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人民醫院護理核心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225
2024-09-08
16頁
59.50KB
1、區人民醫院護理核心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xx市xx區人民醫院護理核心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一、病房由護士長負責管理,全科醫務人員積極協助。二、醫務人員必須穿戴工作服,著裝整潔,佩帶胸牌。病房內不得吸煙。三、統一病房陳設,固定放置室內物品及床位,擺放整齊,未經護士長同意,不得任意搬動。四、按“五常法“管理要求,保持病房整潔、舒適、肅靜、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輕、關門輕、操作輕、說話輕。五、實施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護理管理,護士長全面負責病房的護理管理和質量控制,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確定和安排工作;責2、任組長由護師及以上職稱的護士擔任,負責組內護理質量控制,并指導下級護士;責任護士在組長的帶領下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六、實施晨、晚間護理,落實患者的基礎護理項目,減少患者家屬的探視時間和探視人數。七、定期召開醫患溝通會,向病員宣傳講解衛生知識,征求病員意見,改進病區工作。八、醫護人員不得在工作區域聊天、打鬧嬉笑、玩電腦游戲等,工作時間不得打私人電話、干私活及看非醫學書報、雜志等,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會客。護士站及病房冰箱里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九、護士長全面負責保管病房財產、設備,并分別指派專人管理,建立帳目,定期清點。如有遺失,及時查明原因,按規定處理。管理人員調動時,3、要辦好交接手續。十、病員被服、用具按基數配給病員管理,出院時清點收回。十一、病房及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目收取病人現金、財物。護士值班、交接班制度一、各級護理人員,各個班次必須按醫院規定的時間進行交、接班。接班者必須在交接清楚后方可接班。二、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保證各項治療護理工作準確、及時地進行。三、新病人、危重病人、手術/產后病人及特殊病例必須進行口頭、書面及床旁交、接班。四、交班者應完成本班職責,并給下一班做好準備。如搶救用物、呼吸機、吸引器等器械、氧氣等。五、交班的內容及要求:1、交清住院患者的總數、出入院、轉科、轉院、手術、生產、病危、病重、死亡人數以及新入院、手術前、分娩、搶4、救、特殊檢查等患者的診斷、病情、治療、護理要點及護理記錄、留送各種標本完成情況等。2、床旁交接查看危重、搶救、昏迷、大手術、癱瘓患者的病情,如生命體征、輸液、皮膚、各種引流管、特殊治療情況、專科護理執行情況及病人的心理狀態等。3、交、接班者共同巡視,檢查病房清潔、整齊、安靜、安全等情況。4、接班者應清點毒麻藥、急救藥品、物品和其他醫療器械,若數量不符應及時與交班者核對。5、手術及轉科病人,雙方護士應認真交接患者病情、皮膚、管道、重要財物、藥品及病歷資料等,并在手術/轉科病人交接單上簽字。護理查對制度各級護理人員在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時,應落實病人參與的“雙向”查對制度,即宣傳教育病人參與查對并5、監督查對。嚴格執行“三查八對”、 一注意”。三查即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對即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和藥品有效期。一注意即注意用藥后的反應。一、醫囑查對制度1醫囑經查對后方可執行,醫囑不明時要問清后方可執行。電腦打印的治療單必須與電子醫囑進行核對。2電子醫囑每班必須進行查對,每天大查對。3原則上口頭醫囑不執行,搶救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護士應復述一遍,雙方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事后提醒醫生及時補錄醫囑。使用急救藥品及毒麻藥品須經二人核對。二、護理操作查對制度1清點藥品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批號、有效期,發現安瓿有裂縫或瓶口松動,不得使用。2護理操作前應清楚呼叫6、病人姓名,并核對病人其他信息(如: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等);對于意識不清、病情危重的病人,使用腕帶識別方式,準確核對病人身份。3給藥前詢問病人有無過敏史,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有無配伍禁忌。4無菌技術操作時,須查對無菌物品的有效期及質量,并做好開包記錄。三、輸血查對制度1輸血前二人核對病人血型、原始報告單與住院號、血標簽、獻血員姓名、血型、交叉配血結果。2輸血三查:檢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血制品的質量及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核對病人床號、姓名、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試驗結果、血制品種類和劑量。3輸血結束后,血袋交檢驗科處理。