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病理標本管理規章制度.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139302
2024-09-08
7頁
20KB
1、醫院病理標本管理規章制度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病理標本的采集、運送、接受、取材、保存制度一、病理標本的采集1、組織標本的收集:在活檢或手術過程中,對病變部分應盡量保存完好,完整切除,避免擠壓變形,活檢組織應取腫瘤的部分,而不要取腫瘤周圍、表面或壞死部分。2、組織標本的固定:手術標本切除后應馬上用10%的中性福爾馬林固定,以免細胞自溶影響診斷,大標本應間隔3CM用平行切口切開,以利固定液滲透。3、細胞學標本的收集:脫落細胞學檢查標本,包括痰、胸腹水、腦脊液等取材后馬上送病理科;咽、喉、宮頸、陰道拭子涂片等,2、及時涂片固定;穿刺細胞學標本,穿刺后置于載玻片,用另一張載玻片輕柔地推片,將穿刺物均勻地涂在載玻片上(不能太厚),馬上固定于95%的乙醇(或乙醚酒精)。4、標本容器上寫上或貼上有病人姓名的標簽,涂片應有編號及病人姓名。二、病理標本的運送1、臨床各科室及門診應安排人員負責標本的清點、查對、登記、運送(不允許讓病人或其家屬送標本),并與病理科值班人員交接核對,并在專設的標本登記本上簽收。2、手術室標本(含門診小手術室):由手術室工作人員根據醫師開出的病理會診單負責清點、查對登記、運送;病理科值班人員簽收。3、病理科驗收各種標本,對標本不符合要求及申請單填寫不規范、不整潔,單與標本不符合者,應及時退3、還,待糾正后重新核對、簽收。4、標本的送檢及交接時間(1)細胞學標本:痰上午8:009:00刮片及穿刺涂片: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胸腹水、尿液等隨到隨收(2)組織活檢標本:每天16:00點前。(3)冰凍切片診斷,冰凍切片提前一天填寫冰檢查申請單和知青同意書送至病理科,周一至五上午8:00-下午5:00隨送隨檢,其余時間應預先通知;應專人運送標本,并做好登記交接。5、病理報告的發出和回送門診的病理報告及細胞學報告由病理科專人至門診導診臺并簽收;住院病人的病理報告及細胞學報告,每天下午(5:00前)送回各送檢科室,由當班醫師或護士在專設的報告單登記本上簽收。特殊者隨時發送報告4、;冰凍報告,隨即電話通知手術醫生,隨后書面報告送至手術室。三、病理標本的接受1、病理科應有專人驗收普通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常規活檢)申請單和送檢的標本。(1)同時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請單和標本。(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及其標志(聯號條或其他寫明患者姓名、送檢單位和送檢日期等的標記)是否一致;對于送檢的微小標本,必須認真核對送檢容器內或濾紙上是否確有組織及其數量。發現疑問時,應立即向送檢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情況。(3)認真檢查標本的標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4)認真查閱申請單的各項目是否填寫清楚,包括:患者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送檢單位(醫院、科室)、床位、門診號/住院號、送5、檢日期、取材部位、標本數量等;患者臨床情況病史(癥狀和體征)、化驗/影像學檢查結果、手術(包括內鏡檢查)所見、既往病理學檢查情況(包括原病理號和診斷)和臨床診斷等。(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或患方有關人員的明確地址、郵編及電話號碼,以便必要時進行聯絡,并有助于隨訪患者。2、驗收標本人員不得對申請單中由臨床醫師填寫的各項內容進行改動。3、下列情況的申請單和標本不予接收。(1)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達病理科。(2)申請單中填寫的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合。(3)標本上無有關患者姓名、科室等標志。(4)申請單內填寫的字跡潦草不清。(5)申請單中漏填重要項目。(6)標本嚴重自溶、腐敗、干涸等。(7)標本6、過小,不能或難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響病理檢查可行性和診斷準確性的情況。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請單和標本一律當即退回,不予存放。4、臨床醫師采取的標本應盡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中性甲醛,即10%中性福爾馬林)的容器內,固定液至少為標本體積的5倍。對于需要做特殊項目檢查(如微生物、電鏡、免疫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的標本,應按相關的技術要求進行固定或預處理。5、病理醫師只對病理科實際驗收標本的病理學診斷負責。四、病理標本的取材1、標本收集后,首先進行編號登記;2、標本取材前,應先校對送檢標本瓶上的標簽號碼、患者姓名以及標本性質、瓶數與送檢單所描述的是否相符,然后才開始取材;3、檢查標本,觀察7、其大小形態、色澤、硬度及肉眼病理改變并進行描述。檢查病變部位應按診斷的實際要求取材,組織塊厚度不超過0.3cm,大小在2222mm范圍內,放入用鉛筆寫好號碼的組織脫水盒內,每合原則上放一塊(小塊組織例外),如放入兩塊以上者,應在組織脫水盒上號碼后注明A、B、C字樣,以便區分;4、芝麻或帽針頭大的組織,必須用擦鏡紙包裹,色澤灰白色者應加染伊紅,以免在制作過程中失落;5、標本必須全埋者,在送檢單上注明全埋字樣。皮膚,囊壁或管狀組織必須全埋者亦在送檢單上注明全埋字樣;6、骨及鈣化組織應行脫鈣處理,取材時要用骨鋸忌用鑿子,組織塊厚度通常不超過0.5cm,并向技術室當班者交待清楚;7、取材完畢,肉眼標本8、應按順序排列歸檔、保留兩周,如需要繼續保存者,通知技術室保存;8、凡重切重埋或加特殊染色項目的標本,應書面通知技術室當班者;9、取材完畢,工具在稀來蘇溶液中消毒30min,取出用肥皂水洗,然后以自來沖洗、擦干,必要時抹上防銹油,以便下次使用。五、病理標本的保存1、實驗室負責人應依照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或醫院主管部門的要求保存或運送病理樣本,定期進行安全檢查。2、實驗室普通病理標本實行責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標本在送達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術人員負責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標本銷毀前由病理報告醫師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標本(教學、科研等)由專人保存。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標本,防止病理標本丟失及腐爛。4、對于病理生物標本應密封分類保存,包裝材料必須符合防水、防破損、防外泄的要求。5、病理樣本運送、銷毀時,必須有專人護送,護送人員應接受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知識培訓,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