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衛生院醫療工作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022
2024-09-08
13頁
37KB
1、中心衛生院醫療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中心衛生院xx年醫療工作管理制度急診科工作制度 醫院實行八小時門診工作制,凡八小時以外的急診病人均由急診科應診,并負責通知有關科室值班醫生。 接診病人要認真負責、準確迅速,搶救病人要積極 :主動、分秒必爭,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各項記錄。對暫時不能確診的病人,實行首診科室和首診醫師負責制,根據病情需要會診的,有關科室應全力以赴。 對需要立即住院或手術的病人。除實施必要的救護外,應迅速和有關科室取得聯系,由急診醫師和護士陪送至病房,并做好交接班。 留觀察室觀2、察的病人,由有關科室門診、值班醫師、和急診護土負責診治護理,寫好病歷,開好醫囑,密切觀察病情,采取有效的診治措施。觀察時間一般不超過2天。 遇有重大搶救,需立即報請科主任和院領導親臨現場指揮。凡涉及法律、糾紛的病人,在積極搶救的同時,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急診藥品、器械、敷料應放固定位置,取用方便,并由專人管理,定期檢查、消毒維修及補充。急診科要建立健全各種危重病人搶救技術常規,嚴格執行急診各項規章制度。急診觀察室工作制度 凡不具備住院條件,但根據病情必須觀察病人,可留觀察室觀察病情;觀察的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 觀察室的病人由各有關科室和急診值班醫師、急診室護士負責診治護理,要寫好病歷、開好3、醫囑,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及時有效地采取診治措施。 急診值班醫師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隨時觀察以免貽誤病情。 急診室值班護士、隨時巡視病房,按時進行診療護理,并及時記錄、反映病情。醫護人員按時進行交接班,詳細介紹觀察病人病還必須變化及治療情況。門診工作制度門診工作人員應穿著整齊,佩戴工作牌,在工作過程中不允許抽煙、吃零食或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門診工作人員要做到既堅持原則,又有良好的服務態度,接待熱情,解釋耐心,檢查細微,工作忙而不亂,力求診斷正確,處理及時,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高年資醫師實行定期門診和專科門診制,每周至少一次,以提高門診質量,方便患者。 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簡化就診手續。做4、到標志鮮明醒目,回答詢問熱心,努力縮短侯診時間。 對高燒、危重及70歲以上高齡病人提前安排就診。 凡門診患者均應建立門診病歷,每次就診應認真檢查,簡明扼要準確地記載病歷。主治醫師或門診部應定期檢查。 門診各科與住院處、病區應加強聯系,以便根據病床使用情況,有計劃地收容病員住院治療。 門診醫師要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治療盡可能減輕病員的負擔。 凡經診治三次仍未能確診的病人以及疑難危重病人,應及時請上級醫師診治,力求明確診斷,及早治療。門診檢驗、放射、心電圖,超聲診斷等各種檢查,應做到檢查準確,報告及時。加強檢診,做好分診工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報告。門診應經常保持清潔5、整齊、安靜,改善侯診環境。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并利用各種形式做好衛生健康、計劃生育等宣傳教育工作。入、出院工作制度 患者住院,由醫院門診醫師根據病情決定。病人憑醫師開具的住院證,門、急診病歷,轉帳支票或預交金到住院處辦理手續,住院處再通知病區。 危重病員或急診手術病人等特殊情況,由醫師在住院證上注明“急”字或經醫務科許可,可先住院,后補辦手續。 病人住院應進行必要的衛生處理。登記聯系人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傳染病員住院,必須嚴格進行衛生處理。醫務人員要主動、熱情地接待住院病員,介紹住院守則和病房有關制度。 病員出院、由該科主治醫師或負責醫師決定,并提前一天通知護理人員6、。次日早晨辦理出院手續,同時清點收回病員住院期間所用醫院的物品。 病員臨出院前,經治醫師應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項,并主動征求其對醫務、護理等各方面的意見。病情不宜出院,而病員或家屬要求出院者,醫師應加以勸阻,說服無效時,應報科主任批準,并由病員或家屬簽字確認方可辦理出院。應出院而不出院者,通知所在單位或有關部門接回或送回。醫務管理工作制度醫務管理工作是負責對全院醫療業務、醫療質量、醫療技術行使科學的組織與管理。醫務管理工作要堅持以醫療工作為中心,努力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保障醫療、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完成。每年初要根據全院的年度工作安排,做好全院醫療工作計劃和重點工作的部署,同時制定實施方案,經7、單位領導審批后執行。經常督促檢查,協助解決困難,組織協同攻關,按期總結匯報。醫務管理工作負責檢查和分析醫療工作質量、新業務開展進程,參加指導業務活動,組織重大手術,急診、危重、疑難傷病員的會診和搶救;組織全院性的病例討論;組織科室間的協作,密切相互間的關系;組織好全院的門診工作及傷病員的入院、出院、轉院工作。組織好各種搶險、救災及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工作,及時完成上級政府部門下達的應急醫療工作。督促各級醫務人員履行職責,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檢查和指導各科室完成各自制定的工作計劃。定期開展醫療質量控制活動,并做好記錄,每月不少于一次。及時調查了解各類醫療事故、差錯的發生情況,組織討8、論、鑒定,認真吸取教訓,及時報告并提出處理意見。負責組織、檢查、安排全院醫務人員的業務訓練、技術考核,以及新畢業醫師和進修、實習人員的學習、輪轉,建立業務人員技術檔案。熟悉全院醫務人員特別是技術骨干的業務技術狀況,熟悉醫院各業務科室的專業發展水平和現狀,對醫務人員的任免、調配、獎懲、使用,對制定醫院短期和中發期展規劃等提出意見。隨時總結經驗,進行管理理論研究,采用科學方法,不斷健全和完善規章制度。組織好醫護聯合查房。并協助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季度和年度科室工作大檢查。護理管理工作制度根據全院的年度安排,負責督促檢查護理工作、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和護理文書書寫標準的執行情況。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堅持每9、周檢查護理工作質量,開展質量控制和反饋工作,督促各級人員履行職責,并做好記錄。參加和指導業務活動,組織急診、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及時調查了解發生的各類差錯事故的原因,與科室共同研究、分析、處理、總結經驗教訓。負責組織、檢查、安排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訓練、技術考核以及進修、實習人員的學習、工作輪轉。熟悉和掌握全院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和學習情況,建立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檔案。抓好護理人員醫德醫風教育,關心護理人員生活和思想狀況。