四、手術室查對制度1接病人要查對科室、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7、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術前用藥、配血報告等,并與手腕帶上的病人信息進行核對。2在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切開皮膚前及患者離開手術室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并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中簽字。3于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后及手術結束縫合后,由巡回護士和器械護士共同清點核對術中敷料、器械等用物,確認無誤后告知手術醫生并記錄簽字。術中添加的用物應及時記錄。4手術應用的一切無菌物品須對滅菌日期及滅菌效果指示帶進行查對,證明已達到無菌效果方可使用。5手術切除的組織標本,應由手術護士與手術者核對,專人負責病理標本的管理。五、供應室查對制度。1準備器械包時,要查8、對物品名稱、數量、質量及清潔度。2收器械包時要查對名稱、數量、質量、有無破損及清潔處理情況。3發器械包時,要查對名稱、數量、滅菌指示帶及滅菌日期,切忌發出濕包。4滅菌時查溫度、壓力、時間,滅菌后查滅菌效果指示帶及有無濕包情況,達到要求后方可進入存放間。分級護理制度 分級護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并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分為四個級別: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和三級護理。一、特級護理(一)適用范圍:1病情危重,隨時可能發生病情變化需要進行搶救的患者。2重癥監護患者。3各種復雜或者大手術后的患者。4嚴重創傷的患者。5使用呼吸機輔9、助呼吸,并需要嚴密監護病情的患。6其他有生命危險,需要嚴密監護生命體征的患者。(二)護理要點: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根據醫囑監測生命體征,準確測量并記錄出入量。2根據醫囑,正確執行各項治療及用藥,配合醫生實施各項急救措施。3做好專科護理,如壓瘡護理、氣道護理、管路護理及各種并發癥的預防。4關注患者安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5根據患者病情完成基礎護理(六潔到位:口腔、頭發、手足、皮膚、會陰、床單位);協助非禁食患者進食/水或注入鼻飼飲食;協助臥床患者翻身及扣背,促進有效咳嗽、床上移動等,保持患者功能體位及臥位舒適。6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有針對性開展心理指導及健康指導。7嚴格執10、行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8履行告知義務,尊重患者知情權。9定時通風,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及環境整潔。二、一級護理(一)適用范圍:1病情趨于穩定的重癥患者。2各種手術后或者治療期間需要嚴格臥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相對穩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患者。(二)護理要點:1每小時巡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醫囑、患者病情需要,定時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醫囑正確執行各項治療及用藥。4提供專科護理,如壓瘡護理、氣道護理、管路護理及各種并發癥的預防。5關注患者安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6根據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實施基礎護理(六潔到位:口腔、頭發、手足、皮膚、11、會陰、床單位);協助患者進餐、協助臥床患者翻身及扣背,促進有效咳嗽、床上移動等。7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和功能鍛煉。8定時通風,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及環境整潔。三、二級護理(一)適用范圍:1病情穩定,限制活動仍需臥床的患者。2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二)護理要點:1每2小時巡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醫囑、患者病情需要,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醫囑正確執行各項治療及用藥。4根據患者病情需要,提供專科護理。5指導患者采取措施預防跌倒/摔傷。6協助生活部分自理患者做好基礎護理,(六潔到位:口腔、頭發、手足、皮膚、會陰、床單位);協助患者進餐、協助臥床患者翻身及扣背,促進有效咳嗽、床上移12、動等。7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和功能鍛煉。8定時通風,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及環境整潔。四、三級護理(一)適用范圍: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穩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處于康復期的患者。