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產房感染控制防治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163
2024-09-08
11頁
52KB
1、醫院產房感染控制防治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產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合理,嚴格劃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區域之間標志明確,人物流向符 合要求。 二、分設生理、隔離待產室、產房;急診產房按感染產婦對待。 三、醫務人員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及手衛生規范,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消毒隔離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與高壓蒸汽滅菌物品按有效期長短分別從里到外分柜放置。一次性用品嚴 禁重復使用。 五、產前應做HbsAg、抗-HCV、抗-HIV等檢測。陽性者及急診產婦在隔離待產室待產、 隔離產房接生。 六、一次2、性醫療用品應在有效期內使用,且不得重復使用。非一次性診療器械必須由消毒 供應中心統一處理供應,科室不得有自備包。 七、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滅菌水平;接觸皮膚、粘 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達到消毒水平;各種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八、發生職業暴露立即按職業暴露處理流程進行處理,并到感染控制科進行登記。 九、每季度對空氣、醫務人員手進行微生物學監測。檢測不合格要有追溯記錄 十、醫療廢物規范放置,專人收集處理。一般胎盤應歸產婦所有,特殊感染的或產婦不要 的雙包雙扎按醫療廢物處理。 隔離待產室、產房終末消毒制度 一、病人所使用過一次性物3、品及胎盤裝入黃色塑料袋由專人收集處理。 二、操作臺、器械臺、嬰兒處置臺、嬰兒磅秤、產床、地面及墻壁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如上述遇血液、體液污染時先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消毒液應大于血液、體液的面積),再用清水拖洗干凈。 四、使用后的拖把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清洗晾干備用。 五、執行終末消毒處理時,醫務人員應戴手套、穿防護衣。 六、隔離產房動態消毒機消毒,接生后隨時消毒。 胎盤的處理:1.不存在攜帶傳染病可能性因素的胎盤,產婦可自行處置。 2.自愿放棄或者本人胎盤,由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處置(焚燒)。 3有關4、醫學檢測結果為陽性,由助產技術服務機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抗-HIV 、抗-HCV 、HbsAg等陽性或特殊感染孕婦安排在隔離待產室、隔離分娩室;急診孕婦按感染對待;分娩結束后須對房間實施終末消毒。胎盤按醫療廢物處置。 醫院感染爆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標準預防:針對醫院所用病人和醫務人員使用的一種預防,將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視為具有傳染性,在接觸上述物質、粘膜與非完整皮膚時必須采用相應的隔離措施。特點: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既要防5、止病人將疾病傳染給醫務人員,又要防止醫務人員將疾病傳染給病人,強調雙向防護。 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空氣隔離,接觸隔離,微粒隔離。 產房消毒隔離制度 一、布局合理,區域間標識明確,符合功能流程。 二、醫務人員進入產房應更衣換鞋,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接生前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外 科手消毒制度。接生前應按要求消毒產婦會陰。接生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三、分設生理、隔離產房、待產室。產房應定時通風換氣,分娩前后用動態消毒機進行空 氣消毒,產婦出產房后進行終末消毒。 四、保持室內清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進行物表消毒;地面濕式清掃,拖把分區使用, 每日500mg6、/L含氯消毒液拖地兩次。遇污染時及時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蓋并清除。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后懸掛晾干。每周徹底消毒一次。 五、遇分枝桿菌、炭疽菌、氣性壞疽桿菌、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 染的器具應采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流動水沖洗,干燥備用。 六、產婦所用物品及器械應嚴格按照要求處理。一般產婦用后的器械,在處置室沖去血跡 后交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確診、疑似感染及急診產婦用后的器械尚需放入雙層黃色塑料袋內交消毒供應中心處理。 職業暴露處理流程 1、若發生皮膚、粘膜的職業暴露后,應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7、應當在傷口旁端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處理 4、發生職業暴露后及時上報感控科和預防保健科,填寫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 5、醫務人員應及時留取暴露者和患者血樣進行血源性疾病監測,以便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合適的預防用藥,并定期追蹤。 6、感染源為特殊病人者,應立即上報,并嚴格處理. 醫療廢物泄漏處理:發生醫療廢物的泄漏時,應及時對泄漏物污染的區域進行消毒,將含氯消毒液直接傾倒在污染區域,由外圍向中心進行局部消毒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6步8、洗手法:1掌心對掌心搓擦2手指交錯,掌心對手背搓擦3手指交錯,掌心對掌心搓擦4兩手互搓,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心中轉到搓擦6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醫務人員手的采樣方法:每季度采樣一次。一般6小時內送檢,在04度條件下,不得超過24小時。 采樣時間:一般要求在接觸病人.從事醫療、護理活動前進行采樣。 采用面積、方法:被檢人五指并攏將浸有無菌生理鹽水采樣液的棉試子一支在雙手指曲面從指根到指端來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積約30cm平方) 空氣采樣及檢查方法: 采樣時間:一般應選擇消毒處理后與進行醫療活動前采樣。 采樣高度:應設在距地面(垂直)80150厘米高度范圍內。 布點方法:室內面積30時,可在一條對9、角線上去3個點;即中心一點、兩端各距墻1米處各取一點;室內面積30時,可設東、西、南、北、中五個點,其中東、西、南、北點均距墻1米。 