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就診者跌倒及墜床風險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098
2024-09-08
13頁
93.61KB
1、醫院就診者跌倒及墜床風險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題目:就診者跌倒/墜床風險管理制度 編號:xx18(2)頒布部門 辦公室審核日期xx年4月20日 批準人首次發布日期xx年5月18日回顧/修改日期 xx年6月13日生效日期xx年7月9日 1目的幫助員工識別高風險跌倒/墜床就診者,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就診者跌倒/墜床。2標準2.1 評估對象:醫院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評估工具來確定就診者跌倒的風險因素,對所有就診者進行跌倒/墜床風險評估。2.2 評估時機:(1)門診預檢及二次分診時;(2)辦理入院手續時;(2)2、轉入時;(3)手術前;(4)手術后;(5)特殊檢查、使用鎮靜藥后;(6)發生跌倒后;(7)可能存在風險改變時:意識、活動、自我照顧能力等變化,使用鎮靜劑、止痛藥、安眠藥、利尿劑、降血壓藥、調節血糖藥、更換陪伴人員或家屬時。2.3 門診就診者2.3.1 門診病人由分診人員進行評估,并在門診病人評估章上進行標識。以下高風險人員要提醒就診者或其陪同人員預防跌倒的發生,并及時提供必要的的協助:步態不穩者;肢體功能障礙、行動不便者;視覺、聽覺障礙者;意識障礙、失去定向感者;躁動不安者;臨產期的孕婦;蹣跚學步的小孩。2.3.2 工作人員應對高危人群作出以下的提醒:2.3.2.1 注意不要跑動并避免與別人發3、生碰撞;蹣跚學步的小孩應由家長看管。2.3.2.2 使用升降電梯而不要使用自動扶梯。2.3.2.3 小心洗手間、階梯等容易滑倒的區域。2.3.2.4 必要時應主動請求工作人員的協助。2.3.3 門診科室應對門診手術后、使用鎮靜劑后的病人進行預防跌倒的宣教,不適宜立刻下地走動的患者應讓其留在院內休息或使用輪椅或車床協助離院,必要時應要求有陪人陪同離院。2.3.4 接診醫生或是護士應對需要入院的就診者進行評估,若有跌倒風險,應提供輪椅或是車床護送住院者入院。2.3.5 醫院通過電視宣傳、發放單張、宣傳欄、直接宣教等方式加強對就診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工作,共同預防跌倒事件的發生。2.4 住院者2.4.14、 評估2.4.1.1 跌倒/墜床的高危險人群主要包括:嬰幼兒、高齡、肢體無力、行動不便者、手術后、產后、身體虛弱、頭暈、眩暈、貧血、血壓不穩的、意識、精神障礙、精神狀態差、注意力無法集中、使用鎮靜、安眠、降血壓、調節血糖藥等就診者。2.4.1.2 初始評估: 凡新入院的住院者(新生兒除外)均需根據入院評估記錄進行跌倒風險初始評估,評估在病人人院8小時內完成。成人住院者評估分值3分者為高風險人群,兒童住院患者評估分值3分者為高風險人群。2.4.1.3 護士按照護理高風險病人知情同意書、病人跌落風險管理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單對病人及陪人進行預防跌倒的健康宣教,病人或家屬須在同意書上簽名。首次評估后的5、總分應記錄在入院評估記錄中。2.4.1.4 再評估:評估為高風險人群的住院者根據病人跌落風險管理記錄每天進行再評估,非高風險人群則每周進行一次再評估。病人出現下列情況時需在1小時內完成再評估:轉入、病情變化(如手術后,意識、活動、自我照顧能力等改變)、使用鎮靜、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壓、調節血糖等藥物時、跌倒后、跌倒風險因子項目發生改變時。每次評估后要在跌落風險管理記錄表里記錄評估分數,填寫評估日期、時間、簽名。2.4.1.5 新生兒由于自身不能自主移動,其跌倒/墜床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家屬和工作人員的疏忽,為此,新生兒入住科室應該教育家屬和指引工作人員做好防止新生兒跌倒/墜床的預防措施。(見2.6、4.2.8-2.4.2.9)2.4.2 預防措施2.4.2.1 醫護人員要對所有住院病人進行預防跌倒的教育。