醫療糾紛及事故防范制度 嚴格落實醫療制度及操作規程,對住院醫師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及個人業務素質。加強業務學習及基本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加強質量安全意識務育10、,嚴格質量關鍵過程流程管理,樹立風險、責任、法律等意識。加強服務意識教育,全面轉變服務態度,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嚴格落實各項告知制度,加強對高危關鍵環節、糾紛高發人群(對療效期望值高,對醫療風險認識不足、對醫生信任度不高以及高危科室如外科、婦產科病人等)的關注;提高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解答清楚,不留死角。定期召開科內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的不斷提高與持續改進。質量安全教育制度 定期進行醫療制度及操作規程培訓,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全面提高個人業務素質。進行各專業業務學習及基本技能教育,提高各行業領域技術11、水平。加強質量安全意識務育,嚴格質量關鍵過程流程管理,樹立風險、責任、法律等意識。加強質量意識教育,全面轉變服務態度,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嚴格落實各項告知制度,加強對高危關鍵環節、糾紛高發人群的關注;提高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能力和技巧,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解答清楚,不留死角。定期召開科內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的不斷提高與持續改進。醫療法規學習培訓制度為了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規范醫療行為,保障醫療安全,制定本培訓制度。醫療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工作納入全年工作計劃,常抓不懈,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醫院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全員醫療法律法規知識12、集中培訓,由醫務科負責組織實施。各科室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學習、培訓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新分配、調入的人員須經醫療法律法規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學習、培訓內容:醫療機構及人員執業管理、傳染病防治監督管理、醫療廢物管理、醫療事故處理、侵權責任法以及其他和醫療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培訓的形式:采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以自學為主。醫院鼓勵各科室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如閱讀法律書籍、聽講座、看錄像、專題討論、知識競賽等。醫院每年底進行一次法律、法規知識考試或競賽,結果納入年終綜合目標考核并給予單項獎懲。醫患溝通制度醫務人員態度和藹、舉止文明,充分關心、愛護和體貼13、患者,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向患者解說病情耐心、細心,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杜絕生、冷、硬、頂現象。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主動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客觀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看法,對治療、措施及愈后的期望,積極幫助患者消除心理負擔和恐懼。每位患者至少有一次具有實質性的溝通記錄。認真貫徹落實臨床“雙方案”精神,盡量為患者提供兩種以上的檢查、治療以及用藥等方面的臨床治療方案其自主選擇,并盡可能推薦最佳合理的方案,切實增進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自覺維護患者的權利,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擬行特殊檢查、手術、麻醉以及特殊治療前,應將潛在的醫療風險告知患者,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屬的理解并征得書面同意。醫務人員在醫14、療活動中如發生醫療過失或醫療事故,應立即上報科室負責人,負責人給與認真細致解說,盡可能將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重大醫療事故醫務科進行認真調查,及時將調查結論如實向患者通報解說。建立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公布投訴電話,及時受理和處理患者的投訴,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醫院投訴及糾紛處理程序醫院應當建立暢通、便捷的投訴渠道,在醫院顯著位置公布投訴管理部門、地點、接待人及其聯系方式。有條件的醫院可設立網絡投訴平臺,并安排人員處理、回復患者投訴。醫院院長為醫院投訴第一責任人,指派專人負責醫院投訴接待工作(可兼職)。并實施下列公開制度: 上崗人員必須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或編號、科室、職稱或職務等內容的胸卡;15、 公開張貼衛生部制訂的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 公開主要檢查、治療、手術、住院的收費項目及標準;公開常用藥品價格和自費藥品品種; 對出院病人出具期費用結算憑證; 公開專家門診姓名、職稱、專科、時間、掛號費標準等;醫院投訴管理部門(投訴負責人)接到投訴后,同時建立投訴檔案(表格見后),并在48小時內向當事部門、科室和相關人員了解、核實情況,當事部門、科室和相關人員應當予以積極配合,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提供書面情況說明、初步責任認定及科室初步處理意見。投訴管理部門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提出處理意見,并反饋投訴人。(涉及患者死亡的投訴,必須在接到投訴后6小時內提出處理意見,同時向患者做好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工作)醫療糾紛的處置應在醫院提供的接待場所進行,患方參與醫療糾紛處理人數較多時應當參照有關規定,由患方委派2-3名代表與醫院協商解決醫患糾紛。醫患糾紛協商不成的,患者有權向醫院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行政處置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院方調解不果的情況下,可以申請第三方調解組織介入調解工作,在第三方調解組織介入前,必須準備好整個糾紛或投訴的起因、調查情況、患方要求以及醫方的看法和要求。在糾紛調處完畢后,立即組織召開糾紛分析會,分析糾紛發生的原因,分清相關責任,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將投訴檔案、卷宗統一保管,并建立電子檔案,將投訴接待以及調處結果報衛生局醫政科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