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中醫科及病患工作基礎管理制度2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249
2024-09-08
28頁
71.87KB
1、醫院中醫科及病患服務基礎管理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中醫科工作制度1.設立中醫門診,開設中醫病房或中西醫結合病房,加強中醫科室的建設,中醫科應以繼承、發掘、整理、提高祖國醫學遺產為宗旨,積極搞好門診和病房工作。 2.醫院中醫科的病房,由中醫負責管理。中醫科病員的入院、出院、飲食、護理均由中醫決定,診斷、治療以中醫方法為主,必要時可請西醫協助。 3.中醫可按病員病情簽署診斷、病假、死亡等有關醫療證明書。根據理、法、方、藥的原則,認真及時書寫中醫或中西結合病歷(包括門診病歷)。病歷記載要完整、準確、整潔,要2、簽全名。 4.對于年老經驗豐富的中醫,應配備水平較高的青壯年中醫或西學中醫師,作為助手,繼承并整理其學術經驗。積極開展中醫的科研工作。 5.承擔中醫和西醫學習中醫的教學工作,認真帶好進修、實習人員,定期開展中醫學術活動。 6.積極采集民間土、單、驗方,進行整理、篩選、驗證,對確有療效的要推廣應用。 7.積極弘揚中醫的特長,如針灸、推拿、正骨、男科、婦科、皮膚科等,設??崎T診方便群眾就醫。 8.院外處方,原則上不轉抄,只能供參考。醫師未見患者,一概不得開處方和抄方。 9.對于特殊的煎藥方法及服藥時間,醫師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處方上注明。 10.中醫治療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隨診,由會診醫師確定,3、并認真做好記錄,定期隨診。各科中醫隨診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經治醫師通知隨診醫師停開中藥,以免造成浪費。 11.在弘揚中醫特長的同時,有選擇地吸收和應用西醫的成功經驗,不斷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病的新路子。 12.就診病員必須先掛號,按照先后順序就診,老年病員可優先就診。 13.熱情接待病人,耐心解答問題,詳細詢問病史,全面仔細檢查,力求正確診斷,治療措施得力,必要時轉上級醫院診治。 14.根據理、法、方、藥的原則,認真及時書寫中醫門診病歷,病歷記載要完整、準確、整潔,要簽全名,并詳細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項。 15.實行首診負責制,堅守工作崗位,不得擅離職守,堅持醫療原則,按規定出具醫療證明。 16講4、究醫德,儀表端正,衣帽整齊,室內整潔,做好科內安全、防火、防盜工作。 17做好科內空氣、物體表面、地面及醫療廢棄物的消毒及處理工作,防止和控制醫院內交叉感染,一旦發現傳染病人,立即采取隔離等相關措施。疑難病例討論制度一、凡遇疑難病例、入院三天內未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嚴重等均應組織會診討論。二、會診由科主任或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持,召集有關人員參加,認真進行討論,盡早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三、主管醫師須事先做好準備,將有關材料整理完善,寫出病歷摘要,做好發言準備。四、主管醫師應作好書面記錄,并將討論結果記錄于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本。記錄內容包括:討論日期、主持人及參加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5、病情報告及討論目的、參加人員發言、討論意見等,確定性或結論性意見記錄于病程記錄中。醫療事故核心報告制度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院管理的要求,發生醫療事故后,為了便于醫療機構負責人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時掌握情況,啟動醫療事故處理預案;有利于及時采取積極有效治療措施,防止對患者損害后果的擴大,減少給患者造成的損失;同時也有利于醫療事故的及時、妥善處理,制定醫療事故核心報告制度:一、內部報告制度: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醫務人員,包括直接相關的醫務人員和無直接相關的每一位知情的醫務人員應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后,科室負責人立即向醫務科6、報告。由醫務科立即向分管業務的副院長報告,直至上報院長。二、發生醫療事故后,由院長或分管業務的副院長向衛生局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報告單位、報告時間;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后果(死亡、殘廢、器官損傷、功能障礙以及其他人身損害后果等);醫患雙方當事人的情況;死亡患者是否尸檢、尸檢結果;初步處理意見等。危重及疑難病例討論制度一、 對住院病人中的危重或疑難病例,必須給予特殊的關注,及時召開科室全體醫師參加的病例討論會,共同研究問題,爭取早日化險為夷。各臨床科室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剖医M織的危重及疑難病歷討論是醫院醫療質量監控內容之一,該工作的有關考核內容將逐步納入醫院責任制考評標準。二、凡住院病7、人在診斷和治療上存在疑難問題或病情危重時,經主管醫師提出,主診醫師核定后,經科主任同意,即可安排討論。若病情涉及多學科,可申請全院病例討論,上報醫務部,由醫務部組織落實。三、病例討論應由病房主診醫師主持,科主任及全體醫師參加,護理人員自由參加,護士長必須參加。四、于討論日期三日前,即可將病歷提出,在病房晨會時宣布病人床號、姓名,以便大家事先參閱病歷,檢查病人,翻閱文獻,做好發言準備或提出問題。五、主管醫師應事先將有關材料加以整理,進行充分準備。六、主管醫師在會上詳細報告病歷,并提出自己的各種看法和意見。然后主診醫師對病例進行分析歸納,提出初步診斷和存在問題以及檢查治療方案。七、醫師可根據病例各8、抒己見或提出有關問題,做到知無不言。八、主管醫師和主診醫師做補充發言,或做出適當解釋后,大家進一步進行討論,交換意見。九、最后由科主任總結并提出意見。十、主管醫師做好發言記錄,專冊保存,并擇要記入當日病程記錄中。醫療咨詢制度根據醫院管理的要求,為了體現人性化服務,讓患者的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制定本制度:1、所有醫務工作者都有向患者提供醫療咨詢的責任。