、置。呼吸機主機表面清潔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每日2次。3.接觸患者的精密儀器設備,設備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或整機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4.患者使用后的體溫計,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 分鐘,或者浸泡于0.2%過氧乙酸中10 分鐘后,干燥保存。血壓計、聽診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壓舌板一人一用一滅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壓舌板。5.氧氣瓶在移出隔離病房、隔離病區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外表面。6.患者使用后的痰杯,應當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劑處理痰液 60 分鐘,然后將痰液倒入廁所。痰杯使用一次性痰15、杯,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7.患者復用的餐飲具,采用常規消毒方法即可。(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的處理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當使用專用容器盛放,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的原則為: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適當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藥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七)終末消毒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轉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間的環境和使用的物品應當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是:1.空氣消毒:空氣消毒機對空氣消毒,也可以用15% 過氧乙酸7 ml/m3(即純過氧乙酸1g/ m3)熏蒸進行消毒;消毒完畢充分通風后方可使用。2.物體表面和地面:清潔后,使用16、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鐘。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五)的要求進行。發熱門診各區域醫務人員著裝要求防護級別工作服工作帽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防護服手套鞋套面罩手衛生適 用 人 群一級防護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二級防護接觸患者及污染物的醫務人員【隔離留觀室診療患者時】三級防護實施可引發氣溶膠操作的醫務人員【隔離留觀室相關操作時】穿戴防護用品程序清潔區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 戴帽子戴醫用防護口罩穿工作衣褲換工作鞋后進入潛在污染區。穿戴防護用品程序潛在污染區進入污染區: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面罩戴手套穿鞋套進入污染區脫摘防護用品程序離開污染區進入潛在污染區前:摘手套、消毒雙手摘護目鏡防護面屏脫隔離衣或防護服脫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進入潛在污染區,洗手或手消毒。脫摘防護用品程序從潛在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脫工作服摘醫用防護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進入清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