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新生兒病房感染防治工作管理制度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061
2024-09-08
23頁
63KB
1、醫(yī)院新生兒病房感染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新生兒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新生兒病室應當加強醫(yī)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實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guī)章制度和工作規(guī)范,并按照醫(y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醫(yī)院感染危險。 二、新生兒病室應當通過有效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監(jiān)測和醫(yī)療設備消毒滅菌等措施,減少發(fā)生感染的危險。 三、新生兒病室應當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每日通風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鐘。有條件者可使用空氣凈化設施、設備。新生兒病室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區(qū)要換(室內)工作服、工作鞋。 四、新生兒病室按照規(guī)定建立2、新生兒病室醫(yī)院感染監(jiān)控和報告制度,開展必要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監(jiān)測和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針對監(jiān)測結果,應當進行分析并進行整改。存在嚴重醫(yī)院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兒,并將在院患兒轉出。 五、新生兒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手術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標準。 2、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得重復使用。 3、呼吸機濕化瓶、氧氣濕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呼吸機管路消毒按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并更換濕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xù)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終末消毒。 5、接觸患3、兒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 6、患兒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凈,高溫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tǒng)一回收清洗、高溫或高壓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潔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潔與消毒。 7、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日至少更換一次,污染后及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元要進行終末消毒。 六、新生兒病室應當根據相關規(guī)定建立消毒清潔制度,并按照制度對地面和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或消毒。 七、新生兒醫(y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當實施標準預防,并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規(guī)范和無菌操作技術。 八、發(fā)現(xiàn)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要按照傳4、染病管理有關規(guī)定實施單間隔離、專人護理,并采取相應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優(yōu)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九、醫(yī)務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當認真實施手衛(wèi)生。診療和護理操作應當以先早產兒后足月兒、先非感染性患兒后感染性患兒的原則進行。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時應當戴手套,操作結束后應當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兒病室的醫(yī)療廢棄物管理應當按照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類、處理。 院感科 2014年11月25日 新生兒室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布局流程管理1.應設普通病室、隔離病室、沐浴間、配奶間、奶具清洗問(區(qū))、治療室及處置室等。各室分開設置,潔污分5、開,各類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術規(guī)范要求。2.新生兒病床每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床間距不小于1米。二、人員管理1.工作人員管理:工作人員凡有傳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膚化膿性疾等暫停與新生兒接觸。嚴格限制進入新生兒病房人員,進入新生兒病房須更換清潔、專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診療操作時戴口罩、帽子,必要時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隨意進入新生兒病室。