2、在診治的整個過程中,不論是門診病人還是住院患者,醫務人員都要耐心詳細地為患者解答疑問。3、醫療咨詢的內容不僅僅是指醫療專業知識或是健康宣教的內容,還包括涉及到在我院就診整個過程中的其他細節,如藥品價格、服務內容、醫療程序等。49、醫務人員是否參耐心、及時、詳細地向患者提供醫療咨詢作為醫療質量考評的內容之一。保護性醫療制度一、 醫務人員應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本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高度責任感,尊重、關心、愛護病人,實行保護性醫療制度。二、醫務人員在實施診療過程中凡遇涉及病人的語言,均應做到清楚簡明,分寸得當,避免其產生誤解、疑慮、悲觀等不良情緒或造成其他不必要的傷害。對有可能對病人造成不利影響或傷害的病情分析、病例討論等不得在給病人查房時進行。三、對于可造成病人精神傷害的疾病、生理上的缺陷、有損個人名譽的疾病等,醫務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時,在不違背保護性醫療制度前提下,不得歧視病人,在向病人和家屬告知病情時,應使用規10、范性語言,特別要講究語言的藝術和效果。四、醫務人員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時應做到衣著整潔端莊,態度熱情溫和,耐心細致,動作嫻熟準確,成功率高,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緊張、焦慮和痛苦。五、為教學工作需要進行現場示教時,或在病人清醒狀態下進行手術時,醫務人員不得泄露病人不應了解的、不利于其病情恢復的情況。六、由于醫療活動的特點,醫務人員在疾病診療活動中所處的特殊地位,主動或被動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家族史以及個人的習慣、嗜好等隱私、私密。病人具有隱私權,隱私權必須得到保護。保護病人隱私是醫務人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七、病人的隱私僅在診療過程中向醫務人員公開,是不愿讓他人知道的個人私有領域,醫務人員必須11、嚴格為其保守秘密,未經病人本人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泄露。八、工作人員不得利用工作便利私自查閱或復印病歷、檢驗報告等醫療資料。必要時必須與具體經管醫師協商后按照醫院相關規章制度辦理。九、在未得到病人或其委托人同意的情況下,無權向除司法機關、疾病控制中心、省市醫保中心以外的其他單位提供病史資料。十、遇到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而不宜讓病人知情的情況時,由病人授權委托其近親屬代行知情權。如病人因故無法行使知情權,由其法定繼承人代行知情權。醫患溝通、醫患談話和出院隨訪制度根據醫院管理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體現人性化服務,讓患者享有知情權、同意權,加強醫患雙方的交流與溝通,避免醫患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矛12、盾,創建和諧的就醫環境,特制定我院醫患溝通、醫患談話和出院隨訪制度:1、每位新入院的患者,主管醫生都要親自與患者及其家屬就患者的病情、診治方案進行詳細的面談,耐心解答患者或其家屬的疑問。在整個住院過程中,因病情需要行價格較為昂貴的特殊檢查或是藥品的使用,或是使用價格雖不貴但副作用較大,用后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的藥物時,醫生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作詳細的說明和解釋,以取得患方的理解和同意,必要時還要簽知情同意書。2、根據衛生部的要求和醫院管理的實際需求,醫方在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時,涉及到麻醉、手術、特殊檢查、貴重藥品、一次性耗材、危重病情、死亡診斷和時間、自動出院等情況時要向患者或是在法律上具有效應的委托13、人簽署相關的醫療文書,內容包括患者對院方告知內容的意見、日期和名字。以上內容是作為院病案檢查小組在病案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院病案檢查小組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醫生及時進行改正。3、患者因病情好轉或是痊愈或是患者自動要求出院,在出院之前,主管醫生要請示上級主治醫師的意見,并詳細交待好出院的注意事項和服用藥物等情況。對于慢性病患者主管醫生要在患者出院的一至六月時間內不定時進行至少一次的電話隨訪,對居住城區活動不便的患者要家庭隨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制度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14、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1、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要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應急工作原則,建立應急管理網絡,并行使相應的權力和職責,有關科室和相關人員應通力合作,保證各項應急工作的順利執行。加強法制觀念,依法應對突發事件。一旦突發事件發生,立即啟動應急系統。2、應首先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訊設備、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醫療器械、防護物品等物資的調配和儲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從衛生主管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3、醫務處在分管業務副院長的領導下組織相關科室,負責開展現場流行15、病學調查與處理,搜索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4、按照法律要求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發現疑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時,應立即用電話通知信息科,同時立即報告醫務科長和業務副院長。