(二)護理要點:1每3小時巡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醫囑、患者病情需要,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醫囑正確執行治療及用藥。4指導患者采取措施預防跌倒/摔傷。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及功能鍛煉。6定時通風,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及環境整潔。五、共性護理(一)每天整理床單位2次。(二)病人每周測體重、血壓1次。(三)常規每周更換床單、被服、枕套和病員服1次(特殊情況,及時更換)。(四)護士在工作中應當關心和愛護患者,發現患者病情變化13、,應當及時與醫生溝通。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制度一、定期培訓醫務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要求必須掌握各種搶救技能及流程,確保搶救工作順利進行。二、搶救工作在科主任、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護士長(或由現場最高職稱護理人員)負責組織和指揮護理人員對危重患者進行搶救護理。三、參加搶救人員必須全力以赴、分工明確、密切配合、聽從指揮、堅守崗位、有條不紊、分秒必爭;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與操作規程,若遇重大搶救,護士長應及時向護理部匯報,并接受護理部的組織、調配和指導。四、急救室的搶救器材、藥品等必須齊全、完好,各項物品應做到“五定”:定數量、品種,定位放置,定專人保管,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及時維修。五、各護理單元配14、備搶救車,車內物品、器械、藥品應按醫院統一規定放置,可酌情使用封條封存。每班對封條完好和其他搶救設施進行檢查、記錄、并簽全名,啟用后必須及時清點、檢查、補充、封存。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醫生,在醫生未到達之前,護理人員應根據病情予以急救處理,同時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將急救藥品、物品、器械放置床旁,以便急用。七、搶救患者時,執行口頭醫囑,執行者必須大聲復述一遍,二人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保留空安瓿、藥瓶或其它包裝等物品,搶救結束無異常,經二人核對后方能棄去。八、患者病情危急應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后方可移動;搶救過程中應密切注意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及各種管道通暢。九、患者的病情變化、搶救過程15、用藥等應準確、完整、及時填寫在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上,時間精確到分鐘,不能及時記錄的于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說明。十、認真做好搶救患者的基礎護理,對神志不清伴有煩躁和其它安全隱患者,加床檔并采取保護性約束,預防并發癥發生。十一、及時與患者家屬或單位聯系,溝通了解病情變化過程和搶救措施,做好安撫,力爭做到相互理解和支持。十二、做好搶救后的處置工作,詳細登記搶救過程與患者病情轉歸情況。危重患者護理管理制度一、護士應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診斷、治療及護理,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相關急救準備。如患者病情變化,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及時、客觀、準確做好護理記錄。二16、護士下班前除做好護理病歷記錄外,必須將危重患者病情、治療、觀察重點,向下一班護士以書面及床旁兩種形式交班,不得僅做口頭交班。三、實行危重患者護理質量三級控制,責任護士負責全面評估患者護理問題、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并向責任組長匯報,責任組長需及時查看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落實情況。對護理疑難問題,應匯報護士長進行討論后落實護理方案。 四、實行危重患者責任護士參與醫療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確、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五、對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涉及多個專業科室護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報護理部,必要時組織全院護理會診。病房藥品管理制度一、各科室根據需要設定病房藥品種類和基數(含急救藥品,麻17、醉及一類精神藥品、大輸液制劑等),交藥學部、護理部審定并備案。二、藥品領回后,根據儲存要求按“五常法”管理原則分類放置,標識清楚,同一藥品按失效期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擺放。三、急救藥品應專人管理,定點、定量放置,每班清點并登記簽名。四、麻醉及一類精神藥品按相關規定管理。病房設專人管理,專柜存放,加雙鎖保管;每班兩名護士清點、交接并雙簽名,保證基數;醫生開具醫囑及專用處方后方可使用,用后保留空安瓿,其他人員不得私自取用、借用;建立麻醉及一類精神藥品使用登記本,注明使用時間、患者姓名、床號、藥名、劑量及余量處理方式,護士兩人核對簽名。