2.探視人員管理:新生兒室不設陪護、謝絕探視。確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屬進入探視者應嚴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換專用鞋并洗手后方可進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膚化膿性疾病者謝絕探視。三、環(huán)境管理1.室內溫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兒22-26,早產兒24-28),濕度6、保持在55%-65%。2.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定時使用動態(tài)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每天檢查消毒器的運行狀況,定期對消毒器進行清潔、維護并記錄。3.桌面等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潔水擦拭干凈。4.地面每天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無塵。有血液等污染時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干凈。所有墻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掃1次,保持清潔無塵。5.新生兒室應盡可能減少物品擺放,物品的擺放按照無菌、清潔、污染有序分開。四、手衛(wèi)生管理1.新生兒病房入口處、病室、治療室、配奶間、沐7、浴間、處置室等應配置專用的洗手設施或快速手消毒劑。2.凡進入新生兒病房及進行各種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五、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1.凡進入無菌組織器官的醫(yī)療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標準。2.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得重復使用。3.氧氣濕化瓶、呼吸機濕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4.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xù)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終末消毒。 5.接觸患兒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6.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更換8、,污染后隨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元終末消毒。六、各項診療護理操作管理1.醫(yī)務人員在實施各項診療護理操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實施標準預防。2.每日醫(yī)生查房應先查新生兒室患兒再查普通患兒。3.每日各項操作應先由早產嬰開始,隔離患兒最后接受診療。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時戴手套,操作后應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4.傳染性疾病新生兒應盡快轉分院治療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兒應收住隔離室,與正常新生兒隔離,病室或床邊應懸掛隔離標識,物品專用,用后嚴格消毒。七、配奶與沐浴管理1.配奶間、奶具清洗間分開設置,保持環(huán)境清潔;患兒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凈,高溫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tǒng)一回收清洗、高壓滅9、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潔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潔。2.應保持沐浴間清潔。沐浴水溫控制在38-41,防止燙傷。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發(fā)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時應采用非接觸式。4.新生兒使用的眼藥水、藥膏均一嬰一用。5.與早產兒和體重1000g的新生兒和須保護性隔離的新生兒皮膚接觸的毛衫、被套等布類應清洗、滅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兒被服類高溫清洗。八、醫(yī)院感染的監(jiān)測按要求對新生室醫(yī)院感染發(fā)生情況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監(jiān)測。監(jiān)測結果不合格時,應分析原因并進行整改,如存在嚴重暴發(fā)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收治患兒,并將在院患兒轉出。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制度1.新生兒病房應相對獨立,內設重癥監(jiān)護病房、普通病房10、早產兒病房、隔離病房、配奶室、治療室等,布局合理,各區(qū)域劃分明確,嚴格管理。 2. 新生兒病房每張床位占地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床間距不少于 1M。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每張床位占地面積不少于 6 平方米。 3.新生兒病房入口處應設有洗手設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 格洗手、更衣、換鞋、戴口罩帽子。 4.非本室工作人員及家屬不得入內。本室物品不得外借,非本室物品不得隨意帶入。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等的工作人員未治愈前不得接觸新生兒。 5.