信息科要向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5、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進行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有權要求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采取醫16、學措施時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并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6、對傳染病要按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醫院感染控制等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員防護,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做好污物、污水的無害化處理。7、醫院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任務,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制度并定期對醫生和實習生進行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工作的培訓。8、發現瞞報、緩報、謊報或17、授意他人不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疫情的,拒絕接診病人的,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對其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態惡化等嚴重后果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一、 總則(一)目的為了及時控制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秩序。(二)工作原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貫徹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快速反應、依靠科學、依法管理的原則。(三)編制依據本預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為18、依據編制。(四)定義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如:飲用水污染事件、醫源性感染爆發、生化恐怖襲擊事件、免疫接種引起的群體性事件、重大醫療事故、醫院水電及醫療設備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五)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六)應急組織及職責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小組、應急指揮辦公室、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應急處置隊。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小組:負責協調與上級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關系,確保在上級行政部門領導下,統一領導19、全院醫療救治工作,統一調配全院人員、物資、技術,使醫療救治工作及時有效地進行。由院長任組長,分管副院長任副組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任組員。應急指揮辦公室:在指揮小組領導下協調好院內各科室關系,具體組織協調院內各相關部門,確保突發公共事件救治工作在我院順利實施。主要由醫務科、院辦、護理部、總務科、設備科、信息科負責人組成。辦公室掛靠醫務科。為保證醫院正常的醫療秩序和醫療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應急指揮辦公室統一協調院內各部門的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醫務科負責安排院內外病人的收治、會診、轉診、組織搶救及醫務人員的調配工作;2、護理部負責護理人員的調配及病區醫療物品準備工作;3、總務科負責組織院內各20、種后勤物資的供應、后勤設備(施)的維護以及院內環境和被服的清潔、消毒工作;4、設備科負責相關醫療物資的采購、儲備和供應;5、藥劑科負責各類藥物的采購、儲備和發放,保障供應;6、信息科負責傳染病疫情的報告;7、院感中心負責組織院內感染的預防及處理、培訓工作。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在應急指揮辦公室領導下,針對不同類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導應急處置隊進行具體醫療工作并組織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及時提出建議和整改措施。由各臨床科室負責人、流行病學專家、醫院感染專家等組成。應急處置隊:在應急指揮辦公室指揮下,參加院外及院內醫療救治工作。由急診科主任或相關醫療專業人員任組長,各相關科室醫師任組員。二、報告與21、響應(一)監測l、對法定傳染病進行系統監測,對傳染性大或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實行重點管理,中毒監測網絡和食物監測網絡加強生物毒素和化學毒素的監測。2、加強重點科室工作,當出現不明原因的傳染性疾病,常用方法或治療無效或效果不良,疾病發病或死亡異常增多時應進行報告。3、嚴格按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要求開展工作,以利于盡早發現和識別生物、化學恐怖襲擊事件,加強疫情監測分析和信息交流。必須做好監測資料相關分析,及時發現異?,F象,以便排除和確認生物、恐怖襲擊事件和及時發現傳染病的流行特征。4、對醫院內有化學毒品、放射性藥物儲存和使用的地方以及造成環境污染及人體危害和社會恐慌的場所進行衛生學評價,對可能出現的22、情況進行預測,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二)報告1、責任報告人:發現疫情的首診醫師、應急指揮辦公室工作人員,發現生物飲用水污染事件、醫源性感染爆發、生化恐怖襲擊事件、免疫接種引起的群體性事件、重大醫療事故、醫院水電及醫療設施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事件的任何人均為責任報告人。