五、高危藥品如氯化鉀注射液、濃氯化鈉注射液等應使用紅色醒目標識,單18、獨存放。六、每月清查庫存公藥,檢查公藥數量、質量并記錄,防止藥品積壓變質。七、病人的藥品應注明床號、姓名,單獨存放,專藥專用,停用后及時清退(退藥應保持包裝完好)。如病人已結帳出院,應將剩余藥品交病人帶走或召回病人,退藥后重新辦理結帳。八、護理部、藥學部每季度組織聯合檢查,督導病房藥品管理的落實。 消毒隔離制度一、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消毒;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二、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19、使用。三、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選用化學方法消毒或滅菌,定期檢測消毒劑的有效濃度,定時更換;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浸泡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四、凡規定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五、重復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與麻醉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定期消毒;未使用者,常規每周消毒一次,并干燥保存;濕化液應使用滅菌水。六、醫護人員診療前后必須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認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七、嚴格管理傳染源。傳染病病人與普通病人嚴格分開安置,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根據病原體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八、接觸病人的血20、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傳染性物質污染的物品時,要采取標準預防措施:接觸病人前、后洗手;必要時使用手消毒劑、戴手套;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面罩;適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護理告知制度一、護理人員應按照醫院健康教育實施評價記錄表實施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階段的護理告知內容,及時評價告知效果并記錄簽名。病區設立健康教育督導員,督導護理告知及健康教育的落實。二、各項護理操作前應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操作的名稱、目的、必要性,主要的程序步驟,可能出現的不適、創傷,應承擔的風險及操作后注意事項等,取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及合作。高難度、高風險的護理操作如PICC等應制作相應的告知書,患者或家屬簽字同意后方可實21、施。三、告知患者醫療費用情況,提供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及時解答患者有關住院費用的疑問。四、安排和指導護生臨床教學實踐活動前應告知患者,尊重患者知情權。五、落實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如防火、防盜,防范跌倒等意外傷害,不私自離開醫院等。告知嬰幼兒、老年患者、精神障礙者陪護的注意事項,患者家屬簽字并保存。 護理查房制度一、教學查房(一)科室教學查房:每月組織1次教學查房,針對典型疑難病例的護理問題,預先安排專人準備,提出重點需解決的問題,由護士長或護師以上人員主持,并做詳細記錄。(二)全院教學查房:護理部組織護理查房每季度一次,護士長和進修護士長參加。科室選擇典型病例,做好準備,必要時可隨時提問及進行答疑22、。二、常規查房(一)一般護理查房:護理部組織每月1次,逐科重點檢查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專科護理質量、危重病人護理、病區管理、護理文書,服務態度等。(二)護士長查房: 每日1次,檢查、指導危重病人護理、護士職責履行、臨床護理、病區管理等。(三)等級護理查房:依據職責,病房護士按分級護理要求按時巡視病人。(四)整體護理查房: 對新病人、重危、特殊檢查、術前、術后病人,老年特殊病人隨時查房,及時解決護理問題,必要時做好記錄及交接班。三、疑難病人護理查房(一)全院護理會診查房:護理部根據各科提出申請,有目的地安排護理會診,解決危重疑難病人的護理問題。(二)護士長夜查房:由護理部安排每天一名護士長總值班,23、不定時下科室進行查房,重點巡視解決護理問題,指導危重病人搶救,必要時提出處理意見。護理會診制度一、科內會診(一)對本科疑難病例、危重病例及開展新技術病例,由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或責任組長召集、主管護師、護師參加會診討論;(二)會診時由責任護士報告病情及護理情況、要求會診的目的和主要問題,通過討論明確護理診斷,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二、科間會診:(一)凡病人病情已超出本科專業范圍,需要其他專科協助診療者。本專科不能解決的護理問題,需其他科會診,病房護士長可直接與會診科室聯系進行會診。由責任護士提出,護士長同意,填寫會診單,提出會診要求和目的,送交會診科室。