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度在 2224之間,相對濕度為 5565%。配備空氣消毒設施,每日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6.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制度,接觸每一位新生兒和進行各項11、操作前后,必須洗手或進行衛(wèi)生手消毒。任何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操作應戴手套,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環(huán)境。 7.為新生兒進行各種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時,應嚴格執(zhí)行各項無菌操作常規(guī)。 8.新生兒治療、護理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9.連續(xù)使用的氧氣濕化瓶及暖箱,應每日更換濕化液(無菌水),濕化器、 暖箱等必須每日清潔或消毒,每周及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過濾網每月更換。10.配奶器具必須保持無菌,配乳時應規(guī)范操作,避免污染,哺乳用具一嬰一用一消毒。 11.手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各種儀器表面、門把手、床頭桌等,每日濕擦式清潔不少于1次,受到污染時立即擦拭,有明顯污染時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12、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 12.地面每日濕式清潔2次,受到污染時立即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 13、 對于極低體重兒,早產兒應做好保護性隔離措施。 14、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放置,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患有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兒,應遵循相關隔離原則,安置在隔離病房,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隔離標記明確,專人護理,所用物品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出院、轉出或死亡后,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高危新生兒保護性隔離制度1.對高危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和危重新 生兒)實施保護性隔離措施,有條件的實施單間隔離,應與感染患兒 分開安置13、。 2.工作人員進入病室前應戴帽子、口罩、專用工作服或隔離衣。 3.接觸病人前、后均應進行手衛(wèi)生。 4.保持環(huán)境清潔整齊,溫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濕式 清潔;室內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等均應每日清潔消毒。 5.接觸患兒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6.如患兒需外出檢查,應盡量縮短患兒在外逗留時間,最大可能行床邊檢查。 7.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均應避免接觸病人。 8.謝絕床邊探視,確需探視者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新生兒科醫(yī)院感染管理規(guī)章制度一、新生兒病室醫(yī)院感染暴發(fā)應急預案 根據醫(yī)院感染暴發(fā)報告及處置管理規(guī)范,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醫(yī)院感染暴發(fā):指在醫(y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14、患者中,短時間內發(fā)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xiàn)象。疑似醫(yī)院感染暴發(fā):指在醫(y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xiàn)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xiàn)象。當新生兒病室出現(xiàn)此類事件時,醫(yī)院應緊急啟動此預案。(一)醫(yī)院感染暴發(fā)的報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報出現(xiàn)疑似醫(yī)院感染暴發(fā)事件時,應迅速報告主管院長、醫(yī)務科、護理部(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 2、在主管院長指揮下,經醫(yī)務科、護理部、感染控制管理科聯(lián)合調查證實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暴發(fā)事件后,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 3、確診為傳染病的醫(yī)院感染,按傳染病管理法有關規(guī)定進行網絡直報。 4、15、出現(xiàn)醫(yī)院感染暴發(fā)事件時,應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長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醫(y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開展醫(yī)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開展,將受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2)新生兒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xié)助調查和落實感染控制措施。