2、報告程序:責任報告人除常規疫情報告、疾病監測及其他常規監測系統規定要求進行報告外,對發現的各種公共衛生異?,F象要盡快向信息科報告,信息科應以最快的方式向縣衛生局或疾控機構報告。(三)啟動條件:臨床上遇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接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令時。(四)工作程序:l、醫務科或值班人員在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小組23、匯報,以決定是否成立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若應成立,則由醫務科或值班人員通知相關專家到位。2、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在接到指令后,立即到首診科室對患者進行會診,判斷事件嚴重程度,指導首診醫師進行初步診治,并建議應急指揮辦公室是否啟用應急處置隊對患者進行診治。3、應急處置隊在接到通知后,根據情況立即到達院內或院外開展醫療施救。4、應急處置隊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小組及應急指揮辦公室指揮下及時做好傷員和病人救治工作,開辟專門病房對病人進行隔離和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工作。(五)個人防護:突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開展救治工作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收治病人的科室應采取相應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24、染。三、保障(一)物資保障藥劑科及設備科要根據要求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藥品及物資儲備。應急儲備物資應妥善保管,及時補充更新。各臨床科室要做好病區各類急救藥品的儲備。(二)技術保障各級醫務人員必須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各臨床檢驗科室要積極開展相關實驗檢查項目,提高檢測水平,為更快識別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實驗室保障。各科室應收集、整理、分析各種資料,為開展相關科研制定應對措施。醫務科、護理部應對醫務人員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四、結束后處理(一)評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小組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完25、畢后,要對處理過程與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通過科學評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二)獎勵與處罰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科室及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失職科室及相關責任人員根據情節嚴重程度予以追究相應責任,按相關規定嚴肅處理。新興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崗位培訓制度一、培訓的內容與安排1、每月組織4次業務學習。2、每月組織一次醫院感染知識學習。3、參加醫院組織的業務學習、三基理論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4、定期/不定期組織學習、考核核心制度、相關法律知識、醫療護理應急預案等。二、根據年資不同的培訓要求1、畢業后1年暫未取得執業資格人員的培訓:要求以臨床基礎技能為主,兼學??浦R和技術。能熟26、練掌握日常操作技能。每月對其進行技術操作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及院感知識考核。2、畢業后15年輪轉人員的培訓:培養目標:具有熟練的基礎操作技能能掌握各科儀器的使用。能掌握各科和相關科室常用藥品劑量及毒性反應掌握醫療文書書寫。能掌握心肺腦復蘇急救技術。能熟練掌握各科科常見病、多發病醫療護理。培訓計劃和方法:鼓勵自學由高年資人員進行傳、幫、帶在實踐中培訓:利用醫療護理業務查房、舉辦專題講座以及通過實際業務指導加強基本功訓練和系統的理論學習。每月進行技術操作考核、理論考試、院內感染知識考試。3、畢業后58年人員的培訓培養目標:具有熟練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基礎操作技能,能執行系統化醫療護理。熟練掌握配合各科搶27、救的知識及技能能參加醫療護理科研課題的設計。達到初級壹(師)任職條件及水平。能熟練掌握心肺腦復蘇技術。培訓計劃和方法:鼓勵自學。參加本科及大專的深造:自學、函授或脫產進修學習有條件時參加短期專題學習。每月進行技術操作考核、理論考試、院內感染知識考試。4、對醫師、護師、中藥技師的培訓培養目標:熟練掌握基礎醫療護理和??漆t療護理技術,掌握危重病人的醫療護理和急救技術。掌握本??菩录夹g、新知識,能運用醫療、護理理論、技術和醫療、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身心整體醫療和護理能參加實習生帶教實習,能參加科研和總結經驗或撰寫論文能獨自參加危重病人的搶救配合工作。能組織業務學習、護理查房等。培訓計劃和方法:自學、28、進修、有條件時參加??七M修班。每季度進行業務知識考核。每月進行技術操作考核。5、對主治醫師、主管護師和主管技師的培訓 培養目標:具有課堂教學及臨床帶教能力,能組織本科病房醫療、護理會診、醫療護理查房及參加全院性醫療護理會診。逐步達到副高的任職條件。對疑難、危重病人有豐富的臨床醫療護理經驗,具有較強的管理、教學和科研能力培訓計劃和方法:同初級(師)培訓方法有計劃地選送到院外對口短期學習每季度結合院內及科內的學習內容進行考試。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暫行實施辦法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對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的初級中醫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一種規范化培訓;是整個中醫臨床隊伍建設的基礎環節。