護士應做好入院宣教:包括介紹病區環境、護理呼叫鈴及緊急呼叫鈴的使用方法、床欄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時機、請患者主動告知地面的濕滑現象及尋求工作人員的幫助、勿穿易滑拖鞋等。2.4.2.2 讓就診者及家屬了解不安全因素、就診者正服用的一些會導致跌倒/墜床的藥物和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目前的行動能力及受限制因素,囑咐就診者避免快速轉換體位。2.4.2.3 確保住院者所用物品伸手可及,根據就診者情況工作人員應給予必要的幫助。2.4.2.4 對意識不清的就診者工作人員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使用床欄防止7、墜床、遵照醫囑使用約束帶防止就診者因躁動而墜床。2.4.2.5 為行動不便的就診者提供輪椅并放置于適當的位置。所有帶輪子的床、椅、桌、車都要有鎖定裝置,使用前應檢查其安全性能是否完好;診查床應調整于適宜高度或配備踏凳。2.4.2.6 住院者外出檢查、治療需用車床或輪椅護送的,工作人員應事先檢查及確定護送工具的安全性能良好方可使用,使用車床、輪椅運送前要上好床欄及綁好安全帶。上、下坡時要特別注意固定好把手,防止松脫。2.4.2.7 病床上配有安全床欄,工作人員應教會病人及其陪屬正確使用床欄的方法,并告知兒童家屬看管好小孩,家屬休息時、轉身背對兒童時均要上好床欄,防止兒童發生墜床;發現兒童家屬將兒8、童放在樓梯、陽臺護欄頂部等高處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制止。2.4.2.8 教會產婦及其家屬正確使用嬰兒床及抱新生兒的方法,告知產婦及其家屬新生兒在睡覺、轉運時需將新生兒放置在嬰兒床內,發現新生兒與產婦同床睡及產婦或家屬抱新生兒方法不對時應及時糾正并給予指導。2.4.2.9 在使用嬰兒床、溫箱、藍光箱前工作人員要檢查床欄、箱門的安全性,如螺絲是否松動、脫落。工作人員為新生兒、嬰幼兒等高危險跌倒/墜床就診者做檢查、治療、操作后,必須隨手上好床欄、關好溫箱或藍光箱門。禁止使用者中途未上好護欄或未關溫箱門離開。為新生兒進行沐浴時應該做好防止新生兒跌落的預防措施。2.4.2.10 在無護欄的操作臺上為病人提9、供服務,如新生兒沐浴后更衣時、在治療床上行靜脈穿刺等治療時,工作人員要看管好小孩,禁止中途離開。2.4.2.11 對評估確定為跌倒/墜床的高危險住院者應采取以下預防措施:*盡量將高危人群安排在靠近護士站的床位,床頭卡插入“預防跌倒”的警示條。*應有陪人陪同(ICU、CICU 、新生兒病區除外),護士要對就診者和陪同者進行重點指導,告知其責任、注意事項和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并讓陪同者簽署護理高風險病人知情同意書。*告知就診者或家屬在術后、產后、服用有鎮靜效果的藥物后以及各種檢查后要緩慢起床,并主動請求協助;眩暈或身體虛弱的人要注意少下床活動。*要求住院者走動時穿防滑鞋(住院者自備)。*加強重點巡10、視與照顧,增加巡視次數。2.4.2.12 醫務人員要對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進行評估,比如約束帶的使用可能對患者肢體造成損傷、長期使用約束帶會增加壓瘡發生率、拉高床欄會加重患兒墜床的損傷程度等,應嚴格遵守約束帶的使用要求及對1歲以上的患兒及其家屬加強防范攀爬床欄導致墜床傷害的教育。2.5 環境設施2.5.1保持醫院內過道通暢,人員通行區域光線要充足。危險環境應有醒目的警示標識。2.5.2 保持地板干凈、不潮濕,及時清除地面上的積水、果皮等雜物。清潔人員進行拖地時應設置“小心地滑”警示牌。2.5.3 浴室及洗手間地面鋪防滑地磚或防滑墊,在浴室及洗手間安裝扶手和緊急呼叫鈴裝置。2.5.11、4 樓梯要安裝扶手,并在樓梯的第一級及最后一級張貼警示標識。2.5.5 樓梯、陽臺、病房窗戶、樓與樓間的天橋有防止意外和墜樓設置。2.5.6 維修電梯、地下水井等設施時要有護欄隔開并有醒目的警示牌提示,必要時應有專人在現場提醒過往人員。2.5.7 后勤工作人員及維修人員要定期(1個月1次)巡視各種設施是否處于安全狀態,發現問題要及時報告、及時維修。