(3)檢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的檢測。(4)感染控制管理科進行流行病調查步驟 A:證實為醫(yī)院感染暴發(fā),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B: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隔離病人,積極治療。對科室的用物、場地進行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必要時,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C:積極查找感染源,對16、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huán)境、物品、醫(yī)務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測。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做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真填寫調查表格。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比較,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因素,結合實驗室結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正確的判斷。F:根據感染暴發(fā)或流行的調查和控制情況,寫總結報告,制定防范措 二、工作人員更衣、洗手制度1、工作人員包括醫(yī)生、護士、清潔工人上班必須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潔,并于每周一、五更換。清潔工的工作服除每周更換二次外,隨臟隨換。 3、接觸肝炎、梅毒、嚴重感染與隔離患者17、時,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驗報告確診隔離的患者,要及時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并將換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鐘后送洗滌。 5、工作人員上班更衣后,護理前、后必須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每月抽查作細菌培養(yǎng)一次。6、醫(yī)生查房檢查、護士治療護理每一個患兒后應用潔芙柔消毒凝膠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 7、嚴禁穿工作服進入食堂、宿舍區(qū)。 三、NICU消毒隔離制度1、工作人員入NICU前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 2、診治、護理前后要用肥皂水及流動水洗手,或用潔芙柔消毒凝膠搽手或1:100愛爾施泡手(5000ml用1片)。 3、桌面、遠紅外輻射臺、護理車等暴露的物體表面,每日用1:40愛18、爾施強氯殺星消毒片濕擦一次。 4、地面每日用 84或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濕拖兩次。5、入NICU必須更換專用拖鞋,拖鞋每周清洗一次。 6、遠紅外輻射床用后床上布類應更換,并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片消毒液擦洗,重新鋪單備用,體溫探頭用3%過氧化氫棉球擦洗。 7、多功能監(jiān)護儀屏幕用95%酒精擦洗每周一次,心電監(jiān)護探頭、血壓計袖帶,每一個病人用后,用3%過氧化氫棉球擦洗消毒后備用。 8、每周NICU衛(wèi)生大掃除一次,空氣消毒一次,用肯格王。牌空氣消毒凈化器消毒2小時。 9、保持病室的清潔安靜,非本室工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入內。入NICU參觀、學習、見習一次不得超過119、0人。 10、每天下午 3點入 NICU探望的家屬應穿隔離衣,更換拖鞋。 11病房每月做一次空氣培養(yǎng),化驗結果達不到標準的應重新消毒后再作培養(yǎng)。 四、衛(wèi)生宣傳制度1、新生兒入院時清潔皮膚更衣,穿上醫(yī)院睡袋,囑將臟布類及多余的物品帶回。 2、醫(yī)務人員人人有責向新生幾家屬宣傳新生兒喂養(yǎng)、護理衛(wèi)生知識。 3、上、下午做護理的護士應向每位家屬宣傳衛(wèi)生知識,并督促護理前后洗手。換尿布后應先洗手,然后再進行喂養(yǎng),人工喂養(yǎng)患兒奶具應消毒。 4、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應督促勤剪指甲、洗凈雙手,喂哺時應用干凈毛巾(專用)濕擦乳頭、乳房。 5、對早產幾家屬應詳細進行喂養(yǎng)、護理的示范指導,甚至手把手的教,一邊教方法,一邊教20、衛(wèi)生知識 6、出院前,進行新生兒缺陷篩查(婦產科做);出院時,應進行出院指導,預防接種:卡介乙肝疫苗等,注意保暖、喂養(yǎng)、預防感染及早期干預等。 7、同時應向家屬宣傳減少探視時間和探視人員的重要性,必要時加以控制。 8、保持病室整潔,不隨地吐痰、丟垃圾。 五、晨間護理消毒制度1、護理前護理人員的手必須用肥皂及流動水洗,將干凈的布類、消毒液等物品帶入病室。 2、一人一盆一巾擦澡,并行口腔、臍部、臀部常規(guī)護理,并保持清潔干燥。 3、每護理一人后,必須用潔芙柔消毒凝膠搽手或1:100愛爾施消毒液擦手后方可進行第二個護理。嬰兒衣服每日更換。 4、做到一人一巾一掃床,護理新生兒后應將嬰兒床濕掃。 5、護理21、結束后方可收出院病人的布類,不得將換下的布類丟在地上,應放在護理車的布袋內。 6、護理結束后的護理車,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濕擦 7、護理結束后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 8、晨間護理時先護理早產兒,然后護理無感染,最后護理感染病人。 六、靜脈、肌注消毒制度1、行靜脈、肌肉注射前應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據情況隨時更換。 2、抽吸藥液、加藥、頭皮靜脈注射等按無菌操作原則。 3、靜脈注射消毒皮膚用安爾碘消毒二次。肌肉注射用或0.2%安爾碘消毒皮膚。 4、給一新生兒行肌注或靜注后應用潔芙柔消毒凝膠搽手或1:100愛爾施消毒液擦手后方可給第二個新生兒操作。 5、用后的剃刀先用3%過氧化氫棉球擦凈頭22、發(fā),浸泡在75%酒精中消毒,刀架用1;40愛爾施消毒液浸泡。 6、用后的注射器、輸液器、延長管等應分類送供應室消毒毀形。 