目的是29、通過培養合格的中醫住院醫師,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扎實專業知識、全面臨床能力的中醫臨床醫師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建立健全我院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住院醫師培訓試行辦法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的精神,特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培訓對象 (一)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應屆本科畢業生。 (二)從事中醫住院醫師工作的往屆本科畢業生。 (三)具有中醫師專業技術職務的大、中專畢業生及其他的中醫住院醫師。 二、培訓目標 經過規范化培訓,使培訓對象達到中醫專業技術人員任職條件所規定的中醫主治醫師水平。具體要求: (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政治思想進步,具有良30、好的職業道德和醫德醫風。 (二)掌握扎實的本專業基礎理論和較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各家學說和國內外學術新進展。 (三)有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具有獨立診斷和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和某些疑難、危急重癥的能力,能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 (四)能夠組織本專業的業務工作并管理病房,具有一定的臨床科研能力和帶教能力。(五)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至少一種外文書刊和古典醫籍。三、培訓年限 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年限根據培訓對象不同的知識和能力確定。 (一)高等中醫藥院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培訓5年; (二)往屆本科畢業生,按其畢業年份及臨床工作實際水平,參加相應年度的培訓; (三)非本科畢業的中醫住院31、醫師,按其取得中醫師專業技術職務的年份及現有知識和能力,比照相應各屆本科畢業生的要求確定年限。 四、培訓內容 (一)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原則上按二級學科進行培訓,參照目前醫院科室設置情況,現階段暫設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喉科、中醫皮膚科、中醫肛腸科、中醫骨傷科、針灸科和推拿科共11個二級學科。 (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注重臨床工作能力的培訓,加強專業知識的補缺培訓,同時重視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內容包括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臨床實踐、理論學習(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 (三)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在崗實踐訓32、練,主要在科室負責人和上級醫師指導下,通過臨床實踐進行,整個培訓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學科基礎培訓,時間為三年。培訓對象參加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醫療工作,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進行嚴格臨臨床工作訓練,學習和掌握本學科基本診斷、治療技術以及相關的專業技能。同時,學習有關的醫學理論課程,鞏固和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成為能獨立從事本學科工作的住院醫師。 第二階段為專業定向培訓,時間為兩年。在第一階段培訓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培訓,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本學科臨床工作的各種技能,繼續學習有關專業理論,使培訓對象具備獨立處理本專業常見病和部分疑難、急危重癥的能力;協助擔任相應的行政管理工作,參加科研教學工作,最后一33、年安排不少于6個月時間擔負住院總醫師職責,達到中醫主治醫師水平。 五、組織管理 (一)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加強宏觀管理和指導。醫院中醫藥管理科負責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規劃、組織、指導和實施,制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管理辦法、培訓考核大綱及各二級學科培訓實施細則。 (二)中醫藥管理科負責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組織、指導和實施,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要實行繼續教育登記制度,建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檔案,做好日常記錄和年度登記工作。(三)培訓所需的經費,在醫院繼續教育經費項內列支,醫院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五)醫院聘請高等中醫藥院校、各中醫學術團體專家擔任指導老師,要充分發揮專家優勢和學術技術專長,積極為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提供教學、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