2.5.8 醫院工作人員發現跌倒/墜床隱患時,應立即予以糾正或是報告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必要時應留在現場直至維修或清潔人員到場。2.5.9 雨天時,保潔人員應在入口處鋪防滑地氈,放置防滑提示,及時拖干地面;保安應擺放傘套機或發放塑料袋收置雨具。2.5.12、10 出現潮濕氣候時(南方的“回南天”季節),保潔人員應該放置防滑提示,及時拖干地面,必要時加鋪防滑地氈預防跌倒。2.6 就診者跌倒/墜床后處理2.6.1 住院者(含急診留觀者)發生跌倒/墜床的處理程序2.6.1.1獲知住院者發生跌倒/墜床時,所在科室的醫生或護士應立即到場,安撫住院者和家屬,初步評估,簡要了解事件發生經過。2.6.1.2 醫生或護士要對就診者是否受傷、受傷的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就診者受傷的程度(分為四級):*0級=沒有受傷;*1級=輕微傷,包括瘀傷、擦傷、不需要縫合的撕裂傷等;*2級=重傷,包括骨折、頭部外傷、需要縫合的撕裂傷;*3級=死亡。2.6.1.3 如出現損傷,醫生應對13、病人的傷情進行進一步評估并采取相應的處理。*1級傷害病人:傷處立即清潔、消毒、給予冷敷,24小時后熱敷、理療,促進康復。*2級傷害病人:成人:立即聯系外院會診后轉院救治;小兒:立即請小兒外科會診,據會診意見予以治療。*3級傷害病人:保護好現場,立即上報部門負責人、醫務部(行政值班)、中心領導,并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必要時報警處理。2.6.1.4 要在病程記錄中詳細記錄病人跌倒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跌倒后的評估情況及相應處理,并列為重點交班內容。2.6.1.5 發生跌倒/墜床后要對住院者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墜床的再教育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2.6.1.6 住院者發生跌倒/墜床后,發現者應立即向14、護士長或專科(病區)主任報告,并在24小時內填寫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中的相關信息進行上報。2.6.1.7 若跌倒者/墜床者及其家屬沒有提出經濟賠償的問題,按照正常診療程序處理。若跌倒者/墜床者或其家屬提出要求醫院作出賠償或是可能涉及經濟賠償的,應該報告給辦公室向保險公司報案。在尚未明確醫院與患方的責任分攤標準之前,跌倒者/墜床者的診療費用暫由其本人先行墊付,待明確責任后再核算分攤比例。2.6.1.8 住院者跌倒/墜床后出現醫療糾紛的,交由醫務部及相關部門按照醫療糾紛處理規程進行處理。2.6.2 門診就診者跌倒后的處理程序2.6.2.1 門診出現跌倒者時發現者應該過去詢問跌倒者是否需要協助,如不需要15、或跌倒者沒有損傷或是損傷輕微不需要處理,則應向其作出預防跌倒的提醒。2.6.2.2 如有損傷則應該根據初步評估結果指引跌倒者去急診科就診或通知急診科醫生到現場進行處理。超出醫院診療范圍的,急診醫生作出緊急處理后要予以轉院處理。確需醫院護送轉院的則聯系轉運組進行轉運(不收取跌倒者的轉運費用)。2.6.2.3 若跌倒者及其家屬沒有提出經濟賠償的問題,按照正常診療程序處理。若跌倒者或其家屬提出要求醫院作出賠償或是可能涉及經濟賠償的,應該報告給辦公室向保險公司報案。在尚未明確醫院與患方的責任分攤標準之前,跌倒者/墜床者的診療費用暫由其本人先行墊付,待明確責任后再核算分攤比例。2.6.2.4 就診者跌倒16、后出現醫療糾紛的,交由醫務部及相關部門按照醫療糾紛處理規程進行處理。2.7 附則2.7.1 護理部、質量管理辦公室至少每季度要對導致就診者跌倒/墜床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由相關部門進行整改。若當月全院跌倒/墜床次數超過30例、單個部門跌倒/墜床次數超過3例時要及時進行分析和整改。2.7.2 醫院定期對員工包含研究生、進修生及實習生進行預防跌倒/墜床的培訓。2.7.3 就診者家屬跌倒時參照本制度規定操作。3相關文件3.1就診者安全護理規程3.2國際就診者安全目標管理制度3.3臨床護理技術規范附件1 預防跌倒/墜床健康教育1為就診者和家屬提供預防跌倒/墜床健康教育宣傳單。