7、操作完,護理車、注射盤應用1;40愛爾施消毒液濕擦。 七、剪臍器械消毒制度1、生兒剪臍用后的剪刀、止血鉗應浸泡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1小時后取出用流動水沖凈擦干上油。 2、將紗布、臍帶布及剪刀、止血鉗包好送高壓滅菌。 3、臍帶布及紗布為一次性使用。 八、布類消毒制度1、每天更換下的被套、大單等當天送洗衣組浸泡、清洗、消毒。 2、住院病人用的布類原則上冬天15天更換一次,夏天一周更換一次,但遇見有血跡、潮濕應及時更 3、換下的臟布類、尿布應放置在規(guī)定的器皿內,不得23、丟在地上。 4、早產兒體重小于1KG置暖箱保暖,其用的所有布類應高壓消毒,包括衣服、中單、尿布、毛巾等。 5、新生兒用的小毛巾用后浸泡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一小時后用肥皂水洗凈,開水燙洗后晾干備用。 6、隔離布類應浸泡1:40愛爾施強氯殺星在30分鐘后取出送洗衣組清洗,隔離病人盡量用一次性尿 7、庫房用肯格王每天照射一次,一次1小時,每個月大掃除一次。 8、窗簾布定期每月拆下清洗一次。 九、護理站、辦公室、治療室家具消毒制度1、經常保持護理站、辦公室、治療室整潔。 2、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濕擦醫(yī)、護辦公室、治療室,暴露在空氣的家具、治療臺、冰箱等物體表面有專用抹布24、桶。 3、每天上午護理前用上述消毒液擦所有的護理車一次。專用抹布、桶。 十、地面、病床單位消毒制度1、每天清晨、中午掃地后用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濕拖醫(yī)護辦公室走廊一 2、病人使用的床頭柜、窗臺每天1:40愛爾施強氯殺星用濕擦一次,擦床頭柜作到一桌一巾。出院病人徹底清潔消毒。 3、保持外走廊、前后樓梯地面整潔,除做好家屬衛(wèi)生宣教不往外走廊倒水、丟垃圾外,每天應掃一次,每月用流動水沖洗一次,病區(qū)走廊每月徹底刷洗一次。 4、加強病床下、床頭柜后清潔衛(wèi)生,經常督促工人清掃,每個病人出院時將病床、床頭柜移開,刷洗一次。 5、出院消毒見終末消毒制度。 十一、呼吸機消毒制度l25、備用中的呼吸機,用專用的布罩加蓋,防止灰塵進入,各管道環(huán)路,每周消毒一次,并記錄。方法: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浸泡1小時后,用冷開水沖洗,再用無菌大毛巾擦干,接上呼吸機,管道開口處用一次性手套包好,罩上罩單備用。 2、使用中的呼吸機環(huán)路消毒,非感染病人23天更換一次,感染病人每天更換一次。消毒方法同上。3、使用中的呼吸機每天清潔一次,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擦洗主機及壓縮機的外部,壓縮機的過濾網要每天沖洗一次,洗盡晾干并安裝好。 4、呼吸機罩單每周更換一次。 十二、喉鏡消毒制度 1、喉鏡使用前后由醫(yī)生隨手用備好的3%過氧化氫棉球擦凈血跡、分泌物并用生理鹽水沖洗后置有蓋方盒內備用。 226、喉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氣囊每次用后洗刷并消毒。 3、氣囊用后浸泡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中一小時后取出,用流動水沖洗后晾干各用。 4、氣管插管一次性使用。 5、喉鏡葉片和手電筒、電池要分開放置,葉片放消毒的有蓋小盒內。 十三、暖箱、蘭光箱消毒制度1、暖箱、蘭光箱每天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或1%戊二醛(終末消毒)消毒液將暖箱內外擦拭一次,并隨時將沾污的奶液及葡萄糖等用濕布擦凈。 2、水箱濕化用水每天用冷開水更換一次,以免細菌滋生。 3、長期使用暖箱,應每周更換一次。 4、更換的暖箱及新生兒出箱后,蘭光箱、暖箱應用上述消毒液進行箱內徹底清一次,并洗凈濕化水的水槽,必要時用紫外線照射消毒。27、 5、清潔消毒過的暖箱放在指定地點,并加蓋大單。 6、暖箱、蘭光箱每月作空氣培養(yǎng)一次。 7、備用的暖箱、蘭光箱每周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擦洗一遍,并更換罩單。 十四、給氧器具消毒制度1、新生兒使用的給氧器具必須經過消毒處理。 2、給氧用的濕化瓶水應用滅菌注射水,每天更換。 3、面罩、頭罩、橡皮管、濕化瓶每周徹底消毒清潔一次。 4、停氧或放下的面罩、頭罩、橡皮管、濕化瓶應浸泡在1:40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液一小時后取出洗凈晾干,放櫥柜內備用。 5、面罩、頭罩因操作不慎或嘔吐弄臟時應及時更換。 6、停氧后應及時將給氧器具取下消毒,勿掛在氧氣筒上。 十五、床邊隔離消毒制度1、腹瀉、膿皰瘡、性病等任何28、原因需要床邊隔離者應有床邊隔離標志,為綠色標志。 2、備潔芙柔消毒凝膠搽手或1:100愛爾施消毒液,供工作人員及家屬泡手,泡手后應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 3、病人用過的布類應浸泡在1:40愛爾施消毒液中。 4、器皿應浸泡在1:40愛爾施消毒液中,應與布類分開泡。 5、泡隔離用的器皿應專用。 6、工人做衛(wèi)生的用具也應專用。同時應加強工人手的消毒。 十六、拖把消毒制度1、辦公室、病房、廁所、開水間拖把和桶的使用應分開,同時應用標志:辦公室白色,病房紅色,廁所黃色,開水間綠色,NICUN。 2、督促工人按規(guī)定使用拖把,并及時補充新拖把。 3、用愛爾施強氯殺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拖地、拖后拖把29、洗干凈、掛起、晾干,分開存放。 4、晴天應將拖把置陽光下暴曬。 十七、終末消毒制度 1、病人出院后應將全部布類:被套、大單、枕頭套、嬰兒衣服、床周、墊套更換送布類清洗。病床、嬰兒床、床頭柜整理后用1:40愛爾施消毒液濕擦 2、新生兒死亡后,應將新生兒穿的衣服、睡袋、小床的布類、遠紅外輻射床上中單更換,并用1:40愛爾施消毒液或1%戊二醛濕擦嬰兒床及遠紅外輻射床。布類、器械、導管按常規(guī)消毒。 3、傳染病病人的用物先行紫外線照射消毒后,再行終末消毒處理。 4、經終末消毒處理后才能收住新病人。 十八、一次性使用無菌醫(yī)療用品的管理及污物處理1、科室使用前應檢查小包裝有無破損、失效、產品有無不潔凈等。 2、一次性使用無菌醫(yī)療用品使用后,進行浸泡消毒后集中供應室統(tǒng)一毀形處理。 3、污物管理:醫(y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處理,醫(yī)療垃圾裝黃色袋,生活垃圾裝黑色袋;醫(yī)療玻璃垃圾單獨放黃色袋;污染的沖洗液、排泄物應先消毒后按醫(yī)療污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