外科手消毒標準 準備:1、衣帽整齊,戴口罩2、用物準備:無菌擦手巾、潔膚柔抗菌洗手液、外科手消毒液 操作流程: 1、充分暴露上肢至上臂下1/3 2、修剪指甲。 3.初步沖洗上肢至上臂下1/3 4.取適量潔膚柔抗菌洗手液。 5、按外科洗手法洗手。時間3分鐘 6、沖洗時指尖向上,肘部置于最低位,不得反流 7、抓取無菌巾中心部位,擦干雙手后將無菌巾對折呈三角形,底邊置于腕部,角部向下,已另一手拉對角向上順勢移動至上臂下1/3,擦去水跡,不得會擦;擦對側時,將毛巾翻轉,10、方法相同 8、將擦毛巾棄于固定容器內 9、消毒上臂:取適量外科手消毒液,揉搓雙手至上臂下1/3,再取適量外科手消毒液揉搓雙手,待藥液自行揮發至干燥。揉搓時間不能少于26分鐘 全程:操作有序,規范、用力恰當 產時會陰消毒 目的:保持產婦分娩過程中的無菌,避免經陰道逆行感染。用于接生前、內診前、剝膜、人工破膜、陰道手術操作等。 用物準備: 操作方法: 1. 向產婦解釋目的,囑產婦仰臥位,將大腿屈曲分開,充分暴露。 2. 將產婦腰下的衣服向下拉,以免沖洗時浸濕。 3.碘伏棉球.消毒外陰一遍,擦洗順序為尿道口陰道口小陰唇大陰唇陰阜,換碘伏原液棉球擦洗腹股溝大腿內側上1/3處會陰體肛門。 4.按3重復消11、毒一遍。 8.撤去臀下墊巾,墊好無菌接生巾。 注意事項: 1.消毒原則應當由內向外,自上而下。 2.操作過程中注意遮擋和保暖產婦。 3所有用品均為滅菌物品,并注明開啟時間和日期,嚴格無菌操作。 4.消毒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產程進展,發現異常,應及時向醫生報告,遵醫囑給予相應處理。醫務人員安全防護制度 1.標準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1)手衛生。(2)戴手套。(3)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4)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5)正確處理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 2.預防職業暴露的措施:(1)進行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應立即洗手。(2)在進行有可能發生12、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中,醫務人員除需戴手套和外科口罩外,還應戴防護眼鏡。當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有污染操作者身體的可能時,還應穿上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服。(3)醫務人員在進行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若手部皮膚存在破損時,必須戴雙層手套。(4)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滲透的利器盒內。禁止對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復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手衛生管理規范 1.手衛生遵循原則;a)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流動水洗手。b)當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2.洗手指征:(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后13、,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傷口敷料等之后。(3)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5)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6)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后進行手衛生消毒: a)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方法:按六步洗手法認真揉搓雙手每步至少15秒鐘,應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尤其應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縫。做到徹底清洗。 (1)手消毒效果應達到14、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 C.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C (2)手衛生效果的監測每季度一次,應在接觸患者、進行診療活動前采樣。 4.外科手消毒:(1)遵循原則: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方法與要求:a)洗手之前應先摘除手部飾物,并修剪指甲,長度應不超過指尖。 b)取適量的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c)流動水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d)使用干手物品擦干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外科手消毒方15、法:a)沖洗手消毒法:取適量的手消毒劑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2-6分鐘,用流動水沖凈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無菌巾徹底擦干。 b)免沖洗手消毒方法:取適量的免沖洗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干燥。 (4)注意事項:a)不應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圍組織的清潔。b)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雙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c)洗手與消毒可使用海綿,其它揉搓用品,或雙手相互揉搓。d)術后摘除外科手套后,應清潔雙手。 職業暴露處理流程 1、若發生皮膚、粘膜的職業暴露后,應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反16、復沖洗粘膜 2、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從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進行消毒處理 4、發生職業暴露后及時上報感控科和預防保健科,填寫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 5、醫務人員應及時留取暴露者和患者血樣進行血源性疾病監測,以便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合適的預防用藥,并定期追蹤。 6、感染源為特殊病人者,應立即上報,并嚴格處理. 職業暴露的處理:1保持鎮靜,2迅速脫去手套,3由傷口處近心端向遠心端輕輕擠壓,4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5再用肥皂和流動水進行沖洗;6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7用碘伏、酒精消毒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