(二)應邀科室應派護師以上人員會診,會診人24、員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與邀請科室在護理診斷原則上有明顯分歧時,應及時請上級護師再次前往會診。(三)會診時責任護士、護士長、責任組長應在場陪同,介紹病情,聽取會診意見。并做好記錄。三、全院會診:凡病人病情已超出本科專業范圍,需要其他專科協助診療者。需多科進行護理會診的患者,由病房護士長向護理部提出會診申請。院內平會診:先由請會診科室將會診邀請單送至邀請科室,24小時內完成會診。院內急會診:強調在接到電話通知后20分鐘內應到達邀請科室。若遇緊急情況,如(搶救病人),應盡量在最短時間內趕到;所有有資格會診的護師正在技術操作或搶救病人時,可由下級護師先會診,但隨后負責會診的護師必須復查病人、認可會25、診記錄并簽名。(一)申請科室責任護士填寫護理會診記錄單,注明患者一般資料、病情概況、請求護理會診的理由等,填好后經護士長簽字,通知護理部。(二)護理部負責會診的組織協調工作,即:確定會診時間、通知申請科室并負責組織有關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會診。(三)會診地點常規設在申請科室。護理會診的意見由會診人員寫在護理會診單上,注明會診完成時間和會診人姓名。(四)會診科室應派出能代表本科室水平的高年資護師(護士長、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參加并提出會診意見。護理病例(疑難、死亡)討論制度一、各護理單元建立護理病例討論登記本,根據病房實際情況組織召開護理病例討論會。二、參加人員:本護理單元全體護理人員。三、26、實施對象:急、危重、極度衰竭病人,長期臥床病人,疑難、死亡病人等。四、討論要求:(一)確定此病例的護理疑難問題。(二)找出護理中存在的不足。(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改進的措施。(四)提出總結應吸取的經驗及教訓。五、護理病例討論程序:(一)討論前責任護士必須完成有關記錄。(二)討論時責任護士匯報病情摘要、治療、護理經過、相關輔助檢查等。(三)討論內容應包括護理記錄。(四)討論發言順序從低年資護士到高年資護師、主管護師或護士長。(五)討論情況應做好記錄,由主持人作總結。安全輸血制度一、護理人員依據輸血醫囑,核對患者資料、原始血型,Rh血型,采集抗凝血樣后送輸血科備血。二、臨床輸血全過程必須嚴格執27、行“三查,十對”。三查:一查血液有效期;二查血液質量(凝塊和溶血);三查血液包裝是否完好無損。十對:對科室、床號、姓名、血型、住院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供血者條形碼、采血日期、血液的品種、血液的數量。三、護理人員到檢驗科取血時,應與檢驗科人員認真核對以下資料:1.患者姓名、性別、科室、住院號、床號、血型。2.獻血者:獻血碼、血型。3.血液量、血液品種、有效期。4.血液外觀檢查:標簽、供血單位、條碼、血袋的完整性、有無凝血塊、血液顏色有無異常、有無溶血等。5. 交叉配血試驗結果。四、核對無誤后,發血人員及取血人員共同簽字后取血。取血人員在血液運送過程中勿劇烈震動,以免紅細胞破壞引起溶血。血液28、出庫30分鐘不能退回,血液一經開封,不能退換。五、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共同到床旁,再次進行三查十對及核查患者的腕帶無誤后輸注。如患者處于昏迷、意識模糊或語言障礙時,輸血報告單不能與患者進行確認,可與其家屬共同進行確認。六、輸血前兩名醫護人員(核對者和輸血操作者)在交叉配血單上簽全名,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使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連續輸注血液時,同一輸血器連續使用超過5小時應更換。七、輸血前后用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如輸注不同供血者的血,中間應輸入生理鹽水;血液內原則上不得加入其它藥物,如因血液粘稠等原因影響輸血速度,可適量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八、輸血時限1、全血或紅細胞應該在離開冰箱30分鐘29、內開始輸注,一袋血必須在4小時內輸注完畢。2、血小板在收到后盡快輸注,1個單位血小板要在3小時內輸完。3、新鮮冰凍血漿和冷沉淀融化后盡快輸注,速度宜快且患者可以耐受,一般200mL血漿在3小時內輸完,1U冷沉淀在1小時之內輸完。4.輸血時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輸血的前15分鐘要慢,每分鐘不超過20滴,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5.輸血速度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輸注紅細胞類血液成分時,成人一般控制在4060滴/分鐘,老年或心功能較差者要調節到較低的速度(1ml/分鐘,小兒10滴/分鐘左右)。九、一般輸血不需要加溫,如輸血量較大,可加溫輸血的肢體以消除靜脈痙攣,需加溫的情況為:大量快速輸血,成人50ml/千克/小時,兒童15ml/千克/小時,嬰兒換血治療,患者體內有高效價冷凝集素。血液加溫應使用專用血液加溫器,不得在裝有熱水的容器中加溫。十、如果已建立的通道輸血速度不能滿足搶救需要時,可以進行加壓輸血,但應采用專門設計的加壓輸血器或血泵。十一、輸血中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報告臨床醫生,更換輸液器用生理鹽水維持通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同時填寫不良反應記錄單反饋檢驗科, 封存、保留輸血器及血袋,以備送檢。十二、輸血結束后,將相關輸血資料存入病歷保存,血袋按規定處置,并登記。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