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患者身份識別確認管理制度附流程圖.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211
2024-09-08
5頁
36.95KB
1、醫院患者身份識別確認管理制度附流程圖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1.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護士在進行標本采集、給藥、輸血(或血制品)及其它護理操作等活動時,應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如: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性別、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2. 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即要求患者或近親屬陳述患者姓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3. 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搶救、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必須使用腕帶。在各診療操作前除了核對床頭卡、醫囑執行單以外,必須2、核對腕帶,以識別患者身份。4. 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腕帶”原則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時,松緊適宜,防止扭曲、勒傷。觀察佩戴部位皮膚無擦傷,血運良好。護士長對患者腕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5在實施任何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6需進行手術的患者,護士應嚴格執行患者身份識別的流程,對患者姓名、年齡、科室、住院號等信息進行確認。手術室與科室交接中重點環節進行準確的3、有效核對,做好交接登記。7. 患者轉科交接時,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做好轉科交接登記。患者身份識別流程圖病人來源門診病人急診病人掛號無名身份病人身份明確病人啟動無名身份患者就診處置流程醫生診療財務人員確認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辦理入院手續住院處人員:核對姓名、住院號、性別、診斷、入住科室、身份證號、聯系方式等住院病人接診護士:核對住院號、床號、姓名、診斷、病情責任護士:核對科室、床位、姓名、性別、年齡、診斷、化驗項目、檢查部位等醫生確認:姓名、性別、年齡、就診號等手術患者身份識別流程包括(干細胞采髓術、深靜脈置管術、細胞成分分流術等)回病房病歷、手術通知4、必須明確寫清楚手術部位包括左/右側接病人確定手術方案麻醉手術部位確定術式病房護士手術室護士使用“腕帶”標識,寫清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診斷、血型對病房護士所做內容進行核對麻醉前手術室護士、麻醉醫師雙人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室護士病房護士交接,雙人核對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診斷患者清醒后,再次核對患者信息無名身份患者就診處置流程轉科時要及時更新腕帶信息并由轉送、接診護士二人共同確認患者身份后按要求做好登記記錄,雙簽名腕帶: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床號、科別、診斷等。由主班護士填寫,須經二人核對無誤后方可使用;觀察佩戴部位皮膚無擦傷,血運良好其佩戴的腕帶必須標明正確的科室、床號、性別、住院號。設定“醒目顏色腕帶”作為標記使用腕帶及患者家屬親友陪護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患者家屬親友陪護病人身份明確后必須及時更正身份信息及更換新的腕帶無法確認患者身份的無名患者通知公安及民政部門協助核實患者身份能有效溝通的患者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兒童)手術患者及語言交流障礙患者逐級上報(護理部、醫務處、上級領導主管部門)立即通知主管醫生護士長,積極搶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