2讓就診者和家屬熟17、悉醫院環境,對住院環境的宣傳和教育要根據就診者的需要反復進行。3教育就診者和家屬床頭呼叫器和淋浴間緊急呼救器的使用方法,必要時使用洗手間扶手。教育就診者如有頭昏、眩暈、眼花等不適癥狀時應通知醫護人員尋求協助。4教育就診者正確使用助聽器、助步器,穿著大小合適的防滑拖鞋。5教育就診者和家屬在有需要時要主動請求幫助,如步行、上廁所、洗漱、拿食品等情況需要協助時可叫陪人或護士幫助。6教育就診者和家屬如何正確上輪椅或車床等,上輪椅、上車、上床時都要確定先鎖好輪子,防止設備滑動而發生跌倒/墜床。7教育就診者需要改變體位如起床、站立或坐起時,如果有頭昏、眩暈等癥狀時要通知護士協助。8教育屬于跌倒高風險人群的18、就診者如確實需要進行淋浴時應使用座椅,淋浴后坐著穿衣服,避免彎腰撿東西。9當就診者腹瀉、尿頻或有灌腸、拔除尿管后,教育就診者需要便器時按床頭呼叫器請護士或護理員幫助。10教育就診者及家屬床欄的使用方法,保證就診者及家屬能正確使用,告知就診者不要獨自下床,不要跨越床欄。家屬更替時須重新教育。附件2 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成人使用)項目標準分值年齡65歲165歲0意識狀態意識障礙(深昏迷除外)1清醒或是深度昏迷0行動能力步態不穩、需要使用輔助工具如輪椅或是需要別人攙扶1可正常行走或絕對臥床0自我照顧能力需要別人協助或是有尿頻、腹瀉癥狀1可以完全自理0跌倒病史近6個月有跌倒史1無0疾病因素伴有以下疾19、病或癥狀(抽搐、心理和行為異常、昏厥、頭暈、低血壓、低血糖、中重度貧血、長期臥床或產后、術后第一次體位改變時等)1無以上疾病或癥狀0藥物使用情況使用以下的藥物:鎮靜劑、安眠藥、瀉藥、利尿藥、降血壓藥、調解血糖藥、毒品1其它藥物或是沒有0環境/設施情況地面濕滑,光線暗淡,通道有雜物,呼叫器、床欄、車椅鎖定裝置有故障等情況1無以上情況0若評分3分,為高風險,每24小時需再評估一次。附件3 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兒童使用)項目內容評分活動度自主活動,無步態不穩;或不能自主活動或移動0自主活動或移動時,需要輔助1能自主活動,但步態不穩,無輔助設施1認知能力能判斷目標和方向并根據自己的行為能力判斷危險的20、存在;或是昏迷、無反應0分不清方向/目標,容易忽略或是不能認識危險的存在1疾病因素伴有以下疾病或癥狀(抽搐、心理和行為異常、昏厥、頭暈、低血壓、低血糖、中重度貧血、術后第一次體位改變時等)1無以上疾病或癥狀0跌落史沒有0住院前有跌落史(近一年內)1此次住院期間有過跌落2用藥情況無特殊用藥或是使用鎮靜劑但兒童處于睡眠狀態0特殊用藥:鎮靜劑、安眠藥、瀉藥、利尿藥、降血壓藥、調解血糖藥等1環境/設施兒童一直有成人在旁邊看護或抱在成人手上0兒童處于沒人看護的狀態,但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1兒童處于沒人看護的狀態,而且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拉起床欄等2總分若評分3分,為高風險,每24小時需再評估一次。附21、件4 : 門診就診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表高風險人群 1、步態不穩者2、肢體功能障礙、行動不便者3、視覺、聽覺障礙者4、意識障礙、失去定向感者5、躁動不安者6、臨產期的孕婦7、蹣跚學步的小孩評估方式 目視評估時機評估人處理措施患者進入醫院,未分診前區域保安及所有見到患者的員工主動提醒注意碰撞、滑倒,根據患者情況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如需輪椅、車床等協助,請致電客服。分診時分診護士主動提醒注意碰撞、滑倒,根據病情判斷是否需要輪椅、車床協助,如需輪椅、車床等協助,請致電入院處。患者入院時收治患者入院的醫生、分診護士、入院處護士患者跌倒后發現跌倒事件及事件處理者根據跌倒后的傷害程度判斷需給予的處理措施,急需處理者按照急診患者處理程序處理,并報告醫務部等相關部門及上報不良事件。說明:門診就診者使用車床或躺在床上進行轉運或是診療時應該采取防護措施,若長時間躺在床上時應該對就診者或其家屬進行預防墜床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